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明朝当国公(校对)第63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32/751

  看到脸色变得铁青的王金国,那位戒斋公也担心王金国真的跟他们撕破脸,虽然他们也不怕,但终归是不好,于是打了个哈哈,“知府大人,您看这样好不好?十万两银子可不是一笔小数目,我等一时之间实在是拿不出来。您看这样好不好,老夫厚颜做个主,我等先凑两万两银子出来,等过些日子手头宽裕之后再凑一笔银子出来犒赏守城将士,您看如何?”
  “两万两?”
  王金国只觉得从未如此的疲劳,他无力的摆了摆手,“罢了,既然诸位心意已决,本府也就不在多说什么了,就这样吧。”
  戒斋公冲着王金国微微点头:“既然如此,那咱们就先告辞了。”
  说完,他站了起来率先走出了大堂。
  王金国呆呆的看着那些商贾走出大堂的身影良久没有作声,过了好一会才悲愤的说了句:“一群蠢货,就等着城破人亡吧!”
第一千零九十七章
江南之乱(十一)
  “国公爷,这是咱们的探子在安庆府传出来的消息。”一名穿着犹如普通百姓的男子恭敬的将一份情报递给了杨峰。
  杨峰接过情报一目十行的看完,先是失笑着摇了摇头,随后问道:“这份情报属实吗?”
  “属下核实过了,确实属实。”
  “我知道了,你先下去吧。”
  “喏!”
  大帐里只剩下了杨峰一个人,昏暗的油灯映得他的身影格外长,良久杨峰才说了句:“宋烨,你马上去告诉苟醒马,明天一早按照计划攻城!”
  第二天天刚有些蒙蒙发亮,太湖县城的城墙上已经站满了流寇,所有人都躲在了城垛后紧张的看着步步逼近的江宁军。
  袁大头看着远处缓缓逼近的江宁军,尽管他一贯以来都公开宣称江宁军并不可怕,江宁军所有的名气都是吹出来的,但这样的话其实就连他自己都不相信,毕竟上一任闯王高迎祥就是死在江宁军手里的,二十万大军一日之内灰飞烟灭,他之所以这么说不过是要安定军心而已。
  太湖县是一个较为富裕的县,所以它的城池也比一般的县城要高大不少,整个城墙高达两丈(6.66米)这已经堪比州府级别的城池了,城墙外围通体用青砖包裹,城墙上的垛口处甚至还安置了挡板,这也是一般城池没有的。
  如今便有三百多名流寇的弓箭手躲在城垛后面,手中的箭矢已经搭上了弓弦,随时可以射出去。
  随着太阳渐渐升起,城外明军的身影已经清晰的呈现在流寇眼里。
  跟以往只是穿着绿色军装不同,由于是攻城战,所有的军士都披上了铁甲戴上了头盔,手持着棕贝丝火铳,正迈着坚定的步伐朝着城池缓步走来。
  在朝阳的照耀下,江宁军军士身上的铠甲闪闪生辉露出了寒光,尤其是当这些军士们排成一个个军阵,在鼓声中迈着整齐的步伐朝着城池一步步走来时,那种气势简直可以用排山倒海来形容。
  袁大头扭头看了一下,发现周围的流寇们一个个都面如土色,就连那些老营的悍匪们的脸色也很难看,他知道不能任由这种情况继续下去,高举着手中的鬼头刀大声喝道:“弟兄们,都别怕,那些狗官兵们都是些样子货,手里的火铳也就能打到六七十步,咱们在城墙上根本不用怕他们,等他们靠近了咱们就用弓箭伺候,让他们看看咱们义军也不是白给的!”
