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明朝当国公(校对)第43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37/751

  如今的盛京早已实行了宵禁,戌时过后但凡没有令牌的人全都会被当成奸细抓起来投入大牢。
  “汪……汪汪……”
  一阵低沉的犬吠声在远处响起,但很快就变成压抑的呜呜声。
  皇宫的一间密室里,披着一身貂皮衣的皇太极坐在椅子上,在他的面前满满当当站满了人。
  最前面的时他的几名福晋分别是懿靖大贵妃阿霸垓博尔济吉特氏、康惠淑妃阿霸垓博尔济吉特氏、侧妃叶赫那拉氏等几女。
  其中庶妃颜扎氏手里牵着一名三岁大小的孩童,另一名侧妃叶赫那拉氏怀里则是抱着一名尚不足岁的婴儿,剩下还有几名侧妃怀里也抱着几名女婴和孩童。
  此刻,这些人全都恭敬的站在皇太极面前,所有人的眼中都带着一丝焦虑和不安。
  眼下城外大兵压境,整个盛京都陷入了惶恐不安的情绪里,他们即便身处深宫也明白,若是让明军攻破城池他们会有什么后果,而皇太极将他们招来恐怕也没有什么好事。
  坐在椅子上的皇太极将这一切都看在眼里,心中涌起了一股凄苦之意,难道事情真的要走到这一步吗?或许不至于那么糟吧?
  只是很快理智便占据了他的脑海,深吸了口气后对众人道:“今夜朕招尔等来,可知所为何事?”
  众人面面相窥了一眼,地位最高的懿靖大贵妃阿霸垓博尔济吉特氏娜木钟大着胆子道:“臣妾等不知,还望陛下明示。”
  皇太极轻哼一声:“是真不知么?”
  娜木钟有些惶恐的准备跪下来,却被皇太极阻止。
  皇太极长叹了口气,摆了摆手,“罢了,朕也不为难你们了。如今盛京的形式你们也知道了,明军攻城在即,盛京已非安全所在,朕身为大清皇帝,自然是要跟盛京共存亡的。
  但是朕可以战死但却不能让香火断绝,所以朕决定今夜便将尔等送出盛京,即便是朕死了朕的子嗣也能延续下去。”
  “什么!”
  皇太极的话音刚落,众人都惊呼起来,不少嫔妃吓得脸色发白,眼中甚至流出了泪水。
  娜木钟颤抖着声音问道:“陛下,此处就是臣妾的家,您让臣妾等人去哪里?”
  皇太极沉吟了一会才说道:“赫图阿拉乃是太祖龙兴之地,你们先去那里等待。此战若是大清获胜,朕自会派人将尔等接回来,若是大清败了,尔等就自顾逃命去吧。”
  娜木钟眼中眼泪道:“陛下,何至于此啊?”
  “陛下,何至于此啊!”
  众妃子齐齐拜倒在地,一个个泪流满面。
  赫图阿拉位于盛京的东北方,说得好听点是努尔哈赤的龙兴之地,但实际上比起繁华的盛京,赫图阿拉只能说是穷乡僻壤,这些已经习惯了锦衣玉食的嫔妃和阿哥们如何受得了这种困苦。
  看到齐齐痛苦的嫔妃,皇太极脸上的肌肉抽搐了几下,冷声道:“这是朕的旨意,莫非你们要违背吗?”
  看到皇太极拉下了脸,众嫔妃们这才意识到坐在面前的可是一位翻脸无情的主,自从皇太极继位几年以来,死在他手上的人何止成千上万。
  虽然皇太极已经说得很明白,但娜木钟还是有些不甘心就这么离去,她又哭泣道:“陛下,我大清如今兵强马壮,城中尚有十数万雄兵,何惧城外那数万明军。盛京距离赫图阿拉又数百里地,如今又是黑灯瞎火的,万一路上出点什么事,那可如何是好。”
  皇太极盯着娜木钟好一会,这才冷声道:“正是因为如今黑灯瞎火的朕这才让你们离开,否则若是等到天亮,尔等以为自己还能走得掉么?
