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帝成长计划(校对)第1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0/530

  饶是如此,情况依旧不容乐观:过去三天里,朝中众臣没有任何一人登上代王府的门槛,几天前还拍着胸脯信誓旦旦的周勃陈平,也消失在了各自紧闭的家门中,其门房言称‘家主抱恙,闭门谢客’……
  更让刘恒胆战心惊的,是刘弘也没有召见他!
  或许在寻常百姓中,这意味着或许可以置身事外;但作为刘邦的亲子,刘恒对这种情况再清楚不过了。
  ——韩信最开始被吕后囚禁的几年,老爹刘邦也是对韩信不闻不问,全当这人没存在过!
  回想起少年时跟在父亲身边的时光,刘恒嘴边的苦涩更深了些——刘氏子孙,但凡还有救,长辈就必然会严厉训斥;若是没有被训斥,就证明被放弃了……
  虽然刘弘比刘恒小至少二十岁,但老爹刘邦生前说得很清楚:先君臣,后长幼!
  一杯醇醪(láo)下肚,随意抹把嘴,将酒樽随手扔在地上,刘恒便靠在塌沿,迷迷糊糊睡了过去。
  不片刻,便有一位目光混浊,约莫二十岁出头的妇人,在侍女的扶持下来到书房内,见刘恒这番颓废的模样,只好悄悄解下身上的粗麻披风,盖在了刘恒身上,随即坐在刘恒身边,唉声叹气起来。
  此时的酒本就度数不高,再加上心中郁结,刘恒本就睡得浅,听见这一声声哀叹,缓缓睁开了眼。
  “呃……是窦姬啊……”
  扶额坐立起来,刘恒轻轻拉过妇人的手,柔声道:“巫医不是交代了,爱妃之病当多闭目歇养,怎的还乱跑?”
  那妇人闻言嫣然一笑,抽出被爱郎拉着的皓腕,轻抚上刘恒的脸颊,满脸心疼道:“王上已有数日未安歇,妾身担心王上……”
  闻言,那股颓然再度爬上刘恒的脸,方才的柔情蜜意也顿然消逝。
  妇人见此,只好微微摆摆手,示意身旁侍女退下,再度拉过刘恒粗糙的双手。
  “王上可是在担心,县官因前时之事降罪吾家?”
  刘恒猛然抬头,如同抓住救命稻草般捏住妇人的手腕:“寡人记得爱妃入代之前,曾于长安侍奉于太后左右,当是见过县官的?”
  妇人却是一愣,呆滞道:“妾在宫中时,县官年不过四岁……”
  刘恒却是不管不顾,抓在妇人手腕处的力道更大了些:“那爱妃可有故旧仍在宫中,可代为通传??”
  到了现在这个地步,刘恒心中唯一的想法,就是找机会见刘弘一面,卖惨也好,倚辈也罢,必须要把家人的性命保下来!
  除此之外,他别无所求。
  见妇人微微摇了摇头,刘恒心中最后的一丝希望破灭,无力的躺回卧榻之上……
  书房内就这样沉寂下来;浩大的代王府中,除了几只寒鸦的哀鸣外,就只剩下一阵低沉的妇人啜泣声。
  ……
  王府大门外,一总角少年正托腮坐在石阶之上,抬头望着空中的皓月。
  “大兄快回屋休酣啦阿姊该怒啦”
  就见一更年幼些的小正太,正费力的迈过高槛,奶声奶气的冲石阶上的少年招呼着。
  少年却是头都没回,敷衍道:“就回,就回……”
  话音未落,少年耳边就传来一声沉闷的撞击声,回头瞥了一眼,少年只好无奈的站起身,来到跌倒在门槛处的小正太面前。
  “唉,阿武啊……”哀叹着,便由腋下一把扶起小正太。
  起身后的小正太却只是拍了拍身上的灰尘,紧咬下唇以按捺哭意,糯糯道:“大兄不回屋,阿姊会斥阿武的……”
  少年却是无奈的蹲在了小正太面前,轻轻替小正太吹着擦破皮的手掌,嘀咕道:“阿武什么时候才能长大呢……”
  小正太却是一撇嘴,鄙视道:“大兄不也才八岁……”
  话音未落,就见少年双目一瞪,小正太赶忙住口,低头看着被少年轻吹着的手掌。
  “阿武乖,先去睡,大兄还要等舅祖归府。”
  小正太见少年目光坚毅,只好点了点头,旋即学着少年方才的模样奶声奶气道:“唉……大兄什么时候才能长大呢”
  少年被弟弟这幅憨态可掬的模样逗得噗嗤一笑,便从腋下微微托起小正太,将他抱进高槛之内:“快回屋,阿姊若是问起,就说大兄在书房陪父王。”
  “诺……”
  微应一声,小正太就迈着小短腿,扭扭晃晃朝着府内跑去。
  少年轻笑着摇了摇头,转过身,还没来得及坐回石阶上,身后就传来一声令他毛骨悚然的喊叫声。
  “阿姊大兄在府门外观月,骗阿武说要等舅祖还教阿武骗阿姊说大兄在父王身边”
  少年面色陡然一黑,着急忙慌朝府内跑去:“阿武!!!”
