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帝成长计划(校对)第22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23/530

  见宦者在一具发须半白,怀中甚至仍旧装有一卷竹简的尸体面前停下,先前禀告的小宦官赶忙上前:“奴不知,闻省卫言,此僚似从石渠阁内而出,本欲强入前殿,为省卫所阻。”
  闻言,宦官沉着脸摇了摇头。
  “惜陛下以此等小人为臂膀,乃负录史之重责!”
  义愤填膺的踢了一脚那史官的尸体后,宦者又蹲下身来,将那具尸体怀中的竹简取出,嘴上不忘问道:“省卫伤亡几何?”
  小宦官闻言,面色顿时一紧,清澈的目光中顺时带上了一丝哀痛。
  “省御监之事,禁中本有风言;贼众亦不知从何探得省卫众,乃于起乱之初先杀数十人;省卫众毫无防备,伤亡者甚多。”
  “及至战起,省卫众亦多有手无兵刃而伤亡者,幸指使前来相救,方使贼子未得为乱宫中……。”
  说着,小宦官的目光不着痕迹的扫向周围,正拄剑而立,衣衫破旧,目露凶光的陌生面孔。
  环视一周,当目光回到宦者身上,发现宦者正眯眼盯着自己时,小宦官又赶忙低下头,不敢再看周围的武士一眼。
  宦者却是不轻不重的冷哼一声,旋即将注意力锁定在手中的竹简之上。
  “太祖高皇帝临终遗言曰:安刘氏者,必绛侯勃也……”
  将竹简上的文字轻轻念出,宦者的脸上逐渐出现极其讽刺的笑容。
  “呵……习文之人,果皆无忠无信之辈矣!”
  自然地将读书人归类为‘无君无父’的败类,宦者毫不避讳的提起手中长剑,一边将竹简上的‘安’字削去,一边语气晦暗道:“省卫者,乃以内寺宦者充之,以肃禁中宫人。”
  “不得受金,不得持刃,不得结交朝臣,乃陛下于吾省卫所制之铁律。”
  说着,宦者稍抬起头,嘴角浮起一丝危险的轻笑:“纵省卫亡尽,此三律,亦不可破……”
  看着宦者逐渐带上冷意的目光,小宦官赶忙将头埋进地砖,结舌道:“奴……奴万死……”
  见小宦官准确体味到自己话语中的深意,宦者不着痕迹的将竹简收回怀中,交代道:“汝亲往北阙,代吾告诫卫尉:似有贼往司马门,欲作乱与内,须防贼开宫门迎贼。”
  言罢,宦者一挥手,便带着一众蒙面武士,摸黑向东宫门走去。
  看着宦者,以及百余带着煞血之气的武士离去,小宦官再也抑制不住心中的恐惧,一屁股坐在满是冷汗的石砖之上。
  “省御监……省卫……”
  “传言果然不假……”
  “既有省卫肃禁中之风,亦有御卫,游宫省之外!”
  惊骇的自语着,小宦官突然一激灵,从地上爬起,撒丫向着司马门的方向跑去。
  ……
  当小宦官看见司马门的轮廓时,已经不由自主了停下了脚步。
  看上去,已经没有去提醒卫尉的必要了……
  ——司马门正上方,已有十数道‘人影’,从脖颈处缚绳,高高挂在了辕杆之上!
  司马门内,除缺面向宫门,时刻准备防守的军卒外,亦有上百武卒面向宫内,戎装戒严。
  即便隔着大老远,小宦官出现的身影,也是惹得那百余武卒嗡然一肃,甚至有五位军卒小心翼翼的脱离阵营,交替掩护着向小宦官的方向靠近。
  宫墙之上,躲在两面巨盾之后的虫达远远撇了一眼小宦官所在的方向,便将注意力移回了宫墙之外。
  经过半个时辰的战斗,虫达终于明白过来:当初柴武带着三部校尉前来长安之时,当今刘弘为何非要将其中一部留下来,冲入负两宫护卫之责的卫尉掌下。
  ——比起南北两军,飞狐军将士的战斗素养,只能用非人来形容!
  当刘弘授意虫达,将飞狐军强弩校尉,以及南军遗卒统合为一军时,该部队的编制,就在皇党成员之间引起过不小的争议。
  绝大部分皇党成员认为,南军作为中央禁军,又具有政治方面的光荣传统,且以丰沛龙兴之地出身的士卒为主要兵源,其编制必须保留!
  至于强弩校尉部,本就是飞狐军属下的一部校尉,只不过因弓弩兵居多的缘故,被称为‘强弩校尉’。
  别说是重要性了,就连编制等级,强弩校尉也远低于南军——身负护卫边墙之责的飞狐军,其编制都比比南军稍低一些!
  作为飞狐军的一部分,强弩校尉无论如何,都是无法和南军相提并论的。
  但最终,当今刘弘还是以十分强硬的态度,以强弩校尉的部队番号,将这支整合过后的新军命名为强弩都尉,即通俗意义上的‘强弩军’。
  对于皇党官员的质疑,刘弘则是以‘重振南军军心’为由,堵了回去。
  作为强弩校尉的实际掌控者,虫达知道的甚至更多一些。
  ——强弩校尉者,乃随飞狐都尉久居边墙,每每出生入死,熟习战搏之术;末言南军,便是较之于北军,亦不过老朽戏顽童尔!
