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才不要做太子(校对)第33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32/566

  见自己的舰船没有什么大问题,李泰就收起自己的图纸,准备打道回府。而李恪,虽然很想再跟张亮取取经,但是长久的在他这里停留也不好,也跟着李泰回去了。
  至于李承乾,把图纸交给李泰让他捎上以后,跟张亮一起去见赵毅。
  说是刺史府,实际上跟县衙的衙门没什么区别。登州地处荒僻,州制时有时无,之前的登州刺史,还没筹够建造登州刺史府的钱呢,就莫名其妙的变成了县令。
  进入略显破旧的刺史府大堂,李承乾也不推辞,直接坐到了首位上,张亮则是坐在了次位上,也没有客气的意思。一州刺史在太子和国公面前,实在是排不上位置。
  “殿下,登州的劳力征辟,恐怕有点问题,事实上,登州施行免税的制度,不管是海边的人家还是内陆的人家,都适用朝廷的免税政策。当然,这其中也包括徭役。”
  唐朝的徭役,其实是租庸制度,租庸制度建立在均田制基础之上。租庸调制的内容是:每丁每年要向国家交纳粟二石,称做租;交纳绢二丈、绵三两或布二丈五尺、麻三斤,称做调;服徭役二十天,闰年加二日,是为正役,国家若不需要其服役,则每丁可按每天交纳绢三尺或布三尺七寸五分的标准,交足二十天的数额以代役,这称做庸。
  而一个地区减免赋税,徭役自然也是取消的,否则,每丁每年都要服徭役。换句话说,李承乾此时要建造造船厂,找不到免费的劳力。不过……
  “既然登州赋税全免,那就招募民夫,孤付给他们工钱。既然登州海边人家比内陆人家富裕,那就优先招募内陆人家。至于工钱的多少……你去调查一下州府的劳力价格如何,加个五成给也就是了。”
  赵毅立刻答应下来,加五成的工钱啊,既然如此,恐怕登州百姓会群集响应,民夫会很快招募齐全。
  跟赵毅商量好民夫招募的事情后,李承乾就把一部分的钱交给了他。工资高,而且还是“现金支付”,造船厂不快速招到人才是怪事情。
  在把民夫的问题交给赵毅,将资金的管理交给一路疾驰而来的黎达海后,李承乾发现自己顿时又没事儿做了。很难想象黎达海说的“还有很多”、“足够”是什么意思,话说,继岭南海港和赈灾等一系列投资以后,李承乾发现,自己的钱又充实了起来。
  直到现在他才理解资本家的生活是什么样的了,用不着担心投资失败,因为在保有足够的产业,拥有固定产出的时候,就算投资失败了,也有东山再起的机会。实际的管理用不着躬身亲为,只要控制管理阶层就好。最多,也就是在新的投资上花费一点头脑。
  另外,因为太子的身份,他比起资本家来更少了不知道多少的忧虑。
  这种躺着都能挣钱的感觉,真是爽啊……
  躺在偏殿的大床上,李承乾发现自己终究是活成了自己讨厌的样子……
  登州是海边的城市,虽然地处北方,但是春夏和秋冬的交替,委实有些模糊。前几天或许还在穿着薄衣衫嘚瑟,过两天就要换上冬装了。不过,跟真正的北方比起来,登州的冬天不是那么的难过,因为靠海,只要没有明显的寒潮到来,气温就不会特别低。
  早上,穿戴厚重的像头熊的李承乾,在阎氏担忧的目光中,一把把李泰从被窝中拽了出来。
  “啊,皇兄啊,现在外面天寒地冻的,连大海都结冰了,咱们还晨练干什么啊!”
  将李泰的冬装和一套更大一号的衣服丢给他,李承乾悠悠道:“反正你爱起不起,今天是滑冰的日子,李恪那家伙已经在海上玩了,你要是不抓紧,等我们玩累了你再去,可别说我们不等你。”
  说完,李承乾转身就走,根本不等李泰反应过来。
  “滑冰?”
  听到这个词,李泰顿时跳了起来,大呼小叫的让阎氏帮他穿衣服。虽然很难想象两只脚踩着刀,在冰面上滑来滑去有什么好玩的,但是皇兄既然说好玩,那就一定有意思。在吃喝玩乐方面,皇兄就是他心目中的神。
  零下十度左右的天气,用来滑冰是再合适不过了。工匠清理了海面后,再倒上凉开水,再冻出来的冰面不仅平整,还没有气泡。虽然很是破费,动用几百人只为了玩,但是登州百姓对太子却并没有任何的看法。
  在他们的心目中,太子莅临登州,没有抢花姑娘,没四处打人,已经很好了。更令人意外的是,跟前隋不同,太子征辟劳力,竟然还给钱,一天一结,绝不拖延。而且,也没有听说谁的钱到手了以后再被人抢走的。
  如此一来,就算太子又败家了,他们也当没看见,更何况太子也没说滑冰场不允许百姓进去,有顽童甚至还在那里玩冰车,摔倒了还有士兵过去扶。虽说太子本人来的时候,那些将士要清场,却没人觉得不应该。
  登州刺史赵毅也在李承乾的邀请行列,看到岸边观望这边的百姓,赵毅边穿着自己的溜冰鞋,边对一边尝试着走步的李承乾说:“殿下,当初微臣才到登州的时候,可是被登州的百姓忌惮万分啊,足足用了半年的时间,才逐渐让他们信任我这个朝廷派下来的官员。您作为太子,怎么才到登州没多久,就被百姓们接纳了?”
