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明朝当国公(校对)第6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0/751

  “正是!”朱由校随即又轻叹了一声:“杨峰是个有大才之人。只可惜,朕和他谈过一次,希望能将他调入京城任职,没曾想却被他拒绝了。”
  “哦,他竟然拒绝了。”张嫣不禁感到一阵惊讶,要知道能入京任职可是多少人都渴望的,这个杨峰竟然一口拒绝了,这实在是太奇怪了。
  一旁的魏忠贤心里也感到一阵惊讶,这件事他竟然不知道,由此可见必然是朱由校私自跟杨峰说的,陛下对那个杨峰可真是看重啊,想到这里就连魏忠贤也感到一阵嫉妒。
  想到这里,魏忠贤突然插嘴道:“陛下,看来您还不知道吧,奴婢听到了一个传闻,那个杨峰如今已经有了表字,他的表字就叫做仲卿。”
  朱由校就是一愣:“仲卿?杨仲卿?”
第一百三十九章
欺君之罪
  “杨仲卿?”
  朱由校沉吟了良久也有些弄不明白,他扭头看了看张嫣,有些疑惑的问道:“梓童,这个表字朕怎么听得有点耳熟啊?”
  一旁的张嫣捂住了小嘴强,她知道自己的丈夫没读过多少书,不知道这个典故也属正常,强忍着笑道:“陛下,看来咱们这位杨指挥使还真是挺有志向呢。这个表字可是跟西汉的大将军卫青的表字是一样的呢。”
  “哦……原来如此。”朱由校也笑了:“看来这个杨峰还真是志向远大啊,这个卫青朕还是知道的。司马迁有云:直曲塞,广河南,破祁连,通西国,靡北胡,此卫青也。这个表字起的好啊!”
  一旁的魏忠贤在心里撇了撇嘴,心道:就凭这个杨峰也敢自比卫青,脸皮也太厚了。
  张嫣连连点头道:“是啊,臣妾也以为这个杨峰还是很有志气的。”
  听到张嫣的话,朱由校不禁有些奇怪的看了她一眼:“梓童,你平日里可是从不替人说好话的,今日怎么破例起来了,莫非你认识那个杨峰不成?”
  “才不是呢。”张嫣的俏脸罕见的红了一下,有些不红意思的说:“陛下圣明,那个杨峰刚送给了臣妾一盒很罕见的一盒胭脂水粉以及用来沐浴洗漱的东西,臣妾很喜欢呢。”
  听着张嫣越来越低的声音,朱由校不禁哈哈大笑起来。他的这位皇后端庄淑德,跟他成亲数年从未过问过国事,今天竟然罕见的替人说起了好话,可见她对杨峰送来的东西是真的喜欢了。
  “好了,梓童你也不用解释了,朕还不知道杨峰这个人吗,此人才华是有的,而且骨子里还不脱商贾本色,能做出这种事来朕一点都不奇怪,这次……”
  “陛下!”
  朱由校的话还没说完,一名小太监就匆匆从外面快步走了过来。
  看到小太监竟敢打断朱由校的话,站在他身后的魏忠贤不禁怒了,他身为司礼监大太监,公里的太监几乎都归他管辖,这名小太监如此不识礼数这简直就是在丢他的脸啊,恼怒之下他脸色一沉尖声道:“大胆,你是哪位公公的手下,竟然如此懂不懂规矩。来人啊,将他拖出去杖责五十。”
  被魏忠贤这么一喝,小太监吓得魂都丢了,要是真被大五十大板的话他就是有三条命也得完蛋啊,噗通一声跪了下来叩头求饶道:“公公饶命……公公饶命啊!”
  “且慢!”
  张嫣何住了正要上前的两名强壮的太监,凤目有些不满的瞪着魏忠贤骂道:“魏忠贤,陛下还没发话呢,你怎敢擅自替陛下做主,你将陛下置于何地?”
