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我是我二大爷(校对)第160部分在线阅读
虽然现在看来佳德困难重重,但是李宪心里可是清楚面前这位的实力。这些92年下海经商的一批官员学者,背后的资源都是难以想象的。
别的不说,就说这个佳德拍卖行。
没有点儿人脉关系,十多个股东两千多万随随便便就拉来?
鬼信。
广结善缘吧,李宪是这打算。
而同样的,对于比自己年轻了一旬,而且看起来颇为不差钱的李宪,陈冬升也是感到好奇。
一来一去一顿饭的功夫,得知了李宪年纪轻轻就已经身价千万,二人聊的颇为投机。
在陈冬升走后,他留下的那人便立刻找了运输公司过来,在李宪的指挥下,将一些方便运输的,诸如太师椅,屏风类的老家具打包。然后又在这几天出的黑陶之中选了四十多件品相不错的一同运走。
许是家的那边儿也真是急了,没两天的功夫,陈冬升便打了电话过来,邀请李宪去京城参加佳德第一场拍卖会。
李宪哪有那个时间?直接将去拍卖会兜底的任务交给了刚刚从香江回来的严时琳。
……
六月十五日,京城,长城大酒店。
筹备了许久的佳德首场拍卖会终于举行。拍卖会主要拍卖的品类有二;现代陶器,以及家具。
前来竞拍的人不是很多,除了有少部分是被宣传广告中古董家具吸引来的收藏家之外,更多的是陈冬升的朋友和同学。
拍卖会进行了短短的三个小时,但是成果却是相当显著。
整场拍卖会下来,共计拍出七十多件拍品,拍卖金额高达750多万。
而在所有的竞拍者之中,来自香江,现为滨城恒源贸易公司总经理的女富豪严时琳大放异彩。整场拍卖会举牌七十六次,一口气拍下了十五件家具。贡献了拍卖总额的三分之一。
而要说现场最让人印象深刻的,当属首次在公众场合亮相的雀翎黑陶。事实上,除了被严时琳包圆的那些家具,以及以艺术品为名混杂拍卖的一些谷董之外,黑陶在成交数量上成为了这场拍卖会的绝对主力。
虽然单个拍品的成交价格都不高,平均只有两三万元,可是四十多件黑陶确确实实在拍卖会开场引起了轰动。受到了一部分港商和外籍人士的青睐。
次日,中华第一场拍卖会成功与京城举办的消息便登上了各大报刊。而出于一些设计古董的敏感信息不便宣传的原因,邦业黑陶在拍卖会大放异彩的消息,不胫而走。
当那一件件美轮美奂的黑陶摆件随着报纸图片面世之后,立刻在收藏界,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邦业。
李友想着家里的碎木厂,已经动身回去了。原本李道云是想留在这时时刻刻都有美酒相伴的人间胜地的,可是这老头已经连着醉了半个月,李宪可不敢再让他跟这儿呆着了,早上时候便让周勇开车将一家送回了林场。
中午。
李宪一手拿着大蒲扇躺在院厅边儿的红鱼大缸旁边儿,看着缸中苏娅放进去留着吃的三条胖头鲤鱼,一手拿着大哥大,听着已经成为了媒体焦点的严时琳说着昨晚拍卖会现场的事情。
听说陈冬升的那些同学朋友在这么一场对付的不像话的拍卖会上贡献了五百多万的拍卖额,李宪心中暗暗诧异。
这特么才是实力啊。
朋友同学就能捧起来的主儿,还这么努力跑到邦业这穷乡僻壤,为自己的事业奔波,看来自己不能再咸鱼下去了。
放下电话,李宪立刻来到了黑陶协会,找到了杨淑珍。
杨淑珍这两天可是忙坏了,各路专家连番考察,又要抓着协会教学的事情,忙的是不亦乐乎。
“婶儿,前两天拿走的那些黑陶说拍卖,昨晚上卖出去了。”
杨淑珍正在带着朱娟和朱静拾掇着一个制好的雀翎黑陶瓶,一听这,母女三人立刻来了兴致。虽然没指着黑陶的手艺发财,但是谁不乐意看到自己的手艺被人重视?
“啥?全卖了?”杨淑珍瞪大了眼睛,问道:“那可是四十多件呐!”
李宪点了点头,“嗯呢,你猜,卖了多少钱?”
“多少?”杨淑珍往前凑了一步。
李宪伸出了一个手指头。
“一万?!”一旁的朱娟瞪大了眼睛,“乖乖,这可是一笔大钱呐!”
“呵!”李宪乐了,“出息!你就不能往大了猜猜?”
