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帝成长计划(校对)第44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47/530

  帮太宗皇帝的亲信宦官,就是后来的宦者令王忠,太宗皇帝逃出宫后,王忠留在了宫里,帮太宗皇帝争取时间。
  太宗皇帝独自一人来到北军,在军营外大喊道:“有人想要杀我,北军的将士们还会不会包围刘氏的天子?”
  被周勃调出城的秦牧恰好在军营内,一眼就认出了太宗皇帝,就对身旁的人说:“我见过陛下,这个人没有撒谎。”
  于是北军跟随太宗皇帝来到了未央宫外,周勃和陈平看到太宗皇帝,就惊怒交加的喝问道:“东牟侯和滕公在哪里?”
  东牟侯刘兴居从一旁站出来说:“我们带了一包毒药入宫,但好像都被夏侯婴吃了,现在夏侯婴已经死在了宫里。”
  这时,陈平派人迎接代王入宫的车驾也到了未央宫外,代王看到太宗皇帝,便赶忙从马车上下来,跪着走到太宗皇帝面前,哭的一句话都说不出来。
  太宗皇帝安慰了代王过后,便拿起了手中的长剑,喊道:“我是刘氏的天子,现在我要回皇宫!”
  被周勃掌控的北军将士闻言,赶忙跪在了未央宫外,没有一个人敢阻止太宗皇帝,太宗皇帝就回到了宫中。
  宦者令张泽听说太宗皇帝回到了宫中,就觉得自己没有了活路,于是在太宗皇帝回宣室殿的路上突然出现,手持匕首冲向了太宗皇帝。
  这时,秦牧已经重新回到了太宗皇帝身边,很轻松的就把张泽给捉拿。
  太宗皇帝看都没看张泽一眼,就回到了宣室殿,下令让王忠担任宦者令,并清理宫中,和陈平周勃有关系的宫女宦官。
  得知太宗皇帝让王忠做了宦者令,北军的卫士便乱刀砍死了张泽,将散乱的尸首扔到了乱葬岗,仍由犬鹫啃食。
番外:《新史记·太宗本纪》(前元)三
  回到宫中后,太宗皇帝把自己的老师,安国侯王陵叫到了宫中,问道:“陈平把控朝政,周勃手握兵权,他们想立一个听话的皇帝,好把控刘家的天下,我应该怎么做?”
  王陵是一个勇敢刚烈,又很有谋略的人,听到太宗皇帝的问题,便说:“陛下身为刘氏天子,本不应该忍气吞声,但现在的情况,臣只能劝陛下忍辱负重了。”
  太宗皇帝让王陵继续说,王陵便道:“陈平和周勃想把持朝政,那陛下就把权力暂时给他们,这样,陛下就安全了。”
  “等过一段时间,他们放松了警惕之后,陛下就可以把权力一点点夺回来。”
  太宗皇帝深以为然,就真的按照王陵的建议,对陈平、周勃二人百般忍让,把所有的朝堂事务交到了二人手上。
  发现太宗皇帝并没有因为矫诏怪罪自己之后,陈平和周勃逐渐开始沉迷享乐,荒废政务,长安粮价飞涨至每石五百钱。
  到了最要紧的时刻,长安甚至开始出现百姓连续好几天,都只能吃到半碗米粥的状况。
  当时还没有被封侯的外戚何广粟、何未央,还没成为皇后的何氏,都差点饿死在长安城。
  无可奈何之下,太宗皇帝只好哀求陈平,说:“丞相想要朝权,朕自然愿意做垂拱而治的好皇帝,但朕的子民饿了肚子,丞相可千万不能不管啊?”