  ……
  PS:别杠啊特地查过了,此时的月亮还真就叫‘月’,太阴是《淮南子》之后才有的说法,而创作淮南子的淮南王还得过一年才出生。至于别的花里胡哨都是到了唐朝之后,诗词里出现的抽象派比喻。
  
第0013章
常朝前夕
  独自一人站在宣室殿外的瞭望台边,刘弘俯瞰着夜空下的长安城,不由心旷神怡。
  整个长安城内,除了紧邻东宫墙的尚冠里灯火通明外,便只有城墙上星星点点的篝火点亮了夜空。
  那一堆堆篝火,隐隐将汉长安城的轮廓勾勒出来,形成一个丝毫不符合建筑美学的‘斗’字形。
  在刘弘身后,老太监则安静的躬立一旁。
  在送走曹岩之后,刘弘终于知道了老太监的来历。
  清河郡人,年四十二,父母饿死在楚汉争霸时的战乱之中,老太监无以为生,只好净身入宫混口饭吃。
  高祖刘邦驾崩之后,吕后记恨戚夫人争宠,恨屋及乌,想要弄死曾经险些取代刘盈储位的赵王刘如意,便召其入长安。
  刘盈得知了母亲的打算,便亲自出城迎接幼弟刘如意,随后出则同车,入则同塌,片刻不离刘如意左右,以护其周全。
  有一天,刘盈约了几位宗室长辈去打猎,年幼的刘如意没能早起,就被留在了宫中睡懒觉;吕后得到消息后,赶忙派了两名贴身侍宦前去,喂小刘同学喝下了一杯毒酒。
  等到刘盈打猎归来时,小刘如意早已死去,尸体都快僵了……
  此事虽没相传至民间,但朝中之人多少有些耳闻;刘弘也曾在后世某一本不记得书名的史书上读到过此事。
  但在得知老太监的底细后,刘弘很是吃了一惊——那件事的后续,简直让人对‘仁弱’的刘盈刮目相看!
  出于孝道,刘盈没敢前去质问母亲吕太后,只好问留下来照顾刘如意的宦官们:究竟怎么回事?
  见留守的宦官都低头不语,刘盈盛怒,干了一件十分不‘仁弱’的事。
  当日轮值未央宫的宦官,全部杖杀!
  其母吕雉被刘盈的举动着实吓了一跳,便在吃饭的时候试探道:赵王死便死了,吾儿何必牵连那么多无辜的内宦?
  仁弱的刘盈笑意盈盈的抬起头,恭敬的回答道:食君之禄,忠君之事……
  这件事之后,吕后对皇帝儿子起了芥蒂,出于监视的目的,便借口未央宫内宦不足,派了一批宦官前去,名为照顾刘盈起居,实则是替吕后监视刘盈。
  老太监,就是那帮前去监视刘盈的宦官之一。
  在被母亲做出来的人彘吓得怀疑人生后,刘盈心中的踌躇壮志顿然消失,年不及冠而整天沉迷酒色,最终成功把自己作死,享年二十三岁……
  出于这个惨痛的教训,吕雉便从那伙负责监视刘盈的宦官中,选了最得力的几人,派到刘盈的长子——新皇帝刘恭身边,任务只有一个:但凡有狐媚子敢往小皇帝身上贴,就直接往死里打!
  而在那个名为“替母亲监视儿子”的任务中,因为包庇刘盈到处乱来而被吕后抛弃的老太监,则在刘恭继位后,自发来到刘弘身边,看顾少主‘存保阳气’。
  从老太监嘴中得知这些宫廷密辛后,刘弘心里只有一个想法:老爹牛批!
  果然,刘邦的子孙都不是什么善茬!
  可惜的是,刘弘依旧没能知道老太监的名字;在被问及名讳时,老太监口称‘残缺之身无颜面会列祖列宗,不敢复用祖讳,以污家祠。’
  无奈之下,刘弘只好学着后世某知名小说作者,给老太监起了个新名字:王忠。
  被赐名便是确立了主仆关系,王忠自然是喜极而泣,谢恩谢的头都快磕破了。
  但刘弘此时,却是没有精力去想这些事了。
  ——明日早朝,他将面临两个迫在眉睫的问题需要解决:诸侯大臣共诛诸吕的事,究竟该如何定性?
  原本的历史中,这本来是一件事,但在刘弘活着回到未央宫后,这件事就变成两件事了,即‘诸侯大臣共诛诸吕’,以及‘诸侯大臣共诛刘弘’……
  在还没能适应新身份的时候,刘弘下意识的将第一件事排除了——共诛诸吕当然是正确的;只是原主被逼杀这件事需要考虑如何处理。
  现在这种局势下,其实刘弘地选择也不多:要么当做那件事没发生,要么只诛首恶——夏侯婴,及刘兴居。
  如果当那件事没发生,那刘弘才立起的些许威严就将荡然无存,他就将变成一个泥塑雕像;但会最大限度保证朝局稳定,可以为刘弘赢得足够多的时间苟发育,筹谋将来。
  诛首恶,则定会让其余人兔死狐悲,从而产生一些未知的隐患;但手段尚还算强硬,可以很大程度上赢取军心、民心,和一些墙头草的暂时性呐喊助威。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0/53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