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明朝当国公(校对)第40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04/751

  杨峰至今还记得他念书的时候,老师曾经说过的一句话:当某件事成为习惯后,那么这种事必将会一直持续下去。
  刚开始的时候,他出银子毕自严和迁徙来的数十万百姓或许会很感激他,但一旦成为习惯后,他们就会觉得理所当然,乃至有一天杨峰不愿意出银子赈济或是帮他们,那种感激便会立刻变成仇恨,老话说的斗米恩升米仇就是这个道理。
  所以这个冤大头杨峰是绝不愿意当的。
  想了一下后,杨峰对毕自严道:“毕大人,这件事你也不用说了,别说本侯没有这个能耐养活数十万百姓,就是有那个能耐,本侯也不会做的。”
  不等毕自严说话,杨峰继续道:“不过本后可以替您出个主意,您可以以台湾巡抚衙门的名义向福建巡抚衙门、布政使衙门借一笔银子,度过这个难关。
  利息嘛可以稍微少一点,但一定要有。而且这笔银子可以分两年乃至三年还清,您看如何?”
  毕自严一愣;“什么……还要还啊?”
  杨峰一听乐了,“怎么……杀人偿命欠债还钱的道理您不会不懂吧?还是借了银子您就不打算还?”
  毕自严沉吟起来。
  原本他是打算向杨峰化个缘的,若是杨峰能全部将那批乔迁的百姓养活到明年四五月份最好,若是不能,让他支援个几十万两银子也是好的,可现在杨峰一毛不拔不说,还让他向福建巡抚衙门和布政使衙门借钱,这个性质可就不同了。
  向杨峰个人化缘的话这笔银子几乎等于白送,可如果向官府借的话却不同了,倘若不信的话你可以试试看,借个人和朝廷的银子,这性质能一样吗?
  思索了良久,毕自严对身后一名同样已经到了花甲之年,身穿绯袍的官员道:“敬中兄,侯爷的提议你意下如何啊?”
  这位男子正是新任的台湾布政使申用懋,长得慈眉善目看起来就像个普通的隔壁家大爷似地。
  只见申用懋手捋胡须想了一会问夏大言道:“夏大人,不知你们福建官府可以借给我们多少银子,利息几何啊?”
  夏大言和身边的布政使丁友文商议了一下,这才伸出了一个巴掌:“五十万两银子,分两年还清,年息一分。”
  “年息一分?”
  毕自严一听就把头摇得如同拨浪鼓似地,“太高了太高了,台湾本就是一块贫瘠之地,如何承担得起如此之高的利息。”
  夏大言不禁翻了个白眼,“毕大人,您可以去打听打听,如今的行情年息至少是两到三分,本官给你们一分利息已经看在同僚的份上了,您居然还嫌贵?”
  “五十万两银子啊,两年下来光是利息就是十二万两,还不起还不起!”毕自严连连摆手。
  夏大言无奈的问:“那这笔银子你还要不要?”
  “要……当然要了!”毕自严用肯定的语气回答之后,也伸出了一个巴掌,“不过这利息您得降到五厘才行。”
  “五厘?”
  一旁的丁友文有些哭笑不得的说:“毕大人,这年头哪有五厘的利息啊,这不是几乎等于白送了吗?”
  “不少了。”毕自严一改刚才那副肃穆的形象,表现得就像个斤斤计较的商贾一般辩驳道:“五十万两银子,两年的利息就是六万两呢。难不成六万两银子您还嫌少吗?”
  “是啊丁大人,六万两银子已经不少了,做人可不能太贪心啊!”台湾布政使申用懋也在一旁帮腔。
  “我……”
  丁友文发现此刻他竟然无言以对,看来这倆老货今天是真的要豁出去了。
  俗话说得好,人不要脸则天下无敌,更何况是两个年过花甲的老头呢。丁友文和夏大言还真不好意思跟比他们大了十多岁的前辈讨价还价。
  现在双方有些僵持不下了,要是换做往年,丁友文和夏大言别说五十万两银子的闲钱了,恐怕就是五万两都拿不出来。
  也就是这一年多来由于有了海关的关系,他们可以从中抽一些水头,这才攒下了这些银子。原本想着可以将这笔银子借给毕自严这些人赚点利息呢,没曾想却遇到了一个老抠,这跟原来的设想可不一样啊。
  看到丁友文和夏大言一个低头看鞋底,一个将茶杯端道眼前仔细的研究着,毕自严脸上有些挂不住了,将目光投向了杨峰。
  杨峰眼看着躲不过去了,想了想这才说道:“如今的台湾确实是百废待兴,两年之内能很难将这么一大笔银子还清。
  这样吧,本侯认为咱们可以折中一下。两年后呢,台湾可以用粮食、矿产等东西来抵消这笔欠款,价格就按市价的八成来算,诸位看如何?”
