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帝成长计划(校对)第42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23/530

  如此一来,韩王部的回归,那就真的只是时间问题了。
  柴武暗自思虑思虑着,就听刘弘那淡然到几乎听不出感情的声音,再次从御阶上传下。
  “朕允韩王昭、韩信子颓当彻侯之爵,便再无韩王部音讯。”
  “逢悼惠诸子之乱起,匈奴使恰于长安,朕不得已,只得复起和亲之策以安匈奴,欲以举国之力,平息悼惠诸子之乱!”
  说到这里,刘弘话头稍一滞,略有深意的一笑。
  “奸宦田丹之事,大将军可有耳闻?”
  见刘弘这般面色,柴武面色陡然一滞,满是不敢置信道:“莫非……”
  “陛下行此反间之计,实可谓慧眼如炬,明见万里!”
  见柴武郑重其事的一拱手,刘弘却是苦笑着摆了摆手。
  “大将军误解朕了。”
  “田丹此人,非为朕之所遣;其所为,亦确奸妄之所行也。”
  见自己的猜测被刘弘否定,柴武只能是暗地里失望的摇了摇头,却也明白了刘弘话中深意。
  ——田丹不是刘弘派去匈奴打探消息的奸细,而是确确实实认贼作父了。
  但除了田丹,和亲队伍当中,还有数以百计的奴仆、卫队,以及宦官、侍女。
  韩王部第二次请求回归汉室的消息,应该就是通过这个渠道,直接送到了刘弘手中。
  嗯,位于汉室北墙和幕北之间的东胡王部,应该也扮演了一手‘二道情报贩子’的角色。
  听到这里,柴武的注意力,就已经从消息来源之事上移开,而是转移到了此事可能引发的后果之上。
  “陛下,臣以为,韩王请归汉室之事,还当慎之。”
  稍一思虑,柴武便提出了自己所想到的第一种可能性:韩王部假降!
  毕竟这种事,韩王信当年也不是没做过——著名的白登之役,就是韩王信先叛逃,后投降,而后再叛逃路上发生的故事。
  而柴武得出这个可能性的理由,也是十分充足。
  “陛下当知,今岁初,草原暴雪漫天;具商贾之报,匈奴各部损失皆甚重。”
  “然去岁,陛下以和亲安胡,胡纵拮据,亦不便和亲旬月便复起战端。”
  “故臣以为,韩王请归汉者,或乃匈奴欲复侵北墙,以韩王部归汉为引,置吾汉室与不义。”
  听着柴武专业性的分析,刘弘先是认可的点了点头,之后又轻笑着摇了摇头。
  “棘蒲侯所言有理;然韩王部此番归汉,恐非为诈欺。”
  “岁初草原暴雪,匈奴各部人畜多有饥寒至亡;及至开春,幕北各部多掠韩王之部众,以补冬雪之失。”
  说到这里,刘弘眼睛稍稍眯起,将声线稍稍压低。
  “此事,乃馆陶翁主亲笔所书,奏于朕前!”
  听刘弘提起‘馆陶翁主’这四个字,柴武本欲再言的面色顿时一变,不由暗自点了点头。
  此时,虽然也有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的说法,但具体到汉室与匈奴的和亲之事,就不是这么回事了。
  对于汉室送去的刘氏女,匈奴必然会百般警惕,不会允许情报流入汉室;但再怎么说,嫁过去的公主,姓刘。
  可以这么说:如果一个消息没有得到在匈奴的刘姓公主确认,那或许是这位刘氏女无法送信至汉室,亦或是没有那个打算。
  但如果得到了确认,那就几乎是板上钉钉!
  除非匈奴人心机深沉,连那位刘氏女也成了对汉室战略欺骗的棋子。
  在柴武暗地里基本确定,韩王部的回归已经进入倒计时的时候,刘弘的一句补充,彻底让柴武笃定了这种可能。
  “韩王信世子韩昭,以幕北诸部征掠韩王部一事问于冒顿,无果,后抑郁而终。”
  “今韩王部,乃韩王信之长孙韩婴、庶子韩颓当,及王太后主事。”
  “据馆陶主言,今韩王部部众不足万,牛羊牧畜不过数千,归汉之心已定!”
  “朕亦已会书于馆陶主:今岁冬十月,朕当遣北墙军一万,于云中、马邑迎归韩王及部众。”
  说到这里,刘弘的面色当中,早已不见先前的淡然,转而呈现出了一丝自然地庄严。
  “如此,大将军以为明岁初冬,汉匈当有战否?”
  “若战而不胜、攻而不克,胡或遁否?”