  伴随着袁大头的声音,那些大小头目们也开始给身边的人做起了思想工作,其内容无非是老一套,要么拼命的贬低江宁军抬高自己家,要么便是恐吓加鞭打,总之目的只有一个,那就不能让己方的士气崩溃。
  袁大头没有理会那些头目是怎么做的,他现在趴在垛口后面,紧张的盯着城下的江宁军,眼中露出了一丝丝狰狞。
  在他的注视下,那些江宁军来到距离城墙三百步的距离时突然停了下来,在阵阵急促的鼓声中所有军士突然同时抬高了右腿用力踏在地上,发出了哄然一声闷响。当数千人同时用力踩踏地面时,就连城墙上的袁大头都感到身下就是一震。
  “他娘的,这些瓜娃子净弄些虚的,有本事就再走几步,看老子不射死你!”袁大头低声骂了一声,不过他也知道只能过过嘴瘾罢了,对方又不是傻子,怎么可能上前吃弓箭。
  在军阵的后面,苟醒马放下了望远镜说了句:“炮营准备!”
  “炮营准备!”
  在一阵阵嘶鸣中,一匹匹驮马拉着一门门火炮来到了城墙下,就这么在流寇们的注视下来到了城外五百米的地方停了下来,随后一名名炮手们从马车上跳了下来,随后有条不紊的将火炮卸车,将其架好进入射击状态。
  一箱箱弹丸被搬运下来,很快就被炮手们装填完毕,这一切只花了不到一刻钟。
  当数十门火炮准备完毕后,随着一阵轰鸣声,一枚枚炮弹冲出了炮膛朝着城墙射去。
  “轰……”
  一枚炮弹重重的砸到了城门楼上随后发出了剧烈的爆炸,将城门楼炸出了一个桌子般大小的洞口,四处飞溅的碎片砸得周围的流寇们哭爹喊娘。
  “又来了……又来了!”
  作为曾经跟江宁军交过手的人,袁大头当然知道江宁军的厉害,其实在知道了江宁军大兵压境的时候他就知道这个太湖县肯定是守不住的。
  但是他刚被李自成提拔为独领一军的都尉,当然不能不战而逃,否则即便是逃了回去李自成也饶不了他,所以他的打算就是利用太湖县的城池多抵挡几天,这样逃回去后也好有个交代。
  但是当那陌生而又熟悉的炮声响起后,那已经被他深深埋在心里的恐惧又被引发了出来,几乎是下意识的他立刻就以最快的速度从城垛窜到了身后的楼梯处,三步并两步的冲到了城池下的藏兵洞里。
  其实不仅是他,其他但凡是见识过江宁军火炮威力的流寇也全都是做出了同样的选择,他们要么躲到城垛后面要么找到隐蔽处躲了起来,那些留在空地处还兀自东张西望的人全都是从未见识过火炮威力的铁憨憨。
  “轰……”
  一枚十八磅的炮弹落在了城墙上哄然爆炸,无数弹片和炮弹内的铁丸四处飞溅,将附近的贼寇炸得血肉横飞。
  通过望远镜将这一切都看得清清楚楚的杨峰摇了摇头,这些流寇的下场早已注定,只要再进行几轮炮击,江宁军便可以毫不费力的拿下这座县城。
  他转头对身边的传令兵道:“让苟醒马准备攻城吧,告诉他,一个时辰后我要进城!”
  “喏!”
  大半个时辰后,太湖县城在陷落了数日后又重新回到了大明朝廷的怀抱,以袁大头为首的三千流寇一个都没能逃出去,除了五百多人当了俘虏外,其余的两千多人全都上了西天。
  其实按理说流寇的伤亡没那么大的,但被流寇所作所为激怒的杨峰在收复太湖县城后,将包括袁大头在内的所有作恶过的流寇挑了出来当着太湖县老百姓的面前全部执行了枪决,这才是俘虏如此至少的原因。
第一千零九十八章
江南之乱(十二)
  “咯吱……咯吱……咯吱……”
  沉重的脚步声缓慢而坚定的响着,杨峰漫步在太湖县城的大街上,环顾着周围残破的街道他的心情一时间有些茫然。
  大战过后的太湖县可谓满目疮痍,大街上压根就没几个行人,走在大街上的杨峰不时就能听到周围的房子里传来隐隐的哭声,门口挂着白幡的更是到处都是。
  看着这一幕,跟在杨峰身后的严狄忍不住叹道:“难怪老一辈人都说宁做太平犬不做乱离人,古人诚不欺我啊!”
