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明朝当国公(校对)第74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41/751

  杨峰的反映却是慢了一拍,从来没有向人下跪习惯的他直到所有人都跪下后看了看周围,这才随大流朝朱由校跪了下来,不过也正因为如此显得格外引人注目。
  “我大明素来以广开言路著称,既然信国公写了折子要呈上来,自然要允许人家念完,你们倒好,折子刚念了一个名字,尔等便迫不及待的跳了出来,你们想要干什么?堵塞言路不成?”
  “臣等不敢?”官员们齐声回答。
  堵塞言路是官员么经常用来怼皇帝的一句话,每当皇帝做了什么事,官员们想要上折子,皇帝又不给,官员们便用这句话来骂人,没想到今天却被用到了自己头上。
  “呵呵……”
  看到跪了一地的官员说话时那异口同声的样子,朱由校冷笑一声:“既然想通了,那就平身吧,老老实实听魏忠贤把折子念完。”
  “臣等遵旨。”
  魏忠贤重新举起折子高声念了起来:“臣信国公杨峰,此番下江南剿匪平乱,发现原本号称大明粮仓的江南早已名不副实,百姓有田者十中无二,绝大部分田地皆归于士绅富户。贫者几无立锥之地,富者则是夜夜箫歌……大明穷呼?富呼?若是大明穷为何无数士绅富户为买一扬州瘦马可以一掷千金,若大明富为何朝廷赋税屡创新低?臣以为……”
  听着魏忠贤阴阳顿挫的兼着折子,金銮殿内的百官们一个个神情一场精彩,杨峰在折子里不但将江南的现状说了出来,又列举了大量的数据来证明。
  随后他还指出,大明财政之所以没钱,还是因为绝大部分的田地都落到了地主士绅的手里,正是因为这些人隐瞒了田产收入,并享有免税的特权,这才导致财政一年比一年少,长此以往则国将不国,大明危矣。
  最后杨峰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那就是在江南施行官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火耗归公的办法,取消人头税,取而代之的是按照拥有田产的数量纳税。
  取消官绅和读书人的特权,所有人都必须纳税,如此一来朝廷的财政危机才能彻底得到缓解。
  不仅如此,杨峰还针对不法士绅与读书人,还制定了具体的惩处细则。比如,严禁绅衿包揽钱粮。凡贡监生员包揽钱粮而有拖欠的,不管多少,一律革去功名;拖欠至八十两的,以赃或枉法论处。
  严禁绅衿欠粮。凡系绅衿拖欠钱粮,地方官要把他同平民欠粮分开,单独汇报,以便照绅衿抗粮例治罪;州县官要把生员应纳钱粮造册送学官,由学官协助督促完纳。严禁绅衿驾词兴讼。
  不仅如此,各地官府还要加强对生监的管理。每年年底,生监要五人互保没有抗粮包揽等事,生员完粮后,方准应试。也就是说,如果读书人不纳税纳粮,他连科考的资格都没有。
  这份折子比较长,洋洋洒洒足有近两万字,魏忠贤念完后,整个金銮殿内一片寂静,不少人都倒吸了口凉气,杨峰的这个办法真是好毒啊。
  真要按照这个办法来实施的话,读书人延续了千年的好日子可就一去不复返了。
  听到这里,许多人看向杨峰的目光就像是见了鬼似地,这家伙的脑子是怎么长的,怎么能想出这么恶毒的办法来。
  其实他们不知道的是,这压根就不是杨峰的主意,而是把另一个时空里雍正皇帝施行的一体当差一体纳粮的办法照抄过来而已。
第一千三百章
辩驳
  当魏忠贤宣读完毕,金銮殿内的大臣们一个个面色都不怎么好看,尤其是江南籍的官员脸上更是黑得能刮下几层霜,孙承宗、朱国桢、韩爌三位阁老的脸色也是眉头紧锁。
  在场的官员们都是饱读诗书的人,就没有一个智商不在线的,杨峰提出来的官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的办法好吗?
