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帝成长计划(校对)第43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36/530

  而关中百姓不知道的是:今年,并不是绝对意义上的‘丰年’。
  原因很简单:丰年之所以被称之为丰年,正是因为这一年的收获,比过往和未来几年都明显多出一大截。
  但若是每一年,田地产出都达到同样的高度的话,就不会再被称之为‘丰年’了。
  ‘丰年’的判断标准,也会自然而然的提高。
  在后世的历史记载当中,汉正武元年,被看做汉室正式脱离开国时期的混乱,大踏步走向盛世的开端。
  而这个开端带来的,是长达十五年的‘康武之治’,及之后稳定维持共一百八十余年的太平盛世……
  ……
  “于南越王赵佗一事,长安城中,可有何物论?”
  负手屹立在未央宫宣室殿外的眺望台,看着长安街头的熙熙攘攘,刘弘面上流露出一丝由衷的傲然。
  还记得两年以前,刘弘刚穿越到这陌生的世界,整个长安城,都被笼罩在混乱、恐惧,和饥饿之内。
  短短两年的时间,长安城内就已经发生了如此显著的变化,这无疑是对刘弘夜以继日的工作,给出的最大褒奖。
  ——百姓丰衣足食,国家富强安和,一个成功帝王追求的,也莫过于此了。
  但让刘弘安心中,依旧隐隐感到激情澎湃的,是长安城内这幅欣欣向荣,热火朝天的景象。
  ——对于目前已经改善许多的生活状态,长安百姓并没有流露出一丝一毫的‘满足’!
  田亩丰收,百姓兴奋之余,盘算起要不要和乡里乡亲凑一笔钱,开几里窄渠,改善一下田亩的灌溉;
  南越王不臣,刘弘还没开始骂陆贾,关中百姓就已经自发的做起了战争的准备工作!
  这样一副美好的景象,让刘弘略有些感到疲惫之余,也被一股莫名的澎湃所充斥。
  但对于南越王赵佗,刘弘却并没有短时间内武力惩治的想法。
  “禀陛下:自太常酂侯萧公、平阳侯曹公出使南越,关中民便多有征伐之意;于南越王佗,更多有愤恨之论。”
  “据内史故安侯申屠公言:往旬,
  短短两年的时间,长安城内就已经发生了如此显著的变化,这无疑是对刘弘夜以继日的工作,给出的最大褒奖。
  ——百姓丰衣足食,国家富强安和,一个成功帝王追求的,也莫过于此了。
  但让刘弘安心中,依旧隐隐感到激情澎湃的,是长安城内这幅欣欣向荣,热火朝天的景象。
  ——对于目前已经改善许多的生活状态,长安百姓并没有流露出一丝一毫的‘满足’!
  田亩丰收,百姓兴奋之余,盘算起要不要和乡里乡亲凑一笔钱,开几里窄渠,改善一下田亩的灌溉;
  南越王不臣,刘弘还没开始骂陆贾,关中百姓就已经自发的做起了战争的准备工作!
  这样一副美好的景象,让刘弘略有些感到疲惫之余,也被一股莫名的澎湃所充斥。
  但对于南越王赵佗,刘弘却并没有短时间内武力惩治的想法。
  “禀陛下:自太常酂侯萧公、平阳侯曹公出使南越,关中民便多有征伐之意;于南越王佗,更多有愤恨之论。”
  “据内史故安侯申屠公言:往旬,
  
第0368章
文王百里
  在刘弘肩负着‘早生贵子’的硬性指标,扶腰走在前往后宫的道路上时,代表汉室前往南越交涉的酂侯萧延、平阳侯曹奇二人,也终于在长沙派出的官员陪同下,来到了南越都城:番禺。
  准确的说,后世的番禺,此时还被称为任嚣城,来源于赵佗的前任,即秦前南海都尉:任嚣。
  刚进入番禺,萧延便因眼前的景象,而稍稍诧异了片刻。
  原因无他:在番禺城中,萧延并没有看到印象中茹毛饮血、兽皮为衣,衣衫左衽的野人!
  自番禺城北城墙一路到城南的南越王宫,萧延、曹奇二人耳边充斥的,都是番禺街头百姓口中地道的秦腔!
  即便是那些肤色明显更深、身材明显更为瘦小的‘当地人’,也基本没有出现爪哇语的声响——要么是一口东施效颦的观众口音,要么,就是侬里侬气的吴、越口音。
  “这……”
  略有些迟疑的走下马车,萧延借着整理衣冠的功夫,向曹奇低声问了一句:“就闻南越乃未开化之蛮荒地,何以南越民皆口操秦腔,束发衣冠,衣衫右衽?”
