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明朝当国公(校对)第73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35/751

  看到杨峰怔怔出神,高起潜弯腰低头赔笑道:“请您接旨吧!”
  “臣杨峰领旨谢恩!”
  在高起潜的提醒下,杨峰这才接过了圣旨。
  高起潜赔笑道:“陛下对国公爷真是没的说,奴婢在宫里当差那么多年,还是头一回看到陛下下旨催促臣子返京的,看来陛下真是一刻也离不开公爷呢。”
  “是嘛?”
  杨峰不置可否的笑笑,沉吟了一下后才对高起潜道:“高公公,你们远道而来风尘仆仆,按理说本公要亲自为你们接风洗尘的,但怎奈如今贼寇新灭,江南被贼寇祸害得不轻,本公恨不得一刻钟当成两刻钟用,实在是没有办法亲自款待你们,实在是抱歉了。”
  高起潜赶紧道:“国公太客气了,看您说的,奴婢原本就是伺候陛下的,替陛下跑腿也是应当的,怎敢当国公爷亲自作陪呢,真要那样的话那可是折奴婢的寿了。”
  “你能这么想就好,高公公先行一步,本公随后就到,你去禀报皇上,就说本公忙完了这些事情后,快则半个月,慢则一个月便会回京。”
  杨峰说了两句便让宋烨领着他们下去,让他们用餐休息,每个人又奉上了一封(一百)银元,这才将高起潜一行人给打发走了。
  送走了高起潜,杨峰坐在椅子上思索良久,还是想不明白朱由校为什么要下旨让自己尽快回去,自己不是早就和他说好了么,干完了这票自己就要带着江宁军以及全家老少一起下南洋为大明开疆扩土,小朱同志也是答应了的,现在怎么又出幺蛾子了?
  算了,想太多也没用,还是等回到京城再问朱由校这位当事人吧……
  京城信国公府内院的荣庆堂
  荣庆堂位于信国公府内院的右侧,这里是海兰珠的居所,同时也是海兰珠平日里处理内务的地方,同时也是海兰珠、哲哲、大玉儿姑侄三人聊天放松的地方。
  当然了,信国公府里的女人自然不止这姑侄三人,还有郑妥娘、线娘、米莉亚、卡娜娅等侍妾。
  按照规矩,作为妾侍的郑妥娘几女每天早晚都要到海兰珠那里晨昏定省,也就是说作为妾侍的郑妥娘她们晚间要服侍身为海兰珠就寝,早上天不亮就要起床伺候海兰珠起床,要向她问安。
  这也充分体现了这个时代妾侍地位的低下,当然了,到了现代后一切都颠倒了过来,屡屡被爆出小三斗倒原配成功上位的例子。
  但来自现代社会的杨峰对这种现象可谓是深恶痛绝,早早就跟诸女言明,信国公府里绝不会弄这些破规矩,大家还是随意点的好,加之杨峰也早已言明,将来信国公府的爵位自然是由海兰珠诞下的儿子来继承,郑妥娘以及其他妾侍生下的儿子则是被安排到海外。
  也正是因为大家没有了直接的利益冲突,所以诸女相处得颇为和谐,平日里大家有事没事都会来到荣庆堂一起闲聊或是玩耍。
  今天,荣庆堂依旧是人声鼎沸,海兰珠一行妻妾七人,四人坐了一桌麻将,剩下的三人则是斗地主,一行人正吆三喝六的玩得开心。
  麻将的历史由来已久,最早出自于秦朝末年时期,开始的时候叫六博、马吊牌、默和牌,但那时候的玩法都比较简单。
  一直到杨峰到来之前都是以纸牌的形势出现,直到杨峰从现代时空里带来了几副麻将牌后,麻将的威力才真正显现出来。
  短短不到一年时间,麻将便开始在整个京城风靡起来,京城里但凡是有点身份的达官贵人或是家眷,全都是喜欢上了这种趣味无穷的玩意,一时间整个京城里到处都能听到搓麻将的声音。
