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明朝当国公(校对)第62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27/751

  小燕子握住了闫丹晨的手,眼中露出了感激的神情……
第一千零八十七章
江南之乱(一)
  天启十一年二月初六
  冬日的寒意依旧没有消散,在往年的时日里,居住在江南大地上的百姓们无论是种地的农夫还是做生意的商贾此时已经开始了忙碌的工作,但到了今年这种已经重复了数百年的生活却被打破了。
  安庆府境内的太湖县,这里原本是名闻遐迩的风景胜地鱼米之乡,往日里官道上来来往往的全都是络绎不绝的行人和商贾,但如今这条昔日繁华的官道却已经变得萧条无比,举目望去处处焦黄,田地干裂,四野毫无生机。
  距离一条河堤处有一处小池塘,池塘的水已经半枯,黑乎乎淤泥在冬日的阳光下散发着恶心的臭气。池塘边布满了杂草,十几步外还有几具尸体,这些尸体个个四肢枯瘦,脸色青灰,干巴巴有若骷髅怪物。
  在距离这些尸体不远处则是走来了十七八名或是手持木棒或是手持锄头、铁锹的流民,这些流民全都穿着破旧的棉衣,已经看不出什么颜色的棉衣满是破洞,这些人踉跄的走着,步伐很是发飘,很显然是饿得狠了。
  不仅如此,他们的面目还异常的赤肿,已经看不出他们原本的模样,尤其凌然感到惊悚的是他们的眼眸全都莹莹的闪着绿光,犹如恶狼一般闪烁着贪婪嗜血的目光。
  这些流民脚步踉跄的来到路边的草丛旁蹲了下来,死死的盯着前方的官道,过了好一会听闻一阵脚步声响起,十多名青壮和名女子拥簇着两辆牛车沿着官道走了过来,牛车上除了堆放一些杂物还坐着几名孩童。
  这些青壮一边前进一边警惕的看着四周,当他们看到池塘边倒着的几具尸体时,几名女子全都发出了一声惊呼,脸上露出了惊慌之色,几名青壮也吓了一跳,纷纷举起了手中的棍棒将大车和妇孺护在中间警惕的看着这些朝他们踉跄走来的流民。
  其中一名看似为首的中年人扬起了手中的长刀厉声喝道:“各位,我等只是路过此地,无意于各位为难,还望各位高抬贵手让我等过去,在下感激不尽。”
  十多名流民却是没有说话,只是不断的逼近,大张着嘴巴发出了“呵呵”的声音,嘴里还不时有唾沫流出。
  等到他们走进后,为首的中年人看清了这些人的模样,脸色立刻就变了,大声道:“不好,这些都是吃过人肉的畜生,为了咱们的妻小父母,跟他们拼啦!”
  故老有云:有饥民者,炊人骨以为薪,煮人肉以为食,始知前之人皆为其所食。而食人之人亦不数日面目赤肿,内发燥热而死矣……”
  这就是灾荒年间灭绝人性的举动,吃人。这就是那些饿急了眼的饥民为了活下去他们做出了与禽兽没有任何差别的举动,在这种灭绝人性的举动中,妇女与小孩更是首当其冲的受害者,这也是中年人最害怕的事情。
  一名手持木棒的青壮看着朝他们缓缓逼近的饥民颤抖着声音喊道:“你……你别过来,再过来我就对你不客气了!”
  “呵呵呵……”
  饥民没有理会替他们,依旧朝着他们缓缓逼近,赤肿的脸面就越发扭曲,上面满是残忍而贪婪的表情,尽管青壮们也知道这时候最应该做的就是把这些已经丧失了人性的饥民去全部杀掉,可不知为什么总感觉手中的木棍重于千钧。
  当双方靠近后,为首的一名举起木棍,就朝一名青壮的头颅高高抡起后狠狠的砸了下来,若是被这根儿臂粗的木棍砸中,这名青壮唯一的下场就是脑浆飞溅到底而亡。
  “噗……”
  随着一声闷响,一把长刀从旁边刺来,从这名饥民左侧胸刺入,刀尖从右侧的后背露了出来。血淋淋的刀尖带出了大蓬飞溅的鲜血。
  中年人费力的将长刀抽了出来,扭头对青壮们厉声喝了起来:“你们都是死人啊,还愣着干什么,非要等他们将们杀光,将你们的妻儿掳走沦为肉食才甘心吗?是个爷们的赶紧把他们都杀了!”
  听了中年人的话,青壮们如梦初醒般,高喊着纷纷举起了手中的棍棒朝着饥民们冲了过去。
  或许几个月前这些饥民也跟他们一样,都是在地里刨食吃的农夫,但现在他们却变成了不是你死就是我活的仇人,只有一方能活下来。
  “杀啊!”
