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帝成长计划(校对)第21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14/530

  只要皇帝还要点脸,就不可能做出‘逼迫母亲用印’的荒诞事。
  而现在,天子刘弘兵败逃亡,下落不明;代王刘恒成为皇帝,几乎是板上钉钉之事。
  说白了,哪怕陈平此时想阻止,都未必能让刘恒第二次与皇位失之交臂。
  在这种情况下,陈平要向在新君继位之后,仍旧保有自己崇高的地位和权柄,就必须为刘恒做点什么,以做投名状。
  思来想去,对于现在‘兵强马壮’,登基在即的刘恒而言,唯一可以称得上是问题的,也就只剩下太后张嫣了。
  唯有在刘恒尚未抵达长安的现在,替刘恒解决掉挡在皇位前的最后一道阻碍,陈平才有可能弥补刘恒心中,由于半年前那件事而产生的嫌隙,并得到信任与重用。
  事实证明,聪明人并非只有陈平一个。
  不单单陈平因为这种考虑而决定逼宫长乐,朝臣中的其余‘俊杰’,也都寄希望于通过这种手段,在新君刘恒面前留下一个好印象,争取一个光明的未来。
  从龙扶立,绝对算是封建时代投入最小,收获最大的功劳。
  绝大多数情况下,都不需要拼命厮杀,也不需要承担太大的风险;而收获,却是上不封顶!
  再加上如今这种百年甚至千年难得一遇的状况,让这份本就滔天的功劳,更让长安朝臣兴奋——扶立刘恒,其利益绝对比扶立某位皇子大得多!
  按理来说,这种送上门的功劳,没有人会愿意与人分享;只不过,其余人都没有足够崇高的身份,才不得不将功劳的最大一部分留给陈平而已。
  在大半个朝堂的拥戴下,将‘扶立代王之功’的大头预定,陈平自然是要完成群体的共同诉求:搞定张嫣。
  原本在陈平想来,张嫣不过一稚嫩妇人尔;别说政治手段了,恐怕连宫中下人奴仆,都不一定能管得住。
  ——这一点,早在张嫣幽居未央宫时,就展露在了陈平面前。
  所以,陈平自然地便想到了战国时期,苏秦、张仪们横行诸国的手段:吓唬。
  想来张嫣一介毫无见识的妇人,必然会被吓得一愣一愣的,最终答应自己?
  只能说,陈平的理想太过美满,现实,又太过悲惨……
  “哀家闻,右相携朝臣百官之长乐,欲非面哀家不可?”
  “即是面会,右相何以鼓噪百官亮刃于宫墙之外?”
  轻轻询问一句,张嫣便淡笑着自语道:“丞相之所为,颇得项王昔日鸿门之姿呢……”
  闻言,陈平慌忙来到殿中央,颤巍巍跪倒在地:“臣,万万不敢!”
  做出恐惧的模样,陈平心中却是狠狠拍了一下额头:好嘛,又来一个。
  ——开口就是扣大帽,张嫣这作态,简直就是小皇帝第二!
  “这小皇帝,并非太后亲子啊?”
  ——怎么就这般相似呢?
  只疑惑片刻,陈平便不得不为自己的举措,给出一个合理得解释。
  “臣闻陛下大军败于萧关,陛下下落不明;代王又兵逼长安,一路畅通无阻。”
  “值此之际,臣万不敢将此间事告于民知,亦恐江山缥缈,故欲至长乐面会太后,以商对策……”
  说着,陈平无奈的做出一副‘安心’的模样:“见太后旬月未出宫,臣恐有乱臣贼子欲加害于太后,故情急而亮刃,以保太后躬安……”
  看着陈平面不红,心不跳的将自己的举动解释为‘担心太后’,作为当事人的张嫣呆愣之余,终于意识到,皇帝儿子临行前那几句隐晦的交代,究竟是什么意思。
  “此,便政事邪?”
  张嫣心中,产生了一个令她震惊的认知:难道政治,就是颠倒黑白,b脸不要吗……
  “太后,太后?”
  正呆愣间,一阵轻微的摇晃从衣角传来,终于将张嫣的思绪,拉回殿中匍匐着的陈平身上。
  抬起头,对李信做出一个感激的眼神,张嫣便轻启朱唇:“即如此,倒是哀家错怪右相了。”
  说话间,张嫣的语气自然地带上了温和:“去,将丞相扶回座席。”
  等陈平在寺人的扶持下坐回筵席,张嫣方又淡然道:“丞相心系宗庙社稷,此诚吾汉家之福焉。”
  “只不知,丞相所言之事,乃从何而来?”