  听到这里,柴武思虑许久,终是肯定的摇了摇头。
  “若韩王部举族南归,恐匈奴当云集其精锐,以吾汉家不义之名攻掠北墙。”
  “再者,匈奴今岁遭灾,明岁初冬,必重兵攻掠吾汉家北墙,以补粮辎。”
  见柴武终于得出和自己一样的结论,刘弘终是站起身,轻轻派了两下手掌。
  “如此,大将军便可试言:吾汉家之材官弓弩,当如何以逸待劳,痛击意欲抢掠北墙的胡也!”
  
第0359章
元王遗风
  在刘弘与柴武在长安的未央宫清凉殿,就几个月后极有可能发生的汉匈战争,进行可能的战前推演时,奉诏前往鲁地的尚书丞袁盎,恰好和同样奉诏前往南越的酂侯萧延、平阳侯曹奇离开睢阳。
  虽然袁盎的目的地是位于楚国西南部的鲁地,萧延和曹奇的目的地是长沙以南的南越,但整个形成的前半段,其实是基本一致的。
  前往鲁地,需要从长安出发,沿经新丰、郑县、华阴,再经由湖县踏上弘农郡,一路走过陕县、新安,从函谷关东出关中,抵达河南郡治:洛阳。
  而前往南越,也同样要按照这样的路线东出函谷,踏上关东。
  原本来说,在抵达洛阳之后,袁盎和萧延、曹奇二人就该分道扬镳。
  袁盎应该继续东行,沿成皋、荥阳、中牟等地离开河南郡,前往梁都睢阳,再经过虞县、下邑、萧县,踏上楚国西疆,前往目的地:鲁地。
  萧延和曹奇则应该自洛阳转向南,经过南阳郡、江夏郡、南郡,最终踏上长沙国土,派人联系南越,等候赵佗做出反应。
  简单来说就是:袁盎从长安前往鲁地,走的是一个‘一’字形,而萧延和曹奇二人前往南越,走的是一个‘7’字形。
  但实际上,三人一同从长安出发,并抵达洛阳之后,却并没有直接分开,而是继续东行,一同抵达了梁都睢阳。
  在过去这几天,三人甚至被如今的梁王刘恒盛情款待,彪肉都多长了几斤。
  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状况,自然不是萧延和曹奇二人‘玩忽职守’,又或是想在这趟出差途中玩乐。
  ——作为今年第二批,同时也是南越vs淮南之战之后,第二批前往南越交涉的天使,曹奇和萧延二人,根本不可能还有‘游山玩水’的兴致!
  更何况陆贾那么一个鲜活的前车之鉴摆在眼前,也由不得萧延和曹奇抖勋贵的威风,
  实际状况是:二人在前往南越途中改变路线,特意去一趟梁都睢阳,是有使命在身的。
  很显然,袁盎对此也有着极为清晰地认知。
  片刻之前,三人正式结束了对梁都睢阳的‘造访’,并坐上了同一辆马车,从睢阳城缓缓远去。
  “尚书丞以为,梁王今日之举止,或可称‘贤’?”
  没等袁盎先开口,反倒是萧延毫无隐瞒的先开口,提起了这个稍有些犯忌讳的话题。
  三人中,恐怕也只有年过半百,位居典客之职的萧延,能率先开启这个略有些敏感的话题了。
  ——袁盎今年才不过二十余,此次出使南越的副使平阳侯曹奇,更是连二十岁都还没到!
  听闻萧延率先开启这个话题,袁盎心里终于是稍松一口气。
  这一路上,袁盎都知道萧延和曹奇二人,要和自己一同睢阳。
  对于二人此行的使命,袁盎也早就从刘弘那里听到了口风。
  但这一路之上,无论是萧延还是曹奇,都诡异的对此事只字不提,袁盎明明知道却只能装作不知道,着实是憋闷到了极点!
  现在,那层不那么重要的窗户纸被打破,袁盎也终于不再觉得如坐针毡,仿佛坐姿都自在了些。
  就见袁盎极为认真地思考片刻,便对眼前的萧禄、曹奇稍一拜,以一副客观公正的语气道:“今日,梁王言谈举止,皆无丝毫无礼之处。”
  “往数日,鄙人于睢阳所见、所闻,亦未曾有忌讳之事。”
  说着,袁盎不着痕迹的瞥了一眼萧延,才装作不经意道:“鄙人以为,今日之梁王,言谈举止无不有敦厚仁善之风,或隐有夕楚元王之姿?”
  已故的楚元王刘交,高皇帝刘邦的异母弟,无疑是汉室诸侯当中,毋庸置疑的典范。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23/53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