  当然好,平心而论,只要是按照这个法子实行下去,用不了三年大明的国库就会变得重新充盈起来,以往那种紧巴巴的日子也会一去不复返。
  但是他们高兴的起来吗?当然高兴不起来。
  正所谓屁股决定脑袋,朝廷得利后损失的是官绅阶层的利益,尤其是读书人和官员特权的取消更是让他们无法接受。
  十年寒窗苦读所谓何来?还不是期望高中进士光宗耀祖升官发财,进而富贵满堂封妻荫子吗?现在倒好,读书人免赋的特权没有了,甚至要和那些泥腿子一样要服徭役,这简直就是对他们的侮辱啊。
  沉默了一会后,一名穿着青袍的年轻官员便站了出来大声道:“起奏陛下,微臣乃都察院御史司学真,有事要请教信国公!”
  朱由校沉默了一下淡淡的说了一句:“准!”
  司学真大步走上前,来到距离杨峰三四米的地方瞪着杨峰厉声道:“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陛下乃天下共主,当遵循祖制治理天下,太祖之所以定下士人免赋的规定,为的便是让天下人有书读,教化万民。
  而今你杨峰上嘴皮一动下嘴皮便要废除太祖定下的规矩,你这是要陷陛下于不义呼?像你这般奸诈贪婪之徒居然也能站在金銮殿上,实乃大明之耻!”
  说罢,司学真朝朱由校跪了下来泣声道:“陛下,杨峰此人妖言惑众,若是按照此言所说,天下官绅都要收税,则天下大乱啊,臣请陛下斩杀此獠以正国法!啊……”
  司学真刚说完,就看到一个黑影在眼前出现迅速变大,随后只听见砰的一声,伴随着一声凄厉的惨叫,司学真整个人朝后翻了一个跟斗,后背重重的砸在了地上发出了一声沉重的声音,整个人疼得大声惨叫起来。
  还没等众人反映过来,就看到杨峰走到司学真跟前一把抓住了他的胳膊将其拧到后背,大声道:“大汉将军何在,此人欲在殿前刺杀陛下,快点过来将其拿下,将其诛其九族,以正国法!”
  杨峰这一魔幻的操作看的众人目瞪口呆,随后这才反应过来,韩爌站了起来对着杨峰怒喝道:“信国公,天子当前,你想干什么?还不赶紧将人放下。”
  杨峰楞了一下,“韩大人,我没干什么啊,这厮想要刺杀陛下,我这是将他拿下,请陛下诛他九族啊!”
  “我草!”这下就连魏忠贤也在心理对杨峰竖起了大拇指,平日里咱家也自认为够狠的,但像你这样当着满朝文武的面指鹿为马的手段,咱家就算是再过一百年也学不会啊。
  “放屁!”
  韩爌再也忍不住怒喝道:“你当陛下和满朝文武都是瞎子吗,你哪只眼睛看到他要刺杀陛下啦?你堂堂信国公就指挥血口喷人栽赃陷害吗?”
  “呵呵……”杨峰笑了,脸上浮现出不屑的笑容:“栽赃陷害,这厮说我妖言惑众,都要奏请陛下将我斩杀以正国法了,难道这就不是栽赃陷害吗?
  韩大人,你当着满朝文武和陛下的面拍着良心说一下,适才本公奏折所言之事对我大明是好还是坏,真要实行的话对天下百姓有没有好处,能不能增加朝廷的赋税?”
  杨峰此言一出,韩爌不说话了,作为宦海沉浮了大半辈子的人,他当然知道杨峰说的很对,真要按照杨峰所说的那样将一体当差一体纳粮的政策实施下去的话,别说三年了,他可以肯定,只需要一到两年朝廷财政窘迫的困境就能得到解决。
  但有些事情就是这样,不是说有好处就一定能施行的,江南由于经济繁华,所以上缴的赋税也远比北方要高得多,这就使得江南出身的官员以及士绅们在面对朝廷时有了更多的底气。
  现在杨峰突然说要实行一体当差一体纳粮了,这简直就是在刨这些江南士绅的根啊,即便是韩爌这样的内阁阁老也不敢轻易的当着满朝文武大臣的面表态,是以只能闭上了嘴当哑巴。
  看到韩爌不说话,杨峰将目光看向了满朝的文武大臣:“大明洪武年间,天下初平,大明每年的赋税收入尚且有八百多万两,后来逐渐增加到了一千多万。
  永乐年间,天下太平,大明的赋税更是增加到了两千万两。但随后大明的赋税便呈逐渐减少的态势,截至天启五年,诺大的大明赋税居然只有五百多万两。
  哈哈哈……诸位大人,你们一个个都是饱读诗书的人,能不能告诉我,到底是怎么回事吗?”
