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才不要做太子(校对)第12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26/566

  这……
  不过是一个铁皮箱子而已,怎么就让几百人无可奈何的巨石,被十几个壮汉就拽了起来?
  固滑轮肯定是没有这个能力的,皇兄在帐篷里闷了这么久,到底在箱子里装了什么?
  这一刻,李泰不得不把心里皇兄的地位,再往上提一提。
  如此轻而易举的就主宰了这等力量,难道说,皇兄真的获得了神的力量?
  每一样东西造出来后,都需要不断的改进,才能趋于完美。滑轮组也是一样,就在所有人兴高采烈的准备把这块石头丢到天涯海角的时候,龙门吊上的铁箱发出了崩坏声,十几个维持巨石悬空的壮汉顿时觉得手里的绳子恢复了万钧之重,被拽着摔了一个大马趴。
  而巨石,也坠落在地,咋的地面下陷。
  幸好石头底下没有不怕死的乱转。
  安慰了受惊的民工后,阎立本愁眉苦脸的凑到李承乾的面前:“殿下,看样子您的神箱还需要再调整一下,这块巨石现在只是落到了办公楼选址的前方,还没有彻底离开学院的范围。”
  说完,他还打量了一下两个太子亲率护卫抱着的小铁箱。
  “别看了,这个铁箱跟大铁箱不一样,不是用来吊巨石的。不过,既然这石头已经离开了房子的范围,依孤看,就用不着再费劲把它弄出去了。刚好,你不是雕工很好吗?就把这块石头半截子弄回土里,上面平整出一个平面,雕刻上警句。等石头埋好以后,围着石头筑起一个小花园,种上花朵,岂不是也很好看?”
  阎立本闻言,围着石头转了一圈,设想了一下,发现这么处理后,这块石头出现在这里还真的不突兀了。
  “死脑筋啊,大禹治水不就告诉我们,考虑事情不能总是循规蹈矩嘛!”
  吩咐侍卫把坏了的滑轮组取下来,李承乾就准备回长安了。
  历史自有它的顽固性,老娘到底还是给自己添了一个弟弟,取的名字,恰好也是李治……
  闭关修炼,不对,是鼓捣了滑轮组这么久,李承乾觉得,是时候上书请朝堂里的大佬们正视一下匠人了。
  既然穿越到了这个时代,怎么也不能就这么碌碌而为下去。皇位什么的,好多人都把它当作终极奋斗目标,而李承乾却不这么认为。
  回到长安后,李承乾并没有直接回东宫,而是来到军器监,直接找大监欧阳烁要东西。
  军器监从没想过会被太子登门拜访,欧阳烁见将作监大发横财,早就垂涎三尺了。带着最美好的愿望,用最美好的笑容,接待了太子殿下。
  可是,当他听说太子要一架八牛弩耍耍的时候,美好的笑容顿时变成了苦涩。
  “好我的太子啊,您难道不知道八牛弩是军国重器,岂能私相授受?莫说给您弄来一具,就是让外人摸到,都算是我军器监失职,全监上下,项上人头不保啊!”
  踹了欧阳烁一脚,李承乾怒道:“当初孤在渭水河畔制作假八牛弩的时候,怎么不见阎立本像你这样哭爹喊娘的?”
  “阎立本虽然也参与过八牛弩的制作,可他只带着麾下的木匠负责弩车、弩臂的制作,其中最机要的部分,还是绝密,就连他也不敢探查。自从王世充、窦建德平定后,您看看咱们大唐出兵的将军,哪个出战的时候带八牛弩了?都知道八牛弩的威力大,可是寻常的战役,哪有能用得上它的地方?就算是用,一般也是用来射箭钉在城墙上,供士兵攀爬所用。如果用来对付人,可是丧天良啊!”
  李承乾长大了嘴巴……
  武器因为威力太大,所以不能用来对付人?不是,虽说“善良”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可是你在对外的时候,善良的用武器,也太傻了吧!
  武器从制作出来的时候开始,就是要用来对付人的,明明能用武器杀死的敌人,难道非要用士兵的生命去换?
  谈话间不知不觉的走到了军器监的库房,欧阳烁很光棍的往门上一趴。进去可以,但必须要把他劈成两半才行。
  李承乾可不想劈死这个家伙,堂堂太子为难一个小官,传出去也太难听了。
  无可奈何的回到东宫,连吃饭都唉声叹气起来。
  对外敌动善心,这是自古以来流传下来的坏毛病啊!不用说,都是“仁”啦“善”啦之类的思想导致的。
  只是,你对敌人仁慈,敌人却未必会对你善良啊!
  软的怕硬的,这是不管什么时候都能奉为圭皋的神句。
  想要不被人欺负,软弱、善良,能够奏效吗?
