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帝成长计划(校对)第39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94/530

  ——除了如今的执政学派:黄老学外,没有任何一个学派,能让田老爷子不顾自己一把年纪,撇开老脸,前来指责刘弘‘欲绝易学’!
  也只有执政学派遭受打击,才足以惊动田老爷子出山,出于政治稳定的考虑劝谏刘弘。
  想到这里,刘弘便不由一失笑。
  “倒是没想到,还有这么一项意外收获……”
  作为汉室如今的执政学派,以及学术话语权最高的政治学派,黄老学的优劣势都十分明显。
  其优势自是不必多说,光是历史上一个‘文景之治’,就足以道明一切。
  而黄老学的劣势,也同样能在历史上窥见端倪。
  在历史上,华夏大地经过春秋战国、秦末汉初接连上百年的战乱,使得人口、社会秩序被眼中破坏,百废待兴,民心思安。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汉室鼎立,提倡休养生息,与民休息的黄老学,自然而然的成为了时代的选择。
  而这个特性,又使得黄老学‘小政府’的政治提倡,具有十分明显的时代局限性。
  即:黄老学,几乎只适用于乱世之后的文明重建、复苏阶段,却并不适用于发展、开拓。
  在历史上,黄老学便曾经历高祖、孝惠、吕后三朝的积累,以及文、景两代的巅峰,完成了汉政权的文明重建使命,最终在景帝、武帝年间,逐步退出政治舞台。
  从客观角度而言,黄老学在汉室被淘汰,几乎是历史的必然,并没有什么值得研究的地方。
  但问题的关键点在于:作为曾经得执政学派,黄老学没落的速度,实在是快的令人发指……
  在历史上的文帝年间,黄老学还依旧稳坐政坛一把交椅;但景帝刚一登基,黄老学就被依旧背负‘暴秦’污点的法家给重创!
  虽然在吴楚之乱之后,法家也逐渐在政坛没有了声音,但儒家的强势崛起,却又让黄老学光速失去政治话语权。
  要说法家的崛起,是因为晁错‘披着儒生的马甲’,怀着险恶用心潜伏到了时为太子的刘启身边,对刘启的政治理念起到了影响,那也还说得过去。
  黄老学输给法家,也可以勉强解释为‘非战之罪’。
  但儒家的崛起,尤其是在黄老学执政的大环境下肉眼可见的崛起,并在短短几十年后统一华夏学术界,形成‘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场景,却是令人无论如何,都无法理解的。
  ——要知道在华夏数千年的历史上,汉室,几乎算是对儒家最具敌意的封建政权!
  就连现在,民间关于‘高皇帝vs某儒生’的传说故事,都依旧屡见不鲜。
  什么,高皇帝一脚把儒生踢泥地里啊……高皇帝在儒生的冠帽里撒尿啊……
  甚至于众所周知的‘高阳酒徒’之说,都足以让儒家在汉室抬不起头,奔忙于生存和传言。
  被这样一个学派弯道超车,短短几十年就丧失全部政治话语权,已经很能说明:景帝一朝的黄老学说,已经是到了无可救药的地步。
  那究竟是怎样骇人的‘病毒’,将黄老学士子的思想荼毒到了这个地步,使其战斗力如此低下,居然抵不过‘高阳酒徒’们呢?
  这其中的理由,可以说是错综复杂,也可以说是机缘巧合。
  要说黄老学说本身存在问题,这就不客观了——要知道即便是在武帝登基,儒家全面进驻政治权利中心之后,黄老学依旧曾凭借窦太后废建元新政,而短暂的‘回光返照’。
  既然不是学术本身存在的问题,那就是发展和延续的问题了。
  这也很好理解:现如今,如果是法家出身的士子,那学个十年《商君书》,再看几年汉律,就足以和廷尉吴公一样,被称之为‘治刑名学’,成为一个合格的‘法律人’了。
  儒家也差不多——学个十年《诗》《书》,在有些天赋,就很有可能一飞冲天,得到帝王家的青睐。
  ——年仅二十有余,却官职当朝尚书令的贾谊,就是明证!
  但贾谊这样的青年才俊,可能出在儒家,也可能出在法家,唯一不可能的,就是出在黄老学。
  在法家,年龄达到三十岁,治学十年以上的,都已经能被称之为‘新生代力量’;儒家,更是屡屡奉献三十岁以内的青年才俊,为后世人所传唱。
  但在讲究‘悟’的黄老学,情况则和后世的中医一样:没长两缕白胡子,都没人敢说自己‘治炎黄之术’!
  至于学派中的‘才俊’,那更是有汉一朝都没有过六十岁以下的!
  如此漫长的‘人才成熟期’,必然会使得黄老学极易面临人才断档,青黄不接,乃至于‘徒弟还没学完,师父就老死了’的尴尬状况。
  至于民间百姓的支持,自也是比不上有教无类的儒家,以及‘人才吸收能力’出类拔萃的法家。
  很简单的道理:学儒十年,法二十,学黄老却要四十甚至五十年才能毕业!
  就算是这样,毕业出来,还很可能无法保证什么地位?
