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明朝当国公(校对)第8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0/751

  曹大忠的话还没说完,崔呈秀突然喊了一声,原本有些烦恼的他突然露出激动的潮红之色,只见他一巴掌拍在了桌上兴奋喊了起来:“对啊,在这里咱们没有法子对付他,但是咱们可以将他调走啊!”
  “崔大人,你说什么?”曹大忠还是有些迷糊。
  “哈哈,曹大人你真是本官的福星啊!”崔呈秀激动地右手握拳在自己的左掌上猛击了一下,发出啪的一声脆响,“杨峰如今在江宁卫羽翼已丰,我们是不能轻易动他,但若是咱们将他调往边关呢,只要以边关有战事为借口将其调离江宁卫,没有了杨峰的坐镇,江宁卫还有谁可以阻挡咱们。”
  “咦……”曹大忠这才猛然惊醒,嘎嘎大笑起来,如同鸭子般的嗓音在客厅里回荡,“妙啊……咱们也不说将他撤职,只是将他调往边关一段三五个月就好,最近咱家听说边关战事吃紧继续援兵,咱们只要将他调往边关,等到他不在的时候咱们想要挖出这个秘密来想必就要简单得多了,咱家就不信杨峰不在了他在这里的马脚还不会露出来。”
  “哈哈哈……”
  “嘎嘎嘎……”
  两人的笑声同时响起,听起来格外的渗人。
  两人说做就做,很快崔呈秀就写了一份奏折和一封密报,分别同时派人给魏忠贤和内阁送去,三天以后这封公文和密报几乎同时出现在内阁和魏忠贤的手里。
  当朱由校收到内阁送来的奏折后还特地在第二日的早朝上将这封奏折让太监王体乾当众念了出来。
  “臣听闻,大明以仁孝治天下。今有江宁卫指挥使杨峰献上亩产四千余斤之神物土豆,实乃我大明之福万岁之福也。此物不仅产量高,且还异常耐旱,而今我大明饿殍遍地,若将此物在大明大力推广则可解无数百姓与饥荒,实乃功德无量之举。臣恳请陛下下诏,将此物现在陕西、山西等地推行,若有所成则可在大明全面推行之……”
  等到王体乾念完后,整个金銮殿上鸦雀无声,所有的百官没有一个人吭声。原先跳得最欢,骂杨峰最厉害的包括御史言官在内的官员全都修起了闭口禅,一个个眼观鼻鼻观心的摆出了最标准的站姿。
  红光满面的朱由校在众人的脸上顾目四盼了一下这才对站在百官最前面的顾秉谦道:“顾爱卿,这封奏折想必你们内阁已经看到了吧。前后两任钦差的都证明了杨峰和曹大忠上次发来的奏折属实,这回你们还有何话可说?”
  被点到名字的顾秉谦无奈的站了出来朝朱由校躬身道:“启禀陛下,此事确实是老臣思虑不周,老臣愿向陛下谢罪。”
  “谢罪?”朱由校的脸色冷了下来,指着下面的官员骂道:“当初尔等一个个都指天骂地的,恨不得将杨峰和曹大忠千刀万剐。原本第一任钦差已经证实了杨峰所言确实属实,但你们依然不愿意相信。好啊,朕又派出了第二任钦差,如今崔呈秀也上了折子证实此事属实,你们是不是还要让朕再派出第三任钦差啊?”
  百官们依旧集体沉默,最后还是左都御史李宗延站了出来说道:“陛下,诸位大人在此事上确实做错了。但此事并不能全怪他们,毕竟亩产数千斤之事实在是太过骇人听闻,数千年来从未有过此等事物,诸位大人有所怀疑也是人之常情,还望陛下宽恕则个。”
  “宽恕……哼!”朱由校冷哼了一声,不过他也知道自己不可能把满朝的官员的都罢免了,毕竟国家还要靠他们来治理呢。看到这些大臣的嘴脸,朱由校不由得有些想念起那个当初强迫他跑步,每天跟他谈天论地的那个家伙了。
  在朱由校看来,这个杨峰跟自己见惯的官员简直就是两种人。在他的脸上看不到太监内侍那种卑躬屈膝唯唯诺诺的神情,也看不到面前这些大臣那种没事就骂人,有事就躲开的无耻嘴脸。当他在杨峰那里住下来的那段时间里,杨峰只是象一个朋友那样跟谈天论地,跟他讲外面的世界,讲大明朝的弊端,也陈述了大明的内忧外患,并清楚的指出了如果再不改变大明的状态,大明朝这个延绵了两百多年的王朝必然会轰然倒塌。
  说实话,朱由校当初在听杨峰说这些事情的时候几乎就跟听天书一样,但是后来他慢慢一琢磨,发现杨峰所说的事情确实是有道理的,渐渐的杨峰在他心里的份量也越来越重,只可惜此人并非是科举出身,否则他一定要把他调到朝堂里来,让他给自己出谋划策。
  就在朱由校沉思的时候,一个声音打破了朝堂上的沉默。
第一百八十三章
如果我不想去呢
  “启禀陛下,臣有本奏!”这时,一个声音响了起来。
  朱由校定眼一看,原来是太仆寺卿霍维华,这位可是跟崔呈秀同为魏忠贤的谋士,也是魏忠贤的铁杆心腹之一,他有些好奇的说道:“原来是霍爱卿啊,你有何事启奏?”
