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才不要做太子(校对)第18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88/566

  听见李泰这么说,长孙忍不住伸手打了他一下:“哪有堂堂王爷去干工匠的事儿的,看你的手,都成什么样子了!”
  李泰总能找到最佳的站位,比如他现在就坐到了李承乾的左边,让长孙想伸手打,却怕打到大儿子。
  李承乾却是一笑,转头对李泰说:“既然琉璃没办法更进一步,那就先不搞它了,既然你不喜欢去学院上课,那就跟为兄一起去阎立本的工学院看看。年前的时候我给他安排了活儿,也不知道他现在做的怎么样了。”
  “阎立本的工学院?去去去!”
  提起工学院,李泰立刻就来了兴致,工学院他也住过一段时间,对那里的东西也很好奇。如果不是教完滑轮组以后他就去了琉璃作坊,一定要把工学院好好逛一遍。
  见两个儿子说的起劲儿,长孙只能转身去照顾城阳。两个儿子现在相处的亲近,是她乐得看到的场景。之前太子摔腿后,她自然知道有些别有用心的人又把目光打到了李泰的身上。如果不是皇帝劝阻,她恐怕都要动手了。一群蠢货,欺我皇后不会动怒吗?
  长孙的随身女官紫燕拿来了一份礼盒,交给李承乾,这是皇后给太上皇准备的年礼。
  裴寂倒了霉,特别是东突厥覆灭后,自感文治武功都被超越的李渊,很是痛快的放开了对皇权的最后一点眷念,不仅把太极殿交还给了皇帝,还老老实实的住进大安宫,从不寻事。
  大概,他也知道自己是时候该退幕了。
  李渊彻底的离开了皇宫,似乎代表着李世民的全胜。但是,不愿意让本来缓和些的皇家亲情,再度产生裂缝的长孙,还是叮嘱李承乾带着弟弟妹妹去给太上皇拜年。
  在太极殿用了午膳后,李承乾就带着李泰李丽质、李恪,还有豫章一起去大安宫。
  豫章今年才五岁,本为下嫔所生,但是因为那个嫔妃染病去世,就被长孙收养,并视如己出。这要是搁别的皇后,别说收养了,恐怕也就关心一下死活。
  兄弟姐妹五个在一众侍卫的护送下,直接去了大安宫。
  按理说初一的时候不早早的拜年,过了午后才去,是很失礼的事情,但是李渊却丝毫不在意,笑呵呵的接受了几个孩子的拜年,还一人分了一个大大的金裸子,让没有获得的李元昌直翻白眼。
  现在的李渊丝毫不记得自己当初的诅咒,拉着李承乾就要下棋玩。
  围棋一道,李承乾现在也算是小有成就了,李渊虽然是太上皇,但是在围棋上还真不怎么样。
  再次赢了一局以后,李承乾嘿嘿一笑,对李渊说:“皇爷爷,咱们这么玩,还是没意思,不如咱们以棋作赌,谁输了,就掏一两金子可好?”
  李渊哈哈大笑:“你小子,真是有意思,竟然盯上了朕的养老钱。不过也罢,听说你建造了一个学院,花了不少钱,以后还要扩建,那朕就给你赞助一些。”
  重新开盘,却还是一输再输。
  日落西山的时候,李承乾让侍卫抱着沉甸甸的一个包袱,大胜而归。
  才出大安宫,李泰就忍不住问:“皇兄,皇爷爷现在在大安宫,已经很……您为什么还要赢他的钱啊!”
  李恪呀偏过头,面露疑惑之色。
  李承乾笑了笑,走到自己的马车边,从包袱里给弟弟妹妹们一人抓了一把碎银子才说:“你们啊,还是不了解老人,跟他们要东西,只要光明正大,干嘛不要?再说皇爷爷已经很久没赌过了,你指望他跟妃嫔、宫女宦官、或者子女赌?”
  本来,裴寂没倒霉的时候,还总是进宫跟李渊打秋风,但是自从他被妖僧法雅牵连倒霉后,就基本没什么人去见李渊了。虽说皇帝因为玄武门的事情心生愧疚,总是往李渊那里送钱送美女,长孙更是对他几乎有求必应,但是,沉迷于酒色的日子,也未必就真的让人快乐啊!