  尤其是位于内宅后院里的妇人们,由于日子过得着实无聊,每天又有大把的时间,所以麻将这个东西一经出现后边迅速得到了她们的喜爱,据说就连后宫里的皇后娘娘都经常邀请其他妃子过来打几圈。
  今天的海兰珠穿着一件宝蓝色的长薄裙,头上梳了个坠马鬓,头发里简单的插了根乌木打制的凤凰簪子,看起来简单而又华丽。
  今天的海兰珠和郑妥娘、卡娜娅、哲哲以及、大玉儿凑了一桌,哲哲、线娘和米莉亚则是斗地主,一行人玩得正开心的时候,突然有丫鬟匆匆来报,说皇后娘娘有请海兰珠到坤宁宫一叙。
  海兰珠也不疑有他,还上了一品诰命的服饰后便带着几名丫鬟,在数十名家丁的护卫下进入了皇宫。
  来到坤宁宫后,皇后张嫣亲自站在门口相迎,看到海兰珠到来后笑吟吟的迎上来拉住了她的手笑道:“海兰珠,本公今儿个请你来坤宁宫,除了叙旧之外,还有一些事情要跟你商议,还望你不吝赐教。”
  海兰珠心里微微吃了一惊,“皇后娘娘严重了,海兰珠身为臣子,替娘娘分忧自然是责无旁贷,何来不吝赐教之说。”
  张嫣笑道:“那我就放心了,看来还是陛下说得对啊,海兰珠身为科尔沁部落宰桑之女,信国公之妻,自然是深明大义的奇女子。”
  “等等……”
  一进来就被张嫣一个劲的灌迷魂汤,海兰珠有些吃不住劲了,赶紧说道:“皇后娘娘恕罪,臣妾还不知道您要说的是什么事呢,若是您说之后臣妾做不到的话,岂不是要犯下欺君之罪。还望娘娘只明言,到底要让臣妾做什么?”
  张嫣的粉脸红了一下,话到嘴边却被她咽了回去,最后才问道:“海兰珠,本公听闻信国公曾经说过,要在剿灭了贼寇后便要率领所有江宁军下南洋,甚至会直击东瀛,将打下来的疆土分封给他的儿子,是这样吗?”
  “正是。”
  海兰珠一听到这里,心里比那时咯噔一声。
第一千二百八十九章
恍然大悟
  听到皇后突然问起这件事,海兰珠的心便是咯噔跳了一下,身份地位到了她们这个地步,平日里无论是说话办事自然不可能象寻常百姓那样随意,尤其是身为皇后的张嫣居然罕见的询问起了自家丈夫日后的打算,这就更让海兰珠感到惊讶了。
  心中的念头飞快的打算,但海兰珠的脸上依旧是一副若无其事的模样。
  “皇后娘娘您这话可问倒臣妾了,臣妾只是一介妇人,对于家国大事平日里可是懒得问也不敢问的,再者说了,我们家老爷常年在外打仗,一年到头也难得回一次家,臣妾就算是想问也没地方问啊。”
  看到海兰珠回答得这般小心,张嫣立刻明白是自己问得突兀了,换做任何人都会心生警惕。
  她笑了笑,走到海兰珠身旁坐了下来拉住了她的手柔声道:“海兰珠,你不用紧张,陛下与信国公与其说是君臣,倒不如说是良师益友,你我二人也是情同姐妹,说话不妨直接一点,若是象寻常大臣内眷那样说话还藏着掖着那还有什么意思。”
  海兰珠看着张嫣和蔼的神情,感受到了她语气里的真诚。这才稍微放下心来,说道:“这件事臣妾以前也听老爷说过一次。老爷曾经跟陛下有过约定,待到平定了满清鞑子与大明境内的流寇后,便会率领江宁军远赴海外为陛下开疆扩土,这是老爷的心愿,也是得到了陛下的应允的。
  只是现在娘娘突然问这件事,莫非是出了什么变故吗?”
  “这个嘛……”
  张嫣迟疑了一下,有些不好意思的说:“前两日陛下曾经和本宫说过,这件事可能有些变化。”
  “变化?”
  海兰珠黛眉微微一皱,脱口而出道:“娘娘,您是说陛下反悔,不愿意让我们家老爷出海啦?”
