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黑科技(校对)第50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09/1215

  现在国外现役的主战坦克,一般功率都在一千二百千瓦以上,马力超过一千五百匹。这个标准可以说基本上代表了军用大马力柴油机的现役最高水平,比如俄罗斯的T-90,德国的豹2,基本都是这个参数。
  但是,这些坦克可都是现役坦克。
  现在自己接到的是什么项目?
  中华下一代主战坦克发动机啊!
  要是自己造的心脏不能超越这些标准,那岂不是丢人!?
  正是抱着这种心态,B-01诞生了。
  不同于A-02的实验发动机可行性,确定大致设计方向,B-01可谓是直奔着定型而去的!在B-01身上,李凡愚在设计环节直接将X超级铝合金的材质融入。当然,是按照能自己生产的弱化版X铝合金标准。
  而针对总装和850462研究所给出的两套一正一备用供油系统,三套冷却系统,两套润滑系统的要求,李凡愚直接屏弃。
  X铝合金的强度,给了他绝对的信心!
  即使是自己兑换生产方式,X铝合金的强度也能甩开现在市面上任何一种金属材质八条街。用这样的材质制成发动机,还用考虑坦克在作战过程中发动机遭到轻微损坏的问题?
  以他打算用在B-01身上的弱化版4号X合金为例;824Mpa的抗拉强度,753Mpa的屈服强度,3.1g/Cm的密度,9.8的莫氏硬度……
  只要不是发动机部位被炮火直接击穿,还用考虑震动损坏的问题?
  不存在!
  拥有这样牛逼的物理性质,如果装甲下的B-01发动机损毁,那么可能性只有一个——被穿甲弹直接击穿并正巧打在了发动机上。
  但是鉴于坦克的尾部布局,这种情况的发生几率就等于一个狙击手在一公里半的距离之外,用狙击枪一发打在了敌人的瞳孔上一样,属于小概率事件。但如果真的发生了这样的情况,恐怕多少套备用系统都没戏。还不如减轻发动机总成重量,提高坦克机动性来得实惠。
  所以经过思考和与王宇的探讨,他决定采用更加大胆的设计。
  以这个思路为出发点,他将供油系统划定为一套公共直喷油槽,以模块化的方式与发动机集成到一起。这样做的好处很多,最重要的两条便是在减轻了重量的同时,提升了战时迅速更换配件和后勤保养的便捷性。
  至于冷却系统,其实X铝合金本身的散热性能就是极好的。
  如果按照正常来说,只需要提供一个风冷系统,就可以保证发动机在大功率做功下的散热问题。但是现代坦克要考虑到一个隐蔽性,也就是避免被空中地面的热敏观察系统探测到。风冷行驶会排出大量的热量,增加被热感发现的概率。
  所以李凡愚在B-01上,用了一个前无古人但是肯定会有后来者的设计——这货直接在发动机的各个气缸缸体夹层之中,设计了四条盘旋在气缸外层的螺旋形管道。并利用发动机曲轴作为传动,集成了一个可以随发动机转速而控制流量的循环泵。
  这两处设计,便构成了他所谓的“内循环冷却系统”!
  这样的设计如果是用普通材质,肯定是一个作死的行为。因为在最求强度的缸体上挖四个槽子,肯定是大大的降低了缸体强度。但是这种情况对于X合金来说,却显然不存在!
  但是这些,只是附件部分的设计。
  真正让B-01换发出无限光彩的,还得说是发动机主体的变换!
  在A-02的设计之中,缸体是采用的高强度铸铁套筒,而活塞是用高强度钢制成。这样的设计,主要是考虑到了摩擦系数和耐用性。
  但是在B-01的身上,这两处都被换成了X铝合金。
  对于这个设计,王宇当时提出了严正的抗议,因为铝和铝之间的摩擦系数是非常高的。这样的设计按照常理,肯定会大大的降低活塞做工效率,增加曲轴的压力和磨损。
  但是李凡愚却“一意孤行”的沿用了自己的设计。
  之所以坚持,是他相当清楚X铝合金的特性!
  1-5号的铝合金硬度不同,性质也有着大大的差别。在他的预想里,B-02的主体和气缸采用4号X铝合金,而活塞和曲轴这样的重要部位,当然是要用强度最大,特性最为优异的5号!
  弱化版4号X铝合金的强度是9.8,弱化版的5号铝合金的强度是10.8。看似只有一个系数的差别,但是李凡愚清楚,5号X铝合金在本质上已经与4号发生了改变!
  他之前在超级材料实验室里兑换过5号铝合金,发现那个东西,已经很难说它是一个单纯的金属。
  它的颜色已经变成了墨绿色,而材质更像是钻石那样的矿物。可是如果仔细分辨,还是能看得出来,5号超级铝合金的纹理仍然数据金属。在这样的形态下,其表面光滑度甚至可与钻石持平。
  这样的性质差别,这样的表面光滑度,怎么会存在铝铝摩擦系数的问题!?
第0679章
这硬度,只能以毒攻毒!