  青壮们纷纷冲了过来跟那些饥民们厮打在一起,一时间木棒横飞喝骂声也不断飞扬,不断有人倒地。
  随着时间推移,青壮们渐渐少了起来,尽管他们为了亲人已经拼进全力跟那些饥民们搏斗了,但不久前还只是一些在地里刨食的农夫如何能跟这些已经丧失了人性的饥民相比,加之人数的差距,一刻多钟后便只剩下三名青壮还站立着,而他们的身边则团团围着七八名饥民。
  眼看着只要能将这最后三名青壮杀死,他们便可以掠夺了这些人身上的粮食,至不济还可以将大车上的孩童和旁边的妇女抓起来煮了吃,这些饥民那浮肿的脸上露出了恐怖的笑容。
  眼看着难逃一死,为首的中年人吃力的提起手中的长刀吼道:“反正也是难逃一死,咱们跟他们拼了,杀死一个够本,杀死两个还赚一个,兄弟们,咱们跟他们拼了!”
  “对……跟他们拼了!”
  旁边的两名青壮也握紧了手中的木棍朝着面前的饥民冲去。
  “喝……”
  中年男子自诩难逃一死,本着拼死一个算一个的想法朝距离他最近的那名饥民冲去,手中的长刀高高扬起就要劈下去,不料旁边却神来了一根木棒打在了他的手腕上,只听到啪一声脆响,手中的长刀被打落到了一旁,随后旁边一名手提菜刀的饥民狞笑着朝他砍了过来,他无奈的苦笑一声,闭目受死。
  只是就在他正准备等死的时候,那名正扬刀朝他砍来的饥民脖子上突然多了一根箭矢,这名饥民脸上的狞笑瞬间凝固在脸上,瞪大了眼睛一声不吭的倒在地上。
  “把这些畜生全都杀光,一个不留!”就在这时,一阵马蹄声从后面传了过来,伴随的还有一声暴喝声。
第一千零八十八章
江南之乱(二)
  随着马蹄声响起,数十名骑着战马,身披红色披风的骑兵从后面呼啸而来,他们或是手持手弩或是高举着马刀,正个人半伏在马背上。
  只见他们马刀以三十度角度向下倾斜,飞快的从那些饥民的身边掠过,刀光闪动间,只是一个冲锋,这些刚才还目露凶残的饥民恍若待宰羔羊般纷纷倒在了血泊里,根本没有任何还手的余地。
  “吁……”
  将这些饥民全部杀掉后,这些骑兵纷纷勒住了战,数十双眼睛全都集中在了剩下的三名青壮和十多名妇孺身上,有胆小的孩子当场就被吓得哭出声来。
  为首的中年人在周围的骑兵身上扫了好几遍,尽管此时的他已经手无寸铁,但他却依旧用身体有意无意的护住了后面的妇孺,有些迟疑的问道:“敢问各位军爷,可是朝廷的兵马?”
  “正是!”
  为首的一名骑兵轻轻点头,“我等正是大明信国公麾下的江宁军,尔等却是何人,为何会被这些暴民围攻?”
  “是朝廷大军……是朝廷大军救咱们来了。”
  中年人原本悬着的心终于落了下来,噗通一声跪在了地上放声痛哭起来,他哭得是如此的撕心裂肺如此的伤心欲绝。
  身后仅存还能站着的两名青壮和大车上的孩童和妇孺们也哭了,这些天一路走来已经有太多的亲人倒在了路上,而他们唯一能做的就是挖一个浅坑用一张草席潦草将亲人草草掩埋,然后堆一个简单的没有墓碑的小土堆,或许再过一段时间就连他们也记不清具体的位置。
  这就是乱世,饥荒、疾病、饥民、流寇,随时都有可能会夺走人的性命,每个人都感到了朝不保夕,没人能形容他们内心的惶恐和绝望,现在这些朝廷兵马的出现无异于在黑暗的天空里出现了一道希望的曙光。
  看着哭得伤心欲绝的这些人,为首的骑兵神情缓和了一些:“尔等是何人,为何会出现这里?”
  中年人凄然道:“好叫这位军爷得知,我等皆为庐州府庐江县人氏。上个月流寇突然闯入了庐州府境内,庐州府下属的合肥县、舒城县、庐江县、巢县等各地纷纷沦陷。草民等奔向前往庐州城避难,可那时庐州城早已紧闭城门不允许任何人进出。
  草民没有办法,只好联合了相熟的几家邻居和亲戚一同结伴逃亡,本想着能逃到杭州府投奔亲友,没曾想才走了十多天,七八十人的队伍就仅剩下了这么些人,今日若非几位军爷,我等恐怕就要尽数葬身此处了。”
  为首骑兵军官问道:“既然道路如此难行,你们不会先找个沿途的州县先行安顿下来,然后寻找机会前往杭州么?”