  “咦……这个办法好像可行呢。”
  众人一听,眼前就是一亮,想了想也愈发觉得这个法子可行。台湾地处亚热带,雨水充足。
  有的地方稻谷甚至可以一年三熟,这样算起来用粮食来还欠款也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而由于福建来说,由于它大部分地方都是丘陵,只有三成的可耕种面积,所以对于粮食的需求量是很大的,这样一来用粮食来抵债正好可以满足福建对于粮食的需求,可谓是一举两得啊。
  想到这里,双方都缓缓点了点头,对这个提议表示赞同。
第七百零二章
一举两得
  这顿酒席一直吃到了月上柳梢头才结束,杨峰、夏大言和丁友文等人将毕自严、申用懋等一众即将赴台上任的官员送到了门口拱手告别。
  正要上轿的毕自严对杨峰笑道:“侯爷,听闻日后侯爷还要率军远征南洋,而苯港也将成为一个新的水师港口,到时候咱们可就是邻居了,日后还望您多多关照哟。”
  申用懋也附和道:“对啊,俗话说得好,远亲不如近邻。侯爷您为国征战,下官等人则是治理地方,大家相互亲近那是应该的。”
  看着毕自严眼中闪过的那丝狡狯的目光,杨峰不禁手扶额头,看来这两个老货是硬要赖上自己,不从自己身上炸出一层油来誓不罢休了。
  就在杨峰思考着用什么方式坚决的回绝这两个老货的时候,一阵急促的马蹄声从远处传来。
  众人一愣,深夜里竟然有人策马疾驰,难道是发生了什么大事吗?
  随后一个声音也在不远处响起:“来人止步……报上名号,否则别怪我们不客气了!”
  “等一下,吾乃江宁侯麾下家丁,有要事要禀报侯爷。”
  “且住,把你腰牌拿过来。”
  经过了几层检查,来人这才被放了过来。
  通过火把杨峰认出了来人,他不禁有些奇怪的问道:“王大勇,你怎么过来了,难道府中发生了事吗?”
  “没有。”
  来人身穿绿色军装外面罩着一件防刺服,身上背着一把火铳腰间一把马刀,这是杨峰麾下家丁的标准配备。
  只见来人大步走到杨峰跟前用带着激动的语气说道:“骑兵侯爷,京城传来消息。数日前妥娘夫人以及小公子等人蒙陛下恩典,已经从京城出发,估摸着再过数日便可抵达厦门!”
  “哦……妥娘他们出京了?”
  杨峰闻言不禁大喜,自从上次和妥娘一别后,已经近半年没有看到她了,要说不想是不可能,更何况妥娘还为他生了个儿子,让他如何不牵挂。
  自从得知郑妥娘为自己生下了一个儿子后,杨峰便时时想着他们母子,只是这种心情却又不便跟海兰珠她们提起,现在一听到还有数日便可见到妻儿,他的心一时间就像是花儿般盛开起来。
  “恭喜侯爷!”
  “贺喜侯爷!”
  “恭喜侯爷得意父子团聚!”
  这时,周围的人也反映了过来,一个个纷纷笑着向他道喜。
  “同喜同喜!”
  看到众人向他道喜,杨峰也一改往日那种平和中带着疏远的微笑,笑容满面的拱手还礼。
  等到众人都道贺完毕后,毕自严突然对杨峰道:“侯爷,您的爱妾和令公子的到来,确实是一件大喜事。至此大喜之日,下官以为应该与百姓同贺才是,您是不是也应该有所表示啊?”
  “我……”
  杨峰和周围的官员一阵愕然,这个老货还真是把不要脸进行到底啊,连这种理由也扯进来了。
  面对这样不要脸的老货,就连杨峰也不知道该说什么了,笑容就这么僵硬在了脸上定格。
  过了好一会杨峰才无奈的苦笑起来:“毕大人,看来本侯今日若是不出点血,您是不会放过我了。”
  毕自严笑得像一支老狐狸,“还望侯爷见谅,正所谓人穷志短啊,下官初来乍到,到了台湾后一切都要从头开始,若不趁着现在多向各位化点缘,恐怕到了台湾后就没有机会了。”
  “罢了罢了。”
  杨峰无奈的摇着头。
  “这样吧,本官可以用大明皇家商行的名义借给你们三十万两银子,三年还清,利息就以三厘计算,您看如何?”
  毕自严有些失望道:“啊……还用还啊!”
  “多新鲜啊!”杨峰有些乐了,“毕大人大概是不食人间烟火惯了,什么时候听说过借银子不用还的好事?若是有,请毕大人告知本侯,本侯也好去占点便宜。”
  毕自严老脸一红,他听出来了,杨峰这是在指桑骂槐呢。
  看到毕自严有些失望的眼神,杨峰语重心长的道:“毕大人,本侯知晓台湾如今百废待兴,处处需要银子,便是金山银山砸下去也不够用的,但这并不能成为借银子不还的借口。
  须知,有借有还才是长久之道,否则只借不还的名声若是传了出去,日后想要再伸手向别人求援可就难了。”
  毕自严呆滞了半晌,最后才轻叹了一声,对杨峰拱手道:“下官枉自活了那么大的岁数,自以为什么都看开了,没曾想今日反倒要让侯爷给来了个当头棒喝,实在惭愧啊。
  受教了,下官告辞!”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04/75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