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黑科技(校对)第35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53/1215

  面对他这种态度,安宁无奈地笑道:“以为我想管啊,你是中汽协的会长,但是你这个大忙人不在家,事情就落在我这个副会长身上喽。”
  李凡愚一拍脑袋;这个中汽协会长的身份,除了坑钱的时候,平时还真不太好想起来。
  至此,他才站在中汽协会长的身份上思考了一番,然后道:“嗨、要我说新成立的这些企业,有很多目的压根儿就不纯。都是奔着捞一把的心思进到行业里来的,什么都没准备好就贸然进入现在扑街了,神仙也救不了他们啊。”
  安宁也是这么想,但是事情很明显不是这么简单,“这一点明眼人都知道。但问题是这一波造车热吸引进来的资本太多了,加在一起是一个很惊人的总量。从昨天协会统计上来的数据看,三十多个整车厂,总投资加起来达到了六百多亿。而且,这些资本里还有相当一部分政府的介入。像云海,曙光这样的厂子都是国资。这么大的资本现在弄成这个样子……上面不可能袖手旁观的。”
  李凡愚嘶了口气;这就有点儿难搞了。
  国资不国资先不说,就说六百亿这么个资本就不小了。
  而且从更深层次上来说,如果这个泡沫要真是破碎,就基本代表了上一轮政府调整进口车税率的鼓励政策彻底失败。对于未来整个行业的发展,都是一个毁灭性的打击。
  虽然这件事儿看似跟正信没多大关系,但是从根儿上来讲,中华汽车行业如果能蓬勃发展起来,对正信是有好处的。
  行业整体的发展,将会带动类似于材质,工艺,人才等等环节的提升。
  话又说回来,即使正信现在办的不错。但是如果真没有一些杂鱼来吸引牵制,现在势头这么猛的正信早晚会成为外企的火力点。
  所谓覆巢之下岂有完卵,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正信想要获得良好的发展环境,不可能靠着自己。这就好比一片树林,周围的树木太矮,就自己一枝独秀,早晚被大风折断。
  就是所谓的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从一开始李凡愚就在满足自己利益的前提下拉帮广旗,后来产业园区建成,费尽心思的拉高各个配套厂的竞争力,其实动机也有一部分是源自这个出发点。
  将这些事情想通,李凡愚略微沉吟了一会儿,问道:“那些厂子现在具体都有什么要求?”
  “还能有什么要求,要求国家给政策给项目呗。或者有那些干脆的,要求政府提供大额的无息或者低息贷款。”
  “我擦,这不是做梦嘛!大额的无息贷款,这特么咱们都没享受过啊!”
  安宁明显也很无奈,“是啊,他们的意思是用厂子公司做抵押,贷出来款投入研发或开拓市场环节。可问题是,这些厂子随时有倒闭的危险,谁敢给他们贷款啊。国家项目就更是天方夜谭了,现在连八大旗还自己找活路呢,哪有项目再给他们。哦,对了。还有厂子私下里找我,说要给咱们正信做代工。”
  听到这个,李凡愚一咧嘴,“那你怎么说的?”
  “我能怎么说、这些厂子当初为了抢占先机,都是草草拉起来的架子。花了大价钱,在国外买回来一些老旧的令人发指的生产设备。就这样的生产线,你说能给咱做哪个车型的代工?A4,A6,还是A8,迷你?”
  李凡愚一笑;“这帮家伙也真是被逼到粪堆了。现在是什么办法都能想出来,也别管它有没有可能。”
  “是啊,所以我看啊,这事儿最终还得政府出面。搞不好还真就得出台个什么救市政策,不然没办法收场。”
  安宁刚说完,李凡愚便听见那边有人叫她。那边开着会呢,许是嫌她出来接电话的时间长了。
  说完了正事,李凡愚本想再腻歪会儿。那边儿的安宁便匆匆的跟知会回头再说,挂断了电话。
  坐在王梅梅的办公室里,李凡愚越寻思这事儿就越感到心里不舒服。
  自打造车浪潮开始的时候,他就觉得提高进口车税率的政策有点儿不妥。在改革开放之后,作为一个自由市场的中华,这种政策本身就是违背了商业经济规律的。
  在汽车工业基础薄弱的情况下,政府应做的更该是加强材料,技术,人才这种基础环境。而不是靠着调整税率,强行给正再蹒跚学步的车企们挤出利润空间,进行揠苗助长式的扶持。
  而现在面对一群已经扑街的企业,如果再给出点儿什么政策,这个行业就算彻底的乱了。
  如果因为不忍心撇脂去泡沫而进行救市调控,那么汽车行业很可能变成另一个房地产业。
  房地产要说还是国民第一刚性需求呢。或许,持续吹大泡沫的汽车行业的下场,还不一定赶上房地产。
  一个公平透明,企业发展的好是因为本身条件过硬,而不是因为依靠暂时政策的市场环境,才是对正信最为有利的。
  这个时空的中华汽车行业,已经因为国营八大旗的存在而略显畸形了。如果再乱上一把,绝对不是李凡愚想看到的事情。
  越想,他就越觉得这个事儿很可能对正信造成影响。
  所以在把现在的条条框框理清之后,他放下手里的茶杯陡然起身。
  “李董,您……”这忽然的动作给王梅梅吓了一跳,她忙起身。
  李凡愚将行李箱里的身份证和钱包掏了出来,用急促的语气对她说道:“梅梅,帮我订最近一班去京城的飞机,我得出趟门儿。”
第0475章
头疼医头,脚疼医脚
  这一次的事情闹得很大。
  这些新兴车企如果集体宣告倒闭,不仅仅涉及到六百亿的资产的蒸发,更会影响到上面振兴汽车行业的策略。
  所以李凡愚刚到京城见了安宁在中汽协现身之后,便被国资委的刘华刘副主任叫去了。
  李凡愚到了地方一看才知道,还不仅仅是国资委的领导召见。发改委,工信部的人也都在。
  一进屋,他就感觉气氛有点儿不太对;怎么这些人看自己的眼神,有点儿特么冷漠呢?