  “草民自然知晓这个道理,可沿途的县城要么已经落入流寇之手,要么早已吓得紧闭城门,草民根本不能入内啊。”
  “原来是这样啊。”军官沉吟了片刻,突然问道:“我记得那些流寇可是喊出了‘吃他娘穿他娘,闯王来了不纳粮’的口号,号召大伙投奔他,又言明不伤害无辜百姓,你们为何又要逃走呢,又或者为何不干脆投靠流寇?至少投靠流寇你们还是可以活命的。”
  “投靠贼寇?”
  中年人惨笑一声,“军爷,草民虽然书读的不多,却也知晓忠君报国的道理。况且那闯贼喊出的那是什么口号?闯王来了不纳粮,这些话只能骗骗愚夫愚妇,历朝历代有哪个朝廷是不纳粮的,他们不纳粮了吃什么?总不能光喝水吧?这跟以往那些哄骗百姓喝符水貼符箓,就认为自己刀枪不入的白莲教有什么区别”
  “你倒是个明白人!”
  军官赞许的点了点头,随即又打量了他们,看到这些人一个二个的都面有菜色,他喊来一名骑兵吩咐了几句,过了一会一名骑兵提着一个包袱递给了中年人。
  “这些干粮你们拿着吧,记住里面那些饼干成年人每人一顿吃一块就够了,孩童减半。可不能多吃,否则会撑坏的,我估摸着这些干粮应该能让你们撑到杭州府了。”
  中年人接过包袱,突然跪了下来泣声道:“多谢军爷救命之恩,草民没齿难忘。”
  “罢了罢了,都走吧!”军官摆了摆手,吆喝了一声,骑兵们纷纷上马,很快一队骑兵便消失在他们的视线里。
  汝宁府的大街上,一身戎装的杨峰在数十名家丁的拥簇下缓慢的走在街头,苟醒马、陈添以及几名军官也跟在他的身后,众人看着空无一人的街道皆沉默不语。
  走了一会后杨峰才叹息道:“没想到江南的情况比本公预想的要更糟糕,这才过了多久啊?整个江南便有好几个州府遭到了贼寇的茶毒,各地官府除了哭喊着请求朝廷派援兵一点办法都没有。”
  “谁说不是呢。”
  苟醒马也苦笑道:“原本末将也以为江南那么大的地方,再不济抽出几支能打的兵马跟贼寇周旋一下应该是可以的,可却万万没想到,江南的这些兵简直就是豆腐渣做的。不……豆腐渣都要比他们强,至少豆腐渣不会连城墙都不敢守。”
  陈添也摇头道:“江南早已不是以往的江南了,可如今大部分的良田全都被种上了桑树、挖成了鱼塘或者是种植上了各种果树,以至于昔日的鱼米之乡的粮食居然还需要从外地调运,实在是可悲可叹了。
  从这些日子前方发来的各种情报来看,如今的江南已经开始出现严重的粮荒,民间甚至出现了食人的现象,真是造孽啊。”
  听到这里,苟醒马有些担心的问:“国公爷,江南的糜烂程度已经出乎咱们的意料,现在咱们还要按照原来的计划行事吗?”
  “为什么不呢。”杨峰冷笑道:“江南糜烂至此是谁之过?现在也到了让那些人品尝苦果的时候了,你马上传本公的将令,让各部按照原来的计划行事,若有违抗军令者严惩不贷!”
  “遵命!”
第一千零八十九章
江南之乱(三)
  江南糜烂的速度虽然出乎了杨峰的意料,但更出乎的是那些江南本地士绅的意料。
  这些从出生开始便锦衣玉食的士绅们已经记不清上一次听到兵戈是什么时候的事了,似乎是在一百年前的嘉靖时期吧,只是这些事情对于他们来说已经太遥远了,遥远到已经被他们当成了传说。
  这些享受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生活的士绅们此刻突然发现,面对着那些失去了土地、失去了粮食,为了生存而举起了刀枪的饥民,他们是那么的脆弱,短短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汝宁府、黄州府和德安府相继失陷。
  尤其是当那位号称闯王的李自成喊出了“闯王来了不纳粮”的口号时,那些平日里看上去温顺无比的农夫们几乎先是换了一个人似地,立刻化身成嗜血的野兽,咆哮着扑向了他们。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27/75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