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帝成长计划(校对)第38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80/530

  百姓种植粟米,最主要的原因,是为了吃,为了填饱肚子,也就是生存。
  至于粟米的收购、出售,则属于次要的、正常范畴的‘交易流通’。
  可百姓种植冬小麦,从最开始,就从来不是为了吃。
  用后世的话来说:关中百姓之所以追随刘弘的号召,全面补种冬小麦,只是将冬小麦当成了经济作物。
  而百姓种植经济作物,从来都不会考虑这个作物,会被收购者用来作什么。
  百姓唯一在乎的,是这个东西能卖多少钱。
  关中百姓今年种植冬小麦也一样——没人在乎冬小麦能用来作什么,大家种植冬小麦的唯一目的,就只是为了卖钱。
  而这,对刘弘推行冬小麦耕种,推行面食,乃至于推行粮食保护价政策而言,都将是一个十分严峻的考验。
  ——要想吃下今年关中所产出的四万万石冬小麦,少府至少需要投入三百万万钱以上的本金!
  为了将这些冬小麦加工成面粉,更是需要耗费无数人力、物力、时间,才能完成。
  而汉室如今的财政状况,又很难忍受一个‘投入三百万以上,且短时间无法收回成本’的项目。
  ——要知道就连去年秋收后的粟米收购,少府都完成的非常吃力!
  如今的汉室,本来就处在一个相对贫困,财政相对结局的时间点;为了完成去年的粟米收购工作,刘弘几乎是把所有家底都掏了出来!
  又是搜刮少府、勋贵家中的铜铸钱,又是不惜以少府储存的黄金拿出来换钱,刘弘几乎是用尽浑身解数,才让少府勉强完成了去年的粟米收购。
  ——就这,还是因为朝堂知道,这些粟米很快就会被百姓加价买回去食用;投入进去的成本很快就能收回,还能有不菲的利润。
  若非如此,别说朝堂了,恐怕少府卿本人,就要在第一时间以死相逼,要阻止刘弘推行粮食保护价政策了。
  道理很简单:刘弘打算掏空整个政权的所有财富,全部用来购买某一种东西。
  那朝堂支持与反对,自然就取决于:这个东西是否为必需品,以及这个东西能否卖出去,将成本收回。
  粟米的收购,虽然对汉室而言不是‘非做不可’的刚需,但刘弘‘稳定粮价,安定民心’的解释,也勉强可以让朝堂,将粟米的收购理解为‘政治需要’。
  再加上粟米收购,确实能让中央牟取一定程度的利益,才使得朝堂对这个看上去‘有百利而无一害’的新鲜事物,持一个‘先试试,看看状况’的态度。
  而冬小麦被纳入粮食保护价,和粟米就不是一回事了。
  少府收购粟米,再稍稍加价卖出,能让中央财政得到一定的改善,同时又能让粮价安稳下来,朝堂自然是没什么话可说。
  可收购冬小麦,却并不属于‘稳定粮价’这种迫切需要做的政治举措。
  光这一点原因,就足以使得朝堂对于‘宿麦收购’一事,持有保留态度了。
  ——反正粟米价格稳定下来了,百姓不再会因为粮价波动而受苦;中央也能得到好处,又何必去收购冬小麦呢?
  这样一来,支撑刘弘将冬小麦纳入粮食保护价政策的,就只剩下一个原因了:牟利。
  只有‘少府能从冬小麦收购一事上得到利益’,才能让朝堂稍稍闭嘴;再加上‘少府属于皇帝的保留地’这个原因,对此持默认态度。
  而现在,这唯一支撑刘弘,将冬小麦纳入粮食保护价政策的理由,也很有可能要因为‘价格与存量不对等、不符合物以稀为贵’的理由而破碎。
  这样一来,刘弘以少府收购冬小麦,就成了‘又不迫切需要,也无法从中牟利’的蜜汁操作。
  而这样的操作,在任何时代都必然会引来整个朝堂的反对!
  ——三百万万钱的投入打水漂,甚至只是短时年内无法收回,都不是此时的汉室,甚至是文景之治后的汉室,所能承担得起的……
  “去,召北平侯觐见。”
  思虑良久,刘弘终是放弃了逞能,决定求助于专业人士:兼职御史大夫,本职却是数学家的张苍。
  ——这个问题,刘弘已经想不到解决的办法了。
  但幸运的是:刘弘是皇帝。
  当遇到无法解决的难题时,皇帝有的是英年才俊,替皇帝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朝堂存在的必要性,也正在于此。
  
第0328章
石斛斗升
  “御史大夫臣苍,谨拜陛下……”
  “吾皇长乐未央……”
  没过多久,张苍就在宫中禁侍的引领下,出现在了刘弘面前。
  但让刘弘略有些奇怪的是,许久未曾私下陛见的廷尉卿吴公,居然也和张苍一同来到了未央宫?
