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明朝当国公(校对)第56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61/751

  以后咱们大明若是再有远征之事,岂不是可以用同样的法子?”
  看着大喜过望的孙承宗,杨峰心里则是暗自一声叹息。到了后世,即便是初中生也知道海运是成本最低的一种运输手段,可在现在诺大的大明却没有人能意识到这点,着实是可悲啊。
  华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陆权国家,只看到了大海的风险而没有意识到海洋的重要性,殊不知海洋里蕴含着数不尽的大宝藏,谁能称霸海洋谁就能称霸世界。
  为了让在座的几个人意识到海洋的重要性,杨峰又添了把火。
  “其实诸公还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哦……还有什么事情是我等不知道的?快快道来!”听得入神的孙承宗眼睛就是一亮,盯着杨峰追问。
  “诸位也知道,在来之前,本侯率领大军灭了盘踞在吕宋的那股西班牙人,并俘虏了数千人。而西班牙人距离吕宋何止万里,为何他们会不远万里,宁愿派出大军和舰队也要占据吕宋数十年不走呢?难道他们钱多到花不完吗?”
  “咦……对啊!”
  孙承宗等人也是一愣,好像是这样呢。
第九百六十八章
争论
  俗话说得好,杀头买卖有人做,亏本生意无人做。
  西班牙人也不是傻子,人家的本土距离吕宋何止万里,比起大明要远多了,为什么这些人会不远万里跑到吕宋铸了城池,而且一呆就是数十年,难道他们都没事干了么?
  一想到这里,在座的人都沉思起来。
  说老实话,在场的孙承宗、朱国桢还是韩爌都可以说是一时之人杰,无论是见识、经验还是治国的本事在如今的大明朝廷都是很了得的,只是受限于时代的局限性,对于一些东西并没有意识到而已,可一旦被人点醒,他们立刻就会醒悟过来。
  过了一会,韩爌试探着说道:“莫非那些西班牙人在吕宋能够获得足够高的好处,否则他们必然不会眷恋那里数十年不走。”
  “韩大人说得很对!”
  杨峰用赞赏的目光看了韩爌一眼,第一次觉得这个老喷子其实也不是笨得到家。
  “世人都说大军远征除了劳师动众空耗粮饷之外毫无用处,却不知道这世上没有无用的土地,只有无用之人。”
  说到这里,杨峰的声音提高了几分:“就拿吕宋来说吧。”
  “一提起吕宋一般人都说那里除了海鱼、香蕉和一些水果之外就没有什么值钱的东西了,其实此言大谬也。吕宋人除了鱼类丰富、水果众多之外,他们还盛产水稻。
  由于吕宋气候炎热,所以他们的水稻甚至可以达到一年两熟甚至三熟,若是我大明占据了吕宋,则可大大缓解大明粮食不足的窘境。
  另外,吕宋境内还盛产铜矿和金矿,将吕宋纳入我大明版图,吕宋的铜矿和金光便可大量涌入大明,使得大明金银不足的情况得到缓解。
  还有最后一点,为何陕西、山西两地流寇频发?
  就是因为大明土地兼并严重,大量的土地全都落在了地主士绅之手,以至于无数百姓无地可种无粮可食。有鉴于此,咱们可以大量迁徙大明的百姓前往吕宋,以缓解压力,别的不说,单凭吕宋一地便可以安置数百甚至上千万人,诸位大人,你们还认为吕宋是一个鸡肋吗?”
  杨峰的话说完后,整个御书房里一片寂静,只有一片急促的呼吸声。
  过了一会,孙承宗那略带颤抖的声音才响起。
  “江宁侯,你适才所言可是真的?”
  “当然,本侯所言句句属实,孙阁老若是不信的话尽管派人去查。”杨峰晒然一笑,“别的不说,光是福建一地,这一年来就往台湾迁徙了五十多万百姓,我估摸着等到我大明百姓在台湾的人数达到两百万,以后谁也抢不走他了。
  吕宋也是同理,等到哪天大明在吕宋的人达到五百万以上,吕宋想不变成大明的领土也难啊。不过话是这么说,这件事还是需要数代人持之以恒的坚持才行。”
  过了一会,朱国桢突然幽幽的说了一句:“江宁侯,你别忘了吕宋可是我大明的藩属国,昔年我永乐帝还接见过吕宋使者。”
  “那又如何?”杨峰脸上露出讥讽之色:“此一时彼一时,朱阁老莫非忘了昔年吕宋国对我朝百姓做的恶事吗,十数万在吕宋的大明百姓被吕宋人屠戮一空,那时候吕宋国王怎么没想过他们是大明的藩属国?”