  闻言,曹奇自是请笑着摇了摇头,表示自己也不清楚。
  “想来,此乃南越王佗知其罪孽深重,故以教化之功,以赎割据叛逆之罪吧……”
  嘴上如是说着,曹奇的目光却意味深长的扫了一圈左右,向萧延做了一个隐晦的眼神示意。
  至于南越为何会有如此高的开化程度,此时的二人心中,也已然是心照不宣。
  ——汤以七十里,文王以百里!
  这句话,出自战国时期的著名典故:毛遂自荐。
  其大概意思,也是十分简单易懂:成汤曾经只有七十里的地盘,但光施仁政,便成立了夏朝;文王也曾凭借百里地盘起家,同样凭借仁政,成立了商朝。
  至于更深层次的含义,大概就是:地盘的大小,并不是国家是否安康的关键,关键在于为王者广施仁政,百姓就会自发的追随,这样一来,即便地盘很小,也早晚能得到天下。
  成汤、文王两位上古仁君,就是活生生的例子。
  但与绝大多数历史典故一样,‘汤以七百里,文王以百里’的典故,却很少被用来勉励帝王。
  在原本的历史上,武帝刘彻在位,召关东各地诸侯朝见长安,这其中,自然也包括猪爷那十来个兄弟。
  之后的家宴中,猪爷听说自己的哥哥,故景帝太子刘荣的同母弟河间王刘德对儒学颇有研究,甚至在齐、赵一带颇有名望,便以儒家经典相问。
  作为景帝刘启的次子,河间王刘德在位足足二十五年,在史册上留下的,却只有一件事:收集、保护民间散落的书籍残章,保护圣贤经典!
  其中,尤其以流传后世,在学术界享誉盛名的《毛诗》和《左传》,为其中翘楚。
  从刘德保护下来了什么就不难看出:说是保护百家经典,但在武帝一朝,刘德能保护的,其实也就是儒家分支的一些书籍。
  一个花一辈子保护儒家经典的诸侯王,面对弟弟猪爷以儒家典故相提问,那自然是对答如流,就连猪爷以敏感的政治倾向论述提问,刘德都按照儒家仁义礼智信那一套,给出了相当优秀的答案。
  想想就知道:武帝猪爷,那可是一个连儿子都能怀疑的人,更何况是一个异母兄?
  家宴当场,猪爷就对这位异母兄,说出了这样一句话:汤以七十里,文王百里,王其勉之。
  就这样,原本是勉励、建议君王仁义爱民、励精图治的典故,彻底变了味道。
  猪爷对刘德说这句话,其意味和该典故的本意,也已然是南辕北辙。
  ——成汤、商文都以仁义得天下,兄长多加油,也必然能得了天下!
  这样一句话,由一位皇帝说给诸侯王听,还能是什么意思?
  果不其然,刘德听到这句话当场吓懵,回到封国就开始胡吃海塞,短短几年便作死了自己,得谥:河间献王。
  谥法云:聪明睿哲曰献;知质有圣曰献。
  作为谥法中君臣通用的谥号,‘献’用在帝王身上,基本就是‘汉献2.0’;用在臣子身上,倒算得上的难得的美谥。
  ——原本的历史上,曲逆侯陈平于文帝二年物故,便得谥曲逆献侯。
  但这样一个颇有些文艺气息,甚至扯上‘睿’‘圣’的谥号,用在一个西汉诸侯王身上,却无疑是一道再清晰不过的丧钟声。
  而现在,在萧延和曹奇二人看来,赵佗将南越百姓开化的如此之好,几乎与关中之民一般无二,显然不会是出于什么民族大义,亦或是华夷之防。
  但二人作为西汉王朝最显赫,最‘源远流长’的两大功侯家族继承人,对于赵佗心里的小九九,却没有丝毫迟疑,亦或是畏惧。
  因为在心中出现迟疑之前,眼前的景象,便已经让萧延、曹奇二人的心神,全然被愤怒所充斥……
  ……
  “臣南越王佗,昧死百拜,顿首顿首,以拜陛下……”
  当萧延和曹奇的声音,出现在这座气势磅礴的南越王宫内时,赵佗那年迈苍老的声音,便响彻整个大殿。
  “臣等昧死百拜,参见陛下……”
  见南越君臣都规规矩矩跪拜下来,向手中的天子节行参拜大礼,萧延心中的恼怒倒是退散了些。
  “朕躬安。”
  “平身。”
  不着痕迹的侧过身,以一副沉闷的语调,‘替’刘弘做出答复之后,萧延便又正过身,将天子节交到身旁的曹奇手中,稍一拱手,对眼前的赵佗一拜。
  “南越王请起。”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36/53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