  “娘娘恕罪,奴婢知错!”看到张嫣逮着自己就是一通臭骂,魏忠贤心里要说不恨那是假的,但魏忠贤自然不敢当着朱由校的面前跟张嫣顶嘴,只能垂头低声道:“娘娘,奴婢知错。”
  “哼……”
  张嫣凤目闪过一丝厉色,随即又被她很好的掩饰了起来,只见她转头对跪在地上的小太监道:“到底有什么事赶紧说吧,如果没有什么要紧事就擅自冲撞了陛下,就连本宫也保不住你。”
  逃过一劫的小太监松了口气,来不及擦掉额头上的冷汗便赶紧说道:“陛下,南京镇守太监曹公公派人送来了六百里加急。江宁卫指挥使杨峰前些日子收拢流民开始大肆种植水稻和土豆,如今那些土豆已经获得丰收,成果惊人,亩产……亩产达到了惊人的……惊人的三十石啊,天降祥瑞啊!”
  “哗啦……”不知是谁手中的东西掉在了地上发出了清脆的声音,但是此刻谁也没有了心情去理会这些小事了,就连魏忠贤也长大了嘴巴,若是塞进去两个鸡蛋绝对没有问题。朱由校也呆滞在了当场,就连张嫣也捂住了小嘴。
  良久朱由校才喃喃的说道:“你……你说……亩产多少?”
  跪在地上的小太监战战兢兢的说:“陛下……曹公公说了,是三十石。”
  朱由校咬着牙道:“把曹大忠的奏折拿来!”
  “是!”
  跪在地上的小太监直起了身子,双手将一个锦盒高高捧起,朱由校不等一旁的太监帮忙取过来一把抢过了锦盒,打开后拿过奏章随手将锦盒仍在地上后立即一目十行的看了起来,他越看越激动,脸色也慢慢变得潮红起来,随后他哈哈大笑起来:“哈哈哈……好……好啊,实在是太好了,实在是天佑我大明啊!”
  看着状若癫狂般的朱由校,一旁的张嫣小心翼翼的从丈夫的手中接过了奏折,她看了一会后不但没有面露喜色,反而有些怀疑的说道:“陛下,此时还得派人进行核查才行,毕竟亩产三十石实在是太过骇人听闻,自古以来就从来未有亩产这般高的粮食,若是轻易就相信了恐怕会闹出笑话的。”
  也不怪张嫣神情这么严肃,在这个时代,南北方亩产加权平均后一般只有2.3石,也就是三百多斤左右,现在突然有人跳出来说竟然有农作物可以亩产30石也就是两千多斤,人们的第一个反映自然不是高兴而是怀疑了。
  从来都跟张嫣不对付的魏忠贤这一次也罕见的附和道:“陛下,娘娘所言甚是,毕竟此事实在是太过骇人听闻,若是传了出去恐怕会引起渲染大波啊。”
  “诶……你们不用担心。”朱由校渐渐平静下来后摆了摆手:“上次朕去江东门千户所时,杨峰就曾告诉朕,说他正在种植一种作物,名曰马铃薯,亩产可达两至三千斤,朕当时还不相信跟他争论了一番,杨峰说等到成熟的时候自然会见分晓,现在既然他送来了捷报想必此事是真的了。而且就算他在撒谎,曹大忠也不会跟着他一块欺君吧?”
  魏忠贤劝道:“这可说不准,陛下还是再次派人前往南京查探个究竟为好。”
  张嫣没有说话,而是有些担心的看着自己的丈夫,生怕他一时糊涂做出什么荒唐事来。不过好在朱由校沉思了一会后点点头:“也罢……既然如此那朕就再派一批人前往核查一遍。”
  魏忠贤躬身朝朱由校拜了下去:“陛下圣明!”
  不过令朱由校没想到的是,他还没派人出发呢,杨峰和曹大忠送来的奏折不知为何已经泄露了出去,随后满朝文武一片哗然。潮水般的弹劾奏折随即淹没了整个内阁,这些奏折只有一个内容,那就是将曹大忠和杨峰给抓起来以欺君之罪问斩。
第一百四十章
影响
  “诸位……大明养士百年,仗义死节就在今朝!”