  坐着马车回了东宫,李承乾就赶紧去给老先生请安。
  以前老人家过年的时候还要回孙子家过年,这几年却被李承乾强行留下。
  八十来岁的老人需要好好呵护,冬天这样的日子得在屋子里好好猫冬才行。
  不知道为什么,老先生最近又起了教导他的兴趣。
  不仅包揽了令官的活儿,还开始给他讲解朝廷的构成。明明每顿饭只能吃以前的一半,甚至还要少,但精神却是好了起来。
  师徒二人边吃饭边聊着大唐各部分的官职、品级,职权,当聊到行军总管的时候,李承乾就来了兴致:
  “李师,之前弟子就疑惑,明明李靖是定襄道行军总管,还是大总管,为什么还能临时的设置草原上各处的官职?这不应该是吏部,或者皇帝的工作吗?”
  李纲解释道:“草原不同于中原呗,事实上将领临危受命成为一道总管后,是军政一手抓的,不过也没有哪个将领会真的行驶政权,一般都是暂时压制住局势,等朝廷派来的文官抵达后在把相关职责交给文官。李靖身在草原,临时任命两个官职不算什么逾越,就算再过分些,也不会被处罚,最多被皇帝训斥一下罢了……”
  朝廷里的好多官职,其实都有正副、实权虚衔之分。有些职位,徒有其名,但是在位的人只要行驶这个职位的权力,就是大罪。
  一顿饭因为聊天的原因,足足吃了半个时辰。
  吃完晚饭后,老先生只是从餐厅慢慢走回卧室,就算是完成了自己的运动。因为怕老人家走得太累,李承乾现在已经把餐厅迁移到了老先生卧室不远处的一个房间。
  扶着老人家躺下休息后,等到老人家的呼吸趋于平稳,李承乾才转身离开。
  无论如何,这位老人也不能陪伴自己多长时间了。
  李承乾清楚,老人家这段时间之所以这么上心的教导他关于朝堂的知识,就是因为看到了徒弟的转变。他是真的打从心眼里希望这个徒弟能够顺利成为唐朝第三个皇帝。
  刚过上元节,李承乾就带着老先生回到了学院。
  学院的大儒们对李承乾设定的“一个半月”寒假嗤之以鼻,认为这纯粹是虚度光阴。不止大儒们这么说,学生们也觉得一个半月的架起实在是太长了。后世学生听说假期缩减,就会从心里问候校领导的祖上十几代。到了这里,却是完全反过来了。
  没办法,在学院全体师生的声讨下,假期只能从一个半月,变成了不足一个月。小年放假,十六开学。
  虽然回到了学院,可是李承乾还是蛮横的拒绝了老先生想要教学的想法。老先生的小院子取暖不亚于东宫,他才同意老人家的想法,至于上课,对他而言还是太耗费精力了。
  安顿好老先生后,李承乾就带着李泰去了工学院的试验地。
  渭水边一处荒凉的地方,现如今建起了一片茅屋,几个裹成熊一样的工匠,不论秋冬,都吃住在这里,并且进行着实验。
  水车这种东西,早在汉灵帝时,毕岚就造出了雏形,相传经三国时孔明改造完善后在蜀国推广使用,隋时就广泛用于农业灌溉。
  虽然东西是出现了,可是这种灌溉农田的东西,到现在为止都没人把它和机械力联系到一起。
  其实水车并不一定只是用来灌溉啊,把它改造一下,选个水流湍急的地方,不就能造出更厉害的东西来?
  看着水车在水流的作用下,带动着传力杆、并经过齿轮组变换力矩后,使屋里的一个钟一样的巨锤上下运动起来,李泰立刻爆发出了自己的热情。
第二百二十章
西突厥竟然同意了
  眼看工匠们真的把水力巨锤制作出来,并且有模有样的,李承乾不由得对古人工匠再次刮目相看。
  其实他们不是没有能力完成这些,只是一直以来近乎复制粘贴一般的生活,禁锢了他们的想法。肯低下头锤铁的才叫勤劳,至于摆弄轮子齿轮、组装机械,统统被老人斥责为不务正业。
  这是不务正业?