  听海兰珠这么一说,张嫣不禁哑然失笑起来。
  这个海兰珠并是从小在蒙古部落长大的,生性就是耿直,别看刚才还一副颇有城府的样子,一旦着急便露出了本性。
  她赶紧安慰道:“海兰珠,你先别着急,听本公把话说完,事情是这样的……”
  傍晚时分,海兰珠辞别了张嫣,在家丁的护送下返回了国公府,当她抵达国公府时已经是华灯初上。
  海兰珠回到了荣庆堂,就看到哲哲、大玉儿、郑妥娘诸女全都等着她,看到她回来后全都迎了上来。
  “你们这是……”海兰珠忍不住失笑道:“我去的皇宫,又不是什么龙潭虎穴,你们至于这么紧张么?”
  “大姐,你先坐。”
  大玉儿将海兰珠拉到一旁,按住了她坐在了椅子上,又端来了一杯茶水递给了她,眼巴巴的看着海兰珠品了一口立刻迫不及待的问道:“大姐,你这次去皇宫见皇后,皇后娘娘说什么了?到底发生什么事情?”
  海兰珠反问:“你怎么知道有事情发生,就不许是皇后娘娘找我叙话么?”
  “叙话才怪呢。”大玉儿撇了撇嘴,“往日里皇后娘娘若想找你叙话,一般都是提前一两天通知的,象今天这样这么急着找你,怎么可能没事呢。”
  “你这个机灵鬼。”海兰珠扑哧一笑,伸手在大玉儿的鼻梁上轻轻刮了一下,这才道:“好了,你们也不用瞎猜了,这次皇后娘娘找我,确实是有事情,而且这件事是关于咱们家老爷的。”
  “咱们老爷?”
  “咱们家相公?”
  众女都是一惊,难道杨峰那边出什么事了吗?
  不等诸女发问,海兰珠摇了摇头:“你们别急,不是老爷出事,而是另有其事。你们都知道年初老爷出征前跟我们说过待到平定了流寇之后,他就会带领大军一起下南洋,远征南洋、东瀛的事情吧?”
  众女齐齐点头:“记得。”
  “事情就处在这件事上。”海兰珠轻叹了口气,“如今大明的心腹大患,盘踞辽东的满清已经被相公灭了,现在国内最大的那股流寇李自成也被相公剿了。
  按照相公和陛下的约定,再过一段时间相公就要带着咱们一家人出海下南洋了,可是陛下那边现在又出了些问题。”
  众女闻言脸色就是一变,大玉儿冷哼一声:“什么问题,难道陛下要反悔,不打算实现先前的承诺?”
  “不是。”
  海兰珠皱眉道。
  “皇后娘娘今天找我过去为的就是商量这件事,皇后娘娘说了,如今国内战乱初平,百废待兴,尤其是江南一带的事情更是千头万绪,朝廷若是没有一个震得住场面的人坐镇恐怕还会出乱子,所以陛下的意思是能不能让相公缓一缓,等一两年后朝中的局势平稳之后再出海也不迟。”
  “原来是这样啊。”
  听到不是自己担心的那样,大玉儿的脸色这才缓和下来,只是她随即又道:“如今京城有虎大威、杨国柱两位将军坐镇,麾下又有三万京营精锐。陛下手握这支精兵,谁敢出幺蛾子直接扫平了就是,他又担心什么?”
  “布木布泰,话不能这么说。”一旁的哲哲听到大玉儿这么说,忍不住嗔道:“你啊,还是这么莽撞。不是什么事情都能用武力来解决的。”
  郑妥娘也劝道:“是啊,玉儿姐姐。你这么聪明的一个人,真理报这些年都被你大理得井井有条,怎么一遇到相公的事你就变得这么冲动呢。”
  大玉儿冷笑道:“我看啊,你们都是被皇后娘娘的那番话给糊弄了。依我看啊,皇上他哪里是舍不得相公离开大明,他是舍不得大明皇家商行那个钱袋呢。”
  “呃!”
  “诶!”
  众女被大玉儿这么一说,先是一愣,全都恍然大悟起来。
  这些年大明皇家商行每年都为朱家皇室上缴数百万两的银子,正因为有了这些银子,朱由校这个皇帝的日子才有钱财编练新军、救灾抗旱。
  不客气的说,大明皇家商行之所以能这么赚钱,靠的就是杨峰从现代时空弄来的商品,要是杨峰这么一走,大明皇家商行还能不能赚钱可就不好说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35/75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