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明朝当国公(校对)第74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47/751

  从这名掌柜的语气中可以听出,中年掌柜是认识吴班头的,两人还挺熟悉。
  杨峰不禁扫了吴班头一眼,吓得吴班头打了个哆嗦。
  吴班头别看只是个差役,连官都不是,名面上地位很低,但权利却很大,用后世的话来说那可是京城警察局治安大队的大队长,这样一个手握实权的官吏认识的人自然是多了去了。
  这名中年掌柜平日里也跟吴班头打过交道,但这厮仰仗着皇家商行的名头对吴班头不怎么看得起,是以两人的关系其实非常一般,现在被他这么一说,吴班头心里的怒火立刻就涌了出来。
  中年掌柜不知道杨峰是谁,他却是知道的,就在刚才,当宋烨拿着杨峰的名帖和官印去到顺天府时,顺天府尹张延年吓得差点要亲自带队过来,还是吴班头劝住了他,自己亲自带着衙役过来。
  吴班头森然笑道:“杨四喜杨掌柜,你放心,这件案子我自然会秉公办理,现在你先跟我回衙门再说,我来的时候张大人可是亲口说了,这件案子他会亲自审理的。”
  中年掌柜听后不禁一愣,他只是狂妄了点,但并不傻,象今天这样的案子严格的说起来只是一桩小到不能再小的案件,随便一名小吏就能处理了,怎么可能惊动一名正三品的顺天府尹亲自审案,而且现在这些官差还这么不给面子,除非……
  回过味来的他终于凝重的打量看向了杨峰,嘶哑着声音问道:“你到是谁,为何要跟我们皇家商行过不去?”
  杨峰已经懒得跟这个被贪婪蒙蔽了眼睛的家伙说话,他转头对吴班头道:“吴班头,下面的事情便劳烦你了,本公现在还要赴约,如果可以的话,本公希望可以在两个时辰内看到他的供词!”
  吴班头自然不肯放过这么一个拍马屁的机会,恭敬道:“国公爷放心,用不着两个时辰,一个时辰之内小人若是没有把他的供词送到您面前,小人便自己辞了这差使亲自给您当这家商行的掌柜。”
  饶是杨峰此刻心情不佳,但还是被吴班头的话给逗乐了。
  “好你个吴班头,你这张嘴不去当个说书先生实在是可惜了,我可不敢让你这个班头屈尊来我这里当掌柜,否则你们的张大人非得跟我急眼不可。好了,你先把这些人都带回去吧,本公有事先走了。”
  说罢,杨峰转身走出了门口,早有家丁牵着马在门口等待,当杨峰上马后,就听到身后传来一个嘶声竭力的声音:“你到底是谁?啊……”
  “呸!”
  吴班头狠狠的踢了中年掌柜一脚,朝他吐了口唾沫:“你个孬货,说你蠢还不信,居然当着自家主子的面扯虎皮拉大旗,你不死谁死?”
  说罢,将已经瘫倒在地的掌柜扔上了大车,一行人朝着衙门而去……
第一千三百一十一章
杨峰说新法
  出了大门的杨峰,原本平静的脸庞抽搐了两下,压低了声音对身后的宋烨道:“你亲自带人跟过去,亲自跟着吴班头一起审讯,我倒要看看这样一个败类是怎么混进大明皇家商行的,他背后的人又是谁,还有这些年以来这些个蛀虫到底从我们商行偷走了多少东西,搞清楚后第一时间禀报给夫人,她会处置的。”
  “小人明白!”
  跟随杨峰多年的宋烨当然知道此时的杨峰就象一个火药桶,随时都会爆炸,吓得心惊肉跳的他不敢耽搁,赶紧上马跟了上去。
  苏童带着剩下的三名家丁来到了魏忠贤在宫外的府邸,早已得到消息的魏忠贤早已带着崔呈秀等一干人在门口迎接。
  “哈哈哈……国公爷今天可是来晚了,让咱家一顿好等啊。”
  魏忠贤大笑着迎了上来,杨峰也走了过去,拱手道:“实在抱歉,刚才出了点事,耽搁了一点事情,待会杨某自罚三杯。”
  “好,咱家可是让人备下了美酒,就等着国公爷来赏光了。”
  “当然没问题,不过魏公公不先把旁边的这些同僚介绍一下吗?”
