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帝成长计划(校对)第20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02/530

  一支十万人规模的中央部队,从长安机动到关中边沿,重要就需要耗费三千万钱。
  以此作为参考,再换到汉匈大战的情况下推演的话……
  心算结果还未得出,刘弘就本能的感受到一丝小钱钱化作空气的揪痛。
  ——如果汉室派出二十万左右的内陆部队驰援边境,与匈奴人进行一场时间跨度三个月的大战,并在战后进行赏赐、抚恤,就需要起码十万万钱,才能打的住!
  这还仅仅是将大军后勤物资耗费约四万万钱,武器军械的折损近二万万钱,以及阵亡将士抚恤、赏赐有功将士的部分计算在内。
  因战争而导致的损失,以及战后重建的成本,还没有计入这十万万钱之中!
  除此之外,还有几个至关重要的因素,会使得这份预估呈指数超标。
  ——三个月之内,战争没能结束怎么办?
  ——某一方向被突破,需要加派部队怎么办?
  ——甚至于,中央拿得出那么多钱,但没有粮食了怎么办?
  除了这些只要发生,都可能让军费翻番,且有极高可能发生的因素之外,还有一些偶然因素,也会使得战争成本剧增。
  如粮食匮乏引发的社会动荡,从而产生的治安维护成本;长期作战导致的农耕产出影响,乃至于内部诸侯王趁机搞事等等等等。
  最最最重要的一点:哪怕战争真的只需要十万万,中央也不可能将手中仅有的钱全部砸进去,毕其功于一役。
  结合此间种种,刘弘心中有了大概的估算。
  ——要想发动汉匈决战,试图掌控战略进攻权,汉室中央就要保证二百万万以上可随时挪用的存款,以及千万石以上挪用后不会对内部造成影响的粮食储存,以及相应量的各式物资。
  除此之外,还要保证内部诸侯无法趁机作乱,农业环境不会因为战争而受到太大影响,百姓生活质量不会因为战争而降低太多。
  这一切,都需要刘弘从零开始一点点做起。
  如今的汉室,诸侯王虽大体安稳,但割据利益群体的不稳定性,已经逐渐露出端倪——半年内连续反叛两次的齐王一脉,就是最直接的证明。
  农业产出、生产力,以及百姓生活质量,粮食余粮等,也可以从年初长安的粮价波动中得出结果:如今的汉室,能保证百姓吃饱肚子,就已经很吃力了……
  至于中央可用作军费的资金,以及用于战争的粮食储备,更是立刘弘的心理预案差了十万八千里。
  千万石存粮,对如今的汉室来说,等同于‘人有多大胆,田有多大产’。
  ——光是一个存粮二百万石的敖仓,就在此次齐王叛乱中成为了天下关注的焦点,关中、关东百姓心中的定海神针!
  待等明年,面对因战争而导致农业减产的状况,刘弘能做到不动用敖仓的粮食,就已经很了不起了。
  至于存款,更是离谱——别说两百万万钱了,如今的国库,几乎是连一枚铜钱都抠不出来!
  哪怕刘弘将整个少府变卖,也最多能咬牙凑出四十万万钱。
  而国家一年的财政收入,算上国库每年十二万万钱的农税,以及少府八万万钱的算赋,也才不过二十万万。
  这就等同于说,要想凑够二百万万钱,需要汉室十年的财政收入——整个政权不吃不喝那种。
  “呼!”
  强装轻松地呼出口气,刘弘才将心底的压抑驱散。
  有了粮食保护价政策,国家收入将在明年直接翻倍,并随着汉室人口、田亩的增长而稳步上升。
  除此之外,还躺在刘弘地计划本中吃灰的盐铁专营,也同样能为汉室带来庞大的财政收入。
  武器军械,骑兵集群等,都可能在中央富裕的财政支持下提上日程。
  一切,都会想着越来越好的方向发展。
  而挡在这一切面前的,就是陈平,周勃!
  “代王可曾回信?”
  一声阴冷的询问,惹得刘弘身后侍立的令勉猛然一肃。
  “启禀陛下,代王于昨日回书:大军距萧关近百里,最多不过三日,便当可抵萧关之外。”
  “嗯……”
  不片刻,刘弘就将大拇指送到了嘴边,下意识啃其指甲盖,语气中仍旧满是淡然:“可曾探明,代军战员几何,后军民夫青壮几何,粮草几许?”
  闻言,令勉面上顿时涌上一片欣慰。
  “斥骑回报,代军食灶不足万,日耗粮不足二千石,战卒当不足三万。”
  “另代王亲禀:闻陛下恐损农耕而未征民夫,故代王亦未曾另召;军中粮草辎重,具有军卒亲运之。”
  只见刘弘闻声而起,双手背负于身后,满是萧瑟的长出一口气。
  “薄太后啊……”
  “正是百闻不如一见!”