  霍维华从队里里走了出来,对朱由校拱了拱手大声道:“启禀陛下,臣以为杨峰献上神物土豆一事有大功于国,不可不赏否则必然寒了功臣之心。”
  听到这里,不少官员的脸色微微一变,只是却又无可奈何,毕竟杨峰献上土豆的事情如今可以说是板上钉钉的,任何人也无法否认这点,朱由校要凭借这点升他的官谁也挑不出理来。
  “但是!”突然,霍维华的话锋突然一转,“杨峰刚前个月刚从一五品千户晋升为三品指挥使,这已然是皇恩浩荡了,若是此时再升官的话对其恐怕并非什么好事。”
  “嗯,言之有理!”
  “霍大人此言甚是。”
  不少官员在下面频频点头,两个月前刚从一个五品升为三品这已经是很少见了,若是现在再升官的话那就太过骇人听闻了。
  但是朱由校却有些不高兴了,在他看来杨峰是一个有见识有本事的人才。是人才就应该得到提拔,怎么能够象那些碌碌无为的庸才那样按部就班的慢慢升官呢,他有些不高兴的说:“那么依霍爱卿之间应当如何啊?”
  霍维华不慌不忙的说:“如今边关战事吃紧,前些时日贼酋努尔哈赤更是在沈阳悍然称帝,并对宁远虎视眈眈,综上所述近日边关必有战事,因此臣以为不如让杨峰率领本部兵马前往边关孙督师麾下听命,待其立下功劳后陛下再对其进行封赏也不迟,如此一来想必诸位大臣们也不会再有异议了。”
  “咦……”
  金銮殿上的百官们听到这里就感到脑袋有些不够用了,这个画风转变得有些快啊。难道霍维华不是站在杨峰这边的吗,有功不赏也就罢了,还把人家发配到边关去跟鞑子拼命,这个杨峰到底跟你有什么仇什么怨,竟然要这样的坑人,这套路也太深了吧。
  不过尽管心里不明白霍维华为什么会做,但这并不妨碍一些官员们继续落井下石。立刻就有人站了出来附和道:“陛下,霍大人所言甚是,据闻杨峰今年不过二十来岁,便已经是三品指挥使,若是晋升太快恐难堵天下人悠悠之口,如不待其前往边关立下战功后陛下再对其进行擢升,这样一来便无人可说什么了。”
  “臣附议!”
  “臣也附议!”
  看着一名名官员站出来附议,朱由校心里实在是腻味得紧。这些官员办事的能力不一定行,但是拖后腿的能力却是一等一的强,原本好好的一件好事到了他们的嘴里就变成了坏事,一件坏事从他们的嘴里说出来竟然变成了为人着想的好心之举,对于这些官员指鹿为马的能力朱由校不得不感到惊叹。
  不过不爽归不爽,但朱由校知道有一点他们没有说错,那就是杨峰窜起的速度实在太快了,大半年前还是一介白身,当上了五品千户不到几个月的时间就晋升为三品卫指挥使,要是现在再晋升的话那么也实在是有些说不过去,这也是有那么多官员一起进言的原因。
  朱由校想了好一会,这才点点头,“好吧,不过如今杨峰如今隶属于卫所,要调往边关却是要另外给他一个官职才行。这样吧,传朕旨意加封杨峰为南京江宁卫参将,江宁卫兵马归其统属,即日调往辽东并归孙承宗节制,诸位爱卿以为如何?”