  回头看了一眼赵毅,结果失去了平衡摔到了冰面上。因为预见了这样的事情,所以李承乾特意制作了防具,衣服也穿的很厚。
  爬起来拍拍屁股,李承乾道:“其实很简单,百姓跟官府一直以来,既是管教和被管教的关系,也是互相提防,互相怀疑的关系。想要让百姓信任官府,怎么说怎么做比一味的说要有用的多。山东之地因为隋朝征伐高丽,算是受征敛最严重的地区。这里的百姓经历了隋末的乱世,对朝廷更是不信任,所以啊,想要重新夺回信任,就要主动做让他们信任的事情。
  你等着看,用不了几天,造船厂那边的管事,就会提出一天一付钱,变成七天一付钱,最开始的时候,几乎所有人都会把心提到嗓子眼,并再度对孤充满了怀疑。可是等七天过后付工钱、十四天过后付工钱的时候,他们就会因为猜度而自责,转而更加的信任孤这个太子。小子,刺史的权能你差不多都摸透了,可是如何治理百姓,你还需要摸索摸索啊!”
  听着比自己年纪还小的太子,用老气横秋的语气训话,赵毅只觉得一股浓重的违和感出现了。都说太子殿下是妖孽,他今日算是见识到了。明明他才是刺史,但是如果把太子弄到刺史的位置上,估计……不是估计,一定能胜任,至少,比他要合格的多。
  滑冰这一项运动,李承乾上辈子就很感兴趣,但是一直没有机会接触。如今登州气温骤降,海面结冰,他顿时生出了玩溜冰的念头。
  估摸着,长安的回信这两天就会送到,等皇帝的旨意下来后,造船厂就能正式的建造了。那个登州的木材商人,也已经开始往造船厂送阴干好的木材,造船大业,马上就要拉开序幕。现在不玩,等忙起来后,估计就没有空闲时间喽!
  踩着冰面习惯了行走后,李承乾才尝试慢慢的滑,跟溜旱冰一样,那种脱离了寻常走路方式,一用力就窜出好远的感觉,实在是太棒了!
  一早到溜冰场的李恪,此时已经掌握了方法,一个人在冰面上滑的飞快,时不时的还要玩花活儿。虽然因为不熟练的原因,总是会摔倒,在冰面上滑出好远,但有边缘的防护网在,再加上护具和厚重的衣服,倒也不会出现大问题。
  熟悉了一段时间后,有旱冰的经验在,李承乾也能快速的滑起来。这种自由的感觉,实在是棒棒的。
  棒棒的感觉持续了没一会儿,当一位吨位级选手上场以后,特别是这位选手摔了好几下还没有掌握要领,却偏要滑起来,李承乾顿时觉得害怕了。
  就李泰这个重量,撞上绝对不比摔在冰面上差多少。
  “哈哈哈,青雀,你要不行还是上岸上看着吧,看你这笨样,哥哥我都觉得可怜。”
  听到李恪的嘲笑声,李泰咬咬牙,又爬起来,开始寻找滑冰的感觉。
第三百五十五章
皇帝的想法
  事实证明,想要运动快速上手,身体协调性高超的人可以,聪明的人也一样可以。
  别看李泰还是挺胖的,但是只是摔了几次以后就找到了感觉。明明是个胖子,却在冰面上滑的飞快,没一会儿,玩儿花活的李恪就遇到了第二个对手。
  滑冰虽然快乐,但到底是一项运动,没多久三人就满身是汗,本来御寒和防护用的衣物,顿时变成了累赘。
  继续玩下去就有感冒的风险了,所以在李承乾的招呼下,哥仨一起上了岸,把场地重新给了百姓。至于赵毅,此时还需要靠人扶着,才能慢慢的溜一会儿。干脆留下来“与民同乐”。
  回到行宫,洗了一顿热水澡以后,才出浴池,就看到了捧着正装衣袍的张赟。
  “殿下,天使到了,是李涧,陛下的回信、圣旨也都到了。”
  “李涧啊,那用不着穿正装接待他吧!”
  “但是陛下还派下来两个大臣,一个是工匠头头阎立本,另一个是宗室监督,江夏王。”
  “江夏王?”