  如此不成正比的付出、收获比,必然会导致年轻士子望而却步,转而去学儒、法等‘更容易出成绩’的学说。
  至于‘偶尔有几个杠精非要头铁’的意外状况,也被黄老学自身完全规避——与有教无类,开山授业的儒家,以及对人才来源要求不高的法家不同,黄老学的人才来源,十分精准的定位在了贵族阶级身上。
  这一系列机缘巧合,使得黄老学的学派传承极其脆弱,但凡某一代的学术继承者能力不足,或是授业者活的短了些,就足以使得黄老学面临‘学说部分失传’的尴尬状况。
  但光此一项,显然也不足以使得黄老学,在历史上的景帝一朝,短短二十到三十年的时间内,直接从执政学派退化为‘在野学派’,从此再也不曾出现在过华夏历史。
  真正导致黄老学没落,或者说,加速黄老学退出历史进程的因素,便恰恰是黄老学从《易》学中汲取营养,从而诞生的学术分支:老庄之说。
  ‘庄周梦蝶’的典故,在后世可谓是耳熟能详;而黄老学中的‘黄、老’二字,便泛指华夏始祖:黄帝轩辕,以及后世道教所奉的先祖:老子李耳。
  在黄老学最开始的思想核心中,无论是黄帝的部分,还是李耳的倡导,几乎都没有提到庄周梦蝶这般具有神话色彩的内容。
  但在《易》学凭借其强大的时代前瞻性,逐渐在华夏学术界抢占一席之地时,黄老学却十分精准的提取了其中的糟粕,将几乎所有迷信的内容汲取,诞生出了‘老庄学派’。
  在黄老学势大的汉室除,这个现象自然是不明显——大佬们白天处理政事,晚上回家炼个丹、修个仙,也没人能说什么。
  但在历史上的景帝、武帝一朝,这个曾经不起眼,被黄老巨擘们视为‘个人爱好’的学派分支,却成为了压死黄老学说的最后一根稻草。
  ——几乎所有的黄老学巨擘,都在景、武帝年间归隐山林,投身在了光荣的修仙事业当中!
  当所有骨干都去修仙,新鲜血液得不到指导,只能跟着去炼丹、修仙时,黄老学的没落乃至于消亡,也就成为了必然。
  
第0338章
皆为利来
  “田公何出此言?”
  “朕何曾欲置诸《易》学子于死地?”
  略带些疑惑地提出自己的疑问,刘弘便好整以暇的敛回心神,等候起田何的答复。
  ——既然知道了田何的来意,事情就简单多了。
  见刘弘毫不似做作的表达善意,田何抿了抿嘴,不禁有些羞愧起来。
  说到底,田何只不过是一个治学之人,并非是后世东林党那般,挟‘天下大义’,置君父于不仁不义之地的败类。
  对于刘弘那道诏令的真实意图,田何自也是看得明白。
  俗话说得好:最讨厌盗版的,永远是正版创作者!
  而对于核心思想包含大量类神学成份,却又不失逻辑推理、哲学归纳的易学而言,最大的盗版,无疑便是那些行走江湖,以‘天机’之名,行欺诈之实的方、术之士。
  如果将田何,比喻为后世网络小说界的扛把子,将易学类同为网络小说,那方、术之士,无疑便是那些剥削苦逼作者的盗版网站!
  在这种情况下,刘弘以皇帝的身份下场,通过强制手段扫除盗版,田何作为‘正版扛把子’,怎么都应该高兴才是。
  但实际情况,却往往并没有那么简单……
  “既如此,老朽今日,确有些失礼了。”
  巍巍然一拱手,田何又费力的跪坐回筵席,开始斟酌起自己的措辞。
  过了良久,田何终是长舒一口气,略带些试探意味的开口道:“老朽听闻,陛下之所梦,似颇有奇异之处?”
  说着,田何略有些得意的捋了捋颌下白须,又轻笑道:“当日,陛下召长安诸解梦之人,恰逢老朽外出云游。”
  “今老朽归,陛下不妨以当日之梦,同老朽细述一番,也好叫老朽稍行忠君之事,以弥今日之失礼?”
  听闻田何之语,刘弘意味深长的一笑,便稍一拱手。
  “固所愿也。”
  言罢,刘弘便以一副回忆的口吻,将那个自己精心创作而出的梦境,一点点展现在了田何眼前。
  但脑海中,刘弘地注意力却几乎没有片刻,放在那个已经被刻入自己脑海中的‘梦’。
  田何说的没错,在如今的汉室,要论解梦、占卜等类神学业务,田何说自己第一,估计不会有人敢把自己纳入前十。
  原因很简单:无论是民间的‘方外高人’,还是汉室体制内的观星、测算、卜卦之士,其理论依据,都绕不开一本《周易》。
  在这些人当中,即便是理论依据最坚实、基本功最扎实的官员,都不大可能有完整阅览《周易》的机会。
  就更不提有人,能将一本《易》融会贯通,在已有的基础上总结归纳,得出自己的心得体会了。
  而田何,却是可追溯、有家学传承的《易》嫡系传人!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94/53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