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才不要做太子(校对)第47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73/566

  “既然都到了,朕就说说咱们接下来要做的准备。首先,就是分兵的问题。张亮何在?”
  张亮一身戎装,离座而出,单膝跪地道:“末将在!”
  李世民满意的点点头说:“你对高丽海疆作为熟悉,所以朕命你为平壤道行军大总管,东海水师统领李孝恭,为副总管,率江、淮、岭、硖兵四万,长安、洛阳募士三千,从莱州走海路向平壤进军。
  至于什么时候动手,你们自行决断。但是,登岸以后,朕要你们尽可能的逼迫,给东面战场创造机会。腹背受敌,特别是同时进攻之下,估计就是高丽,也会慌乱好一阵子吧。”
  虽然觉得有些难,但是张亮很清楚,自己其实就是一个负责扰乱高丽心态的队伍,并不需要真的攻打到平壤去。毕竟,四万多的兵力,想要长驱直入,还是不现实的。
  就在张亮领命之际,门外传来了李绩的声音:“末将李绩,迎驾来迟,请陛下治罪!”
  李世民哈哈大笑,亲自亲身走出去,扶起了跪在门口的李绩道:“朕的速度快了太多,没能按时迎接,不是你的过错。你来的正好,来,进来。”
  示意李绩进入大厅,才坐好,李世民就说:“李绩,朕命你为辽东道行军大总管,张俭为副总管。朕能给你们的兵力是六万,最多,加上兰、河二州归降的胡人,你们沿北路向辽东进军,一方面配合朕的中军作战,一方面,也要提防北方的室韦靺鞨等族。”
  李绩单膝跪地领命,并问道:“若这二族有异动,末将如何自处?”
  李世民的眼睛顿时寒冷如冰:“杀!朕现在不愿他们插手讨伐高丽,已经是仁慈了,要是他们敢阻挠,朕要你打碎他们的胆子!”
  “末将领命!”
  应声以后,李绩就起身,坐到了张俭的旁边。另一边,张亮和李孝恭也坐到了一起。今后会是一个锅里搅马勺的兄弟了,这个时候就得好好相处。
  得到大总管头衔的,毫无疑问能从这一次的战争中分到足够多的功绩。大厅里,投向张俭等人的视线,无不充满了羡慕。然而,没有人嫉妒。灭国之功,撑破肚皮他们也吃不下,还是有很多功劳等着他们的。
  作为中军统帅,总管中的总管,李世民很是相信自己手下将领的能力,最多就是规划了一下行军的时间和路线,剩下的,一概不过问。
  当军略制定的差不多的时候,门外又响起了一个声音:“启奏陛下,幽州城外,有大量百姓集结,请求入城。”
  说话的是幽州刺史方谦(熟悉不),作为一州刺史,他在这幽州就是天,但是当皇帝一行人到了以后,顿时成了小老弟,连议事堂都进不去。
  门打开,方谦走了进来,拱手道:“陛下,这些百姓都携带着武器,请求能够参军,陛下,您看微臣应该如何决断?”
  “百姓请求参军?”
  说起这个,李世民顿时来了兴趣,当即起驾准备到城墙上看看。
  河北道大量征兵的事情,是隐瞒不了当地百姓的。再加上本来是通州大邑的幽州紧闭城门,庄严肃穆,自然是猜到了一些。
  当登上城头的时候,李世民顿时哭笑不得。跟府兵不一样,大唐的府兵,还是有自己的铠甲武器的。但是,城外的这些百姓,都只是拿着木头削出来的矛,好一点儿的,才背着一把刀,还是没有刀柄刀把儿,用布料缠着把手的。
  至于铠甲,就更不堪入目了,好多人的都是绳子串着木块,勉强弄出来了铠甲的样子。
  城头上,皇帝的出现,让底下成千上万的百姓兴奋的呼喊起来。
  “陛下,让俺上阵吧!俺们不要赏赐!”
  “陛下,我也参过军,前朝的时候虽然当了逃兵,但是这一次要是逃了,陛下就砍了我!”