  听到太宗皇帝的话之后,陈平表面上答应,暗地里却阳奉阴违,根本不拿太宗皇帝的劝说当回事。
  太宗皇帝无奈之下,只能决定开内库的粮食平抑粮价,周勃又私自开了内库,把少府的粮食都分发给了诛吕有功的功侯大臣们。
  发现少府没有粮食之后,太宗皇帝只能哭着看向苍空,垂泪道:“我是上天选定的皇帝,就算是我自己被饿死,也绝对不能让子民忍受饥寒之苦啊……”
  太宗皇帝四年冬十一月,太宗皇帝带着谒者仆射汲忡、侍郎秦牧等人,将皇宫里的粮食分发给了长安百姓。
  得知此事之后,陈平和周勃非但没有因此感到羞愧,反而觉得太宗皇帝做得不对,于是让平阳侯家的逆子,当时担任郎中令的曹岩领军入宫,监视太宗皇帝的起居。
  冬十二月,后来担任第一个主爵都尉,兵不血刃平定南越的文信侯田兰敲响登闻鼓,状告安陵杜氏杀害其父。
  安陵杜氏是关中最大的粮商,关中粮价鼎沸也是安陵杜氏一手推动;杜氏家主想威逼田兰的父亲加入,田兰的父亲仗义执言,最终被暗害。
  得知这个消息的太宗皇帝大怒,又恰逢担任飞狐都尉的棘蒲侯柴武入京述职,于是就让柴武派飞狐锐士五十人,将安陵杜氏满门捉拿,于东市腰斩。
  安陵杜氏被阖族腰斩,长安城的粮价也就慢慢降了下来,太宗皇帝又下令,把安陵杜氏囤积的百万石粮米平价售于百姓,才使得粮价回到正常。
  周勃将少府的存粮主要分给了几家不修私德的勋贵,主要是东牟侯、朱虚侯,平阳侯曹窋本来拒绝了周勃的提议,但逆子曹岩暗自代表平阳侯一家,接受了周勃送来的粮米。
  长安粮价回到正常水平,这几位贵勋都很沮丧,整日饮酒作乐。
  东牟侯刘兴居酒后在皇帝的面前没有遵守礼仪,太宗皇帝让东牟侯在高皇帝的牌位前思过,结果东牟侯蹊跷的死在了高庙。
  朱虚侯恼怒于粮价的下跌,更是酒后从少府偷走了几十柄大黄弩,扬言要射杀太宗皇帝。
  念在齐悼惠王是孝惠皇帝庶兄的缘故,太宗皇帝赦免了朱虚侯的死罪,责令其回封国,不允许再入长安。
  朱虚侯从廷尉大牢走出之后,齐王刘襄心灰意冷的带着朱虚侯,踏上了回封国的路。
  回到封国之后,刘襄对没能成为皇帝的事耿耿于怀,整日饮酒作乐,又沉迷酒色,所以一命呜呼。
  而平阳侯家族的逆子曹岩,则是在酒后舞剑,将孝惠皇帝赐予平阳懿侯的御剑插到了高庙的墙垣之上。
  太宗皇帝忍无可忍,先是在高庙外跪着哭了许久,再三告罪后,带朝中百官来到尚冠里外,打算夷平平阳侯府。
  知道庶弟曹岩的所为之后,平阳侯曹窋脱帽跪行出尚冠里,把所有的责任都担了下来,说:“长兄如父,父亲不在,我作为兄长,却没有教育好家中的弟弟,就算是死一万次,也绝对不冤枉。”
  太宗皇帝感念于平阳侯的忠义,便赦免了平阳侯家族,只下令捉拿了曹岩。
  第二日清晨,平阳侯曹窋留书一封,就在府中引咎自尽。
  到这时,陈平和周勃才从奢靡的生活中走出来,开始敷衍的处理政务。
  同年,太宗皇帝任命宣平侯张敖的门客,当时担任汉中郡守的田叔为少府卿。
  田叔领命抵达长安,刚一见到太宗皇帝,就直接说道:“汉家以孝治国,陛下又是孝惠皇帝的孩子们中尤其孝顺的,如今陛下贵为天子,怎么能坐视母亲在冷宫受苦,却不尊为太后呢?”
  太宗皇帝的生母本是宫女,太宗皇帝是孝惠皇帝的庶子,孝惠皇后张嫣并没有生下子嗣,所以对所有的孩子都视若己出。
  太宗皇帝的母亲在生下太宗皇帝后不久就去世,太宗皇帝和淮南王都被吕后养在了身边,所以对于孝惠皇后尚在人世的事,太宗皇帝并不知晓。
  听到田叔的指责后,太宗皇帝连忙叫来了文武百官,却发现没有人知道这件事,太宗皇帝就直接走向了深宫。
  看到孝惠皇后的时候,太宗皇帝泣不成声,连称自己不配做儿子,在石砖上把头都磕破,竟然当场晕了过去。
  最后根据宫中寺人的供词,孝惠皇后的事是周勃下令隐瞒,不允许太宗皇帝知道的。
  太宗皇帝就罢免了周勃的太尉职务,把孝惠皇后尊为皇太后,请入了长乐宫供养。
  之后的三个月,太宗皇帝都每天朝拜长乐宫,每次都是先跪着和太后告罪,然后才进长乐宫拜见太后。
  见太宗皇帝如此孝顺,陈平和周勃终于开始慌乱起来。
  有一天,因为诛吕的功劳,被太宗皇帝任命为内史的刘揭找到了陈平,说道:“陛下对太后这么孝顺,如果将来想起吕氏的事,要拿我们问罪,应该怎么办?”