  苟醒马也一脸的叹息之色,“流寇造成的危害实在太大了,国公爷,末将总觉得心里有些不安啊。”
  杨峰给扫了他一眼,他明白苟醒马的意思。
  以江宁军的实力其实是可以将流寇的危害控制在一个范围之内的,现在流寇之所以能够这么欢快的在江南流窜,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江宁军故意引导的结果,否则以杨峰现在的实力真想要灭了这股流寇并不是太难。
  要知道金陵距离这里可不远,只要杨峰将金陵剩余的三个营调过来,四五万大军重重合围之下,李自成就算插了翅膀也飞不掉,之所以让他们闹腾出这么大的动静不过是要借助他的手把江南清理一遍而已。
  本来这个计划已经得到了江宁军苟醒马等几名将领的赞同,可在看到太湖县城的惨状后,苟醒马的心不禁有些动摇了。
  看到苟醒马脸上露出的不忍之色,杨峰心里便暗叹一声,这个苟醒马的心肠还是不够硬啊,不过他也没说什么,人的性格都是天生的,外人很难改变的,他就更不好说什么了。
  一行人继续前行了一会,杨峰停下了脚步,突然说道:“来人,传本国公的将领,大军在太湖县城歇息几日,贴出告示安定民众稳定民心,再派人上报朝廷,请朝廷派出官员进驻太湖县,尽快让这里恢复元气。”
  “喏!”
  苟醒马和严狄对视了一眼,俗话说兵贵神速。
  从军事的角度来说,既然已经拿下了太湖县,此刻杨峰要做的就是立刻让曹迎矛率领骑兵营直扑安庆府将安庆府外的李自成主力牵制住,他随后率领大军赶过去,将流寇大军团团围住,然后以绝对的实力将流寇歼灭。
  可杨峰并没有这么做,反而下令部队在这里驻扎,还贴出什么告示安定民心,这是打算抢了地方官府的饭碗吗?
  不过俩人也明白杨峰的用意,他这是在给李自成时间呢,就是不知道这位能不能理解国公爷的“良苦用心”了。
  在杨峰的刻意纵容下,江宁军收复太湖县城的消息只过了大半天便传到的李自成的耳中。
  “什么……袁大头他们全军覆没?这个消息是真的么?”
  安庆府外,正在和李岩商议军情的李自成脸上满是震惊之色。
  “启禀闯王,确实属实,这是小人等人亲眼目睹的,太湖县的城头上已然悬挂起了大明的日月旗,江宁军那身铁甲绿皮就算是化成灰小人也认得!”站在李自成跟前的探子咬着牙道。
  李自成认得这位探子,这位也是跟着他从从孟津城来逃出来的,对于江宁军自然不陌生。
  一旁的李岩接着问道:“如今江宁军可出动?何时会抵达安庆府?”
  在李岩看来,江宁军既然拿下了太湖县,接下来的目标必然就是他们主力所在的安庆府,孰料那名探子却摇头道:“好叫军师得知,江宁军攻下太湖县城后并未动身,而是在开始张贴告示恢复秩序救治死伤的百姓。”
  “救治死伤百姓?”李岩有些不解的问:“难道那一仗里百姓死伤很多吗?不应该啊,你适才不是说江宁军只用了一个时辰就攻下了太湖县了吗,这么点时间能死伤多少百姓?”
  “这个……”
  探子犹豫了一下才吞吞吐吐的说。
  “那个……袁将军数日前攻下太湖县城之后便下达了三日不封刀的命令,所以……所以……”
  “什么?”
  李岩的脸色先是变白,随后又变成了铁青色,一字一句的说道:“三……三日不封刀?”
  作为一名读书人,他太明白三日不封刀这句话代表什么了,历史上但凡是一支军队占领了一座城池后,一旦下达了不封刀的命令,对于这座城池的百姓来说无异于一场破天的浩劫,十个人能活下来五个就不错了。
  他一把抓住了探子的手腕,眼中露出了几乎要杀人的目光:“我问你,太湖县城里的百姓死伤如何?”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32/75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