  “陛下……”
  “陛下……”
  ……
  一声声的呼喊,就像浪潮一般在城头下此起彼伏,只是听着就让人热血偾张。
  这个时候的皇帝得意万分,这一刻,他忽然有了掘开炀帝坟墓,骑到他的棺材上嘲讽一下的想法。一样是东征高丽,一样是就地募兵,但是,隋朝和大唐出现了截然相反的结果。
  隋朝的时候,是强制征兵,好多适龄的人,为了不被抓去参军,都打断自己的手臂,借此逃避。可是到了大唐,自愿参军的人组成了一支军队不说,就是寻常的百姓,也自备武器,愿意参战,还是不要赏赐的参战。
  说漂亮话的时候,长孙无忌是永远不会缺席的,见皇帝笑得得意,他连忙拱手道:“陛下得万民之心相随,微臣为陛下贺!”
  登上城头的将领们,也知道这一幕的出现有多么的难得,纷纷跟随长孙无忌拍皇帝的马屁。
  沉浸在巨大的幸福感中,李世民的脸颊都微微发红了。
  一只手高高伸起,不只是城头上高声呼喊的将领和士兵闭嘴了,连城地下的百姓也逐渐归于平静。
  拱拱手,李世民道:“各位父老乡亲的心意,朕领了。但是,朕又岂能让非军人的子民上阵参战?诸位放心,朕的中军,都是从河北、河东、河南道招募的府兵,多达十万!十万大军啊!其中或许就有你们的儿郎。朕相信,他们都将是战场上的杀神,会带给高丽人无边的恐惧。诸位有心,不妨回家,安心务农,待到朕战胜归来之时,我等一起摆宴狂欢,岂不快哉!”
  说完,李世民就闪身离开,将场面交给了方谦。
  李世民的声音很大,几乎所有人都听到了。虽然很想抗旨不遵一回,但是面对方谦的黑脸,百姓们也只能退去。
  短短的几天时间,这样的事情上演了不止一次。朝廷这一次对高丽动手,是真的得到了百姓的支持。
  为了避免偏远地区的百姓也往幽州赶来,李世民不得不动用自己的传国玉玺,下了一道告示,奉劝各地百姓不可再来。
  没错,传国玉玺,现在依然在李世民的身边,他领军出征,甚至没把玉玺留给李承乾,以至于现在朝廷各式奏折上,盖的都是太子的玺印和尚书令的玺印。
  时间来到了九月天气已经开始变冷,除了幽州营州虽然已经预备了大量取暖的物资,但是今年的煤矿产出,依旧要紧着皇帝那边先来。
  签署完了取暖物资的起运令以后,已经一整天没能离开书房的李承乾,只好借着抽查军备的借口,得以到军器监喘息一下。
  军器监的作坊和仓库都不在长安,皇城里的院子,其实就是办公区而已。
  不过,他们的院子里,却总会保存一些样品,这一批供给边境的军备,也抽样取了过来,供太子检查。
  陆佑依然是军器监的少监,匠户出身的他,对这个官职已经非常的满意,悠然的准备在这个位置上老死。
  见太子到访,陆佑行礼以后也不啰嗦,直接打开了仓库,命人把样品拿出来给太子查看。
  首先就是横刀。
  在一堆木杖中随手抽出一个,按下绷簧,一点点寒光就漏了出来,再一抽,一把完美的横刀就拔了出来。
  借着日光,李承乾欣赏了一下刀身上的纹路,见院子里就有木桩子,上前一刀就砍了出去。
  已经研磨完毕的刀,是极其锋利的。自上而下的一刀虽然没有劈断木桩,却也劈了好大一条木片掉了下来。
  这个时候,横刀的锻造工艺还没有失传。在工匠精益求精的工艺之下,每一把横刀的成品,都是真正的凶器。倭国人的倭刀,特娘的还是抄袭唐横刀过去,弯一弯,就成了自己的。在这一点上,倭国人也没有一点武士道精神,跟某个棒子国如出一辙。
  再抽出一把横刀,还是一样的锋利,拿在手里完全没有别扭的感觉,哪怕是用力的弯折,也能很快恢复原本的形状。这就是夹钢法打造的好处了,既保持了韧性,又保证了刀身的坚硬。
  横刀,没问题。
  接下来,就是盾牌了。
  不同于贞观初期的木盾和铁皮盾,现在的防箭盾,根本就是直接锻造出来的,整体都由钢铁打造。从横刀砍在上面也只是起一点火星来看,别说是弓箭了,估计就是八牛弩,也拿它没办法。
  宽一米,高两米,这样的盾牌一排排的竖起来,只会让敌人的弓手绝望。
  悠闲了两个月的时间以后,于泰就抛下了怀孕的妻子,又跨上横刀,跑到东宫守门了。
  看到这变态的盾牌,他忍不住感慨道:“这么厚实的盾牌,一旦构成盾墙,岂不是无敌了?”