  环顾一周后,他倒是找到了熟人——工信部方面出面的居然是薛耀国。
  见薛耀国微笑着跟自己挥了挥手,李凡愚一咧嘴,“哟,俩月没见,你这是产房传喜讯呐?”
  薛耀国本不是个爱开玩笑的人,不过见了这货也是无奈地笑道:“彼此彼此,几个月不见听说你都去美国呼风唤雨了。”
  本来一群领导对李凡愚是有意见的,国内发生了这么大的事儿,他这个中汽协的会长倒好。躲到国外去躲清闲,只派了个副会长过来插诨打科。
  用句上纲上线的话说,这就是没把组织放在眼里。
  不过见薛耀国与他熟识,众人倒也没过分的苛责。毕竟……薛耀国的分量摆在那里。
  俗话说得好,不看僧面看佛面……
  作为名门之后,薛耀国以闪电般的速度提升,只用了三个月的时间便从一个国企老总,晋升成为了工信部政策法规司司长。
  按照这个势头,这大哥以后能走到什么位置谁也不好说。
  所以此时见李凡愚与他关系不错,在座诸领导一肚子对李凡愚的不满,生生的憋了回去。
  刘华按照从属来说,是李凡愚的直接领导。此时见他一脸人畜无害的样子,也是暗暗挠头。
  “李会长,情况你都了解了吧?”
  李凡愚点了点头,“具体情况不知道,但是安副会长在电话里跟我大致的说过。”
  刘华点头,道:“不是我针对你啊李会长,作为一个企业领头人你是很优秀的。但是对于协会的事务,我希望你以后能多尽点儿心。好了,考虑到你去美国发展,也是走出国门为国争光,多余的话我就不说了。那针对现在这些车企的事情,你怎么看?”
  本来薛耀国和发改委的人在,是轮不到刘华先发言的。
  但是现在他说话,这里边就有意思了;这话表面上听起来是批评了李凡愚,但是之后又提了正信进军美国市场的事情,就基本上等于是提李凡愚开脱了一下,给他在这些车企发难时没在国内找了一个借口,并且定了“为国争光去了”的性。紧接着就把话把引到了主题上,丝毫不给众人插嘴的机会。
  这里边儿维护的意思,在场的老油条们哪里还不明白。
  李凡愚虽然没混迹过官场,但是为人处世上还算机灵。刚才在与薛耀国打招呼的时候,便用余光扫了一下在座众人,见众人对自己面露不善,就知道今儿怕是要有麻烦。
  此时刘华出言维护,他略带着谢意的点了点头,“为国争光倒是谈不上,刘主任言重了。对于现在的这件事,我也没有什么好办法。但是从美国回来听到安副会长跟我说起这边的情况,我赶过来就为了一件事儿。”
  薛耀国是知道他性子的,听到这话不禁问道:“什么事儿?”
  李凡愚起身,倒是没有急于回答,而是面对众人反问道:“请问列位领导,对这些车企,你们打算怎么办?”
  一个发改委的领导将手里的烟按到烟灰缸里掐灭,冷哼了一声,“还能怎么办,上头的意思是不能眼睁睁看着这么多的资产蒸发。而这些车企的要求又太高太多,我们商量着差不多中和一下,先把事情平息下去。”
  哦、瞅着意思是特么要和稀泥啊!
  李凡愚心里有了底。
  这种处理事情的手法,是标准的官方手段——折中,协调,息事宁人。
  “那您的意思,还是要针对现在这种情况拿出一些政策来,安抚这些车企吗?”
  李凡愚有点儿气闷。
  中华是一个拥有十三亿人口的大国,方方面面的乱子肯定不少,求稳这个主旋律是没错的。中华想要发展,就必须要有一个稳定的内外部环境。
  但是这种方式方法,对于需要公开透明的工商行业却并不适用。都说吃一堑长一智,但是一味求稳,哪里不行政策哪里的毛病,这么多年一直存在。
  吃了多少亏,就是改不了——这就很让人烦躁。
  “对的,这些车企现在是穷途末路,什么要求都敢提。不过啊,反应上来的一些意见和请求,还是可以考虑的。针对目前的国内市场环境,给一些鼓励性的政策倒不是不可以。比如文华汽车厂提出的,针对消费者购买国产小排量汽车给予减税,或者是针对三四线城市或者是乡镇农村购车当地政府给予补贴的问题。这都很好嘛,当地企业发展起来,对拉动当地经济也有好处,这样的建议有一定的可行性。但是具体的实施办法呢,还有待商榷。”
  还有待商榷?
  这样的政策要是实行下去……
  李凡愚都不敢想象这个市场会变成什么样子!
  一竿子打翻一船人肯定是不对的,但是这些车企里边,得有过半是奔着赚快钱来的。如果不从根子上提升他们的竞争力,光是靠着政策输血,恐怕又会一大堆的准国企。
  到那个时候,这些本身没有什么本事的企业,完全可以靠着垄断三四线或乡镇市场,过得舒舒服服。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53/121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