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文明成长记(校对)第17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73/714

  夏季第三月,游野带领的侦察测绘小队已经越来越接近食人族的领地了,同时,从他们小队里分出来的那两个人也已经到了高地草原,成功和那里的围猎部落联盟接上了头,并说服他们加入南下的考察团,到汉部落去做客。
  而在汉部落的南边,游伏带领的大规模商队也在南下草原的路上,不时的遇到一些和他们相向而行的劳工队伍;更远的西南方向,鑫部落的商队也在商长老的带领下朝着草原的方向而来。
  其实不管是从汉部落到草原,还是从竹岛到草原,都要走上一个多月的路程,所以说两个队伍几乎同时出发,是有很大的机率会相遇的,更别说双方还都有意寻找对方,所以他们在草原相遇也是早晚的事。
  不过罗冲对这个事情并不怎么担心,自己已经给他们配备了最精锐的骑兵,还全都装备的制式长刀,就算遇到了麻烦,他们即使打不过,也肯定能杀出一条血路逃回来。
  所以罗冲对他们很放心,心思也就不一直放在这上面了,汉部落还要发展,还有很多事情要做,他还是闲不下来。
  六月份,新城区的水稻耕种已经结束,今年最少也能有一季产出,这让大家都很放心,意味着他们这个冬天可以过得很好,最起码不会挨饿,食物的问题解决了,那么接下来就是过冬的房屋和柴草储备了。
  好在新城区的人力不少,比汉阳城这边还要多出两三千人,这还不包括那些外来的劳工,如果加上他们人数就更多了,有那么多的人来搞建设,在入冬之前建设出够的房屋罗冲还是有信心的。
  新城区的建设进行的如火如荼,汉阳城这边的建设进度也不算慢,族人们正在带着奴隶给新建的教学楼做最后的封顶工作。
  教学楼的建设速度还是很快的,虽说是个楼,其实一层也才六个教室而已,再加上走廊和楼梯,就剩下六个很大的空屋子,其实工程量并不大,而需要用到的大量木材,也因为有了风力木材加工厂而效率倍增,供应建设所需还是没问题的。
  地基打好之后,墙体全用青砖砌筑,走廊是南北通透的走廊,便于里面采光,每个教室靠近教学楼外墙的一侧,还都留了三个大窗户,教室靠近走廊的里侧,前后各开一个门,而且在靠近走廊的里面墙壁上,也开了一排很高的扁窗,怕的就是因为走廊过于狭长而影响楼里面的照明。
  毕竟现在可没有电灯啊,也就是有个油灯而已,不过油灯是最好不要进教学楼的,这里都是木头,万一点着就麻烦了。
  教学楼整体是一个长方形的筒子楼,教室呈纵向排列,一边三个,中间是走廊,两头各有一个楼梯,这样的楼体就很对称,稳定性也比较好,建筑承力方面也更结实。
  每一层垒完墙体之后又加盖了厚木方组成的楼板,坚固程度和载重是绝对没问题的,但是对于木头的保养却很有问题,木头怕潮,但是打蜡又太奢侈,刷漆时间长了之后也会磨损,而且天天那么多人踩来踩去的,也容易把漆磨掉。
  而且这些木头楼板并没有像战船那样做甲板填缝防水处理,这就导致了每根木方之间都留有缝隙,可以说既不防水也不防土,如果真的这么直接用的话,很可能楼上喝水洒了一些出来,楼下就会跟着下雨,如果楼上的孩子鞋底有很多土,也可能漏的楼下都是灰尘,所以罗冲又让人在木制楼板上加装了陶瓷地板。
  陶瓷地板和现代的瓷板砖没什么区别,用陶土碾压成泥饼,然后切割成方形,晾干之后挂釉层,然后入窑烧制,最后就能出成品了,这玩意儿其实和制作餐具没什么区别,也可以直接把它当作一个大瓷盘子,嗯,就是大小和形状上的差别。
  瓷板砖用的釉色是浅灰色,这是拿铁矿粉和其他的石头粉调出来的,这种颜色比白色耐脏,但是颜色也不是很深,可以保证室内的光线明亮。