  自从小时候赤手空拳的,把到孤儿院冷嘲热讽的高年级小混混揍得头破血流、从此以后再也不敢对孤儿院的学生指指点点后,李承乾就明白了一个道理。
  善意,那是只有在掌握绝对的话语权之后才能施舍给敌人的。
  李纲知道李承乾的打算,所以见他唉声叹气的样子,也就没来劝。
  如果要他老人家做选择,他是断然不会为匠人出头的。将工匠摆在平民之下的地位上,不是一代两代的做法。李承乾想要倒行逆施,跟几百上千年的潜规则对抗,大有以卵击石的意味。
  郁闷之下,半夜也不睡觉,干脆闷在屋里鼓捣滑轮组,直到在一张约莫五石力的弓上实验成功后,才滚回床上睡觉。
第一百七十一章
改造八牛弩
  李靖和牛进达已经很少来东宫了,两位老将脑子里的东西,已经没有保留的全部传授给了李承乾。
  这个世上哪有“辟邪剑法”、“七伤拳”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两人对战,不外乎对比身体素质和经验而已。
  经验方面,尽管只是在砍柱子、怼沙袋,可是自从长孙冲等人出现后,他也获得了跟真人对战的机会,累计了不少经验。
  身体素质李承乾还不到极限,年仅九岁的他虽然高别的孩子一头,但远没有生长到极限。身体虽然通过锻炼获得了强大的力量,但九岁孩子的力量再怎么锻炼,还是比不上成年人的。
  弓箭,就需要力量达到了才能使用。
  一石的弓,射出去的箭矢软绵绵的,按照于泰的说法,估计连突厥人的皮甲都射不穿,更不要说射死人了。只要说起弓箭,他还会把自己主子的箭技拿出来显摆。
  于泰这家伙,从不吹嘘说大话。
  “陛下讨刘黑闼的时候,刘黑闼在肥乡列阵,陛下亲自带着士兵出阵攻击。
  有一个突厥的将领,勇壮绝人,曾经在阵上杀了咱们不少将军。两军正要断兵交接的时候,陛下用刻着‘天策上将’的箭矢射他,一箭就射穿了他的胸口,当即就死了。
  后来有一次,陛下带着我和两个骑兵出阵探查敌情,遇到了敌方三个有名的将领。这三个人身后,还有大部队跟随。我劝陛下暂避锋芒,当心被围。结果,陛下连射三箭,三人全部毙命,那军队见到这一幕都吓坏了,愣是没敢追上来。
  还有啊……”
  听着于泰啰啰嗦嗦的说皇帝陛下的光辉历史,李承乾只觉得头大如斗。
  老子不过是想要试试射箭,你个龟孙用得着拿我老子的功绩过来压人嘛!
  一脚踹开到于泰的腿上,就要开弓射箭。
  可是这一脚还是没有让他闭嘴,站在一边,于泰还是在喋喋不休的讲着射箭的要领。比如说“站在起bai射线上,左肩对目标靶位”啦,“把箭搭在箭台上,主羽毛向自己,箭尾槽扣在弓弦箭扣上”啦。啰嗦的很。
  在于泰担忧的目光中,李承乾手里的箭射了出去,正中靶心!
  不过……
  是旁边墙上靠着的备用靶子……
  “用不着听于泰的,射箭嘛,还是自己怎么舒服怎么来。”
  听到这个声音,李承乾不得不把弓收起,把腰低下。
  对面的演武场边的树后,李世民大踏步的走了出来,在他身后,依旧是一长串的东宫太监宫女。
  见鬼了,每回都偷偷摸摸的来,还抓着我的人不让通风报信,你是皇帝,还是狗仔队成员啊!
  心中在腹诽,但嘴上还是得老老实实的请安。
  看了一下李承乾背后箭囊里的箭,撇了撇嘴。走到演武场边,挑了够粗大的箭,一张四石力的弓才回来。
  如同战时一般,把三根箭插在身体右侧的地上,脱掉龙袍丢给张赟。
  三支箭,几乎是在不到两秒钟的时间里射出去的。
  每一支,都稳稳的射在靶心,而且落点格外的接近。
  “陛下箭技依旧,末将心向往之!”
  亲眼看到皇帝没有因为深宫生活落下技艺,于泰立刻单膝跪地,奉上马屁。
  或许,这也不是马屁,因为这样的箭技怎么夸赞都不为过。
  “看到了吧。”
  “看到了,父皇的箭技,儿臣是望尘莫及了。”
  “狗屁!”
  笑着拍了李承乾的脑袋一下,李世民伸出右手,指着虎口处的疤痕说:“朕这只手的虎口,不知道受了多少伤。但是最让朕记忆深刻的,是第一次的伤痕,就是练弓的时候,被弓弦割的。哪有什么神箭手,都是练习堆砌的结果。给你说个事儿,侯君集,算了,你不认识。你只要知道,不要因为一时的失败而气馁,只要多加练习,朕未必就是大唐最强的射手。”
  李承乾点了点头,虽说很多事情都讲究天分,但是后天的努力,还是能够把差距拉开的。
  至于侯君集?呵,虽然没见过人,但是儿臣还真知道这孙子。
  如果历史照常的话,跟李承乾一起谋反的就是这家伙。
  至于射箭,侯君集早年的时候人就比较浮夸,射箭学不会,就说自己勇武过人。虽说这些年靠“不要命”杀到了国公的位置上,可说到底还是一个庸人。
  更不要说这混蛋想跟李靖学习兵法,求而不得,所以跟皇帝请命。学了一些,还怒于李靖藏私,上奏李靖谋反,可恶至极。这件事发生的时候,李靖在东宫喝了半天的酒,甚至醉倒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26/56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