  “陛下圣明!”在达到了目的后,官员们都很是心满意足,也不计较朱由校给杨峰套上的另外一个官职了,反正参将也只是三品官,算起来也不能说是提升,只能说是平调而已。
  下了朝后,朱由校回到了他的木匠房,原本平日里他最大的爱好之一就是做木匠活,但今天他看着屋子里琳琅满目的木制品心情却很是有些不顺。今天霍维华的出现让他意识到这件事的背后应该是魏忠贤在出手,可是令他想不通的是魏忠贤为什么要这么做,他不记得杨峰跟魏忠贤有什么过节啊,魏忠贤为什么要如此忌惮他。
  朱由校越想越有些心塞,朗声喊了声,“来人啊,宣魏忠贤觐见。”
  话音落下,旁边却没有人吭声,朱由校不禁一愣,脸色便是一沉,按理说他的身边十二个时辰都是有人伺候的,怎么话说出口后却没人吭声,难道身边的小太监竟敢疏于职守不成。
  就在他要发怒的时候,旁边传来了一个温柔的声音:“陛下,您究竟有何事,刚下朝便要宣那魏忠贤觐见啊?”
  朱由校扭头一看原来是皇后张嫣,原本不悦的神情也变得温和起来,“原来是梓童啊,你怎么过来了?”
  张嫣娇嗔道:“陛下,您都好几天没到臣妾那里去了,难道还不许臣妾过来看看您嘛?”
  “诶呀,这倒是朕的不是了。”朱由校有些不好意思的笑了笑后轻叹了一声:“这些日子边关急报,努尔哈赤正率兵进犯宁远一带,孙承宗正率领辽东兵马紧急防守,并要求朝廷派遣援兵,而且还要求朕把熊廷弼重新派往辽东戴罪立功。
  这也就罢了,就连杨峰为朝廷献上了亩产数千斤的神物,朕要晋升他的官职,众大臣们也要阻拦,并说出要让杨峰到边关立功后再对其晋升,朕就想不明白了,那些不做事的人整天尸位素餐,却偏偏要阻拦那些做事的人晋升。就连魏忠贤也掺合到了这件事里,咱们大明朝两百多年来难道就养了那些个玩意吗?”
  看到丈夫一副头疼的样子,张嫣心疼的走到他身旁握住了丈夫的手轻声安慰道:“陛下,您也不用太过自责,如今的朝中百官几乎各自都有有各自的算盘,这些人做事不成内斗全都是好手,若是陛下事事都于他计较那您迟早得被他们气坏身子。不过咱们大明也不全都是这样的人,至少咱们还有诸如孙承宗、熊廷弼以及杨峰这些能臣干将来帮衬您啊,您有什么事尽可吩咐他们去做嘛。”
  “是啊!”朱由校反手握住了张嫣的小手,“梓童说得不错,朕手底下还是有能人的,这个熊廷弼自从上次被释放回家后恐怕已经等得不耐烦了吧?这一次魏忠贤的所作所为很令朕失望,朕没想到竟然是他的私心竟然如此之重,着实令朕想不到啊。”
  张嫣听到这里不禁埋怨道:“臣妾早就说过,魏忠贤此人心术不正,陛下就不应该重用此人。”
  说到魏忠贤时,张嫣的凤目中露出一丝凌厉的目光。
  就在去年的时候,张嫣怀孕了,有一天她的腰有些不舒服,她听说宫里有一名宫女擅长推拿按摩于是派人找来了这名宫女替她按摩,不料这名宫女竟然把张嫣推拿得流产了,而且事后这名宫女也离奇的自尽,要说这里面没有猫腻那简直就是在侮辱张嫣的智商,而张嫣也把这个仇算在了魏忠贤和他的相好客氏的身上,也只有他们两人才有这个能耐暗算她这个后宫之主。只是魏忠贤和客氏深受朱由校信任,张嫣一时间也拿他们没有办法,只好将这个仇恨藏在心里。
  “梓童,你不懂!”朱由校摇头道:“本朝太祖皇帝创立大明朝后,废除了宰相以及中书省制度创立了六部制,这固然是极大的巩固了皇权,但也有一个缺陷,那就是为君者必须日夜操劳处理政务,可自打太祖皇帝殡天后,本朝便再也无人能如太祖般如此勤政者,为此成祖皇帝不得不制定了内阁制,原本几个阁老只是辅助君王处理政务,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内阁和文官们的权利也越来越大,甚至达到了可以制衡皇权的程度。为了制衡文官集团,先祖们不得不开始提拔宦官用来制约文官集团,但是任用宦官也是有风险的,一旦不慎就会重演王振、汪直、曹吉祥、刘瑾等人的祸害,现在你明白朕重用的魏忠贤的原因了吗?”