  瓷板砖做好之后,要先在木制楼板上刷一层桐油,然后滋润几遍,再往上铺上一层混合了稻草的泥,然后再铺设地板,最后做好之后,就是楼板的上面铺瓷砖,楼板的下面,也就是下一层的天花板,则是用油漆刷成白色,这样便于提高室内的采光。
  说到采光的事情,那就不得不说一下窗户的事情了。
  得益于去年的兽皮暴增,汉部落目前使用的窗户,其实还是之前的,木头条做成的格子形框架,然后上面糊兽皮的模式,这种窗户一不透风,二不透气,三也不透光,冬天用还好,可现在是夏天。
  这种又闷又热的窗户早就被族人们自己换了,有的是直接撤掉兽皮,上面只留了光秃秃的木头格子,还有的则是又在上面挂了一层透光的草席。
  不过这些都不是长远之计,而且更不可能拿来放在教学楼上,罗冲目前最理想的造窗户原料,其实就是纸了。
  用纸来糊窗户,这事情古来有之,早就不是什么秘密了,虽然白纸不结实,而且怕雨水,但是可以在上面刷桐油啊,就像做油纸伞那样,而且刷完油之后,纸的透光度还会跟着增加,有的人可能见过,就是白纸上面滴上油以后,就会变成半透明的,而且不怕水,正是这个道理。
  另外,如果觉得白纸不够结实,也可以在造纸的时候稍微弄厚一点,这都是活的,没有人规定造纸就一定必须弄多厚,需要什么质量的纸,完全看自己需求。
  造纸糊窗户,这是罗冲定下来的新目标,不光是为了解决窗户的采光和防水问题,而且这学校都建起来了,总不能还不发明纸笔吧,那学生上学怎么办,怎么学习,这都是问题。
  现在又没有别的事情需要罗冲管理,正好利用这段空闲的时间把纸搞出来,嗯,卫生纸也是个问题,他已经不想再用土块和树叶擦屁股了……
第0351章
罗冲造纸
  罗冲是一个想到就做,雷厉风行的人,既然定下了新的目标,他就会立刻着手办理。
  安排好四栋教学楼继续建设,织布厂继续织造毛布,现在剩下的这五分之四的原料可都是汉部落赚来的,用来加工一些自己部落使用的布料再合适不过,女人们也有时间花更多的心思在上面,比如染色,织出一些花纹什么的。
  这些就不需要罗冲关注了,适当的让族人们自己搞发明创造,这才有利于汉部落的进步,而不是全都靠罗冲一个人来教。
  最重要的事情就在罗冲家的院子里,那三颗玉米和两棵大豆长的非常好,很有繁育新种子的可能,罗冲特意嘱咐小蝶一定要小心看管,这是部落的未来云云,是和水稻一样重要的东西,等小蝶再三确认自己明白之后,罗冲才带人去了新城区那边搞纸的研发。
  没办法,虽然汉阳城的各种设施设备比较齐全,场地也是现成的,而且新城区那里还正在大搞建设,但是造纸的原材料就在那里,如果再运输到汉阳城这边来造纸的话,那就太费劲了,而且那些材料也不好运输,就算运来成本也太高了。
  罗冲骑着灰山,几名被抽调出来的熟练木匠跟在罗冲身后,他们还赶着一辆牛车,上面拉的全是各种木匠工具,罗冲也就是带着这几个木匠开始去新城造纸的。
  一路平安无事,几人花了一整天的时间才来到新城,到地方时已经到了傍晚,正好在这里蹭了一顿晚饭,大树给罗冲他们安排了一户新建的民居当作睡觉和工作的地方,一排五间大瓦房,一个东厢房当作厨房,就是屋子里空的什么都没有,连窗户门都没有一个,就是一个新建的毛坯。
  不过罗冲不在乎,这不是最起码还有个炕吗,炕上还铺着凉席,比前两年住在山洞里睡草堆强多了,虽然没有门窗,但现在是夏天啊,开着窗户也凉快不是……
  造纸不是一两天的事情,几人就在这户新建的民居中安置下来,现在原材料还没有采集到位,但是人不能闲着,罗冲就让几个木匠开始打造一些简单的家具和工作设备,比如大桌子,用来压纸的木板等等……
  给几个跟过来的木匠安排好任务,然后罗冲又去找了大树和鼠大两人,让他们调配车马和人力,从明天开始采集南山上的那些纸浆树的纸浆,还要从北面山区再找来一些剑草,用来编制更细更薄的席子,到时候拿来抄纸的时候用。