  自顾自发出一声赞叹,刘弘又似是随口道:“卫尉丞可曾随行于代王左右?”
  此次计划,刘弘对一切都做了安排,大到代军战员多少、从哪招兵,小到‘带上薄太后一同南下’,都被刘弘交代给了秦牧,令其转告于刘恒之耳。
  唯有一件事,刘弘可以没有作出指示:在命令传达任务完成之后,秦牧怎么处理?
  这件事,对于整个计划的成败,都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此次计划之中,刘恒的角色是‘以丧子之名,行篡位之实’的诸侯王;而刘弘则是‘年少轻狂,不通军事’,遂被刘恒杀得丢盔卸甲的‘伪帝’吕弘。
  近乎完全对立的角色,使得秦牧的‘生死’,成为刘恒演技是否能骗过陈平的关键所在。
  如果刘恒将秦牧留在代地,对外称‘伪帝爪牙已授首’,那没看见秦牧尸体的陈平必然会起疑。
  可若要是刘恒大咧咧将活着的秦牧带在身边,又会显得太过刻意。
  至于真的‘手刃伪帝爪牙’,刘恒更是不敢。
  在这种几乎怎么选都是错的情况下,刘弘其实十分好奇,刘恒会作何抉择。
  但令勉随后的话语,彻底刷新了刘弘对刘恒,准确的说,是对代王太后薄氏的固有印象。
  准确的说,是薄后本就高大的形象,在刘弘心中愈发闪亮起来……
  ——代地处边墙,大军南下,恐蛮夷趁机作乱,故臣自作主张,恭送卫尉丞秦公于代北,总衔代边一应防务!
  也就是说,在率军离开封土,要配合刘弘演一出‘诸侯反叛’戏码的刘恒,为了表明自己的忠心,直接将老窝让到了刘弘手中。
  而对外,这件事也有极好的解释——秦牧为伪帝爪牙,然罪不至死,其发边关戍边!
  戏没穿帮,刘弘也保下了心腹,刘恒还趁机表明了忠心,以免刘弘猜忌……
  这样的政治智慧,让刘弘都不禁大为赞叹:能将这样的人压制成代王太后,那吕后,又该是什么样的人呢……
  “也不知朕的丞相可曾有所意料?”
  “汝所依仗的灌婴大军,刘章叛军,已是陷入重重包围,插翅难飞啊……”
  
第0218章
汉弓高侯
  当刘弘率领的中央大军,与刘恒,以及麾下将领宋昌、薄昭所率领的代军‘对峙’于萧关一代,并即将传出‘代军大胜,刘弘下落不明’消息的同时,梁国南方国界外的楚、淮阳两地,正在进行着一次关乎此次叛乱成败的军事调动。
  梁国位处函谷关以东,西临河南、河内,北接河东、齐国;东南方向与楚国接壤,西南,则是淮阳郡。
  光以国界为战略位置判断依据,那梁国的重要性,就将十分直白的显现出来。
  梁国身后的河南、河内,属于梁国与函谷关之间的缓冲;且函谷关和战略要地荥阳,也都在河南境内。
  西北方向的河东,充当着梁国与赵国之间的缓冲地。
  而除了河南、河内、河东,以及西南方向的淮阳四郡,梁国其他方向,都是直接与关东诸侯国接壤。
  ——还不是寻常的阿猫阿狗,而是高皇帝长子刘肥受封的齐国,以及刘邦幼弟刘交的楚国!
  以战略角度分析的话,整个汉室内部诸侯,除了北方的代国,可能选择从关北的萧关方向进攻之外,其余的任何一个诸侯国,都只能选择距离更近的函谷关,作为进逼关中的进攻方向。
  无论是燕、赵、齐南下,还是吴、楚、淮南,乃至于长沙北上,最终的战略重点,都将汇集在函谷关外的最后一道门户,梁国。
  准确的说,是防御强度最高,且更靠近函谷关的梁都睢阳。
  所以,历史上景帝刘启在施行削藩策的同时,几乎将大半精力都砸进了梁国军备的扩充之上;其目的,就是为了预防关东有变时,梁国能将战火阻挡在函谷关外。
  从最终结果而言,景帝的选择无疑十分明智——接受中央军备升级的睢阳,最终成为了吴楚联军的葬身地,也成了破碎刘濞帝王梦的滑铁卢。
  现如今,同样面临关东诸侯反叛的汉室,也同样将大部分战略重心,放到了睢阳一线。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02/53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