  爱妃不必多言,朕已经让杜度率领五千兵马在北城门等候,给尔等半个时辰的时间,尔等半个时辰后即刻出宫不得有误,都明白吗?”
  听到这里,娜木钟这才意识到原来面前这位平日里总是毫无惧色的君王心里已经没有了必胜的信心和把握,他这是害怕了,否则以他平日里的性子,有岂会做出这种近乎托孤的事情来。
  她缓缓的跪拜了下去低声道:“臣妾遵旨!”
  半个时辰后,皇太极站在皇宫门口,看着黑夜中宛如一条长蛇般离开的队伍,眼中终于留下了一滴泪水,这次或许就是他们的永别吧。
  不过皇太极毕竟是皇太极,他擦干了泪水,眼中露出了一丝狞色。
  “杨峰,放马过来吧,朕宁愿战死也绝不会向你低头臣服的!”
  当天色刚开始蒙蒙发亮的时候,伴随着阵阵低沉的号角声,休息了一夜的八万明军再报餐一顿后开始集结。当一队队开始结成阵势,一门门火炮被推出营房,高昂的炮口在清晨的朝阳的照耀下发出寒光时,城墙上的清军也开始紧张起来。
  别人不知道,这些清军里可是有不少人经历过前年的那场大战的,当时杨峰可是将盛京折腾了个够,逼得皇太极不得不派人将两个女儿送出城外,这才换得杨峰撤军,当时大战的那种惨烈他们至今还记忆犹存,如今看到兵威更胜的大军,心里如何不打鼓。
  一夜未眠的皇太极穿着一身普通士卒的服饰站在城墙上,看着正在集结的明军,苍白的脸上泛起了一丝异常的潮红。
  在他的身后站着多尔衮、代善、阿巴泰等一众大清的王公贵族,此时的他们也跟皇太极一样全都换上了普通士卒的铠甲。
  这样的情况若是换做以前是绝对没有可能的,但是自从明军开始大规模装备了江宁军提供的火器后,满清上下对于这种武器那是打心眼的害怕,毕竟连努尔哈赤都丧生在这种火器下,谁知道会不会又一天自己会步努尔哈赤的后尘。
  “陛下,明军派人来了!”
  就在这时,眼尖的多尔衮指着前方低声说道。
  随着多尔衮所指的方向,众人看到一名骑士正策马朝他们飞驰而来,这名骑士来到距离城门口不足五十步的地方停了下来大声道:“皇太极,大明辽东督师孙承宗大人和江宁后杨大人命我给你们下达最后通牒。
  大明天军已至,尔等若是出城器械投降尚可保命,若是继续负隅顽抗,那只能是死路一条。本着慈悲为怀,两位大人命我告诉尔等,给你们半个时辰考虑,过时若是不降的话,后果自负,尔等好自为之!”
  说完,这名骑士便策马转身离去。
第七百五十五章
最后一战
  看着大摇大摆离开的骑士,皇太极和身旁的满清王公们一个个气得浑身发抖,曾几何时明军看到他们大清铁骑时几乎是望风而逃,能强撑着不跑的都算是有勇气了,可现在区区一个单枪匹马的骑士居然也敢叫嚣着给他们下最后通牒,这个世界到底是怎么了。
  不得不说,时间是最好的催化剂,人也是最健忘的。
  无论是皇太极还是满清的王公们全都自动忽略了仅仅是几十年前,他们这些人还属于大明的治下,看到大明的官员来了照样得跪下来叫爸爸,若不是努尔哈赤,他们现在还是一群在深山老林里靠挖人参打野猪过日子的蛮夷。
  “太狂妄了。”
  一旁的多尔衮咬着牙道。
  “杨峰还以为今日的盛京还是前年的盛京吗?简直就是狂妄!”
