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明朝当国公(校对)第74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43/751

  杨峰插话道。
  “江南之钱财可以说是富甲天下,每年光是买卖盐铁的银子流水就达到了六七千万两,其他的茶、油等各种物品也不在盐铁之下,可以说江南每年各种买卖的银子流水至少有数亿,可上缴朝廷的却只有可怜的三百多万两,这样的江南要来何用?”
  “国家国家,没有国哪来的家。可偏偏有些人却把家放在了国之前,顾小家而忘大家,这样的人不杀不足以平民愤,不杀不足以正国法,若是再任由这些人这样霍乱下去,大明江山可就……”
  杨峰没有说下去,但他的意思朱由校和魏忠贤都明白。
  这两人一个是皇帝一个是司礼监秉笔太监,如何不明白治理一个国家最重要的就是钱财的道理。
  打仗要花钱,救灾清理河道要钱,官员的俸禄要钱,总而言之几乎所有的事情都离不开钱财,一个没有造血能力的政权迟早是要崩溃的。
  而现在江南那些士绅占据着最富饶的土地,却连赋税都不想上缴朝廷,这样的人要来又有何用?
  看到朱由校已经有了心动的模样,杨峰继续道:“陛下,重病还需猛药啊,再说了,这世上最不缺的什么?就是想当官的人啊,想当初太祖皇帝杀的官员何止千万,但您看看那时候哪个地方缺当官的人了?
  前任的首级还在衙门口挂着,继任者就已经拿着官印上任了,这说明了什么您还不明白吗?”
  朱由校思索良久,点头道:“杨爱卿说得对,可江南却不比北方,那里是大明宗族势力最强大的地方,那些官绅一旦被逼急了,他们可是什么事都做得出来的,就比方说前两年朕失足落水的那件事。”
  虽然朱由校的脸上很平静,即便是说到自己失足落水的时候脸色语气也是淡淡的,但杨峰却清楚的看到,他放在两端的手已经紧紧握在了一起,手背上的青筋都大了许多。
  对于朱由校的心情杨峰是能够理解的,三年前如果不是杨峰及时赶到相救,此时的他坟头上的草已经好几尺高了,可到现在都没能找到下手的幕后真凶,不过能确定的是跟东林党和江南官绅一定脱不了干系。
  想到这里,杨峰安慰道:“陛下言之有理,不过您也不必太过担心,臣以为现在的机会是最难得的。要知道如今的江南可是被闯贼祸害的不轻,诸如宁国府、怀庆府等地的官绅甚至被屠戮一空,杭州府一带也是损失惨重,而且您别忘了,浙江巡抚潘汝桢可是还在大牢里,这时候咱么若不做点事情的话,岂不是辜负了微臣吗?”
  “你呀……”
  朱由校被杨峰的话逗得大笑起来,原本郁闷的心情也好了许多。
  魏忠贤看着跟自家大老板谈笑风生的杨峰,眼中露出了艳羡的神情,虽然朱由校对自己也算是宠信有加,但永远也不要指望朱由校会用这样的口吻跟自己说话。
  自己再得宠也只是皇家的家奴,生死也就在皇帝一念之间,而杨峰则不同,人家跟皇帝可是亦师亦友,最重要的是人家原本是要离开大明去南洋当他的土皇帝的,还是朱由校两口子使出了百般手段死皮赖脸的让人家留下来,这样的待遇哪里是自己能比的。
  笑过之后朱由校又皱眉道:“不过咱们要派谁去江南主持呢?爱卿你也知道,江南可不比北地,尤其是那里可是东林党的老巢,这些人有多难对付你是知道的。想当年,皇爷爷只是拍了几名太监去江南收税,就被那些人指使泼皮将其活活打死,可见那些人是何等的肆意妄为胆大包天。”
  “嗯,这倒是个问题。”杨峰也有些挠头,转头看到了魏忠贤,他不禁问道:“魏公公,不知道你有什么好的人选推荐码?”
  魏忠贤吓了一跳,两只手摆得跟风车似地,“没有,没有,咱家不过是陛下的一个奴婢,哪有什么好的人选啊。”
  看到魏忠贤吓得小脸煞白的样子,杨峰忍俊不住笑着摇了摇头,这才道:“陛下,微臣这里有个人选,不知该不该说?”
