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我是我二大爷(校对)第843部分在线阅读
“以美元为结算货币,每件货二十三美金。”
听到这个供货价,李宪点了点头。
“行,这次费舍尔再来。你重新给他报个价。还是以美元为结算货币,每件货三十三美金。为什么提十美金,你就明跟他们说了。咱唯你,就是这身价!要是他们嫌贵啊,别理他们。直接让他们给老子滚犊子!广告打火了,想代理老子货的人有的是!硬气点,听见没有?”
面对李宪的嘱咐,司扬狠狠的点了点头。
“董事长,我知道了!”
不会太监,不会烂尾。
断更这么久,这段时间被很多人骂,我都一条条的看了。
说实话,被骂的时候心里是堵着一股火的。
为什么?
因为我说过,写一本重生文是我的梦想。这个梦想我必须实现并完结,而且是有头有尾的完结。
实际上本书收入上其实没有什么问题,后期的咸鱼更新,不是因为没钱拿所以不想写,而是真的真的不好写。
从稿费收入上说,这本书二蠢每个月更新二十章,五六万字,就能拿到一万二左右的稿费。这不香么?挺香。
但是为什么写不下去?
因为两次严打,打掉了我两个主线的大纲。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也就是大家都非常诟病的香江剧情。
现在的版本是严时琳回到港城,被社团份子揭穿骗子身份,导致李宪的计划失败。然后李宪利用综艺节目,和林伯,郝一夫搭上关系,获得了投资度过了难关。
但是,按照原定大纲。是李宪失散多年的舅爷严九,看着孙女被欺负,智障干儿子被社团重伤,重启江湖。接过意欲摆脱社团身份霍爷位置,重登港城地下皇位,和老炮李道云一起重整社团规矩。严时琳以黑道公主的身份重新崛起,震慑港商。
为什么没有这么写出来呢?
因为那个时候第一次严打,写出来这书就封了。
这是第一次严打,一条主线没有了,严时琳这个前期铺垫塑造了很久的人物,直接崩塌。大家也看到了,自从港城剧情之后,严时琳被淡化处理,消失在了李宪的生活之中。很多小骗子在国内装大佬的后续情节,也都灰飞烟灭。
第二次严打,严令不准涉政。于是......李宪那个便宜老丈人的戏份整体剔除。
我是真的真的不知道写什么了,所以才匆匆构建了沈静冰这个角色,打算将商业写到国外去,不受政策的影响。
但是前期那么多的铺垫,真的太不好往回收啦!
一点点往回收缩剧情的时候,二蠢卡文卡到呕吐。真的是呕吐你们能明白吗?
看着自己本来埋设好的包袱,被一条条的断掉,我整个人都是崩溃的!
没错,二蠢的确是开新书了。
但是说实话,每天更新新书之前,我特么都过来老书评论区看一样。把所有骂我的都好好看一遍,然后再回头去码字。
每天晚上睡觉之前,也都得像以往一年一样,看一看评论区本章说,然后才能合上眼睛。
新书的成绩不错,从吃饭的角度来说,现在更新新书一章所得,能抵得上更十章老书。
但是别担心,这书我不会太监。
不管怎么样,我都会给出一个我能力所能尽到的,最好的结局。
这个结局里,包括小哑巴,包括李匹,包括朱静,包括李道云,包括沈静冰。我所有还没有断掉的坑,没有断掉的人物和故事的终点。
但恳请各位,请给我一点时间。
第967章
在爷这儿,没那套规矩!
李宪是从后面回来的。
不仅经历过中国经济全面腾飞,见识过国货行销天下一双中国解放鞋在国外都卖出潮牌价的场面。作为一个实际上的九零后,也亲眼见证了进口商品的神话破灭。
但是在当下,中国做出口的商人是自卑的。
这种自卑体现在哪儿?
就体现在了出口商品报价方面。
很多国内企业总认为自己的商品能上外国市场是“高嫁”,所以往往在价格方面一让再让。
但其实是这么回事儿么?并不是。
虽然在96年这个节骨眼上大部分的国内商品虽然工艺技术上存在欠缺,但是和中低档的国外商品比较其实大差不差。
就比如说新北的手下败将宝洁。
这家跨国企业在中国也有几年的时间了,目前旗下的香皂,洗发水和化妆品系列产品已经在全国范围内热销。
但是在深挖市场和供应商的同时宝洁在干啥?
疯狂的收购国内的竞争品牌!
企业规模和营销理念仍在一边先不说。
商业竞争的基本原则放在这里,如果宝洁的产品真的从工艺,技术成本等各个方面全面的压过国产品牌,那还收购个屁?
再比如饮料行业,啤酒行业、等等等等,都是这样的。
天府可乐比可口可乐和百事味道差么?
不见得。
可以说现在国内的企业除了造不出高精尖之外,其他的商品特别是日常消费品,品质其实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低——即使大部分的外国企业都认为国产货和这个刚刚进入市场经济的国家一样落后。
说句挺悲哀的话,当下看除了那些外商之外,中国企业家自身和部分的国内消费者也都看不起国货。
至于为什么造成这种局面,说起来那就复杂了。
但是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当下西方和平演变政策的延续。苏连老大哥刚刚败在演变黑手之下解体,吃到了这个甜头,在刚刚全面开放的国内经济领域,这种套路也大行其道。
说件最简单的——青岛,下水道。井盖,油纸包。
这种影响了整整两代人的软文,很多都是西方枪手的手笔。
而这种精神毒药,即使是在二十多年之后,也同样经由公知之手,大量存在中国的互联网上。
一方面是对己身的自卑,一方面是对进口产品的神话。
使得很多本应该能走出一条康庄大道的国内品牌最后在国际市场上折戟沉沙。
直到多年之后中国真正的富强起来,对进口产品失去了仰望角度的人回头看,才会发现错过了太多的机会,走了太多的弯路。
深知这些的李宪,自然不会和费舍尔这样的出口承包商客气。
代理老子的产品,用老子的产品赚钱,还得让老子给你丫当孙子?
在李宪这没有这个道理。
赚钱对于当下完成了原始积累,铸就了商业帝国大致基石的李宪来说太容易了。
在这个时候,要是再跪着赚钱。
自己回来折腾这么一遭还有个屁用?
从孙子成了二大爷,长一辈儿了嘛不是。
跟司杨交代了下去之后,李宪也就没再继续关注这个事儿。而是鸠占鹊巢的在总经理办公室里,跟薛灵还有张大功等人通了电话,就近期酒业公司啤酒并购项目做了一番沟通。
啤酒业务这一块目前进展的比较顺利。
牡丹江花河啤酒厂前两年的企业改革进行的非常曲折,内部问题一大堆,再加哈尔滨啤酒和大庆几个酒厂的市场冲击,带死不活已久。
这一次被邦业收购,也算是解决了地方上一个难题。
酒业公司做啤酒业务,就是想在酒业行业内两条腿走路。
邦业白现在有市场知名度,有覆盖全国28个省的经销网络,啤酒项目上马之后盈利这一块李宪不担心——他想要的,是全国啤酒市场一块大肥肉。
眼下,黄宏年那面也在搞啤酒整合这一块。青岛啤酒厂日前已经被黄宏年的投资集团拿下,正在整合准备上市融资。
如果历史没有偏离,在四五年之后,青岛系啤酒就要占据中国啤酒市场的半壁江山。
想抢在青岛酒业形成规模之前,提前一步占据啤酒这个吸金常青树,为新北集团酒业2.0时代铺路,还有很多事情要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