  虽然多尔衮表现得很自信,但众人都听得出他话里偷着一股心虚,看来这些年杨峰带给他们的阴影实在是太大了,尤其是那种爆炸后冒着白烟的毒烟弹更是至今都令他们感到胆寒。
  皇太极转过头看了他一眼,淡淡的说道:“十四弟所言不错,今日的盛京已经不是前年的盛京了,那个贼子依为杀手锏的毒烟弹咱们也有了防备。
  如今咱们的城墙上每隔一丈就放了一个水缸,每名士卒身上都带着毛巾。明军若是释放毒烟弹,只要咱们将毛巾打湿捂住口鼻,他们的毒烟就一点用处也没有,所以大家都不用担心。
  没有了毒烟弹的威胁,朕倒想看看,那些明军能有多少人命往这里填!”
  听了皇太极的话,众将原本有些忐忑的心也安静下来。
  是啊,没有了毒烟弹的威胁,自己又是防守的一方,加上清军的人数原本就比明军多,他们何惧之有?
  皇太极转过了身子,炯炯有神的目光看向了众人。
  只见他朗声道:“诸位爱卿,尔等可记得太祖的七大恨否?
  我满人未尝损明边一草寸土,然明军却无端起衅边陲,害我祖父,此恨一也。明虽起衅,我尚修好,设碑立誓,凡满汉人等,无越疆土,敢有越者,见即诛之,见而顾纵,殃及纵者,讵明复渝誓言,逞兵越界,卫助叶赫,此恨二也……”
  随着皇太极说出了七大恨,城墙上的众人也开始跟着大声喊了出来,声音也越来越大,很快整个城墙上都响起了喊声。
  直到最后声音响彻成了一片,当读到最后的时候,清军的情绪也高涨到了顶点。
  “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不知是谁喊了一声,很快周围的人也跟着喊了起来,很快城墙上便想成了一片。
  听着周围震耳欲聋的声音和一名名激动得满脸通红的清军,皇太极暗暗点头,军心可用啊。
  清军的声音是如此之大,杨峰等一众明军虽然在数里外,却也听得清清楚楚。
  孙承宗等人的脸色也变得难看起来,这倒不是说他们心虚,而是惊叹在这种情况下清军居然还能保持这样的士气。
  而杨峰则是哑然失笑,只要稍微了解历史的人都知道努尔哈赤的所谓七大恨其实大多不靠谱。
  譬如努尔哈赤所说的第一恨,就是明朝无故杀害了自己的父亲和祖父。
  这既是事实,但又不完全准确。一来,父亲塔克世、祖父觉昌安确实是死于明兵之手,但是在战乱中被误杀,不是蓄意杀害。二来,明军是为了惩戒掠边“夷首”阿台,这才出边攻打的古勒城,并非“无故生衅于边外”,杀其父、祖。三来,事后大明也承认是误杀,不但送还了遗体,而且还给予了敕书三十道,使得努尔哈赤承袭祖职,为都指挥,后来又以其父祖有“殉国忠”,晋为都督佥事。
  在这七大恨里,最搞笑的是就是第五恨。
  努尔哈赤说叶赫由于得道明朝的支持,背弃盟誓,将其“老女”转嫁蒙古。
  公元1593年,叶赫布寨打算将自己的女儿嫁给努尔哈赤,婚期都定好了,可后来叶赫布寨反悔了,将女儿嫁给了蒙古喀尔喀部斋赛贝勒。
  已经说好的亲事黄了,这种事对于任何一个男人来说都是莫大的耻辱,努尔哈赤自然也不例外。
  不过也难为努尔哈赤居然能把这口锅也甩在大明的头上,也算是非常奇葩了。典型的娶不上媳妇怪政府。
  在杨峰看来,这七大恨里除了第三恨还算靠谱之外,剩下的那些东西其政治性要远远大于感情性,意图就在于挑起女真内部对中原的仇恨,从而达到努尔哈赤自己的政治野心。
  当然了,这种为了达到个人目的喊上几句口号的事情无论古今都有,努尔哈赤不是第一个也不会是最后一个。
  看到众将的脸色有些难看,杨峰对孙承宗道:“督臣,鞑子不是念念不忘那个死鬼努尔哈赤的七大恨吗,那咱们今天就让它变成八大恨好了,请督臣允许本候跟他们打个招呼。”
  虽然杨峰说得轻松,但无论是孙承宗还是周围的众将都清楚杨峰所说的打招呼指的是什么。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37/75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