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扫把星(校对)第341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415/3565

  此刻天色依旧昏暗。
  贾平安坐在屋子里,静静的喝着茶水。
  李弘坐在他的边上。
  贾平安放下茶杯,说道:“从一开始我就知晓吐蕃将会是大唐最大的威胁。”
  “从何时开始?”
  “从第一次去叠州开始。”
  “大唐要想持续强盛,向西是必然的。商路需要维系,安西都护府需要保持安稳,并盯着波斯方向的大食,这一切都是大唐的生命线,可这条生命线却在吐蕃人的眼皮子底下,若是不击垮了他们,大唐谈何发展?”
  李弘想到了舅舅多次提及的大食。
  以及多次提及的吐蕃。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责任,高祖皇帝的责任是推翻前隋,建立大唐。先帝的责任是击败突厥,稳固大唐国势。而当今陛下的责任是在这些基础之上,扩展大唐的国势,清扫周边威胁,为子孙营造一个更好发展的空间。”
  贾平安看着李弘说道:“你要看着这一切,以后你的责任是什么,我想该让你自己去思索。”
  李弘用力点头。
  贾平安起身。
  徐小鱼等人带着甲衣来了。
  贾平安伸开双手,目光平静的看着外面的众将。
  甲衣披上,横刀佩戴在腰间。
  贾平安大步走了出去。
  “见过国公!”
  众将行礼。
  贾平安颔首。
  “跟着我。”
  他从未有过的热血沸腾。
  这个大唐最大的外患便是吐蕃。
  从立国开始,吐蕃就在盯着大唐,寻机撕咬一口。
  历史上他们和大唐在陇右和安西征战百年,吐谷浑落入他们的手中,陇右变成了第一线。
  随后吐蕃盯住了安西,不断侵袭,最终攻占安西。
  此刻吐蕃的战略态势从未有过的好。
  随后就是不断拉锯,今日吐蕃攻占安西,明日大唐夺回安西,就这般反复拉锯,直至大唐在安西的基础渐渐稳固。
  但安史之乱后,慌不择路的君臣想到了能以一己之力镇压西域和吐蕃、大食等庞大势力的安西都护府,于是一纸调令,调集了安西、陇右、北庭、河西等当时大唐最为精锐的边军入援。
  这些援军渐渐消散在了无穷无尽的内战中,而吐蕃趁势出手,切断了河西走廊,由此安西都护府就成了孤军。
  五十载!
  远离大唐五十载,但安西人却一直在守护着大唐的安西,直至五十载后,最后的荣光随着白发一起凋零……
  贾平安步履稳健,他抬头看看东方的微光。
  这是大唐的安西!
  我来此作甚?
  他想到了自己这些年的经历。
  他带着众人走在了长街之上。
  许多百姓默默开门,一家子站在门外看着他们。
  这是吐蕃和大唐之间从未有过的碰撞。
  一个妇人嘀咕道:“说是有三十万呢!我们可能胜吗?”
  边上的老人低喝,“闭嘴!”
  妇人不服,“阿耶,我们人少。”
  老人骂道:“人少又怎地?大唐男儿哪一战不是以少胜多?看看这些人,哪一个惧怕了?就算前方全是敌军,他们依旧这般冲出去,怕个鸟!”
  老人牵着孙儿的手,揉揉他的头顶,“五郎可怕吐蕃人吗?”
  孩子摇头,“不怕!”
  无数百姓默默站在家门口,看着他们一行人缓缓走向城门。
  贾平安一直在想着一个问题……何为汉唐!
  看着这些默然却目光坚定的百姓,他想到了以后。
  当这里变成一座孤岛后,这些百姓依旧源源不断的在生产,在打造兵器,把自己的儿孙送去军中。
  没有人低头。
  五十载!
  从未有人低头!
  这才是汉唐!
  贾平安走到城门外,回头看了一眼。
  “那五十载,不会再有了。”
  ……
第1144章
敬业
  禄东赞起的很早。
  “大相不多睡一会儿吗?”
  侍从一边服侍他起床,一边劝道。
  禄东赞捋捋散乱的斑白长发,“老了就会觉着去日无多,去日无多就想着多活些时候,可老天不肯多给寿元,只能起早些。每日早起一个时辰,那每日就多活一个时辰。经年之后,就多活了不少年头。”
  侍从是个喜欢唠叨的,“我的祖父就喜欢早早起了,先坐着发呆,接着开门,出去站着发呆,不知是为何。”
  禄东赞笑了笑,“触目之处皆是过往,如何不发呆?”
  起床,洗漱。
  早饭很简单。
  吃完饭,帐外全是文武官员。
  一杯热茶捧在手中,禄东赞平静的看着水杯上的袅袅水气。
  他是如此的专注,仿佛这里有着世间最大的秘密。
  良久,他抬眸。
  “天气不错。”
  ……
  大军已经云集。
  除去留守大营的军队之外,二十五万大军在大营外集结。
  禄东赞走出了大帐。
  “去看看将士们。”
  大战之前先鼓舞士气,禄东赞深谙此道。
  他策马被簇拥着到了大军之前。
  二十五万大军,一眼看去什么感受?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415/356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