  距离午门东南面不足三里地的通政使司衙门门口,数十名言官和御史将通政使司的通政使韦廷和为团团围住,其中一名二十七八岁的年轻人正挥着手激昂的喊着。
  “韦大人,您身为通政使,掌着出纳帝命,通达下情,勘合关防公文,奏报四方臣民实封建言、陈情申诉及军情、灾异之权,如今南京镇守太监曹大忠和那个什么江宁卫指挥使杨峰竟然公然上了这么一封荒谬绝伦的奏折,莫非他们把当朝的诸公都当成了傻子么,还是他们在大明上演一出指鹿为马的把戏?”
  身穿绯红色官袍,胸前补子上绣着一只白色孔雀的中年官员的韦廷和苦笑着对众人拱手道:“诸位,此事本官也是今早才知晓,原本正打算给陛下上折子,不料诸位却已经赶到了,只是此事却是急不得。本官还得请示几位阁老后再做定论。”
  “还请示什么,就算是三岁孩童也知道此事是何等之荒谬。”这名穿着青袍胸前的补子上绣着鹭鸶的年轻人气愤怒的吼道:“大人身为通政使,莫非要堵塞言路不成?”
  这名年轻人名叫谢秋国,扬州府人,是去年的新科状元。由于他的文章出众,被任命为翰林院六品侍读,这可是一个很清贵的官,只要在翰林院打熬上几年的资历,日后很有可能就会被任命为言官甚至御史,最差的也会被下放到地方担任个知府,而他也将成为东林党里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
  如今的谢秋国正是春风得意心比天高的时候,在翰林院里呆着正无聊的他一听到竟然有人向皇帝报告,说南京的一名叫杨峰的卫所指挥使竟然种地种出了每亩三千多斤的粮食,他一听顿时就恼了,恼怒之下的他立即纠集了数十名同僚和同年将通政使司衙门给围了起来,连出门办事韦廷和也被堵在了门口。
  听到谢秋国这么说,韦廷和的脸色就有些不好看了,毕竟这个帽子扣得有些大了,一旦这个帽子被扣实了这对于一名官员的名声来说打击是非常大的,搞不好就会伴随他一辈子。
  韦廷和的脸一下就黑了下来:“谢子浩,要按你所言,本官应该如何做啊?”
  谢秋国不假思索的说:“自然是进宫面见陛下,请陛下诛此国贼!”
  “呵呵……”韦廷和有些被气乐了,他深吸了口气,上前几步一把推开了:“既然如此,尔等拦着本官作甚,想要进宫面圣你们可以自己去啊,本官是通政使,不是六科给事中的都给事中,没有那个权利张口便要弹劾谁,尔等也是如此,不能听风就是雨,开口闭口就喊着诛国贼。”
  谢秋国怒视着他道:“韦大人你这是什么话,莫非你要为那两名奸贼说话么?”
  “本官跟曹大忠和那杨峰非亲非故,犯不着替他们说话,但此刻本官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谢秋国举起了手中的一叠奏折冷笑道:“你看到没有,本官手里的这些奏折是陕西各地官府紧急送来的要求调拨赈灾钱粮的折子,如今本官要做的是尽快将这些折子送到各位阁老的手中,而不是如同你们这般堵在这里嚷着要诛什么国贼。”
  看到韦廷和手里的那一摞奏折,不少跟在谢秋国后面的官员脸上都露出了一丝愧色,许多人看到这里脚步开始慢慢挪动,将堵着的路让开了些许。
  就连谢秋国也是楞了一下,不过年轻气盛的他兀自有些不服,“韦大人此言差矣,孔曰成仁孟曰取义,吾辈读圣贤书所谓何来,为的就是吾等心中的大义。为了大义,即便是暂且将手中俗事放到一边又如何?”
  “哈哈……好一个俗事。”韦廷和不怒反笑了起来:“好一个俗事,原来在你谢秋国看来,千万百姓生死,万千黎民之挣扎在你心里只不过是一些俗事。好……好一个状元公啊,既然如此,本官就办这些你眼里的俗事,你这位状元公自己去寻找你心中的大义吧,告辞了!”
