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才不要做太子(校对)第16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67/566

  “太极殿上?”
  李承乾稍一惊讶,才想起今年已经是贞观四年了。想必太上皇李渊,现在已经搬到大安宫了吧!
  “是的殿下,听说现在太上皇已经搬离了太极殿。”
  李承乾点点头,也起身,在张赟的搀扶下走出浴池,对包袱的事情绝口不提。
  草原一行,让他已经不再那么抵触宦官了。
  能够提醒,已经能够说明张赟是在念着草原上的情谊。皇帝没有开口说,他捅出来,哪怕是一点点,也是大罪。没必要为难他,不管这个包袱是什么,挡着就好了。
  学院初立,没点风风雨雨也不好。
  早餐是米粥和大酱蘸菜,草原吃肉都快吃吐了的李承乾,现在快变成兔子了,不要肉,准备好好吃几天的青菜。
  李世民不喜欢生吃菜,但是对黄豆酱很喜欢。唐朝不是没有酱料,可是因为掌握不好发酵的技术、霉菌的侵入,很多时候做出来的酱料都格外的难吃。不过既然厨子已经把黄豆酱制作出来了,想必酱油也不远。糖霜虽然是稀罕玩意儿,品相还贼差,但市场上不是没有。有这几样东西,糖醋排骨等美食,终于能够做出来了。
  早饭吃完,皇帝就回太极殿进行例行朝会了。
  这两天的朝会不会多热闹,热闹的是之后的几天,现在各部都在抓紧计算各路大军的军功,等军功统计完毕,恐怕朝堂就要变成各路将军们的舞台了。
  没必要掺和这些事情,孙思邈现在已经回医学院躲着了,虚名对他而言是负担,如果不是之后医学院会很费钱,过意不去,他甚至连赏赐都不会接。
  带着李泰李恪、老先生,李承乾几乎是用最快的速度逃离了长安。要是哪个将军把自己也揪出来当见证什么的,可就难看了。
  长安到学院的道路,竟然已经平整完毕,还铺上了水泥,走起来格外的安稳。
  掀开车帘,见道路有的时候会穿过一块田地,李承乾心里一紧,赶紧问李纲:“李师,咱们这样占地,给百姓补偿了吗?”
  李纲奇怪的看了李承乾一眼:“你以为那些百姓会要补偿?阎立本在建造道路以前看了你的留信,虽然觉得怪异,但还是决定按照你说的给百姓补偿。结果,那些被占了地的人家,拉着县令当见证,直接找到了学院。他们认为,道路修好了,他们也能从中受益。更何况咱们学院教授平民家中学子却不收费用,已经吃亏了,再拿补偿,他们会被乡亲们戳脊梁骨的。
  这条直通长安的道路不只是学院需要用到,就是沿途的村庄,也因此受益良多。有这条近乎全是直路的道路在,他们来往长安和村庄之间就能省很多的时间。大家都受益的事儿,还要什么补偿。”
  李承乾点了点头,不由得为自己的后世思想有些脸红。
  见惯了那些坚持着要大笔拆迁费做发财美梦的钉子户,就理所应当的把这个形象代换到了唐朝的百姓身上。殊不知在唐朝莫说是君子,就是平民百姓对不义之财都嗤之以鼻。该是自己的就是自己的,不该是自己的,不能乱动歪心思。
  路面很平稳,不止是因为水泥铺了路面。在车窗处趴着,偶尔就能看到清理路上尘土的百姓。对这一条路,用不着指定什么人维护,两侧的村民就自发的清理道路上的灰尘、砂石。这让有着把废纸废塑料袋随手丢在大街上前科的李承乾脸红不已。
  或许,大唐是不需要环卫工人的?一个怪念头,出现在李承乾的脑海中。
  不到学院,就能看到路边装饰简单,却透着古朴的小院子。每家院子里都没有种花种树,而是开着一小片菜园子。这些都是学院先生的住所,他们每天都只会在学院里吃一顿中午饭,早饭晚饭都是在自己家里解决的。虽说先生在学院里吃饭也是一样,可是他们绝不会坏了操守。
  到了学院正门口,李承乾才发现这里已经跟自己离去前大相径庭。
  学院的花园里已经种上了大树,虽说树冠还很稀疏,可是只要过了第一年,就会慢慢恢复。花园里的花长得也热闹,看得出花匠打理的很用心。
  走入学院,李承乾忽然有了一点后世学校的既视感。
  如今到大唐已经快四年了,终于见到了让自己倍感熟悉的东西。
  那方巨石的正面,已经被石匠平整,上面刻出了一句话:“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孔圣人的话,其实是很有道理的,只是道理归道理,后人遵守不遵守,那就不是他老人家能够管束的了。
  在朗朗读书声中,李泰直接去了不远处的琉璃作坊,开始自己的尝试。
  推着老先生进入办公楼,师徒三人直接进了一楼的会议室。
  副院长回来了,怎么也要开个会不是?