  “赶紧的,说啊!”朱由校急了。
第一千三百零四章
钱谦益的客人
  看到朱由校着急的样子,杨峰也不再卖关子了:“陛下,您觉得派卢象升去江岸主持一体当差一体纳粮怎么样?”
  “卢象升?”魏忠贤在一旁皱眉道:“他不是率领新军坐镇陕西么,若是将他调走流寇再起怎么办?”
  杨峰道:“怕什么,自从李自成死后,大明有规模的流寇也就只有张献忠一伙了,这股流寇交给其他人就可以了,让卢象升这样的人才长期坐镇陕西实在是浪费了。”
  魏忠贤依然摇头:“可卢象升现在是武职啊,信国公打算让一个武官推动江南变革吗?”
  “这有什么?”杨峰满不在乎的说:“他原本就是天启二年的进士,前些年入了武职,现在再改回去不就可以了吗?”
  “嘿……你当文武转换这么简单啊。”魏忠贤简直有些哭笑不得,文武殊途这句话可不是开玩笑的,不过他转念一想,这种事对于别人来说难如登天,可对于皇帝来说却不过是一句话的事。
  “卢象升。”朱由校想了好一会,有些犹豫道:“杨爱卿,不是朕不相信你,只是卢爱卿在练兵打仗上一把好手,但骤然让他去对江南那些错节盘根的官绅,朕是怕他力有不殆啊。”
  杨峰拍了拍胸脯:“那就让微臣去好了,微臣保证一年之内将一体当差一体纳粮的差使办好。”
  “不可!”
  “不可!”
  他的话音刚落,魏忠贤和朱由校俩人全都吓了一跳,几乎同时喊了出来,真要是杨峰下江南主持一体当差一体纳粮的事,朱由校可以保证,一年之内江南的那些官绅不死上大半不算完,一个不好便要落下千载骂名。
  “算了,就依爱卿所言,朝廷再找人去接替卢爱卿统领新军,让他马上去江南接任浙江巡抚一职吧。”
  “陛下稍等。”
  杨峰赶紧道,“陛下,江南那些官绅胆子有多大您又不是不知道,您让卢象升一个人去江南上任,这不是害他吗?”
  朱由校没好气道:“那怎么办,朕总不能让卢象升带着大军去浙江上任吧?”
  “有何不可?”杨峰却正色道:“您又不是不知道江南那些官绅的胆子有多大,莫说一个巡抚了,就是天王老子只要挡住他们的路,这些人照杀不误,卢象升若是孤身一人去浙江商人,臣估计他能活一个月就不错了。”
  “但也不能让他率领大军上任啊。”朱由校很是苦恼:“他若是被从武职变味文职,那就更不能掌军了,否则得被那帮御史喷死。”
  杨峰不以为然道:“喷就喷嘛,又不会真的死人,怕什么?再说了,臣也没说让他把三万新军全部带走啊,让他带走一万新军过去足矣。
  这支新军的作用除了保护他的安危之蛙,还要负责镇压那些不甘心纳税的老顽固,所以一万人足矣,太多了也是浪费嘛。”
  “那剩下的两万人呢?”
  “陛下可以将他们调回京城编入京营,这样既可以扩充京营的实力,又不用大动干戈,何乐而不为呢。”
  “唔……这个法子好。”
  朱由校想了好一会,不得不承认这个办法是最有效的。
  卢象升素有勇名,但凡是皇帝的圣旨他都会不可折扣的执行,所以尽管他不像别的文官那样长袖善舞,但这样的人来执行一体当差一体纳粮这样的活却是最好的。
  “那这件事就这么定下了,待会朕就拟旨,让内阁通过一下。”朱由校一拍桌子,事情就这么定下了。
  一顶轿子停在了院子门前,一脸疲惫的钱谦益从轿子里走了下来,对前来迎接的管家吩咐道:“老爷乏了,先去歇会,待会谁来也不见。”
  “喏!”
