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扫把星(校对)第347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478/3565

  “要说动手,若非国公在益州,下官依旧不敢,否则……国公不知,这些豪族彼此勾结,多半结识了高官权贵,若是对他们动手,长安有人吭一声,下官前程不打紧,可弄不好还得倒霉。”
  “这些盘根错节的权贵豪族便是大唐最大的祸害。”
  他们一直祸害了千年,宋明清的地方豪族牛的一批,普通人压根就无法想象。
  譬如说以后做官得有个类似于英雄谱的玩意儿,上面写着你任职的地方有那些豪族名士,这些人不可得罪,去赴任后赶紧示好……如此你的政令才有人搭理。
  千年以降,这片土地一直都是这样治理,一代代地方豪族传承下去,一代比一代更贪婪,直至把百姓的骨髓都榨了出来。
  随后就是百姓举旗造反,这些土皇帝被杀的人头滚滚……新朝建立,新一批官吏名士的家族再度成为了地方豪族……饕餮张开血盆大口,天下苍生再度沦为了他们的口中食。
  这就是个死循环,解不开!
  “这些祸害迟早有一日会被砸烂!”
  贾平安的话并未触动到王瑜,他反而好心劝道:“国公,此等事弄不好就会遗臭万年,须知史册便是由此辈来写!”
  “成王败寇。”
  “是啊!成了青史留名,败了遗臭万年。”
  贾平安想到了后来的庆历新政,范仲淹等人意气风发的开始革新,随即被庞大的既得利益者们打的满头包。
  王安石前赴后继的来了,依旧失败。
  王瑜叹道:“敢动手的,支持动手的少之又少啊!”
  回到住所,贾平安和新城说话,突然问道:“若是有一日朝中让你的田地交税,你觉着如何?”
  新城下意识的道:“谁敢?”
  “你都是如此,那些人更不用说了。”
  二人在益州游玩了几日,临走的前一日,贾平安带着新城去了学堂。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整齐的念诵声后,先生说道:“每个人不同,有人富贵,有人贫困,可不管富贵还是贫困,进了学堂就只有一个身份,学生。在学堂里用饭不许剩,一点一滴都不许。”
  “这是规矩。”贾平安恶作剧般的笑了起来,“有时候还专门让做饭的妇人把饭菜弄的味道差一些,那些富家子弟苦着脸却不得不吃……如此几年下来,他们自然会习惯该吃多少弄多少……”
  随即开始上课。
  听着先生在教授知识点,贾平安说道:“这个世间的改变就出自于这里,当这些学生密布大唐各处时,原先的那些规矩就变了。”
  想骤然改变一个庞大的帝国,那是作死。唯有一步步的去潜移默化,这才是可行之道。
  “要多少年?”
  新城问道。
  “不知道。”贾平安仔细想了想,“但有了这些学堂在,有了这些学生在,大唐定然会变得更好。”
  “那么……”新城突然问道:“邱辛等人对贾顺出手,对于你而言便是好事,杀鸡儆猴。”
  “是啊!”贾平安此次出行的一个目的就是去看看各地的学堂。
  “此事将会传于天下,让那些想压制新学的人好生掂量一番。”
  新城突然说道:“帝后之间,还有太子,三人之间有些不妥当,为了监国之事暗流涌动,你恰好在此刻带着我出京,是想躲避此事?”
  “也不是躲避。”
  贾平安苦笑道:“此事陛下还在思量,皇后也还在思量,就一个太子傻乎乎的实话实说……我留在长安作甚?还不如带你出来转一圈。”
  “那不是你教的吗?”
  “是啊!”
  对于太子而言,实话实说就是他最大的护身符。
  还有一个……孝顺!
  如此,就算是阿姐监国,贾平安也有把握在以后腾挪一番。
  里面,先生慷慨激昂的道:“读书要立志,你等为何读书?当官发财自然是想的,可在此之余,你等还想做什么?”
  “为大唐盛世而努力!”
  少年们齐声高喊。
  新城为之精神一振,“天下有多少这等少年?十年后,二十年后,这些少年成为了大唐中坚,这才是大唐盛世的根基。”
  贾平安牵着她的手转身而去。
  “我们一直在为大唐重新筑基!”
  大门外,一群人带着孩子正在等候。
  先生闻讯出来,“你等来此何事?”
  “先生,可还招学生?”
  先生眉间的阴霾尽数被驱散,笑意浮现在嘴角。
  “招!”
  家长们顿时就欢喜了起来。
  “这便是根基!”贾平安牵着新城的手,自信的道。
  ……
第1163章
雅贿也是受贿
  杨德利的工作就是盯着官员,发现不妥就弹。
  这个工作按理很爽,但并不简单。第一你需要仔细调查,否则防空炮次数多了,哪怕是御史也得倒霉;其二你还得冒着得罪大佬的危险去弹劾他们。
  别人把御史这个职位当做是跳板,干几年就跑了,但杨德利却不同。
  “我喜欢做御史,盯着满朝文武,不许他们胡乱伸手。我觉着自己一直在华州,一直在村子里,就盯着自家的粮仓,谁伸手就弄死谁。很好的感觉。”
  大清早,杨德利吃完饭在感慨。
  招弟带着盼弟收拾碗筷,杨大郎和母亲做个鬼脸,悄然跑了。
  “我不是唠叨。”
  杨德利觉得自己被儿女们无视了,有些窘迫,“我只是想说,不是我不想升官,前阵子上官就问过我,可愿去吏部,我却不肯去。”
  王大娘笑道:“御史就好。”
  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嫁个御史满街吼。
  王大娘早已习惯了,“能弹劾人,别人也不敢冲着咱们家得意,挺好。”
  对于她而言,安稳就好。至于升官……
  杨德利小心翼翼的问道:“娘子,我不愿意升官……你不生气?”
  “不生气。”
  王大娘的态度很坚决,坚决的让杨德利懵了。
  为啥呢?
  他出门,王大娘送到门外,“夫君慢些。”
  “晚饭给我弄一碗汤。”
  杨德利不忘交代妻子,“就是我做的那种。”
  “知道了。”
  王大娘转身进家。
  “你做御史得罪人是本职,若是你升了官,离开了御史台,得罪人就会带来灾祸……还是别升了吧。”
  ……
  到了值房里,杨德利照例查看了昨日的工作。
  温故而知新,这是一种习惯。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478/356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