  当大课间的时候,上完课的老先生们都聚集到了会议室。
  虽然坐在首位的只是一个孩子,可是这些大儒都不敢倚老卖老。要知道,他们可是亲眼见证了一座恢宏的学院,在这个孩子的手中建成。
  拍拍李恪,李承乾说出了自己的主张。
  “诸位先生,只是读书是不行的,一门心事的埋在书本里,学生们很容易变成书呆子。孤亲自走了一趟草原,感悟颇多。学识虽然能够丰富一个人的素质涵养,可是很多时候却不能作为对敌的力量。所以啊,孤准备在学院的课程里加上习武课,让李恪作为教练,督促学子们锻炼身体。”
  说完,李承乾担心的看向老先生们,生怕被指责。
  奇了怪了,没人怒发冲冠。
  杨度沉吟了一下后才说:“虽说强身健体会剥夺学习的时间,可是一副强健的体魄,不管什么时候都是有用的。赵武灵王推行胡服骑射,赵国才能够一雪前耻,增强战力。可见固守陈规是没用的。”
  方正老先生笑了笑:“老夫有一个旧友,命途多舛,到了山东当官儿。结果隋末乱世的时候,他作为县令组织百姓抵抗劫匪,只是一个回合,就完蛋了。由此可见,就算是当官儿,也是需要有点武艺傍身的。老夫同意太子殿下的主张!”
  这两位都开口了,于是余下的老先生们纷纷同意。
  李承乾这才想起来自己面前的虽说也喜欢钻研古籍,却不是迂腐的腐儒。人生已过大半的他们,不是世家里那些宅老头。经历过人生百事,对很多事情都看得很开。
  见自己能有事情可做,李恪立刻就出去准备一应的器材。
  李恪走后,李纲才喝了一口茶,淡定的说出石破天惊的话:“前段时间好些豪族都想要举办个什么经纶会,本来是他们家族之间的比试,不止怎么回事儿却都聚到了长安,还给朝廷发了帖子,指名道姓的要跟老夫比试比试。如果他们只是为羞辱老夫而来,老夫倒也不必跟他们一般见识,只是他们的战帖上写的不是太子太师,而是学院祭酒,这就耐人寻味了……”
  都是老而成精的人,如何猜不到学院的意思。
  学院因为有新贵族和皇帝在后面撑腰,他们自然不敢动用一些阴险的手段。可是,彼此切磋一下文学,这总没问题吧。就算哪一方惨败,也只会被说成是雅事,胜方不会被指责。
  只是他们嘴里说的“为了学问”、“为了交流”有几分真假,就不得而知了。
第二百零四章
妖孽
  李承乾这才知道张赟说的包袱是什么,豪族?想都不用多想,五姓七望肯定掺杂其中。本以为这些家伙会知难而退,结果他们竟然不玩儿阴的了,玩阳谋?
  见李承乾脸色不好看,李纲嗤笑道:“怎么小子,你难道以为老夫必败不成?”
  李承乾摇了摇头:“不是,您的学识,弟子自然知晓,可是这经纶会,豪族中不缺乏这方面的人才,如果他们车轮战,您未必顶得住啊。虽说您是上驷,可是也架不住一群下驷欺负不是?”
  听到弟子的马屁话,李纲的脸色才缓和些。殊不知这一切落在杨度等人眼中,确实赤裸裸的挑衅。这老不死的,分明是在跟哥儿几个炫耀自己的徒弟。
  混蛋!老夫明日就在学生中也挑选一两个亲传,必不让你这老儿专美于前!