听说自己姐姐猜的低了,朱静不禁捂住了嘴巴,“我老天爷,十……十万?我妈做出来的东西,那值钱?”
李宪没耐性了,朱静对财富实在是没有想象力,在自己的印象之中,这个女人最奢华的理想就是什么时候能雇个保姆,然后到了冬天就去南方猫冬,夏天去五大连池避暑。
就这么大点儿尿性。
所以虽然那个时候李匹同志混的挺惨,但其实家庭压力还是蛮小的——毕竟自家老娘们儿的要求实在太低。
他没了耐性,直接在杨淑娟好奇的目光之中给出了答案:“四十六件,卖出去一百零七万!除去百分之二十的佣金,咱还能剩下八十六万呐!”
母女三人都惊呆了。
垮嚓。
过了好一会儿,杨淑珍手里的瓶子掉在地上,摔成了两半儿,然后用双手捂住了嘴巴,强行抑制住自己尖叫的冲动。
见到瓶子在地上摔成了两半儿,朱静“熬”一声炸了、
“这可是钱呐妈!你咋还能摔了呐?!”
第196章
港商
佳德拍卖行在京城长城大酒店进行了第一场真正意义上的拍卖这件事情,引起了国内外的巨大关注。
刚刚经历过计划经济时代的封闭和僵化,让很多人还没有从连做买卖都有倒买倒卖嫌疑的思维之中转变过来,所以当众拍卖艺术品甚至是古董这种走资派作风的事情,在许多人国人的眼里仍然是天方夜谭,在外部人眼里,更是一种具有飞跃性质的转变。
但是现在,它实实在在的发生了。
这,让很多人意识到中华的经济形势,真的是开始转遍。
在拍卖会结束之后,香江《明报》特意将这一场成交额只有不到一千万元人民币的拍卖会,登上了头版头条进行报道。
正处于回归之前的焦躁期,不论是香江的民众或者是经营阶层,对于大陆的意识形态和社会形态问题都关注的近乎敏感。
每一个不好的转变,都让人提心吊胆。而每一个好的转变,又让吊起来的心安放下去。
所以,当只有在资本主义国家才会出现的拍卖会在京城发生,这件事情本身立刻为香江经营阶层的津津乐道。
而在拍卖会上大放异彩的黑陶,则是借着佳德的东风,火了。
在见到了这种别具魅力的艺术品之后,立刻就有一些收藏家,艺术品爱好者,亦或者干脆是看到了商机的人,奔赴到了邦业这个位于北国的穷乡僻壤。
......
邦业黑陶协会。
杨淑珍诚惶诚恐的跟在县领导的身后,陪着面前这些说话自己竟然听不大懂的香江人观赏自己的黑陶作品。
那些叽里呱啦的粤语他听不懂,但是对方脸上洋溢的笑容赞赏以及不断挑起的大拇指,让她心里格外高兴。
正当杨淑珍将众人领到一款窄口圆度雀翎黑陶瓶前之时,人群之中一个中年女人惊呼了一声,向前一步走到了那黑陶架子之前,小心翼翼的将黑陶捧了起来,眼神之中充满了迷恋。
“麦德姆杨,这尊陶多少钱?我好中意!将它让给我好不好?”
看着那女人对自己的新作一幅爱不释手的样子,杨淑珍不好意思的摇了摇头。
前两天李宪已经交代她了,自己现在是……是啥来着?
哦对!
是腕儿,是大师。东西要是卖的太多了,那就贬……贬值?对,就是贬值了。
整个协会可还指着自己的作品树立身价呢,可不能瞎卖。
要卖,也是每年拿出个十件八件的,钝刀子割肉,一点儿一点儿往出挤。
物以稀为贵,追求个啥存世量嘛。
对,就是这话。
见杨淑珍摇头,那女人好不遗憾,恋恋不舍的放下了瓶子,连道可惜。
直到一旁先宣传部的人过来打了圆场,说是参观之后会给每个人赠送一款精品黑陶之后,那些港商心里才稍微好受了一些,将参观继续了下去。
人群之中,一个皮肤白皙的胖子,看着一脸矜持的杨淑珍微微一笑。
等到参观结束,趁着一群领导和港商出门的功夫,这人来到了杨淑珍的面前。
“杨女士你好,我叫韦德华,系一个古董商人。我很中意你的手艺,现在大陆的工艺品买卖体系还不健全,你的黑陶手艺这么好,如果去香江,肯定会有相当大的发展,到时候我出钱给你包装宣传,你负责做出陶,我们合作发财,不知道你意下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