  眼看着一截烧红了的铁条在巨锤的作用下很快的变成铁片,李承乾很难把这种成就跟“不务正业”这四个字联系起来。
  不过是扳动一个把手,就破坏了动力的传动,巨锤在高悬着的时候停了下来,阎立本把锤出来的铁片拿给太子看。
  “寻常工匠想要把铁条锤炼成这样,需要半日的时间,而且过量的加热锤打,还会让铁变得脆弱。殿下,只是这个水力巨锤,就能让我大唐的冶炼快马加鞭!只是……”
  “只是什么?”
  不管什么东西的研发,都会经历失败的,李承乾对阎立本等人能够短时间里制造出水力巨锤已经惊为天人了,这个时候要是他说哪里还有隐患,他并不会意外。
  “只是水车的轮轴根本承担不了这样的重荷,外面的水车,微臣等人昨天才刚修好,木质的轮轴哪怕用上战车的轴瓦,也最多坚持一天。而修理轮轴,还要耗费半日的时间。咱们总不能修半日,用一日吧。再说如今是冬日,水车需要破冰以后才能使用,只要一夜不破冰,水车就会被冻住。”
  坐在轮椅上的李承乾,被于泰推着到了渭水边。果然,刚刚过年的寒冷日子里,水车的轮轴部分竟然已经冒起了白雾。这是剧烈摩擦之下,产生的热量。冬天冰下的水流缓慢,都变成了这个样子,更别说冰化了以后会是什么样了。估计,得变成用半日,修半日。
  看到木质的水车,李泰撇撇嘴说:“笨啊,把水车这些部位都改成铁的不行?就算整体变成铁制的水推不动,把轮轴那里弄成铁的也能省很多事啊!”
  见李泰说话了,李承乾就放弃了指点阎立本的想法。嗯,让李泰来鼓捣鼓捣这个东西,打发一下时间也不错。至于他能不能通过研究找到轴承的研制想法,那就要看他够不够聪明了。
  大唐的冶炼水平,滚珠轴承是制作不出来的,但是没道理滚柱轴承做不出来。
  李泰既然天生对这些东西感兴趣,李承乾觉得,自己作为兄长就应该把他往这方面引导一下。
  把李泰扔到这个实验场地后,李承乾就坐着马车回学院了。
  今年的冬天格外的冷,明明已经过了年,可是出门还要顶着凛冽的寒风才行。
  回到老先生的院落,李承乾立刻就哭笑不得。老先生很有君子风范,并没有去对面的学院教学。但是,他老人家却把学生叫到了家里,挤在书房里讲课。
  看着老人家讲课时神采飞扬的样子,李承乾就不再多说什么。或许,跟一个行将就木的老人一般躺在床上,由内而外的散发腐朽的气息,才是他最厌烦的。
  回到自己的房间,李承乾开始查看暗卫送过来的情报。
  该死的裴家,果然没有忍住银子的轰炸,到底征集了一些铁匠,传授倭国人冶铁的技术。
  不过……
  想想水力巨锤完成后大唐冶炼行业的飞跃,李承乾就不觉得原始的冶炼有什么厉害的了。就算倭国人全民大生产又如何?没有核心的锻造技艺,他们还是只能被大唐工匠碾压。
  兵甲的制造一直以来都是朝廷的要害部门,军器监下辖的工匠,一直以来都是子继父业。倭国人学习民间的技术,确实可以让倭国的冶炼行业得到发展,但是兵甲方面想要超过大唐?做梦比较实际。
  不是没想过干掉这些倭国使节,把想法跟老先生一说,结果被老人家好一顿臭骂。
  两军对阵,不斩来使,两国相恶,不杀使节。这是这片大地上千年以来形成的规矩,只能维护,绝对不能破坏。
  苍蝇就是形容这些人做贴切的词语,在眼前飞来飞去,明明拿起苍蝇拍就能拍死,可是为了雪白的墙壁考虑,却终究没法动真格的。
  提笔给耿不曲回复,命他放弃对倭国人的监视就好。既然不用盘算干掉他们了,那就尽可能的帮裴家这败类弥补过错吧。
  写完命令后,李承乾又打开了黎达海的信件。
  老黎自从表露心迹以后,对东宫外部的生意就越发的上心。听闻太子要派人到夏州考察当地的煤矿,就亲自动身,如今已经有了回复。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88/56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