  李凡愚用开挂一般的设计能力,推动着B-01的进程一日千里。设计图敲定,这边团队着手建模,他便来到了动力公司找到了孙国义。
  X超级铝合金的全套生产工艺已经被他从材料实验室里提取了出来,光是从两千万的兑换点数上来看,就能看出的出来这个技术的价值了。
  因为X铝合金是B-01整套设计能否成立的基础,所以在生产工艺兑换出来之后,李凡愚便已经嘱托孙国义成立小规模的生产试点。
  这件事情,他必须找一个自己信得过而且还能靠得住的人去办,潘强其实是第一人选。但是现在作为集团生产部的一号人物,潘强实在是脱离不开。于是生产超级铝合金这件事情,只能落在孙国义的身上。
  超级合金的生产流程非常繁复,但是好在中华国内对于生产铝合金材料的技术还是比较发达和成熟的,正信现在又不缺钱。按照李凡愚先小规模生产的指示,舍得投入了大量资金,成品便被迅速的搞出了来。
  在等待X铝合金这个东风的同时,李凡愚又带领团队将B-01的性能再一次做了优化。
  ……
  经过十几天不断的修正优化,B-01的最终版本已经确定。
  而也正是在这个时候,孙国立给李凡愚传来了消息——按照指示X铝合金已经试生产成功!
  得到了这个消息,李凡愚便直接召集了研发团队,抬着砂模来到了动力公司。当然,已经接到了上面指示,增派了四倍人手的七处肯定是全程陪同的。
  正信动力公司,一个单独隔出来的加工车间里。
  李凡愚看着自己面前十根X超级铝合金原料,满意点头。
  “老孙,都测试过了么?”
  孙国义重重点头,“你放心李董,都进行完了。我们是严格按照你给出的方法合成的,经过检测,材料性能也达到了你给出的标准!”
  “那就好。”李凡愚点了点头,对一旁的技术工程师挥了挥手,“来吧兄弟们,开工!”
  随着他一声令下,早已经跃跃欲试的工程师们迅速开动。充分发挥了正信研发中心“文能拿笔搞研发,武能车间操车床”的优良作风,直接干起了本应该是工人的活儿……
  进过两个多小时的高温煅烧,拥有超高强度的4号X铝合金才被融化成为液态,浇筑到了早已完成的诸多砂模之中。
  发动机在制造的过程之中,程序是相当复杂的。要利用砂模灌注的方式让原料成型做出胚件,然后上机床进行粗细精三道车铣加工,最后还需要进行热处理进一步加强零件力学性能。
  可是在众人将砂模打开,将最先完成的缸体胚件上了数控铣床的时候,意外发生了……
  为了节省时间,众人已经先一步将数据发过来,让这边给数控机床设定好了加工程序。但是在机床的到头开始工作,内部的车刀刚刚接触到配件的时候,便听见了“滋!”的一声,然后便是一声闷响。
  紧接着,数控铣床的操作面板便显示了W黄色叹号,并自动停止了进刀。
  刀头……崩了!
  见到这番景象,李凡愚狠狠的拍了拍脑袋。
  4号X铝合金太硬,普通的数控机床刀头肯定不成啊!尼玛百密一疏,把这事儿给忘了!
  数控机床的刀头是什么材质?
  硬质合金!
  这东西是往碳化钨粉末中加百分之十五的钴形成的合金,这玩应儿硬度高,强度和韧性好,耐热耐磨。即使是在五百到一千度的高温下,也仍然有很好的硬度表现。如果用莫氏硬度来算的话,硬质合金刀头的系数应该在9.5左右,略低于金刚石。伴随着铣床的每分钟两万多转的高转速,这种金属合金刀头一向是削钢如泥,削铁如纸,就更别提铝合金了。
  因为X铝合金还属于保密阶段,所以负责为机床编程的技术工程师还不知道这种材质有多硬,只以为比普通铝合金硬一些,便将进刀量设定略大。
  但是遇到莫氏硬度9.8,直逼金刚石的4号X铝合金,哪有不崩刀头的道理?
  见到这一幕,技术工程师惶恐看了孙国义和李凡愚一眼,“对不起对不起,李董孙总,我马上重新修正程序,减小进刀量!”
  李凡愚笑着摆了摆手,“别费那个劲了!你们先把所有的胚件准备好,我去取点儿东西,马上回来。”
  嘴上这么说着,但是他心里却在无奈的苦笑;
  减小进刀量?
  见到一分钟一毫米也不成啊,硬度在哪儿放着呢!以4号X铝合金的硬度,就算是将刀头换成金刚石的,想要进行切削也特么费劲。
  这么想着,他迅速驱车奔往了位于老正信公司的超级材料实验室。
  到了材料实验室二话没说,直接在实验室里用研发点数,兑换了两套纯正5号X超级铝合金。材质形状,被他设置为了车床和铣床的车刀。
  没办法,X铝合金这么高的硬度,怕是现在市面上没有能够对其进行加工的刀头了。
  唯一的办法,只能用更高级别的5号X超级铝合金上!
  12的莫氏硬度VS9.8……以毒攻毒!
  等到李凡愚将特质刀头交给技术工程师,替换下了硬质合金刀头,加工终于得以继续。
  这一回可就一点儿毛病没有了,在5号X超级铝合金的威力之下,技术工程师设定的加工程序立刻得意顺利的进行。
  刀头没有问题,铝合金的特性便显现;刀头所到之处,图纸上需要的形状被极其精密的镗洗了出来!就这样,十几台机床同时运作之下,只用了不大会儿的功夫,所有的零件便已加工完毕。
  看着发动机缸体上面的镗孔,孙国义连连咋舌、这么硬的东西,在加工过程中的形态居然如此优秀!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09/121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