  说完,韦廷和一把推开谢秋国,大步朝着外面的轿子走去,上了轿后,轿子很快朝着皇宫而去,只留下谢秋国一群有些发愣的官员。
  就在这几天,跟谢秋国一样的人还有很多,不少闲的无聊的言官御史们就跟打了鸡血一样,将一封封弹劾曹大忠和杨峰的奏折发往了内阁,虽然他们绝大部分人从未听说过杨峰这个名字,但这并不妨碍他们要把杨峰踩下来的决心。
  在随后的几天里,内阁收到弹劾杨峰的奏折实在太多,就连魏忠贤的案头上也堆满了。最后就连魏忠贤这位九千岁也压不住了,不得已将事情上报给了朱由校。朱由校不得已之下难得上了一次早朝,当着满朝文武的面宣布,派出工部右侍郎李有智、通政使韦廷和以及十多名都察院的御史以及言官一起前往南京查探一个究竟。
  而作为这一切始作俑者的杨峰却并不知道自己和曹大忠的一封奏折竟然在朝廷里引起了那么大的波澜,此时的他正陷入了满心的欢喜中。
  今年年初杨峰共开荒了五千八百多亩的荒地,杨峰将这些荒地全都种上了土豆。经过江东门千户所的庄丁和流民们的努力耕耘,又有了杨峰从现代社会弄来的详细的养殖技术的指导,这些土豆获得了极大的丰收,虽然不能象现代社会那样达到亩产五千公斤也就是万斤那样变态的产量,但亩产三四千斤还是很容易做到的。
  这一次的收获震动的不仅是京师,就连南京一带的人也被震动了。在收获的这些日子里,整个南京城附近的百姓和农民都跑过来进行围观,当百姓们看到一颗颗硕大饱满的土豆从地里翻出来时,不时就会引起一阵阵的惊叹声。
  虽然受限于种植技术、施肥以及第一次种植土豆的原因,如今的亩产相比起现代还是有些少了,但对于这个时代的百姓来说这就像是做梦一样,杨峰的名字更是传遍了整个南京以及周边的地方,土豆这种农作物也正式进入了老百姓们的视线里。
第一百四十一章
自保的本钱
  江宁城内的指挥使衙门里,杨峰正在接见刚从江东门千户所赶来的李革。
  “指挥使大人,大喜啊!”
  虽然身上还带着掩饰不了的风尘和疲劳,但李革的脸上却带着欣喜的笑容。如今的李革已经升为卫所的主簿,这已经是正儿八经的九品官了,当官之后李革做起事来自然也就有了动力。
  “大人,咱们种的土豆大获丰收,截止昨日,咱们收获了五千一百多亩的土地,共得土豆二十万担(每担一百斤),如今整个南京城都轰动了,不少人都在惊叹杨大人乃是神仙下凡呢!”
  “什么神仙下凡,本官不过就是一介凡人而已。”杨峰不以为然的笑了笑:“这一次有了那么大的收获,想必周围那些原本在观望的人想必也会下决心种植土豆了吧?”
  “这是必然的。”李革兴奋的说:“卑职可是听说了,如今已经有好些农户开始向咱们购买土豆的种子,只是大人,土豆可是您带来的好东西,按理说咱们应该严格保密才是,就这样便宜别人真的好么?”
  “有什么不好的。”杨峰从旁边拿过一张驿报递给了李革,“你看,如今陕西各地发生了大面积的蝗灾,可谓是流民遍地,而大明却已经没有余力赈济灾民。再看看关外,努尔哈赤已经定都沈阳,并改名为盛京,定国号为大金,改元天命。看到这里你就不担心么,一个不好我大明就会毁在这群建奴之手。”
  “这怎么可能?”李革失笑起来,“建奴不过是疥癣之患,我大明只要派出大军便可灭之,何足道哉。”
  “你……”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0/75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