少帝成长计划(校对)第45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56/530

  但冒顿的脸色,却并没有因为白羊王没有骗他的结论,而好看到哪里去。
  “起来吧。”
  “叫折兰奢来见顿。”
  不冷不热的交代一声,冒顿便侧过身,示意楼烦王退下。
  “您的意志,尊贵的撑犁孤涂……”
  得到冒顿的指示,楼烦王自是以为冒顿想让折兰部族确认消息来源,便也强忍着愤怒,走向了折兰部驻扎的方向。
  而在楼烦王离开冒顿的单于大帐之后,另外一道身影,从大帐深处的角落走出。
  “撑犁孤涂。”
  待那身影走到冒顿面前,恭敬的一弯腰,冒顿便满是唏嘘的长叹一口气。
  “稽粥啊……”
  “那些肮脏的奴隶,看来真的是去了马邑。”
  “顿的铁骑,恐怕也要在几天之后,踏上武州塞外的草地之上。”
  “但你和右贤王,却是不能跟顿一起去了……”
  听闻冒顿此语,左贤王稽粥下意识望向冒顿,片刻之内又调整好面容,目光坦然的单膝跪地,右手抚上胸口。
  “撑犁孤涂的鸣镝射向哪里,左贤王部的勇士,就会出现在哪里。”
  闻言,冒顿略有些深意的瞥了一眼稽粥,旋即暗自点了点头,便背负双手,叹息着来到了上首的虎皮软榻边。
  “顿收到消息:月氏人,出现在了幕南南池一带!”
  “如果放风不管,那等到明年春天的第一场雨,月氏人的游骑,或许就会出现在南池。”
  说着,冒顿便无奈的回过身,望向眼前的儿子,匈奴帝国的左贤王。
  “顿要稽粥带本部回南池,把月氏人赶回山谷里!”
  闻言,稽粥想都不想,只一颔首:“您的意志,日月的指示……”
  却见冒顿继续说道:“左贤王部回南池,右贤王的部众,也不能更顿一起南下了。”
  “顿决定让右贤王待本部勇士去云中,把那座可恶的城池围住!”
  略有些咬牙切齿的说出这句话,冒顿便摇了摇头,将那个可恶的人脸甩出脑海。
  过了好一会儿,冒顿才来到稽粥面前,将稽粥从地上轻轻扶起。
  “等明天,日神照耀在草原上时,右贤王就要带着本部勇士出发了。”
  “稽粥,也和右贤王一起出发吧……”
  
第0379章
英雄暮年
  月氏人莫名其妙的一次出现在河套地区,使得冒顿征召的大军,顿时失去了左、右贤王两部分的精锐!
  但即便除去这两个部族的八个万骑,共计近七万精锐,冒顿麾下纠集的大军,也依旧还有将近二十万之巨。
  但能实际用在马邑一战的兵力,却是肉眼可见的减少了。
  单于庭本部十二个万骑,每个万骑满编八千人,将近十万人,是冒顿绝对信任,也是唯一信任的中坚力量。
  除非情况恶劣到不派出本部精锐,战争就要出现对匈奴非常糟糕,且不可接受的结果,否则,单于庭本部的勇士,绝对不会参与到具体的战斗当中。
  在草原弱肉强食,成王败寇的丛林法则当中,冒顿在纠集二十五万大军之后,也必须保证:受自己直接掌控,皆完全可靠的部队,起码要在一半以上,即十五万人左右。
  这十五万人,将保证冒顿能在任何情况下,都处于绝对意义上的安全当中;对于本方的杂牌部族,和躲在城墙里的汉人,也是相当大的威慑。
  但现在,由于月氏人的原因,左贤王本部不得不退出这片战场,前往远在河套的草原,包围匈奴人在河套最重要的战略要地:南池。
  左贤王部走了,失去监督的右贤王部,也就瞬间变得不那么可靠。
  即出于政治、自身安全的考虑,也处于战役具体需要的考量,冒顿也只能无奈的把右贤王部,也调离了战场。
  现在,在武州塞西北约四百里的驻地,只剩下了冒顿麾下的单于庭本部十二个万骑,共计九万五千余将士;折兰、白羊、楼烦三部六个万骑,三万五千余精锐,以及其余八个杂牌部落的三万多人。
  撇开‘大概率不会参战’的单于庭本部,此次马邑战役的参战部队,便只剩下了六万多人。
  六万多精锐骑兵,能用来做什么?
  如果有人这么问冒顿,那必然会得到许多不一样的答案。
  冒顿会说:如果是清理草原上的羌人,六万铁骑,足以保证草原一年风调雨顺!
  如果是围堵、压迫月氏人,六万铁骑,能在两年内把月氏王的头颅取来,给冒顿做成精美的酒器。
  ——在过去这几年,已经全权主张‘月氏歼灭战’的左贤王稽粥,手下得兵力就几乎从来没超过五万!
