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帝成长计划(校对)第39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92/530

  ——就连霸王项羽火烧咸阳宫,都得先舔着脸找到田何,毕恭毕敬的把人家请出来,才敢下令点火!
  能让不可一世,一辈子几乎没怎么低过头的霸王项羽,在自己面前恭敬有礼,就足见田何在天下人心中的地位。
  到了后来,汉室鼎立,田何受到的待遇,却并没有因此而下降。
  秦末战乱之时,田何回到了老家临淄避难;之后刘邦听取了娄敬‘广迁关东豪强入关中’的意见,正式开启了汉室陵邑制度的开端。
  田何便是在那时,以‘地方豪门望族’的成分,被强制迁入关中的。
  但与其他靠商贸发家,亦或是在官场得位的‘豪强’,田何无疑是受到了整个汉室,尤其是历代皇帝的重视,以及善待。
  尤其是刘弘的便宜老爹惠帝刘盈,更曾有过在田何‘年老体弱’‘无法入宫授业’的情况下,亲自前往田何住处听讲、学习的经历。
  而在后世的史书记载中,对田何的评价,便是一句:何年老家贫,守道不仕;帝亲幸其庐,以受业,终为《易》者宗。
  就连田何对《易经》的注解,都被后世人恭敬的称之为《田氏易》。
  从这就不难判断出,田何在如今的汉室,是怎样一个地位与形象了。
  ——生活清贫,不为俗尘所累,享誉天下数十年的学术巨擘!
  这样一个人,别说是在这落后的西元前了,就算是放到后世,也起码是能在社会享有很高地位的精英。
  具体到如今的汉室,田何这种对某一本经典有‘官方解读权’的学术大拿,那更是礼敬有加,还求而不得。
  在看到田何的一刹那,就连刘弘,都差点没忍住将其纳入体制内的冲动。
  但最终,刘弘还是勉强按捺住了冲动,恭敬的将田何请入了宫中。
  ……
  “未知子庄公此来,可是有何要事,欲告与朕知?”
  将田何恭敬的请到宣室殿,分而落座,刘弘便自然地开启了话题。
  看着眼前皮肤松弛,眼角都有些耸拉下去的田何,刘弘脑海中,也再次出现了那段电脑程序般的‘资料’。
  田何,田氏齐国王族血脉,字子庄,齐都临淄人,今文《易》第六代嫡系传人。
  相传春秋时期,孔子授《易》于商瞿,商瞿再传子弘,复又传四代,《易》的传承才到了田何之手。
  在原本的历史上,再过大概五十年,《易》第八代传人杨向,便会在武帝一朝以‘精《易》’而官至五大夫。
  而现在,刘弘却只能是看着眼前的老田何垂涎三尺,又无可奈何。
  按道理,作为孔子的徒子徒孙,田何对类似公务员的职务,不说趋之若鹜,也起码应该欣然接受才是。
  尤其是对于成为二千石级别的‘博士’,更不该视若不见。
  但即便心里疑惑,刘弘也已经放弃了招安田何,让其为汉室发光发热的打算。
  原因很简单:不光是刘弘,高皇帝刘邦、孝惠刘盈,乃至于先孝怀刘恭(吕后),都曾向田何发出过征辟书。
  但每一次的结果,都是田何十分给面子的配合,坐着马车进皇宫,陪皇帝聊个几句,便把皇帝摆出的官职谢绝了。
  无论是高皇帝给出的‘《易》博士’,还是孝惠刘盈开出的‘太中大夫’的价码,都没能让田何动心。
  既然田何不仕之心如此坚定,刘弘也没有热脸贴冷屁股的必要,平白给田何再刷一波声望。
  当然,刘弘放弃‘聘用’田何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田何的年纪……
  《易》学传承,是孔子授商瞿;商瞿授鲁桥庇子庸;子庸授江子弓;子弓授燕子家;子家授东武孙虞子乘;子乘授齐田何子庄。
  而孔子的时代,距今早已过去三百年有余!
  《易》理论上的第一代传人商瞿,也是早在将近三百年前的春秋末期,就离开了人世。
  近三百年,才传了五代,通过简单的数学计算就能得出:过去几位《易》嫡系传人,平均每人都活了六十岁以上!
