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帝成长计划(校对)第40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04/530

  ——《诗》博士,浮丘伯!
  除了这两位光明正大代表法家、儒家的学术巨擘外,这满堂的公卿大臣,便都可以作为黄老学的代表。
  而这,也是有汉以来,廷议第一次出现‘某人没有披着黄老的皮,就直接露出自己学术出身’的状况。
  尤其是最后出场,年近九十高龄的《易》嫡系传人:田何,更是让殿中众人心中的疑惑达到了巅峰。
  “陛下意欲何为?”
  无数人脑海中,都充斥着这个问题:刘弘,究竟是要做什么?
  但也总有那么几个人,目光不时扫过殿中央,已然一副行尸走肉的陆贾,流露出一丝了然的神情。
  “儒家此番,确乃急迫了些……”
  张苍轻声呢喃自语,顿时惹得一旁的贾谊面色慌乱起来。
  “老师此言何意?”
  “莫非陛下欲以太中大夫之事,祸及吾儒学士子?”
  闻言,张苍只沉沉摇了摇头,略侧过脸,确定身边没有人在偷听后,才稍稍倾斜上身,欲盖弥彰的丢下了一句:“太中大夫,乃何方人士?”
  张苍一语,顿时惹得贾谊瞪大了双眼,正要开口,却被张苍一个略带些狠厉的目光所制止。
  “且看,且学,莫多言。”
  轻轻丢下一句告诫,张苍便抬起头,看着已着一身黄色正袍的刘弘,从寝殿一步步来到御案前。
  “不愧为太祖高皇帝亲孙呐……”
  暗自感怀一声,张苍有轻轻摇了摇头,望向刘弘那明显不同寻常的衣袍颜色。
  “较之高皇帝,陛下只怕是……”
  “唉……”
  ……
  再次回到宣室殿,刘弘地面容,已然带上了一副庄严。
  看着身上的黄色冠袍,刘弘无奈的摇了摇头,便将目光,撒向了殿下众人。
  汉开国之初,高皇帝令儒生叔孙通拟定汉室之礼乐,其中,除了寻常时日的拜喏、奏对礼节,以及‘汉属水德’的王朝属性外,最为关键的一点,就是皇帝着装颜色的规定。
  在过去的历史上,夏、商、周历朝历代,其天子服饰的颜色,都是按照王朝属性来决定。
  虞为土德;夏为木德;商金德;周,则为火德。
  这些朝代的天子服饰,也是按照虞黄、夏青、商白、周红、秦黑。
  根据五德终始,金木水火土五行已经轮了一圈,汉本该成为继虞朝之后,第二个‘土德尚黄’的政权。
  但由于政治原因,秦的统治合法性不被汉室认可,汉室的王朝传承,也被认为是‘继承了周王朝的法统’。
  如此一来,秦作为一个王朝‘存在过’的资格便被剥夺,汉室,成为了继承周之火德,应当‘水德尚黑’的政权。
  这也是汉室天子与秦皇一样,常着玄色(黑色)衣袍的原因。
  但作为历史上第一个‘脑洞大开’的小说作者,叔孙通的想象力,显然没有局限在‘脑补周礼’的程度。
  就连天子着装颜色,也没有躲过叔孙通的魔改。
  ——金木水火土,青黄赤白玄,我大汉虽属水德,但五个颜色都能穿!
  就这样,在大马屁精叔孙通的忽悠下,刘邦通过了叔孙通所拟定的关于‘汉天子着装颜色’的规定:春青、夏红、季夏黄、秋白、冬黑。
  但懂得人都知道:对于这个‘每年四季换着穿五种颜色’的规定,就连规则制定者刘邦,其遵守规则的次数也是屈指可数。
  在原本的历史上,从刘邦立汉国祚,到武帝猪爷将汉室的王朝属性,从水德改为火德之间的这段时间,汉天子的服饰,在绝大多数时候都是以黑色为主。
  这其中,包含了文帝刘恒晚节不保,由于‘黄龙改元’一事,将汉室王朝属性改为土德,穿了一年黄色衣袍的黑历史。
  从这个角度而言,刘弘要是想标榜自己和高皇帝一样,并不吃叔孙通那一套,就应该穿黑色。
  ——在过去这一年多时间里,刘弘也确实是这么做的。
  而刘弘今天,却是和历史上晚节不保的文帝刘恒一样,穿上了代表土德的黄色衣袍。
  难道刘弘是想要沿用历史,再来一出‘黄龙改元’?