  而稽粥手上,又没有折兰、楼烦、白羊这样的精锐、尖头部队,只有那些看上去毕恭毕敬,实则暗怀鬼胎,满脑子想的全是打劫的幕北部族。
  所以在大多数情况下,碰到难啃的骨头、难解决的对手时,稽粥都会亲自带本部勇士披挂上阵,亲自料理眼前的敌人。
  而左贤王本部作为匈奴双头鹰政策下,单于继承资格顺位第一的部族,其满编四个万骑,也不过三万二千人而已。
  现在,冒顿手上握着足足六万以上可参战部队,另外还有十万本部勇士随行压阵,而目标,只是一个小小的马邑城……
  “这一战,顿必然会将二十多年前,那个汉人老皇帝给匈奴带来的耻辱,全部还给汉人的小皇帝!”
  独自留在单于大帐之中,冒顿的傲然宣示,并没有被掩埋在心底,而是被冒顿气宇宣扬的吼喝而出。
  不能怪冒顿有如此强烈的信心,实在是如今的匈奴帝国,还处于上升势头最猛的一段时期。
  在后世的历史研究者看来,作为一个游牧文明奴隶制部落联合整体,匈奴的巅峰期,应该是老上稽粥单于在位的那十六年。
  那十六年,匈奴几乎完成了一个游牧文明,能在西元前所能做到的一切!
  向西,老上稽粥彻底将月氏人赶出了河西走廊,给逼到了西域伊犁河流域。
  之后又继续追堵,在把月氏人敢去中亚,和印度的和尚们捏泥巴的同时,顺带为匈奴帝国打下了一片极其重要的厚土:西域!
  向东,老上执掌下的匈奴帝国彻底将势力,扩张到了亚欧大陆的东方边界。
  在大兴安岭一带苟延残喘的乌恒人、鲜卑人,在朝鲜半岛过着渔猎生活的箕子朝鲜,都成为了匈奴从东北方向,向汉室施压的‘战争代理人’。
  而老上单于最大的功绩,则都集中在了南方战略。
  ——在对南方,即汉室的战略打击当中,老上单于史无前例的将战火,燃到了老刘家的最后老窝:关中!
  若非当时皇位上坐着的,是早已羽翼丰满、在位十数年的汉太宗孝文皇帝刘恒,那汉室江山,恐怕永远等不来文景盛世,等不来猪爷马踏草原。
  如此巨大的战略优势之下,匈奴帝国即便是在老上死去之后,军臣那个草包的掌控下,都还在汉室面前,扬眉吐气了数十年之久!
  文帝后十年、整个景帝一朝,以及武帝初年,匈奴都凭借老上稽粥所遗留下来的余晖,在军臣那个草包的带领下,将汉室压得喘不过气。
  要不是汉室欧气爆发,出了个汉世宗孝武皇帝,匈奴人又非酋到底,接连迎来了军臣那样的草包、于单那样的短命鬼,以及伊稚邪那样的半吊子,只怕半壁江山、神州浮沉,未必就不会提前出现在这西元前。
  但没有人知道:在匈奴人自己看来,冒顿在位时期的荣光,是多么让人神往。
  老上稽粥是一个合格的掌权者,一个合格的领导者。
  甚至放在神州大陆,老上稽粥,也必然是一个水准线以上的明君、雄主。
  但在一切都只讲究丛林法则,只信奉弱肉强食的草原,相较于老上这样一个睿智、目光长远的统治者,草原民族更渴望聚集在冒顿这样的疯子身边。
  在前世,刘弘研究起汉室初的历史时,也同样不可避免的将目光,撒向了对汉初历史起到重大影响的匈奴。
  而在细致的研究中,刘弘得出了一个非常有趣的想法。
  ——光从脾性、手腕,以及对匈奴帝国的意义二样,冒顿,更像是后世大明的开国皇帝,重八朱元璋!
  在老上单于统治时期,匈奴内部的问题往往都能得到非常妥善的解决。
  对于密谋反叛的叔叔、舅舅,老上稽粥更愿意以原谅、以宽阔的胸怀来感化;对于不稳定的部族,老上即便是武力镇压,也更多带有理智的‘小惩大诫’的意味在其中。
  作为一个开明的君主,老上甚至能完全信任历史上的奸宦中行说,硬生生把草原文明,从奴隶制游牧时代一举拖入半中央集权、半封建制度下的游牧文明!
  而在遇到同样的事情时,冒顿的选择往往并不会有太多权衡利弊,也显得更加粗暴,像极了那位凭着一个碗开局,就硬生生鲸吞天下的农民皇帝朱元璋。
  ——杀!
  王族反叛,杀!
  部族不稳,杀!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56/53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