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帝成长计划(校对)第23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32/530

  言罢,令勉便郑重一拜,在刘弘点头之后,回到了自己的位置——刘弘身后。
  而在刘弘身侧,坐着两道往日并不常出现于廷议中的身影。
  准确的说,是从未在汉家廷议当中出现过,却在汉室具有举足轻重地位的女人。
  ——当朝太后张嫣,以及太妃、代王太后薄氏。
  汉尚右,张嫣便跪坐于刘弘右侧,与刘弘同样面向殿内;代王太后薄氏则跪坐于张嫣身侧,侧对朝班。
  薄氏的出现,也并没有让殿内众臣感到哪里不对——虽然‘太妃’这种身份的女子,还从未在汉家廷议中出现过,但按照周礼,诸侯王太后得到天子召见时,便是如此时这般,陪坐于太后身侧。
  倒是太后张嫣出现在廷议之中……
  “母后以为,绛侯族众,当如何处置?”
  一声温柔的询问声自御阶上传来,顿时将殿内众人的的注意力全部吸引过去;所有人都屏气凝神,目光紧紧锁定在太后张嫣身上。
  只见张嫣稍一叹息,便满是不忍道:“绛侯纵行差就错,然亦罪不至死……”
  张嫣刚一开口,刘弘便稍有些无礼的打断道:“母后慈悲,然国法不得不顾;矫诏者族,此乃吾汉家律法之要也……”
  闻言,张嫣却并未表现出什么变化,只再叹一气,语气中的萧瑟更添一分。
  “绛侯既故,此事,便就此为止吧……”
  “祸不及家人。”
  言罢,张嫣便淡然转过头,面无表情的询问道:“皇帝以为如何?”
  看着刘弘与张嫣二人一问一答,殿内百官的目光也是在二人之间来回切换。
  只见刘弘稍一沉吟,做出一副为难的模样,叹息着起身,负手走下御阶。
  “绛侯,乃国之重臣也;于吾汉祚立有重功!”
  “太祖高皇帝时,便常赞绛侯之勇武;先孝惠皇帝之时,亦颇重绛侯之谏言。”
  面色如常的编造一段不曾存在过得历史,刘弘面色稍一变,满是失望的摇了摇头。
  “绛侯得太祖高皇帝恩幸,更以武功得侯,食邑几近万户;然屡有不尊太后之举,屡教不改,知错仍故!”
  “及至此,方酿成如此大祸……”
  满带着揪心,说出这段为周勃盖棺定论的话,刘弘环顾一圈殿内众臣,长叹一气,面色陡然一肃。
  “绛侯之所为,国法不容,天理不容!”
  “幸绛侯终知其过,以死谢罪。”
  “国法之外,不过君恩;朕念绛侯于国有功,且临死悔改,不忍执法于宗族家亲。”
  “着绛侯妻、子流边戍敌;无诏不得入关中!”
  言罢,刘弘满是感叹的环视左右,语带深意道:“总不至使绛侯绝嗣,无有血食供奉……”
  听着刘弘言辞中毫不掩饰的威胁,殿内众臣无一不跪倒在地,齐声一拜:“陛下网开三面,泽及鸟兽,纵三皇五帝,亦不能及也……”
  看着朝臣百官由衷叩首称臣,刘弘长出一口气,对着御阶上稍一拜:“如此,母后以为如何?”
  对于官僚的底线,刘弘纵是早有预料,但还是不免吓了一跳。
  ——赦免罪臣家人,这就把三皇五帝都搬出来了?
  果然,官僚的底线,就是没有底线!
  对周勃这般处置,则是刘弘思虑许久,方得出的完全之法。
  从周勃的所为来看,绛侯一族必然是十死无生;而刘弘之前的些许顾忌,主要都集中在了历史上的景帝太尉周亚夫身上。
  但在见过代王太后薄氏,并简单探讨了此事之后,刘弘才恍然大悟,想起那个一直被自己忽略的重点。
  ——杀周勃,最需要顾虑的,是周勃开国功臣,食邑九千一百户之重臣的身份。
  自然,即便撇开周勃以前的所作所为,光是此次刘弘离京期间,周勃‘矫诏’的罪名也是石锤;若严格按照汉律,别说周勃本人了,要是判周勃‘诛灭九族’,那刘弘可能都要再割一撮头发!
  ——鬼知道周勃有没有把家里的妹子,如姐姐妹妹,乃至于小妾之类的,往刘邦身边塞进呢!
  从时代背景来看,周勃有九成九以上的可能,还兼着一个‘外戚’的身份。
  而刘弘最需要考虑的,便是诛灭绛侯家族,是否会让朝臣百官,诸侯勋贵兔死狐悲。
  ——刘邦许下山河永固的诺言,可才过去二十多年!