  杨峰的声音在金銮殿里回荡着,可大殿内的众人全都低下了头,没有人吭声,就连被杨峰一拳砸倒在地刚刚准备起身的司学真也重新躺在了地上闭上眼睛装死。
  杨峰凌厉的目光在众人身上扫了一群:“你们都不知道,还是不敢回答?”
  金銮殿里依旧是鸦雀无声,近千人集体沉默,杨峰大声道:“好,你们都不说,那我来来说。赋税之所以少,那是因为大明几乎八成以上的田地都落入了富户士绅,也就是你们这些当官的口袋里。
  可田地不是人,它们不会下崽,富户士绅多占一点,百姓手里的田地就少一点。可官员士绅都是免税的,所以朝廷能收的赋变得越来越少,不仅如此,那些商贾们还想着法的逃税避税,打着不与民争利为由,千方百计的让朝廷免税,这也导致了朝廷的赋税越来越少,诸位大人,不知本公这番话说得对不对啊。
  还是有哪位大人能站出来指证一下本公的不足?”
  良久,大殿内才有一个声音传了出来:“可对官员士绅免税那是太祖皇帝定下的规矩。”
第一千三百零一章
疯了
  “是啊,此乃祖制不可违也!”“就是,违背祖制此乃大不孝啊!”
  周围响起了一阵声音。
  听到这里,杨峰冷笑起来,提高了声音道:“说祖制不可违背的人都给本公站出来,当着本公和陛下的面再说一遍。”
  看着杨峰凌厉的目光和身上散发出来的无形的威压,周围的官员们大都保持了沉默,但有沉默的自然也有头铁不信邪的。
  “出来就出来!”
  “还怕你不成!”
  还真有头铁的人,很快就从官员的队伍里站出了四五名官员,苏童看了一下,这些人大都年纪比较轻,而且全都是青袍和绿袍,绯袍的一个都没有。
  看到这里,杨峰心里就有底了,目光扫了他们一眼,“刚才就是你们说的祖制不可谓吗?”
  “正是!”
  一名穿着青袍,胸前补子绣着一只溪敕的年轻官员上前一步,看着杨峰冷笑道:“那句话正是下官所说,信国公有何指教?难不成还想象刚才那样象对待司学真大人一般将下官毒打一顿?”
  “你是?”
  “下官六科道言官崔英光。”
  崔英光挺起了胸膛看向了杨峰,此时的他就象西方故事里那名正在屠龙的勇士一般,胸口涌动着热血。
  现在他可是当着皇帝以及满朝文武的面质问杨峰呢,若是真能将杨峰驳斥得无言以对甚至让陛下将他拿下,那他可就出名了,弄不好立刻就能入了皇帝和诸位重臣的眼中,成为天下人敬仰的不惧强权的名士。
  “崔英光是吧。”杨峰点了点头突然问道:“好……崔大人果然不愧是忠贞之士。”
  说罢,他转向了朱由校大声道:“陛下,崔英光大人建议陛下回复所有祖制,并要求重新印刷《大诰》,并颁布天下,让天下所有百姓官员全都人手一本,如此一来则天下太平矣!”
  “什么!”
  朱由检愕然,魏忠贤愕然,整个金銮殿的官员全都呆滞了。
  “哄……”
  一股比刚才魏忠贤念一体当差一体纳粮的折子还要大的轰动在金銮殿响起,几乎所有官员的脸色一下变得苍白无比,就连孙承宗、朱国桢、韩爌三位大佬也被吓得不轻。
  何谓大诰?
  这是明太祖朱元璋亲自写编写的刑典,与明初洪武十八年(公元一三八五年)十一月发布,在这部邢典里,老朱同志整理了这些年审判贪腐方面的重大案件,以诰文的形式向全国发布,告诫官吏们,不要重蹈覆辙。
  这部邢典堪称是封建社会最齐全也是最严酷的一步法典,里面对官员们的约束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它针对官员所犯的错误定下了各种名目繁多的刑法。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41/75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