  “哦,这倒是咱家失礼了。来来来……咱家给国公爷介绍一下,这位崔呈秀国公爷是认识的,这位是工部尚书吴淳夫,这位是左副都御史李夔龙、这位太常寺少卿田吉,这位是御史台的李蕃,给事中李鲁”……
  杨峰很给魏忠贤面子,每介绍一个人他都会向对方点点头,碰到熟悉的甚至还会拱手致意,一番介绍下来,以杨峰的记忆力虽然不能全部记住,但也记住了七七八八。
  由于人比较多,这次宴客的地点放在了后堂的大厅,一干人将三张桌子坐得满满的。
  杨峰扫了一眼,发现魏忠贤麾下几乎所有的干将都来了,由此可见魏忠贤这次请客肯定不止是闲聊那么简单。
  一行人相继落座后,酒过三巡菜过五味,魏忠贤这才看着杨峰笑道:“国公爷,这次咱家请你过来,除了向你介绍这些同僚之外,还有些事情想要跟你商议一下,不知国公爷会不会给咱家这个面子。”
  杨峰笑了笑:“魏公公说笑了,本公随贵为国公,但自问除了打仗,其他的事情都不大擅长,莫非魏公公想要跟杨某商议之事也跟打仗有关?”
  魏忠贤神情一变,白皙的脸庞多了几分苍白,苦笑道:“国公爷说笑了,咱家不过是陛下身边的奴婢而已,岂敢插手军务。”
  “哈哈哈……”
  杨峰笑了起来,“好了,不开玩笑了,魏公公咱们还是言归正传吧,你是知道我这个人的。不喜欢绕圈子,有话直说好了。”
  “好。”
  魏忠贤也点点头:“国公爷,前些天陛下下令卢象升率领新军回京,除了留下两万新军编入京营后,让其率领剩下的一万兵马去江南赴任。不知国公爷对此有何看法,卢象升能在江南打开局面吗?”
  “这个本公就不知道了。”杨峰摇摇头:“诸位都是我大明的一时俊杰,当知江南的情况非常复杂。太祖开国以来,江南在本朝的作用便一升再升,到现在江南的每年在商贸流动的银子便超过了三亿两,但是这些银子却跟朝廷没有半文钱的关系,这是极其不正常的。”
  当杨峰和魏忠贤说话时,在场的官员全都停下了筷子,全都看向了他们。
  说到这里,杨峰的脸色变得严峻起来,“今天,当着诸位的说句心里话,咱们大明官员俸禄之低简直是冠古绝今,这也使得几乎所有人都可以理直气壮的说我要贪墨。
  因为他不贪墨的话恐怕连肉都吃不起,这岂不是滑天下之大稽?”
  杨峰的话说完,在场的官员们全都沉默了,不少人看向杨峰的眼神也亲切的许多,这番话简直说到了他们的心坎里。若说十年寒窗苦读,金榜题名后当了高官,最后却连肉都吃不起,这样的官恐怕没有多少人愿意做。
  “不过话说回来,当官的你贪点吃点都可以理解,但是你不能颠倒黑白,将个人家族的利益置于朝廷之上,甚至连江山社稷的安慰都不顾的地步。”
  杨峰加大了声音,“太祖原本让读书人免赋税是因为开国之初由于时局动荡,读书人实在太过稀少,太祖皇帝为了鼓励百姓读书这才定下了这个规矩。
  但是时至今日这个规矩已经过时了,如今我大明的土地十之八I九已经落到了士绅的手里,这些人是不用缴纳赋税的,由此带来的后果就是大明收上来的赋税一年比一年少。
  大家都是当官的,你们说说,朝廷若是没有了银子会怎么样?”
  众人沉默了,大家都是聪明人,所以有些话不用说得太直白,一户家人如果没有银子的话就会挨饿受冻,会饿死冻死,一个国家若是没有银子的话就会破产,甚至会亡国。
  “所以这样的局面不能再继续下去了,原本本公是打算毛遂自荐想要亲自下江南当那个浙江巡抚的,但是被陛下拦住了,后来本公向陛下举荐了卢象升,这家伙虽然比较耿直,但有些事情让他来做或许会比本公更合适。
  本公知道,在做的诸位许多人都是江南人士,今天之所以邀请本公赴宴,无非就是想托本公求个情或是放你们一马,但本公只能告诉你们,这是不可能的。
  天下间赚钱的法子千千万,你们又何苦只盯着地里刨出的那点东西呢?本公也不怕把丑化说在前头,一体当差一体纳粮这个新法是有利于朝廷有利于大明的,谁敢阻拦谁就是大明、是陛下也是本公的敌人,为了这个目标无论是陛下、本公都会为之奋斗到底。
  刚才魏公公不是问本公卢象升能否在唉江南打开局面吗?实话告诉你们,这次卢象升若是不能在江南打开局面,下次本公便亲自带着十万江宁军将士去江南,哪怕杀个血流成河也一定要把新法推行下去!”