  而田何,有属于其中尤其能活的一位:再过三年,田何就将年满九十。
  想想也是:早在前秦之时,田何就已经是学术巨擘,到秦统一天下,田何更是早已成为了受天下尊敬的‘夫子’。
  夫子,意味着这个时代对文学之士的最高尊崇,同时,也意味着足够成熟的年龄。
  ——就和‘汉没有年纪四十岁以下的九卿’一样,在面对一个三四十岁的‘毛头小子’时,很难有人豪不别扭的喊出一声‘夫子’。
  在秦做了十几年受人尊敬的‘夫子’,又经历了长达十数年的战乱,到汉室鼎立之时,田何就已经过了花甲之年,成为乡邻尊崇的老寿星了。
  如今又是二十多年过去,田何田子庄,已经正式步入了人生的最后阶段。
  从‘史书上并未记载田何年纪过百’来推断,田何逝世,应该也就是接下来这几年的事。
  而在田何离世之后,汉室文学界就将迎来一个新的时代,以及一位新的领导者。
  ——济南,伏生。
  借着伏生‘大儒’的身份,儒家也将在汉室正式抬起头。
  如果没有外力干扰的话,数十年的努力过后,儒家就将同历史上一样,在大概五十年到七十年以后,完成‘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史诗级壮举。
  至于刘弘如此重视易学,除了如今黄老学主政的政治背景,以及汉室重阴阳、纳甲、卦气之术的时代背景之外,最主要的一个原因,其实就是为了新历法的编撰。
  如今汉室正在使用的颛顼历,正式编撰完成大概是在周末,在秦统一天下之后才被推广使用。
  从颛顼历正式发行天下的始皇帝二十六年,到如今的正武元年,颛顼历只经历了短短四十四年的‘职业生涯’。
  可即便如此,刘弘也不得不承认:作为周末诞生的历法,颛顼历和如今的节气、气候,已经有了很大的误差。
  或许在后世人看来,历法并不是多么重要的东西,只要能用来正常纪年,就无所谓准不准确。
  然而,对于以农耕作为主要生产手段的封建政权而言,一个节气精准、季节准确的历法,其重要性丝毫不亚于王朝法统!
  原因很简单:此时的农民无论是春耕还是秋收,都是严格按照历法中特定的节气,规律的进行农作物耕种、收获的。
  而一个精准无误的历法,就能保证农作物的耕种处于最佳生长期,以及最佳气候之下。
  如此说来,历法的重要性就很好理解了:历法准不准确,将直接与粮食产量挂钩!
  对任何一个农耕文明下的政权而言,粮食产量,永远都是第一顺位的重要考虑因素。
  具体到刘弘,无论是内部整合,中央集权,还是对外征讨,驱逐胡虏,也同样需要稳定、丰富的粮食产量来作为物质基础。
  而新礼法的编撰,又是一项十分复杂,耗时十分漫长的工作,其中涉及天文观测、气候调研、数学计算等众多领域。
  这些工作,也确实是由精通易学的人负责更合适一些。
  但田何将近九十岁的高龄,以及很可能没剩几年的‘寿命余额’,都使得田何无法承担新历法的编撰工作。
  这样一来,刘弘对田何的态度也就简单多了——一位有学问,有学术地位,且德高望重的老人。
  在‘以孝治天下’的汉室,对于这样一个人,作为皇帝的刘弘也只有一种处理方式:捧着。
  便如同现在:就算已经知晓了田何的来意,刘弘也得做出一副洗耳恭听的架势,听自己心中的预测,被田何一字一顿说出口。
  “老朽……老朽今日前来,乃……乃有一事不解……”
  略有些气喘的道明来意,田何便费力的直起身,颤巍巍一拜。
  “老朽昧死,敢问陛下:陛下可是要于吾易家赶尽杀绝,使有汉一室,不复见卦算之士邪?”
番外:《新史记·逢商陵武列传》
  蛊逢,本名为虫达,砀人,住在曲城,以善长剑术而闻名一时,为当时之人所尊。
  高皇帝起兵反秦,蛊逢在曲城率领三十七位能战之卒,于砀地加入到了高皇帝的麾下。进军至霸上的时候被封为执珪,以二队将的职务,归属周吕侯吕泽,参加还定三秦之战。以都尉之职参与了楚汉战争。
  汉六年三月庚子日(公元前201年),蛊逢以战功受封曲城侯,食邑四千户。
  孝怀皇帝驾崩之后,吕后暂行太后摄政之事,又四年,吕后驾崩;周勃、陈平等人与齐哀王合谋诛吕,事成之后,又曾打算暗害皇帝,以立哀王。
  在这个过程中,虫达以卫尉保护了皇帝的周全,一直到齐悼惠王诸子之乱,虫达都是皇帝最信任的将领。
  在此期间,故郎中令曹岩曾受命于陈平、周勃,隐瞒太后尚在的事实,使得皇帝未能尊孝惠皇后为太后,孝惠皇后就一直居住在深宫之中,皇帝却一直以为母亲去世了。
  直到虫达与故安侯申屠嘉、义安侯田叔、曲周侯俪寄、博阳侯陈濞一起上奏,建议皇帝尊立太后,孝惠皇后才得以入主东宫。
  吕后驾崩第二年九月,虫达病逝,被皇帝追尊为皇帝太傅,特许以诸侯王的礼仪下葬。
  在离世之前,虫达将自己的长女许配给了后来的大将军,时为卫尉丞的秦牧;后来二世曲成侯涉嫌谋反时,时任卫尉的秦牧百般回护,才保住了曲成侯一脉的传承。
  最终,虫达被谥为‘武’,为曲成武侯,其忠义之心,在汉室广为传播。
  ……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92/53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