  “陛下,这些都是您想出来的吗?”
  听毕的张嫣美丽的凤目一眨不眨的看着自己的丈夫,脸上满是惊讶的神情。正所谓知夫莫若妻,朱由校的文化水平他这个做妻子的是最清楚的,要说朱由校能把本朝制度的优缺点说得如此透彻明了,张嫣是绝对不信的,刚才那几句话听起来好像很简单,但不是对大明朝了解得透彻无比的人是做不出这样的总结来的。而朱由校在当皇帝之前连字都不认识几个,如何能有这番见识。
  听到自家的媳妇这么惊讶的看着自己,朱由校老脸一红解释道,“这些都是前些日子朕在江东门千户所暂居,与杨峰闲聊告诉朕的,朕听后也是大受启发呢。”
  张嫣轻笑起来,她对于这个杨峰倒是挺有好感的。说到底她也是女人,杨峰又投其所好的经常派人送些在现代司空见惯但在这个时空却从未出现过的诸如洗发水、沐浴露、香皂、镜子以及化妆品等女性用品给她,正所谓拿人的手短吃人的嘴软,拿了杨峰这么多好东西,她对杨峰的印象自然很好。
  只见她凤目一转,对朱由校道,“陛下,既然如此臣妾倒是有个提议。孙承宗不是嚷着要把熊廷弼调回辽东吗,干脆您就让杨峰和熊廷弼一起去辽东得了,也好有个伴嘛。”
  “咦……对啊!”朱由校眼睛一亮,“熊廷弼确实是个人才,倒是很会打仗的,让他和杨峰一起到孙承中麾下效力说不定还能创造出一个奇迹呢。”
  说到这里,朱由校一把搂住了张嫣飞快的在她的粉脸上亲了一下,羞得张嫣赶紧将丈夫推开娇嗔道,“陛下,这里还有人呢。”
  “哪来的人。”朱由校笑了起来,张嫣一看不知什么时候原本站在门口伺候的太监宫女早已消失得干干净净。
  “梓童,朕突然记起了一件事,那杨峰曾经跟朕说过,说是夫妻之间在做那种事之前调调情会大大增加有身孕的机会呢。”
  “陛下又胡说八道了了!”
  “这可不是朕胡说八道,是那个杨峰跟朕说的,朕以为还是有点道理的,所以咱们今天来试试你看怎么样?”
  “不要了……”
  “不行,朕现在就要!”
  “陛下……那……那您可得轻点……”
  一个星期后,当杨峰接到朝廷发来的旨意时,杨峰正在江东卫的校场上跟军官们一起吃饭,兵部的官员宣读完兵部的公文后整个校场上一片寂静。
  黄振业把刚放进嘴里的一块肥肉给吐了出来,邱迪生的最大则是可以塞进去一个鸡蛋,曹迎矛等人的脸上也神情各异,总而言之整个校场陷入了一片寂静之中。
  看到陷入一阵诡异般寂静的校场,宣读公文的那名兵部的员外郎看着校场上数千双眼睛齐刷刷的看着自己,立刻就觉得心里有些毛了,这些大头兵这是怎么了,不会是想扯旗子造反吧?
  最后还是杨峰接过了公文,这名员外郎满脸堆笑的拱手道:“恭喜杨大人贺喜杨大人荣升参将,此次能带辽东若是能打上几个胜仗,加官进爵指日可待啊!”
  “是吗?”
  杨峰淡淡的说道:“这位大人,本官只想知道,调本官和江宁卫所的军士去边关的提议是谁提出来的。”
  看着皮笑肉不笑的杨峰和周围冒出一丝丝杀气的众将士,这名原本还拿捏着架子的员外郎只觉得两条腿都在打哆嗦,他战战兢兢的说:“这个本官只听说……只听说是上早朝的太仆寺卿霍维华大人提出来的,而后满朝百官都出声赞同,陛下这才同意下来。”
  “霍维华……魏忠贤……”
  杨峰的嘴里缓缓吐出了一个字,他突然看着这名员外郎咧开了嘴露出了一口的白牙,“若是本官不想去呢?”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0/75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