  事实,显然不是这么狗血。
  对于陆贾所造成的‘汉-越外交事故’,刘弘显然是不打算放过。
  但若是将陆贾的所为,归为‘以权谋私’,亦或是‘外交软弱’,这件事都应该由执法部门廷尉,亦或是负责廉政建设的御史大夫属衙负责。
  对于太中大夫陆贾的处置,也只需要刘弘以天子之身,召集朝内重臣,如三公九卿、功侯勋贵来商讨,就可以了。
  而此刻,殿内除了这些代表权势的贵族阶级之外,还出现了一个在汉室政坛出场率几乎为零,且与‘外交事件’毫无关系的群体。
  ——以《诗》《书》《商君刑名》等诸博士,所组成的学术界代表!
  从这就能看出,刘弘想要将此次‘陆贾出使南越’的事件,归类为什么问题了。
  再回过头,看刘弘‘着黄色衣冠’一事,也就不难看出刘弘想要表达的意图。
  ——今天,与其说是政治讨论,倒不如说是学术讨论!
  而在‘学术讨论’这样的特殊场合,刘弘愿意遵守汉室初,由儒生叔孙通拟定的‘汉天子一年四季穿五种颜色’的着装规则。
  具体到刘弘所穿的黄色,理论上对应的季节应该是‘季夏’,即夏季的最后一个月。
  按照汉室如今所使用的颛顼历,夏季,通常是指4……6月;季夏,就应该单指六月。
  但如今的时间点,却是五月最后一次常朝结束后的第三天,即:汉正武元年,夏五月庚寅(二十七)!
  在六月还没有到来的日子,刘弘却穿上了理论上,只能在六月穿的黄色冠袍。
  对于叔孙通所拟定的‘四季五色’之制,刘弘可以算作是遵守了,但没完全遵守。
  这意味着什么?
  从阴谋论的角度分析,刘弘此举,不乏有‘朕想穿什么,就穿什么’‘朕说这是六月,这就是六月’的霸道意图。
  这也与高皇帝刘邦,对于这套‘四级五色’制度的态度一脉相承:爷们儿怎么高兴怎么来!
  但从理性的角度分析,刘弘此举所要表达的意图,可能性最大的,便是:今日廷议,乃六月初一朔望朝的开胃菜!
  也只有这个解释,才能将刘弘‘一边遵守服饰颜色规则,一边不完全遵守’的行为解释得清。
  而这一结论,无疑是在朝中众人心中,掀起了波涛骇浪!
  经过刘弘长达一年半时间的可以引导,汉室每月初一、十五的朔望朝,早就丢掉了‘嘴炮大会’的性质,转而踏向了‘过去半个月的工作总结、未来半个月的工作安排会议’的发展方向。
  在这样的背景下,刘弘来今天这么一出,是否意味着今后的朔望朝,会和这次一样,有提前好几天的‘紧急会议’,亦或是‘通气会议’?
  有了‘提前通气回忆’,那‘会后总结’的出现,是不是也指日可待?
  对于朔望朝可能从过去的一次,变成每次会议分两场甚至三场进行,朝臣百官倒也没有太大的戒备。
  真正让殿内众人感到胆战心惊的,无疑是在殿内,紧靠审食其、张苍身后而坐的几位老博士!
  ——今后的朔望朝,会不会形成‘诸经博士与会’的惯例?
  对着这个现象,殿内众人心中,本能的出现了一丝强烈的戒备!
  虽然此时的汉室,连‘学术干涉政治’的名词都还没出现,但对此,殿内众臣无一不持戒备态度。
  便是在这样的各有所思、各有所想的诡异气氛中,正武元年六月初一朔望朝的‘提前会议’,在刘弘一声嘹亮的话语声中,拉开帷幕……
  ……
  “今日召公卿百官,及诸经博士至宣室,乃朕突有一事,百思不得其解。”
  例行见礼过后,刘弘便带着标志性的淡笑,从御榻上站起,虚指向御阶下,依旧匍匐在地的陆贾。
  “今日辰时,太中大夫入宫陛见,乃与朕言其出使南越之事。”
  “朕观南越王佗之奏疏,行文用书皆以‘国书’之制,便怒火难遏,罚跪太中大夫于殿外。”
  “至朕怒艾,复召之,便闻太中大夫乃言:南越之事,吾汉室自太祖高皇帝之时起,便有‘徐图缓谋’之策为先。”
  “此策,乃得朕祖太祖高皇帝,及萧相国、留文成侯知,言其曰:善!”
  说到这里,刘弘面上依旧是一副春风拂面的温和笑容,语调中,却是带上了一丝骇然杀气!
  至于殿内的公卿大臣,则是从刘弘话语之中,得出了一个并不准确的结论。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04/53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