  两人也全都答应下来,立刻调动资源全力配合首领的任务,虽然他们也不知道罗冲要那些东西干什么,但是他们已经习惯了听从命令,还有罗冲不愿意回答这种问题的态度。
  两人都十分清楚,每当这个时候,肯定是首领又要搞什么新东西了,所以现在问了也是白问,就算罗冲说了他们也是听不懂,还不如等着罗冲把东西弄出来,到时候不用说,一看东西就明白了。
  次日一早,两支队伍就出发采集原材料了,去北边采剑草的还好点,而在南方的山林中,那些采集纸浆的就困难点了。
  他们上山下山都要带上很多的水桶,到了地方先用工兵铲在树干底部砍一个缺口,然后用水桶接里面的纸浆,最后再集中到大水桶里运过去。
  这样的材料有很多,光是一棵爆腹浆木的纸浆就能装满好几个100升的大桶,而且这些纸浆还很粘稠,想要拿回来造纸还要加水稀释之后才能使用,所以这么算起来还是很充足的,只要一棵树的材料就够罗冲用很长时间,造出不少的白纸。
  不过罗冲看了那些纸浆原料之后,感觉这天然的纸浆总是软绵绵的感觉,似乎纤维强度不够,很容易拉扯断裂这样子。
  但罗冲并没有丧气,造纸的材料有很多,一种不行就再往里面加别的吗,虽然单质纸不是没有,像是竹子做纸,秸秆造纸,总之这些就不用想了。
  竹子这里是没有的,秸秆这里暂时也没有,而且秸秆造纸的步骤也很麻烦,污染处理也很严重,不弄好的话,对水源危害非常大;虽然这些都不能用吧,但是还有很多别的能够造纸的东西啊。
  木材加工弄下来的树皮,麻布纺制剩下的比较短的麻纤维,这些也同样可以用来造纸,而且需求量还不是很大,只要稍微混合一下,往现成的纸浆里面掺一些就好了。
  这些天然纸浆并不需要怎么处理,目前主要处理的是树皮和麻纤维,这些东西还是很硬的而且颜色也不是白色,所以还要先煮一下。
  罗冲让那些木匠在院子里砌了一个简易的灶台,架起了大锅用来熬制树皮和麻纤维。
  当然了,如果走正常流程,这些东西也可以不用煮的,直接放在池子里用水泡也行,利用水中的微生物使它们分解,然后泡到发白褪色,但是罗冲没有这个时间,如果用泡的话,可能要泡上几个月的时间,这怎么等。
  所以他直接用煮的,直接煮材料也不是不可以,但想要在短时间内把树皮煮烂,煮到发白褪色,还需要加入一些化学药剂,这个东西当然就是碱了,也就是苏打。
  碱在这里面的作用就是促进纤维的分解速度,但这是造纸,所以罗冲并没有直接使用纯碱,因为还有一种比纯碱更好的东西,那就是石灰。
  众所周知,石灰也是高碱的物质,和纯碱没什么两样,但是用这种白色的粉末和树皮麻团一起煮的话,会更容易让它们变白,而且这些石灰粉也会附着在纤维上,这样最后作出来的纸也会更白,更平整,在古代造纸中,加石灰可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最后煮好了捞出来,和那些天然纸浆混合到一起捶捣,把纤维充分混合后,再配以清水调匀,倾倒在一个大池子里,然后就是最后用薄席子抄纸的关键步骤了。
第0352章
巷道火墙
  边长16.6米的正方形院子,除了五间正房以外,其他的地方都已经被改成了临时的造纸作坊。
  一个煮料的灶台和大锅,一个脚踏的陶臼,那个本来是用来给稻谷脱壳的,现在被拿来捶捣浆料,除了这些,还有一个很大的草棚子,下面的木架上放置了一个木头做的大水槽,是用来盛放浆料抄纸用的,旁边还有专门用来放置纸张的桌案。
  院子里的人正在熬煮树皮和麻团,麻秆,其实麻杆这东西也是可以用来造纸的,苎麻这种植物的虽然用的主要部位是茎皮,其实里面的茎秆也可以用来造纸,并不会产生浪费。
  这东西要熬制很长时间,最少也要连续煮上一两天,时间还有的等,罗冲就开始让人准备抄纸的薄草席,先把剑草的草叶用刀具劈开,切成又窄又薄的细条,然后泡水,在放在锅里煮上一小时,使其变软,变得更加柔韧,然后捞出来晾干就能用来编制席子了。