  说着,张嫣做出一个困惑的表情:“皇帝此番御驾亲征,乃面会代王,以劝代王节哀之意;何至与双军交战,及至皇帝大败?”
  “依哀家之见,此不过齐地贼子暗藏祸心,欲以此乱长安民心耳。”
  “如此浅显之理,纵哀家一介女身亦窥明,右相国之柱石,莫非勿知?”
  将这段皇帝儿子临走前交代下的话语一口道出,张嫣便做出一副强装镇定的模样,满是疑惑地望向陈平。
  张嫣这幅模样,却让陈平心中最后那丝本能的怀疑驱散,将‘小皇帝确实兵败’之事,从‘不确定’一栏中取出,归入‘确定’一栏。
  陈平甚至从张嫣面色上的欲盖弥彰之中,得出了一个令他振奋的结论:太后,必然是知晓小皇帝的状况的!
  而太后做出这番作态,莫不过是幼稚的政治把戏罢了——如高祖驾崩,吕后秘不发丧那般。
  这一刻,陈平终于觉得,自己距离胜利已经近在咫尺,且再无变数。
  心态发生了转变,陈平的语气也是陡然轻松了起来。
  “太后之言虽有理,然今之局,远非太后所言那般……”
  “除右相,都有何人至宫外叫嚣?”
  长乐宫长信殿内,太后张嫣不慌不忙的坐回御榻,询问着身边的亲信宦官,李信。
  “禀太后,内史、典客,及朝臣有司近百人,皆随右相至宫外。”
  “少府、卫尉闻之而至,安国侯随行;此刻,御史大夫、左相、廷尉诸公,亦已至宫外……”
  闻言,张嫣缓缓点了点头,端坐于榻上,又稍昂起头。
  “宣右相觐见。”
  看着陈平在殿门处解下腰间佩剑,脱下脚上布履,张嫣心中不由长叹口气。
  “吾儿阿吾儿,也不知此等计策,终究是对是错……”
  张嫣正自语间,陈平已步入殿内,拱手一拜。
  “万望太后唯太祖高皇帝之江山社稷计,以允臣之所议!”
  汉立于秦之遗骸之上,秦又是结束战国,统合八荒者;如今汉立不过二十余载,战国时期的风俗遗留,在汉室仍旧十分浓厚。
  战国之时,诸子百家闪耀于神州大地,为了完成各自的报复,建成自己心目中的乌托邦,百家士子可谓是倾尽所学,欲助其国完成统一大业。
  最终胜出者自是人尽皆知:秦始皇帝嬴政,凭借秦关中之险要地形,吕不韦、李斯等能臣辅佐,奋七世秦王之余烈,重扫灭六国,一匡诸侯。
  在秦国统一天下的过程中,有苏秦、张仪等纵横家代表人物,有李斯这般的荀子门徒,法家士子,也有吕不韦这般著书立说,底定‘杂家学说’的大能。
  然而到了汉室,诸子百家几乎尽皆凋零,以安民养民,无为而治为中心思想的黄老学,成为了汉室显学。
  若说如今天下,能有多少人明白陈平此时开口就是‘唯江山社稷计’的劝谏方式,那张嫣,算是为数不多的一人。
  盖因为张嫣之祖父张耳,乃重立赵国宗庙的赵王!
  作为战国时期的遗老遗少,张耳对于行走
  
第0227章
南越武帝
  随着时间的推移,代军大胜天子所率之中央大军、天子下落不明的消息从函谷关传出,抵达了关东各地。
  荥阳、睢阳一线的驻将,如申屠嘉、灌婴等人,自是早就收到了长安发来的急报,对此没做出太大的反应;反倒是驻扎于丰沛一线的周灶大军,发生了一定程度的骚动。
  申屠嘉岁所驻守的荥阳-敖仓一线,后续赶来‘参战’的彻侯勋贵集团也是隐隐不安起来;若非申屠嘉手中的天子节,荥阳很有可能已被某位功勋卓著的勋贵所掌控。
  后方和前方两道防线不稳,让灌婴窃喜起来,从而将南、北方向的探查工作忽略。
  便是在这种微妙的时刻,驻扎于淮阳郡、楚国境内的楚军,悄然踏上了梁国的领土。
  及至于梁国北,一只原本应该赶赴燕、代、赵交界处的精锐部队,也悄然经由赵国南下,抵达赵国与梁国的交界之处。
  当消息传至汉室南方之时,越地霸主,南越王赵佗,正在王宫之内,观赏着眼前新打造的辇车。
  这辆辇车,由百年陈木以作车厢,黄缯以作车盖,车衡的左边,还有一根作装饰之用的犛牛尾。
  黄屋左纛。
  封建时代,帝王的专属特权。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14/53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