  听到这个,李承乾赶紧擦干身子,招呼张赟帮他穿衣服,李涧是家奴,所以就算他是来传旨的天使,也用不着正式的接见,但是李道宗不一样,他可是宗正府的大佬,连皇帝在明面上都不会慢待。
  穿好一身行头后,李承乾才匆匆的出门迎接李道宗。
  才出偏殿,就看到了大量运送物资的车马,而李道宗,此时已经等候在偏殿门口了。
  匆匆几步上去,李承乾拱手道:“晚辈失礼了,竟然没有出门迎接,江夏王莫怪。”
  李道宗当初因病辞了朝廷的官职,进入宗正府担任太常卿,但是此时看起来气色竟然还不错,哪怕是刚刚结束旅程。
  这一看就是孙思邈出手了,现在孙思邈很少接受勋贵高官的邀请,能请到他单独问诊的,无一不开出了天价。而老道士得到钱以后,也不会私用,而是直接打入医院公账,用来减免穷人的看病费用。
  这也是一种劫富济贫。
  挥挥手让运送物资的车马停下,李道宗还礼以后笑道:“自从你离开长安以后,八月节都没能吃上东宫的月饼,实在是让老夫想念啊,如今抓到了你,既然要赔礼,那就先把老夫的嘴招待好了!”
  “那简单,不知道您下榻在哪里?刚到登州舟车劳顿,我让厨子给您做一桌子的登州特色菜。”
  说完,李承乾就邀请李道宗先进偏殿书房。李道宗虽然也是老李家的人,但是他不是皇室直系,是不能住在行宫里的,只能自己到外边找地方住。
  进入书房,一个锦盒就摆到了桌子上,直到此时,李承乾才注意到李涧。这家伙一直是神出鬼没一样,再加上寻常的太监打扮,稍不注意就会被他吓一跳。
  “殿下,如今书房里都没有外人,就免了那些俗礼吧,这是陛下的旨意,您看看。”
  打开锦盒,取出圣旨,只是看了一遍以后,李承乾就苦笑出声。
  一边安坐的李道宗见他看完了圣旨,就说:“知不知道,你的信在朝堂引起了轩然大波。也就是你太子的身份,不然换个人露出染指火药的意思,脑袋早就搬家了。陛下说了,从今以后,火药工坊只能存在于长安周边,登州距离关内如此的遥远,谁敢把火药工坊弄到这边来啊!”
  李承乾苦笑:“这不是觉得从长安往登州运火药武器,不仅危险,价格还高嘛,这么远的路,也不知道要占用多少船只马车。”
  “本来就是个金贵东西,多花一些运费不算什么。反正陛下说了,你想要火药武器,火药司可以尽最大限度的满足你,但是别的就别多想了。还有你要的八牛弩,六十架?就算八牛弩已经被火药武器去了风头,你不觉得也太多了吗?军器监总共才几个?现在军器监少监是陆佑,他的意思是八牛弩不可能运过来,所以给了老夫几个工匠,说是这些工匠可以到登州制作八牛弩。”
  “这不是开玩笑吗?”
  听到这个,李承乾顿时懵了。据他所知,八牛弩的工艺极其复杂,一架八牛弩从无到有,加起来甚至有可能需要几年的时间。每一处的精益求精,才导致每一架八牛弩的出现,都是精品,任凭日晒雨淋,也不会轻易损坏。
  舰船之上的八牛弩,虽说会有遮盖,可是因为长久在海上作战,难免会有湿透的情况,一旦损坏了,岂不是还要从长安调人过来维修或者更换?
  太耽误事了!
  才要再说点什么,忽然敲门的声音响了起来。
  张赟过去开门,报名入内的,却是阎立本。
  安顿好运送来的物资以后,阎立本直接就过来了。
  听说了李承乾的忧虑,结果阎立本却丝毫不以为然。
  “殿下不知,您不在长安的这段时间,工学院发现了一种软钢,正好能够替换掉木材,作为八牛弩的弩臂,虽说重量增加了不少,可是软钢打造的八牛弩,体积却缩小了很多,各部件之间,只需要训练过的工匠一组装,就能使用了。不同于以往耗费时间的八牛弩,这种新的八牛弩,很容易大规模制作。微臣听说了,您要建造包着铁板的舰船?那就一定要建造冶炼厂,在打造舰船铁板的同时,就能把八牛弩也制作出来了。”
  “是这样啊。”
  点点头,李承乾顿时没有了担忧。火药工坊不给建就不给建,从长安往登州运也一样。
  拿出几经更改的计划书,交给阎立本和李道宗看。李道宗作为太常卿,出现在这里作为监督,才能准许地方如此胡来。作为监督,他有权插手所有的事情。
  等俩人把计划书看完,已经是傍晚了。翻完最后一页以后,阎立本想了一会儿,才开口道:“殿下准备在半年的时间里,就把舰船制作出来?您可知这么赶时间,要耗费多少的人工?”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32/56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