  当时,虫达虽然没有反驳的余地,但暗地里还是发过不小的牢骚。
  飞狐军常年驻守边墙没错,经历过的战斗强度大,飞狐将士人均身经百战也说的过去,但要说飞狐军与南北两军天差地别,还是有点夸张了吧?
  要知道北军常年宿卫长安,只要关东一出事,都是北军出征平叛的!
  在面对诸侯王麾下的‘精兵强将’之时,只以万余北军,以及数万民壮组成的中央大军,就能对叛军形成绝对碾压之势!
  北军如此,以丰沛子弟为班底的南军,自然也差不到哪里去?
  但现实,却狠狠给了虫达一个大嘴巴子!
  在过去这半个多时辰内,驻守宫墙的强弩都尉部,死伤甚至没达到三位数!
  除去那几十个中箭身亡的倒霉鬼以外,其余中箭负伤的士卒,此时甚至仍旧坚守在城墙之上,丝毫没被伤势所影响。
  即便是那些阵亡的将士,也大都是原南军遗卒;受伤之后似毫发无伤般继续作战的,则俱是故飞狐军强弩校尉的士卒。
  反观城外,由周勃、以及所谓‘内史领卫尉事’的刘揭所指挥的北军,此时已是在强弩都尉的猛烈火力压制下抬不起头。
  不对,不是北军。
  此时,应该称之为叛军了。
  在强弩将士抢先完成三轮弓箭齐射之后,叛军勉强完成了盾兵部署,将士卒藏在了盾墙之后。
  按照正常的状况,自然就是躲在盾墙之后的叛军,通过弓弩抛射作为反击手段了。
  但今日一战,可谓让虫达大开眼界;虽未表现出来,但暗地里,虫达可谓是惊叫连连。
  在叛军盾墙形成之后,宫墙之上按部就班的开始利用床子弩,来破坏敌方盾阵;强弩将士,也按照虫达的预想,开始以弩作为持续火力手段。
  但让虫达大感非人的是:光城墙上这两千人当中,居然就藏着二十个以上,手持大黄弩的武卒!
  除却这二十多名能拉的开十石强弩的变态,还有将近四分之一的士卒,没有如其余寻常士卒般操作四石弩,而是将一柄柄六石强弩,架在了墙垛之上。
  数百柄六石弩,二十余大黄弩,再加上虫达前几日未雨绸缪,部署在宫墙上的四架床子弩,守军的火力,已经达到了这个时代所能到达的巅峰!
  床子弩自不用多说,作为已知世界杀伤力最大的远程打击武器,其作用毋庸置疑。
  毫不夸张的说,防守方每有一架正常运作的床子弩,就足以让进攻方付出百人以上的伤亡!
  当然,床子弩的弊端也十分明显:超大的射程和射击力度,使得床子弩的射击间隔远长与寻常弓弩;且精准度极低,大多数时候,被作为震慑手段而非杀伤手段使用。
  但在今日的状况之下,床子弩的弊端却被无限缩小。
  叛军在阵前摆出连绵近二里的巨盾墙,使得床子弩根本不需要瞄准,只要能射到盾墙之上,就能在叛军的盾墙上打开一条约丈宽,数丈深的缺口。
  相较于手张、足张的弩机,以绞盘为挽弓方式的床子弩,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士卒体能消耗过大。
  体能,在防守战中尤为重要!
  而作为汉室单兵操作的武器中杀伤力最大的武器,大黄弩也同样具备相当变态的杀伤力。
  其人工操作的特性,虽使得操作者每射出一支弩矢,就需要休息一段时间,以缓解强大后坐力带来的疼痛,但同样巨大的力道,使得大黄弩同样具备破坏敌军盾强的能力。
  至于其余那数百柄六石弩,虽然无法像床子弩那样直接射出一个通道,也无法像大黄弩那般直接射倒一面巨盾,但更大的劲道,同样使敌方的巨盾承受着连绵不断的猛烈打击。
  在这些各种强度的强弩打击之下,叛军只能奔忙于盾墙漏洞的填补,根本无法将精力集中在还击之上。
  反倒是宫墙上的强弩将士,通过常规弩进行不间断压制,对叛军阵营造成了不小的伤亡。
  与此同时,虫达甚至发现:早已退到宫墙内侧,将射击人物交到弩兵部队手上的弓兵集群,也同样以稍低的频率,发动一轮又一轮的抛射,对上方无保护的敌方阵营造成打击。
  就虫达所见,算上战斗刚开始的那三轮齐射,此时仍旧在宫墙内侧射击的弓兵部队,至少射出了二十到三十轮齐射!
  这让自认为‘久经战阵’的虫达,不禁产生一个这样的想法:飞狐军的士卒,都不会累的吗……
  作为一个凭借自身武勋,在汉初得立为彻侯的将领,虫达的固有观念中,弓兵只有前三轮齐射,能有十成的力道。
  这也是‘临敌不过三发’这个说法的由来——挽弓三发,肌肉就要开始疲劳,即便拉得开弓,也无法射出全力道的箭,也就是通俗意义的‘满弓’了。
  而十发,算是弓兵的第二个,也是最后一个门槛。
  连续挽弓十次之后,弓兵的疲劳便会到达极致,射出的箭矢便会失去大部分力道。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23/53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