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黑科技(校对)第35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57/1215

  王硕,江东整车厂的老板。
  见众人都不吱声,尴尬地笑道:“李总,车型倒没有什么问题。就是……”
  “就是什么?王总,有话你就直说。”李凡愚追问。
  “咳咳……就是这车……跟咱正信一贯的风格有点儿不搭啊……”
  不搭?
  李凡愚将车型概念设计图重新审视了一遍。
  嗯……啊……
  好吧,从图上瞅着确实跟正信一贯的准豪华的定位有点儿冲突。直白点儿说就是有点儿LOW……
  但是李凡愚心里清楚的很,这个看着LOWLOW的车型如果做好了,别说是养活这十二家车企,让他们赚到爆炸都不是问题!
  这个车型是什么?
  就是在汽车历史为改变前,由上汽通用设计制造的五菱宏光。
  绝对的一代神车!
  这款车虽然是个貌不惊人的微面,但是却创造了中国汽车史上的销售神话。在2014年更是凭借其75万台的恐怖销量脱颖而出,成为当时当之无愧的销量之王。
  而这款车凭借对比起其价位还算可靠的发动机表现,以及扎实独特的底盘调教。更是在各路老司机的操作下,成为马路小霸王。各种微面漂移,车祸极限闪避,与各国豪华品牌对位后极限反杀,简直是溜到飞起。
  虽然神车之名,更多的是因为网友们充分发挥了娱乐精神水出来的。但不可否认的是,作为一款价格极低的MPV,五菱红光凭借其优异的性能,以及在MPV市场上称得上良心的做工,确实是一款好车。
  因为中华特殊的国情,这款能拉人能装货,价格保养都颇为实惠,并且可以适应中华绝大部分路况的车型,成为国民之车一点儿都不为过。
  更重要的是,五菱宏光的定位不高。其相对简单的技术和工艺,对于在场的这十二家车企无疑是最合适不过的了。
  这些车企的老板在之前还以为,李凡愚会将正信旗下现有车型的制造生产分润他们一些。没想到迎来的确实一款看着Low到了极致的微面,所以一时间情绪有点低落。
  李凡愚稍微一动脑子,就明白了他们的想法。
  擦,都特么要倒闭了还跟这儿眼高手低!
  “你们可别小看这个车型。多了我就不说了,卖的好不好得看列位的厂子做出来的成品怎么样。咱就从市场上来分析,你们知不知道现在的微型MPV市场有多大?”
  见众人不说话,李凡愚将一份之前吩咐市场部做的调查拿了出来,“中华有283个地级市,374个县级市,1636个县,19522个镇,14677个乡!这些地区,可都是微型MPV的市场!仅仅去年,全国市场上的MPV交易数量就达到了三百余万辆,市场总份额达到了一千五百亿!”
  三百余万辆?!
  一千五百亿!?
  这个数字,直接让在场的一些老板震惊了。
  他们没想到,那总是破破烂烂车身上沾满泥水油漆,里面司机多是满脸油污穿着邋遢,在满大街穿梭的微面,居然有这么大的市场!
  “真的假的?”
  “李总,你这资料准确么……”
  没办法,这个数据实在是太惊人了,实在是很难让人信服。
  用在场某些人的思维;既然微面市场这么庞大,你们正信为啥不早特么不做呢?
  听见众人的质疑声,李凡愚瞬间气不打一处来。
  嘿我擦?给你们活路,你们还以为我让你们上窟窿桥呢?
  这资料可是通过官方渠道弄过来的!数字虽然不可能百分之百的准,但满大街各种品牌的微面摆在那里,这你们都不信?
  没等李凡愚开口教这些将信将疑的老板做人,众人之中淮成汽车厂的老板俞正楠便说话了。
  “李董说的没错。其实在我们厂想发展A级车之前,就是给当时的大宇金城MPV做代工的。那还是0708年呢,金城的销量就能达到12万台每季度。你们想想,那可是十年之前了!在经济发展这么迅速,三四线城市和城乡发展更是迅猛的今天,微面得有多大的发展?诸位,我老俞说句大家可能不爱听的话,就算是李董给咱们一个豪华级的轿车车型,凭咱们现在的水平能做出来么?李董没说的,看得出来这是为咱着想。既然你已经有了打算,具体怎么做您言语,我们淮成一定全力配合!”
  这话说得一点儿毛病没有,众位老板瞬间就明白了其中的深意,纷纷表态。
第0480章
正信旗下新品牌——大众!