  李承乾笑道:“这个世界上哪来的无敌?你看这盾牌底下的榫口,明显是能用架子搭起来的,这样一来,也能减少举盾的士兵。就算是投石机,面对不是血肉之躯支撑的盾牌,也无计可施。但是,如果战场上没时间搭起架子,而敌人用投石机或者火攻的话,还是很容易瞬间溃败的。所以,说到底,战场上还是很看重时机的。不过,就我看来,高丽人还击的可能性太小了,他们得先考虑考虑怎么抵挡进攻才行。”
  说完,李承乾又随便抽出一个马背弩,朝着靶子射了一箭。
  加装了滑轮组、弩臂也改成软钢的弩,威力无俦,箭矢直接穿透了靶子,落在地上仍然钻进去了一半。
  抬抬手里的弩,李承乾笑道:“老于,你知道父皇要这个弩要了多少?整整五万架啊!”
  “五万?”于泰瞪大了眼睛。马背弩不同于手弩,因为笨重一些的原因,马背弩一般是弩手在马背上用的。这么多的马背弩,说明骑兵也有真么多。
  五万的骑兵啊!
  咽了咽口水,于泰苦笑道:“虽然这么说不敬,但是末将还是想说,陛下可真舍得啊,这不是败家嘛!”
  李承乾哈哈大笑:“你说得对啊,父皇就是出去败家去了。以前没底气,打仗都小家子气。现在好不容易富足了,自然得奢侈一把。草原的纳入,让咱们大唐拥有了养马的基地,再加上育种,现在咱们大唐的骑兵,也终于能凑成军团了。五万的骑兵,父皇这是准备攻破长城以后,立刻横扫高丽啊!机动力提升,才能让战场真正的瞬息万变。室韦靺鞨人,最好老老实实的,否则,大军收拾了他们,再返回战场,甚至不需要耗费多少时间。”
第四百九十三章
再见泉盖苏文
  见于泰震惊不已,李承乾笑道:“说白了,这就是富家子弟的打法。以前咱们人少,一直都很少。所以,每一场战争,最起码都要求统帅做到以少胜多。而咱们医疗的落后,还有装备的老旧,往往也会减损战力。
  现在不一样了,孙道长制定的军中卫生条例,现在是所有军队必须学习的。当年的换装,也基本结束,特别是现在一些大型武器,咱们也不必心疼,直接就能拿出手来。这样的条件下,孤真的想不出咱们有输的可能。”
  归根结底,当初的隋朝和原本历史上的大唐,就是因为东北的局势复杂、气候严寒,才没能一战而定,打一仗输一仗,过几年再打再输,丢脸都丢的人尽皆知了。特别是高丽,抓住这一点好一顿宣扬。
  不过现在不用担心了,气候的严寒,可以用丰富的物资应对,敌人的数量巨大,可以用强大的武器弥补。
  这一战,跟历史上的战斗已经是截然不同的了。说句不好听的话。三军统帅就是找条狗当,也不可能输。
  这就是李承乾的自信来源,所以,他从没有怀疑过这一战的结果。
  跟于泰唠完磕,李承乾又实验了改进版的八牛弩和投石机。
  大唐工匠从来不知道什么叫偷工减料,不管是八牛弩还是投石机,不管哪一个步骤有误差,都会立刻毁弃重做。精益求精的态度,使得他们制作出来的成品,基本都是完美的,出现故障的概率,实在是小的可以忽略不计。
  抽查完毕,陆佑笑道:“太子殿下,您可以放心,陛下要的这些军备,绝对不会出问题。现在军器监的辖署仓库,已经轻点完毕,您说,是不是该起运了?”
  李承乾点头说:“起运吧,不过,每一辆货车上,都必须做好保险装置,遇到拦路抢劫的,就地炸毁!火药司还要给幽州运送一批皇命雷过去,你们跟他们一起组成运输队吧。”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73/56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