  管家赶紧答应了一声,一连串的吩咐下去,安排下人烧水让老爷沐浴歇息,并准备了一些小吃,让老爷沐浴之后吃点东西垫垫肚子,否则空腹睡觉可是非常难受的。
  这一觉钱谦益足足睡了一个多时辰才起来,当他起来后,早就侯在门外的管家赶紧进来,一边让丫鬟们伺候钱谦益更衣一边汇报道。
  “老爷,适才老爷歇息的时候,外面来了几名士子递上了名帖,求见与您,已经被小人安排在偏厅,那里清静更好。”
  “士子?”钱谦益脸色立刻沉了下来,“老王,刚才老爷我是怎么吩咐你的,遇到不相干的便赶紧赶出去,别让他们来打扰我。”
  “老爷息怒。”管家赶紧告罪:“老爷,非是小人不把您的话放在心上,而是你几个士子是有来历的,他们是苏州的士子,今儿个是特意拜访您的,而且他们还送来了厚礼呢。”
  最后那句话他是贴在钱谦益耳边说的。
  听到这里,钱谦益不能淡定了,虽然他如今已经是礼部左侍郎,但每年收到的孝敬却不多,所以日子过得不是很宽裕,一听到对方送来了厚礼,他的瞳孔立刻变成了方形。
  “既然是家乡士子来访,老爷我又怎能视而不见,传了出去岂不是让家乡的父老笑话,速速带老爷过去。”
  “喏!”
  很快,钱谦益便来到了偏厅,见到了正在喝茶的三名穿着青袍的士子,当他看到坐在中间的那名年轻人后,不禁惊讶的喊了声:“刘贤侄,你怎么在这里?”
  三名年轻人看到钱谦益赶紧站了起来向他行礼,恭声道:“学生请大人安!”
  而中间那名年轻人请安之后才笑道:“钱大人,秋闱在即,小侄此番进京赶考前,家父嘱咐小侄一定要来您府上请个安,这才冒昧过来,还望您不要见怪。”
  “哈哈哈……”
  钱谦益大笑起来。
  “贤侄说哪里话,你能来老夫高兴都来不及,又怎会见怪呢。”
  几个人寒暄了一阵,有丫鬟给钱谦益端来了一杯清茶,钱谦益喝了口茶笑道:为首的年轻人轻声道:“大人,小侄进京前,家父还托小侄想向您打听点事,不知可否?当然了,规矩小侄都懂,绝不会让您白做的。”
  钱谦益苦笑道:“这不是什么银子不银子的事情,罢罢……其实老夫不用你问就知道你们在想什么,老夫就说给你听听吧,权当长长见识了,今天早朝……”
第一千三百零五章
密议
  偏厅里,听着钱谦益将早朝的事情说出来,三位士子的面色越来越凝重,等到钱谦益说完后,为首的士子勃然大怒:“这个杨峰实在是太歹毒了,居然想出了如此恶毒之法,他是想遗臭万年吗?”
  另一名士子也怒道:“读书人免徭役免赋税那是太祖定下来的祖制,杨峰居然也想着推翻,他这是要制陛下与不忠不孝的境地啊,此等国贼应当人人得而诛之!”
  “钱大人,杨峰此举是要断了江南读书人的根啊!”
  面对三名义愤填膺的年轻人,钱谦益苦笑道:“谁说不是呢,可如今这份提议已然在满朝文武的面前集体通过,陛下也颁下了旨意,即日就要施行,本官又能为之奈何啊。”
  三人沉默了,他们也不是什么都不懂的小白,当然知道想要推翻满朝文武都通过,皇帝也同意的事情几乎是不可能的,毕竟这是代表了大明朝廷所有人的决议,如果连这种事情也能被轻易推翻的话,大明朝廷还有什么威严。
  正当三名士子相对默然的时候,钱谦益突然道:“不过刘贤侄也毋须太过担忧,虽然事情已经通过了廷议,但这件事想要办成却不是那么容易的事,并有些事情看起来虽然很美好,但真要坐起来却未必那么容易。”
  三人顿时精神就是一阵:“哦……愿闻其详。”
  钱谦益淡淡一笑:“你们要知道,江南是江南人之江南,吾等世世代代居住江南,可以说如今的江南到处都是咱们的人,陛下虽然颁发了旨意要在江南试行一体当差一体纳粮之策,但若是没有吾等江南士绅的支持,他如何执行?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43/75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