  陈平还没有说话,周勃就现在一旁跳了出来,说:“不过是一个十几岁的小孩子罢了,为什么要这么担心呢?”
  “如果将来,陛下要拿我们问罪,那我随时都可以把北军带到未央宫外,到了那时,我们想让谁做皇帝,就让谁做皇帝。”
  周勃说这句话时,后来的皇帝太傅,大将军颍阴侯灌婴恰好在场,就把这个话告诉了太后。
  太后听到之后,只是无奈的叹了口气,说:“绛侯是功臣,就算是要做废立皇帝的事,也会有很多人追随的。”
  颍阴侯赶忙说:“太后这句话说的不是很多,绛侯确实是功臣,但功臣却不止有绛侯、曲逆侯这两家,忠心于刘氏的更是数不胜数。”
  “绛侯和曲逆侯只是奸妄小人,除了他们二人之外,汉室的功臣不会再有第三个奸臣!”
  太后欣慰的点了点头,交代颍阴侯说:“我虽然是太后,但孝惠皇帝走得早,我年纪不大,无法赢得所有功侯大臣的信服;如果有一天,绛侯和曲逆侯要做伤害江山的事,颍阴侯一定要看在高皇帝的恩情,帮帮皇帝。”
  颍阴侯再三叩拜,才从长乐宫走出,表面上却做出一副胆怯之人的模样,并不彰显自己是忠臣。
  起了谋逆的心思之后,陈平和周勃在长安散播言论,说:“皇帝年纪还小,太后也是一个没有长白头发的少女,长此以往,高皇帝的江山就会混乱。”
  表面上这么说,实际上指的是太宗皇帝还未加冠亲政,想要以此把控大权。
  太后听说这个消息后大怒,对左右说:“高皇帝离世不过十几年,太皇太后离去也不到一年,绛侯和曲逆侯居然已经忘了汉家太后的威严了吗?”
  春三月,太后下达了懿旨,让太宗皇帝提前行加冠之礼,而后亲政。
  算盘落空的陈平和周勃终于无法忍耐心中的野心,便开始谋划起造反的事。
  得知太宗皇帝加冠亲政,远在临淄的齐王刘襄扬天闷吐一口血,自语了一句‘大事休矣’,就当场暴毙。
  按照惯例,齐国君臣向长安汇报了刘襄的死讯,并将齐王太子刘则的案牍发往了长安,请求长安认可刘则为新的齐王。
  怎料这封奏报恰巧送到了丞相府,被陈平所得知,于是陈平将齐王身死的事隐瞒了下来,暗地给朱虚侯、刘将闾等齐悼惠王的儿子们,以及齐王太子刘则发书信,密谋反叛的事。
  在给刘则的书信中,陈平说:“半年前,吕氏为祸长安,我本来是想让齐王来做皇帝的,但朝中奸妄太多,居然让吕氏的血脉坐上了皇位。”
  “现在齐王去世了,我很伤心;如果王太子能在齐国起兵,打起为父报仇的旗号,那我和绛侯都会在长安做内应,帮王太子登上皇帝的位置。”
  刘襄死的时候,齐王太子刘则才十五岁,又因为是刘襄独子的缘故,自小都在娇生惯养中长大,既不知喜,也不知忧。
  得到陈平的许诺,刘则很轻易的就被欺骗,就叫来了朱虚侯,商量谋逆的事。
  看了陈平的书信之后,朱虚侯劝刘则说:“太子还是三思的好,陈平是一个言而无信的人。”
  “半年前,陈平就曾经答应大王,要让大王做皇帝;但在诸吕都被扫除之后,陈平宁肯让周勃杀害代王的妻儿,以此逼代王入长安登基,也不愿意立大王。”
  “如今,陈平又说让太子做皇帝,我觉得,陈平依旧是在骗人,是想要利用太子。”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47/53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