  这个工作也是个细活儿,又要等上两天,罗冲实在是闲不住,又找人在院子里用砖砌了一条用来培纸的巷道。
  这个东西其实就是一个用来把纸烘干的设备,造纸大部分都是湿法造纸,也就是把植物纤维和水混合一起变成纸浆,然后从水里抄出纸张,但是这样的纸很湿,是不能用的,所以还需要做干燥处理。
  湿纸干燥有两种方法,一种是把每张纸贴在一块平整的大木板上,然后放在向阳的晒场上自然晾干,但是这个方法用的时间太长,占的场地太大,而且受天气影响,有很多不可控因素,万一要是突然刮风下雨了呢,那晒的纸不全完蛋了么,所以罗冲选择了另一种,烘干。
  把砖块侧立起来砌墙,这样就能把墙砌的很薄,当然了,这样很容易倒,不过没关系,可以在背面砌垛子啊,这样就能多一些支撑点,墙面就能站稳了。
  就这样砌出来一堵五六厘米厚的矮墙,然后在它的背面平行的位置,相隔四十厘米的距离,再砌一堵同样的薄墙,使两面墙组成一个平行的巷道,最后把朝外的一面用石膏和高岭土混合,抹平砖缝和所有不平整的地方,再用火烧硬,巷道就算完成了。
  使用的时候,只要在巷道中间点上木柴,就能把两面墙加热,然后把经过脱水后的纸张贴在平整的墙面上,利用墙面的热量把纸烘干,这个速度是很快的,基本只要贴上几秒钟就能完全干燥。
  工作的时候一个人可以贴两张纸,把墙面分出左右两个贴纸位,先把第一张贴左边,然后再贴右边的第二张,等第二张贴好的时候,第一张也已经干了,然后把左边的揭下来继续贴,左右轮流交替,工作效率非常高。
  而且这种烘培的方法,省时省力,还省了大量的木板,又省了大面积的晒场,还不受天气因素的限制,生产效率高,产量也很可观,这也是罗冲为什么要弄这个巷道的原因。
  一边煮料,一边编抄纸的席子,另一边还要砌墙,抹平,烧硬,三项工作同时进行,终于在两天后有了成果。
  席子是最先编出来的,一共编制了四张,每张长九十厘米,宽六十厘米,这是按照2开纸的尺寸放大了一个毛边,等纸张做好之后,就可以用裁纸刀切掉毛边,裁成2开纸的规格,尺寸相同,用起来也方便一点。
  把2开对折就是四开,四开对折就是八开,也就是普通试卷大小,再对折16开就是大作业本了,这样的想要什么样规格的纸张,只要对折裁开就好了。
  另外因为考虑到这是第一次抄纸,弄的太大了操作的时候肯定不好掌握,所以罗冲并没有让弄出太大的席子,想做大的等以后工人熟练了之后再做大的也不迟,罗冲现在首要的目的,是实验造纸的可行性,2开的尺寸说大不大,说小不小,就算是实验用的,做出来也不会浪费。
  四张席子做出来之后,罗冲又让木匠制作了四个木框,专门放席子用的,便于抄纸的时候端持。
  等这些都弄完的下午,培纸用的巷道火墙也做好了,罗冲又让人打磨了一遍,就能随时投入使用了。
  而那些在锅里煮着的材料,直到次日早晨才刚刚停火,这些树皮麻秆废麻团被捞出来之后,可以看到已经被煮到发白变烂了,但是这样还是不能使用,还要把这些东西和天然纸浆混合捶打,直至完全混合锤烂成棉絮状,才能做成稀纸浆备用。
  虽然还有捶捣的工序,但是体力活对于汉部落来说都不是问题,他们都是十分勤劳的,根本不怕卖力气,就怕闲着无事可做。
  几人轮流踩踏杠杆木锤,一人留下翻动陶臼里的材料,用了半天的时间就把材料捶捣好了,不过这主要也是因为材料并没有多少,毕竟现在还属于试验阶段,不算大规模制作。
  所有的准备工作完成,到了下午的时候,一行人就开始在这个小作坊里抄纸了。
  抄纸是罗冲先来的,虽然他也没干过,但是他多少明白点注意事项,比如抄纸前先用棍子在纸浆槽里搅一搅,使里面的纸浆密度均匀,不会沉淀到水底。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73/71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