  听说李凡愚要研发MPV车型,还是微面,集团内部其实是不支持的。因为正信用了一年的时间才将“准豪华”的定位变成了“豪华”。若是现在在正信旗下添一微面车型,这种苦心经营起来的品牌形象分分钟就有崩盘的危险。
  所以在集团升级后首次举行的内部讨论会上,不论是一贯为李凡愚马首是瞻的王梅梅也好,还是一向有自己独立想法的黄琪也好,亦或者是眼光独到的安宁也罢,全都提出了反对的态度。
  李凡愚知道她们的心思,其实他到也没有把五菱宏光这个车型生拉硬拽进正信旗下的意思。
  所以面对众人的质疑,他说出了自己经过深思熟虑的解决办法。
  因为是与十二家车企联合生产,所以如果采用正信的品牌,在具体经营商肯定会有不小的乱子。
  针对这个状况,按照李凡愚的想法是建立一个全新的品牌。成立独立分公司,来管理协调这十二家车企的生产和调配。这样既能保证有专门的机构负责,又能保持一定的独立性,使正信奥迪不受车型定位的影响和冲突。
  对于这个提议,众人就没有意见了。
  只要不掺和到一个品牌里去,新品牌重新定位倒也不是不可以。从集团未来的发展壮大的出发点来考虑,正信旗下车型涵盖的范围越广,就越对集团有利。
  这是好事儿。
  但是问题也随之而来了,那就是新品牌叫什么,用什么标,定位在哪里。
  面对众人的提问,李凡愚起身。这个起名无能的董事长,已经在刚才众人争辩的时候,将新品牌粗化的体现在了一张A4纸上;
  品牌标志是一个双层圆圈,里边是个显得有点儿过于硬气的“众”字。
  而品牌名称,也正如标志一样简单粗暴——大众!
  等到品牌定位,则是针对中低端民用市场。
  没错,这完全就是之前那个时空大众车标的异形变种,将圆圈里的字母倒过来了而已!
  话说在之前那个时空里,那些国外汽车品牌在进入中国市场的时候,名字其实都不咋地。因为当时的市场部门要求的是音译,所以很多后来听起来高大上的品牌,在当时都有一个土掉渣的名字。
  比如大名鼎鼎的宝马,刚刚进入中华的时候叫做“巴依尔”。这个名字的来源是BMW的全称——巴伐利亚机械的音译。
  奔驰那个时候也不叫奔驰,而是追随了香港的译名“平治”。
  而后来因为要展开市场开拓,这些老外也觉得自己的品牌名字土到掉渣。于是花公关费,找著名翻译企图将品牌译名掰过来。在当时严复信达雅的翻译标准之下,一大波好名字被这些国外车企给占了。
  于是就有了风华绝代的宝马,有了一听名字就能让人感觉到动感的奔驰,有了从品牌名称上就让人感觉到亲民的大众。
  虽然这属于市场行为,没什么不对。但是好名字都让外人占了,还是有点儿让人不爽……
  所以在这个汽车历史进程被改变的时空,李凡愚决定……把这些名字抢回来!
  而一如之前正信奥迪成立时的那样,在会议室里的正信高层们看来,这个品牌的创立,还是一样的草率啊……
  当众人再三将那一个圆圈里框着的“众”字标志看过之后,反响简直强烈。
  “李董,这什么车标啊这是?太不体面了点儿……”这是市场部的李凯。
  “咳咳……董事长,咱们确定车标能不能这么随意……你知道么,一直到现在,我们家孩子还问我呢、说我名片上那四个圈儿跟奥运会是什么关系……”这是奥迪分公司的副总刘安。
  “是啊李董,咱这次能不能搞一个高大上的标志……”这是王梅梅……
  我擦类!
  怎么就随意了?怎么就不高大上了呢!
  你们根本不了解我内心的骚动啊!
  李凡愚有点儿气闷,拿着签字笔指着A4纸上的图标道:“三人为众!这个标志一方面代表着我们正信,携十二家车企组成联盟,有众人拾柴火焰高的意思。另一方面则代表着这个品牌将针对中低端民用市场,致力于研发制造可以普惠大众的车型。这多接地气儿!”
  经他这么一解释,众人倒觉得……这品牌立意有点儿意思。
  在众人看来,品牌名称为“大众”是没有问题的。这个寓意不错,如果这个新品牌针对中低端市场,倒是贴切的很。
  就是这个圈里的众……如果真要当品牌标志来用,还得请专人美化一下……
  由于李凡愚的坚持,众人也接受了这个正信的第三个品牌。在将后续注册和成立分公司的事情商定之后,便各自散去执行了。
  李凡愚是不管这些的,现在集团架构完善,行政职能健全。具体的事情不用他操心,自有专人负责专事。
  从公司出来,他便回到了研发中心。
  因为美国那头正在着手于F150柴油版本和两门版的研发任务,所以此次李凡愚将徐复方和王宇放在了那边,带领主持团队的研发工作。
  现在的研发中心的管理层里,只有老张和柳青在。听说李凡愚要研发微面车型,老张和柳青的态度截然不同。
  一直以来总喜欢对研发项目持谨慎态度的老张,这一次却是大为赞成。
  在他看来,李凡愚能着手研发生产一些可以切实让民众受惠的车型,才不失为一个中华汽车行业企业家的本分,不辜负所谓的行业使命感。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57/121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