  杨峰话里带着一股强烈的杀气,连魏忠贤也听得心惊肉跳,就跟别提周围的官员了。
第一千三百一十二章
威逼利诱
  “本公也不瞒诸位了,别看如今辽东和境内的流寇已平,但大明依然是内患重重,我大明境如今内尚有数千万沦为佃户的百姓挣扎在死亡线上。
  这些吃了上顿儿没下顿的百姓是最危险的,一旦遇到天灾人祸,这些佃户势必会成为新一轮的流民,只要被有心人引导,便会在短时间内蜕变成流寇,那时候咱们又当如何?难道要再一次剿灭他们吗?”
  众人都不吭声了,刚刚结束的江南之乱已经让他们体会到了流寇带来的危害。在战场持续了一年多的动乱里,河南、陕西、山西、浙江等地相继糜烂,大明朝廷直接或间接的损失简直无法估量。
  在座的官员或许贪、或许奸但就没一个是智商不及格的,他们很清楚如果大明再来一场席卷大半个大明的动乱的话,这个已经延续了近三百年的王朝搞不好真的会哄然崩塌,这一点作为皇帝的朱由校看的非常清楚。
  为了大明江山能够延续,朱由校肯定会什么事情都敢做,到时候别说杀几个人了,就算是把江南所有士绅全部杀光他恐怕也不会有丝毫的犹豫,所以杨峰的话真不是在吓唬他们。
  沉默了良久,崔呈秀说道:“信国公,不知我等能够为您做什么?”
  杨峰看着这位堪称是魏忠贤集团的第二号人物,微笑道:“尔等要做的事情很简单,我要你们发动自己所有的力量,劝说也好威逼利诱也罢,最大程度的支持卢象升在江南推行的一体当差一体纳粮新法。
  一定要把这新法给办成啰,否则本公不介意把江南砸烂,然后再扶持一批听话的官绅。要知道,为了江山社稷,本公可是什么事都做得出来的,魏公公,您说呢?”
  魏忠贤眉头紧皱,今天他之所以宴请杨峰,就是想听听他对江南变法的态度,没料到这位的态度居然如此强硬,摆明了如果卢象升的新法推行不下去,他不介意杀个血流成河的架势。
  他想了想说道,“国公爷,咱家也算是伺候了陛下十多年了,据咱家所知,陛下之所以没有派您下江南,就是因为不赞你同对江南大开杀戒吧?”
  “大开杀戒?”杨峰摇摇头:“我不同意这个说法,其实我更喜欢把它称之为清扫垃圾。”
  “清扫垃圾?”魏忠贤面色有些古怪,“你竟然将江南士绅称为垃圾?”
  “不是么?”杨峰冷笑道:“这些士绅们不事生产,仗着手里的银子不断的囤积居奇,低买高卖,遇到灾年更是大肆逼着百姓贱价变卖田地。
  本公记得,洪武年间大明的土地有八I九成都在百姓手里,可现在却正好相反,如今大明八I九成的土地全都倒了那些士绅手里。那些没了土地的百姓也要生存,但凡有口吃的能活下去他们就不会闹事,可即便是这么简单的要求我们这些官老爷和士绅们也不愿意给他们,你们告诉我,他们应该怎么办?”
  所有人都沉默了,他们但心自问,如果自己一家人活不下去了会怎么办?
  “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揭竿而起。”
  杨峰的声音在大厅里回荡。
  “一个两个百姓活不下去没什么,十个百个也没太大关系,可若是千个万个呢,百万甚至千万百姓都活不下去呢?一旦这些人汇聚在一起会发生什么后果?”
  杨峰的声音越来越大,“本公这一年多来一直在外剿灭流寇,亲眼看到原本被官兵围剿得只剩下数十人上百人的流寇犹如丧家之犬般逃进了深山。
  他们在深山里蛰伏了一段时间,待到官兵撤走后,他们便会趁着官府不备攻再次打县城,一旦县城被攻破,原本只有数十人上百人的流寇立刻会在短短一两个月内如同滚雪球般膨胀到上万甚至十多万人?
  这是为什么?难道那些被他们裹挟的百姓都是傻子吗?难道他们不知道造反是死罪吗?不,他们全都知道,他们之所以造反是因为他们活不下去了,既然不造反就会饿死,那为什么不趁机反了,说不定还能挣条活路出来。这才是为什么这些年流寇越剿越多的原因。”
  大厅里一片寂静,杨峰的这一番话将大明朝廷的弊端揭示一干二净。
  “诸位,非是我杨某人心狠手辣。难道我就不想和光同尘,跟诸位同僚打成一片么,可你们想过没有,倘若真的放任情况恶化下去,大明朝廷还能撑多久?到时候就离改朝换代不远了?”
  “杨峰,你大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47/75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