  朱国桢不吭声了,他们都是饱读诗书的人,对于昔年的事情自然一清二楚。
  说起来吕宋对华人的屠杀分为好几次,除了嘉靖年间的屠杀之外,距离如今比较近的还有几次。
  1603年(明万历三十一年),吕宋有华人二万三千余人遭受屠杀,仅有三百华商免于其祸。
  再后来是1609年,因为华商抗议税收过重,又有两万多华人被谋杀,距离上次大屠杀只有六年,在菲律宾吕宋岛就有5万华商被西班牙人屠杀。
  而朱国桢不知道的是,在另一个时空里,1639年(明崇祯十二年),西班牙人再一次对华人举起了屠刀,这一次杀死的华人足有数十万人,而最后一次屠杀则是在1662年4月(永历十六年)。
  算起来华人死在西班牙殖民者和吕宋人手里的人数至少有六七十万,可谓是罄竹难书。
  看到众人都不吭声,杨峰对朱由校拱了拱手:“陛下,正所谓天授不取,反受其咎。如今我江宁军两万多大军已经将那些西班牙人全都歼灭,宿雾岛依然落入我江宁军手里。
  咱们可以凭借着宿雾岛、拉瓦格、阿帕里等
第九百六十九章
徐徐图之
  在现代科学普及以前,由于科学技术不发达,华夏人对于世界的认知曾流传过许各传说和神话,人们只能通过简单的观察和想象来认识世界。
  最典型的一种猜想就是天方地圆,因为人在地上行走,因而觉得地永远是方的,四面都能看到天认为天是圆的,所以有了“天圆地方”这一猜想。
  古人甚至认为华夏人所在的地方就是世界的中央,其他的一切地方都是蛮夷和未开化的地方,只有华夏人建立的王朝是世界的正统,这个认识直到近代被西方列强用坚船利炮轰开了国门后才得到了改变。
  现在,在杨峰的解说下,孙承宗等三人提前了几百年接触到了这些知识,以至于脑子都有些混乱起来。
  看着那犹如桌子般大小的圆球和上面那星星点点犹如繁星般的地名,孙承宗、朱国桢和韩爌三人的脑子有些凌乱了。
  “等等……”
  好不容易等到杨峰停下来喝口水的功夫,孙承宗颤巍巍的指着地球仪问道:“江宁侯,你是说咱们全都住在一个大圆球上?”
  “是的。”
  “咱们整个大明就只占了这么一点地方?”
  “是的。”
  “这个圆球上怎么到处都是大海,陆地怎么会那么少?”
  “陆地本来就小。”
  孙承宗、朱国桢等人的问了一大堆问题,但杨峰的回答很简洁,大部分只有寥寥几个字或者一句话,不是他不想回答,而是他没有给几个老头子当老师的兴趣,再说这些东西一时半会也说不清楚。
  不过看起来孙承宗和朱国桢俩人也就罢了,虽然是半信半疑,但至少没有当场跟杨峰当场争吵。而韩爌则是越听脸色越是潮红,看样子又要跟杨峰当场吵起来。
  最后还是朱由校看不下去了,再让这几个人继续说下去的话他估计会当场打起来,所以他果断制止了这种行为。
  “几位爱卿,你们若是有兴趣的话,朕这里有几本书,待会你们回去后朕让人送到你们府上,现在咱们先谈正事。”
  “歪理邪说,简直是一派胡言!陛下,您万万不可相信江宁侯说的这些东西,如若不然国将不国啊!”
  韩爌一张老脸气得通红,满脸的褶子都在颤抖。他读了一辈子圣贤书,自诩也是见多识广了,还从未听说过这种说话,什么人们的脚下是一个大圆球,所有人都在这个圆球上生活,这不是胡话吗?如果是这样的话,人不早就飞出圆球了?
  “够了,你知道个屁!”
  杨峰实在是受够了这个老喷子,当场粗暴的打断了他的话。
  “韩爌,你要是不想听可以出去,没人拦着你,你要是再瞎逼逼信不信老子把你扔出去!”
  “你……你……”
  韩爌气得浑身直打哆嗦,指着杨峰的手一阵颤抖,仿佛下一刻就要晕过去。
  “韩阁老……”坐在主座的朱由校见状也吓了一跳,腾的站了起来。
  还是一旁的三德子见状不妙,赶紧喊来了两名太监过来扶住了他,自己对着他又是掐人中又是喂他喝水的,总算是没有让这老头当场倒地。
  看到韩爌没事,一旁朱由校也暗自松了口气重新坐回了座位上,真要是把一名内阁阁老气死在自己的御书房,乐子可就大了。
  杨峰的脸皮向来厚惯了估计没什么事,大不了拍拍屁股跑回福建或是吕宋,可自己身为皇帝却肯定是要担责的,搞不好后世的史书都得记上一笔。
  相比紧张得不行的众人,身为始作俑者的杨峰反倒坐得挺稳当的。看到韩爌重新恢复过来后,轻哼了一声:“韩阁老,本侯在这里要郑重警告你一句,有些东西你不知道并不代表它不存在。
  就说你刚才说的,如果人都是在圆球上的话为什么不飞出去,那是因为咱们的圆球上有一种引力,它可以牢牢的将人吸在地上,这点很容易证明。
  若是没有引力的话,树上的果子脱落后为什么不飞到天外去,而是掉到地上?屋顶的东西脱落后为什么不飞走,反而也砸到地上,这点你没想过吗?既然树上的果子因为可以掉到地上,人为什么就不行啊?”
  “这……”
  杨峰此话一出,众人全都愣住了。
  苹果为什么会掉到地上,这个故事在后世估计连小学生都听说过,但在这个时代却从未有人想过这个问题。这不是废话吗,苹果不掉地上难不成飞到天外不成?
  可就是这么简单的一个问题抛出来,就把在座的三位大明地位最高最有权势也是最饱读诗书的几名大佬给难住了。
  “这个……”
  孙承宗一时间想出了神。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61/75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