  “车轮战是在所难免的,而且就算他们不用车轮战,经纶这方面,老夫也没有必胜的把握,真要说的话,老夫也就是跟豪族族长一个水平,他们族里的老怪物只要出来,老夫没准儿就得败了。”
  五姓虽然讨厌,但是他们族群中最不缺的就是人,嗯,人才。他们能够获得世人的尊敬,朝廷的敬重,皇族的忌惮,就是因为他们那庞大的底蕴。而世家的底蕴,最不能缺的就是人。
  杨度也皱眉,沉吟道:“老李这话不是认怂,老夫五年前曾经跟王家的一个族老探讨学问,当时众多小辈在面前,也就是王老儿给老夫留了两分薄面,否则当时就下不来台了。”
  一听杨度这么说,众人都很惊讶。
  老杨本是杨家人,虽然是皇族远亲,可是隋朝的时候借着天家的便宜博览群书,学识是众人中都公认不如的。连他都差点下不来台,更别说他们了。
  见众大儒都面露忧色,李承乾笑了:“先生们,咱们是不是想当然了?既然世家大族底蕴深厚,咱们干嘛非要跟他们比钻故纸堆儿?比文采不行吗?”
  李纲瞥了一眼李承乾,嘿了一声说:“小子,就是诗文,你觉得我等是他们的对手?别看他们名才不显,要知道族里也不缺吟诗作赋的好手啊!”
  这下,李承乾的笑声更加自信了:“先生们,小子觉得,咱们未必就不能赢,只要……”
  听了李承乾的话,几位老先生也笑了,姚思廉贱兮兮的笑道:“老夫虽然在修梁书,可是咱们大唐的故事也想记录记录,等梁书修好,老夫就把这件事记到唐书里,而且好好的宣扬一番。毕竟是兴盛文坛的大事件,不浓墨重彩怎么行。”
  听到姚思廉的话,几位大儒都忍不住笑出了声儿,只要是姚思廉写的史书,哪怕是唐书,后人都必定会追捧,那这样的糗……文坛盛事,当真要名扬千古。
  杨度则很不信任的看了李承乾一眼,皱眉道:“太子的文采,老夫并不怀疑,可是……”
  没等杨度说完,李纲就悠然道:“老杨,怎么样,要不要再赌一次,老夫家里一段时日没住,恐怕都积灰了,正缺个打扫的。”
  上次的赌注,杨度可是真的付现了。虽然只是他们老人家彼此间的玩笑话,可是只要赌约确立,哪怕头拱地,也是必定要完成的。
  心一横,就要答应,却被陈思道给拽住了。
  陈老头太了解李纲这老混蛋了,只要这么说,就一定有底气。
  只是不知道,他如何对太子有这样的信心,虽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可十一岁的年纪超越八十多岁,有可能吗?
  敲定要做的事情后,课间活动时间结束的钟声也响了起来,几位有课的老先生赶忙往教室赶。
  推着老先生从会议室里出来,李承乾笑道:“李师,弟子这就回长安,向父皇请旨!”
  李纲点了点头,他老人家觉得,能够写出《大唐少年说》的李承乾,恐怕还真能应付得了。
  上午到的学院,李承乾连中午饭都没吃,就又回了长安。
  见到皇帝老爹要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后,李承乾就奸笑着写了一张纸,送去学院印书坊,再让刚刚恢复满员的太子亲率把告示张贴到各处。
  长安人习惯了时常看到官府的公告,所以公告栏更新了什么,也就不去追问。连名字都不知道怎么写的庄稼汉,对文字不感兴趣,除非是很重要的事,不过那个时候必然有识字的人会读出来,再彼此传递。
  平民不怎么关心,勋贵、世家、官员们却格外的关注。如今获得太极殿的那位,现如今才是彻底坐实了九五之尊的位子,底下的人都要看他的脸色行事。
  本以为又是皇帝发出了什么告示,可是当他们看到公告的开头时,却一脸的懵逼。
  “太……太子教?”
  “怎么回事,太子竟然发出太子教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67/56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