  结果话还没说完,刘邦就把异姓诸侯全宰了……
  若是现在,刘邦驾崩才过去十几年,汉室就发生食邑九千多户的顶级彻侯被杀全家的事件,那必然会让其余勋贵心里嘀咕:老刘家这是诸侯杀完了,该杀彻侯了?
  刘弘很清楚,这样的想法必然会出现——即便心中不这么想,彻侯阶级也会把这句话挂在嘴边,以保证自己的利益不受损害。
  说到底,刘弘不想将来施行推恩令的时候,彻侯勋贵中传出‘陛下果然早就想杀功臣了,绛侯一门就是明证!’的声音——推恩,可不止推诸侯王,彻侯同样在推恩令覆盖范围之内!
  再者,作为‘2.0版秦律’的汉律,唯一比秦律更为人接受的地方,恰恰在于更富人情味。
  在这种情况下,作为政权顶级爵位的列候,即便犯下滔天过错,也必须得到一些优待,哪怕是造反。
  再结合刘弘对周亚夫的顾忌,便很容易就做出了如今的安排。
  周勃自是必须死,但周勃的家人,也没有通通砍头的必要。
  至于侯国……
  “绛侯之罪实无可恕;今朕恩许其妻、小戍边,然汉法威严不容损。”
  “此赦绛侯之罪,便以‘以爵抵罪’论吧……”
  淡淡补充一句,刘弘便回到了御阶之上,对张嫣拱手一拜,得到张嫣点头许可后,方坐回御塌之上。
  “朕此番回宫,当议之事甚多;然今天色以晚,便于明日朔望朝再议。”
  说着,刘弘饶有深意的看了看左侧朝班,站在原本应该由陈平站着的位置,面色却毫无异色的审食其。
  “及至绛侯之谥,朕有一言,供奉常参照。”
  说着,刘弘再次露出那副人畜无害的淡笑,望向审食其身后的刘不疑。
  “屡错不改,多行不义,勿忠;悖逆人伦孝道!”
  
第0239章
三人成虎
  是日夜,朝堂百官云集丞相府,意欲拜会左相审食其而不得,终只得转换阵地,聚集在尚冠里内的北平侯府外,请见御史大夫张苍。
  刘弘一招‘釜底抽薪’,硬生生将自己所有的举动解释为‘正常’——御驾亲征,乃为亲会代王刘恒,以解释代王太子遇刺一事;而最终结果,自然是‘代王幡然醒悟,护送圣驾回长安’。
  至于代王为何引兵之萧关,甚至于为何要护送刘弘前来长安,未央宫都给出了极其合理的解释:奉天子、太后诏,拟代王恒移封睢阳事,遂以国兵护王太后同至长安,待诏命颁布,再一同赶往睢阳,就国为梁王。
  即便是代王率兵入关,却仍旧留军队驻扎代国,也是被刘弘轻飘飘一句‘恩封代王次子武继王代地’,而化作云烟。
  后自代王府传出的消息,更是让汉家朝臣体会到:封建帝王的手段,究竟能狠辣到何种地步。
  ——代王太子刘启,压根儿就没死!
  至于坊间为何会有‘王太子身亡’的舆论,未央宫却是保持了沉默,只通过不可取证的渠道,隐晦传出刘弘一句自语:绛侯既死,此间事便不再议论……
  事已至此,陈、周为首的诛弘集团,注将消失在汉家政坛。
  现在,朝堂百官真正担心的,是刘弘此次‘钓鱼执法’,究竟以何为目的。
  ——究竟是只诛陈平、周勃等权臣,还是要将火力扩大向陈平周勃为首的开国功勋集团?
  不得不说,今日朝会,刘弘对于周勃的处置,让朝臣百官心中大安:周勃愧疚自尽,虽然身死国除,但终归是保全了家族传承。
  这让朝臣百官对于刘弘那句‘两千石将相不辱’,终于有了基础的信任。
  说来,周勃也并非是第一个享受这种特殊待遇的贵族了。
  最开始,太仆汝阴侯夏侯婴,因为没按时接刘弘上早朝,被罪之以大不敬,旋即入狱。
  在最终的官方记录上,汝阴侯国废黜的原因,便是‘侯婴羞愧自尽’。
  周勃也不是第二个——高庙墙垣受损事件,让二世平阳侯,守御史大夫曹窋,成为了第二个通过自我了断,从而获得‘保全家族’待遇的顶级勋贵。
  只不过那两次,刘弘并没有逼迫,也没有将话说开;无论是夏侯婴还是曹窋,都属于‘自愿羞愧自尽’。
  直到这一次,刘弘在光明正大下达‘公卿二千石将相不辱’的诏命后,面临周勃‘矫诏’的事件时,通过让周勃‘被动羞愧自尽’的举动,验证了其诏命的真实性:说将相不辱,就肯定将相不辱!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32/53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