  “廷尉……”
  “莫非是出了什么奇案?”
  对吴公的来意稍加一番猜测,刘弘便将飞散的心绪放在了一边。
  ——当务之急,还是即将到来的冬小麦收购工作,以及紧随其后的出售、推广。
  “朕今日召北平侯前来,乃欲以少府广购宿麦,推行粮价保护之政,问策于北平侯。”
  简单道明自己的目的,刘弘又侧过头,淡然道:“廷尉既同至,可先安坐旁听;及廷尉之奏,待此事毕,再行商议。”
  闻言,吴公略有些诧异的撇了张苍一眼,旋即拱手一拜:“陛下圣明。”
  一旁的张苍倒是面无异色,只正了正身,面容也逐渐严肃了起来。
  ——对于刘弘,张苍早就已经没有‘年幼无知’这种刻板印象了。
  甚至在有些时候,张苍会有一种莫名的错觉:陛下莫非,生来便是做皇帝的命?
  不能怪张苍如此‘异想天开’,实在是刘弘在皇位上的所作所为,和‘十六岁的少年’‘未成年的菜鸟皇帝’等标签,相差太多了……
  在张苍的印象里,就连年过六十之后的高皇帝,都会有因怒而发兵,亦或是一拍脑袋,就推行某个大政策的时候。
  可是刘弘这个登基不过五年,掌权更是不到一年的菜鸟皇帝,其行政举措,却无一不透露着‘老气纵横’的意味。
  无论是对朝臣贵勋,还是开国功侯,亦或是军方、外戚,都无法从这位实际上并未成年的少年天子这里,得到哪怕一点‘感情分’。
  即便是秦牧、汲忡这些元从的晋升、封赏,小皇帝都十分严谨的遵守着固有的官场秩序;即便是捡拔,眼前这位,也会将面上功夫做到最好。
  就拿新鲜出炉的外戚秦牧来说:换做其他任何时候,一个秩六百石的队率司马,在短短一年多的时间内就连跳好几级,升为秩中二千石的九卿,都是根本不可能发生的事!
  要知道如今的汉室,可有的是在某一个官职等级,滞留十数年乃至于数十年,都无法谋求升官的例子。
  ——要知道即便是当今内史申屠嘉,那也是在郡守的位置上,坐了将近十年!
  在这种情况下,出现一个突然火箭式升官的毛头小子,必然会受到整个朝堂,乃至于整个官僚阶级的抵制!
  但对于秦牧,汉室朝堂却是根本挑不出一点毛病。
  ——秦牧最开始,是从北军射声校尉甲部司马,被刘弘召入宫中,成为侍郎。
  司马与侍郎,秩同为六百石,所以这严格意义上并不算提拔,只能算作是平级调任。
  之后,秦牧从六百石的侍郎,晋升为秩千石的卫尉丞,也同样无法让朝堂挑出错。
  因为从六百石的侍郎,升任为千石的卫尉丞,并不算‘跳级’升迁,而是正常升了一级。
  更何况是天子身边的亲信侍郎外放,就更没有什么问题了。
  再往后,就是秦牧的官场生涯中,最有可能为人诟病的一点:在成为卫尉丞不到一年后,秦牧就从千石的九卿副职,跳跃了比二千石、二千石、真二千石三个行政级别,直接升为了中二千石级别的卫尉卿!
  放在后世,这就相当于一个县-处级的干部,直接升为高官!
  任谁听了这种事,都会本能的发出一声疑惑:这升官速度,后台是有多硬?
  但刘弘后续的操作,却让这个乍一眼看上去,堪称匪夷所思的任命,显得那么的朴实无华,又水到渠成。
  最开始,秦牧与故卫尉,即将被朝堂以诸侯礼下葬的曲成侯虫达结为姻亲,成功加入了‘朝臣贵勋’的阵营。
  此举,顿时让朝堂对秦牧这个‘新贵’的抵触散去大半——嗨,自己人嘛……
  而后,秦牧更是在代王‘叛乱’的时间点前往代北,确保了整个齐悼惠王诸子之乱期间,没有一个胡骑越过长城。
  光这一点,就已经足够支撑秦牧直升二级!
  而恰恰是在代北‘驻防’期间,秦牧还颇为幸运的与韩王部搭上了联系,并险些促成了韩王部的内附!
  虽然韩王部在得知汉室的底线后,并没有后续反应,但汉室朝堂的每一个人都清楚:回归的种子,已经在韩王韩昭的心底埋下。
  当韩王部在匈奴的待遇,明显比不上汉室提出的‘恩封为彻侯’时,韩王部的回归,就将成为必然。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80/53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