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明朝当国公(校对)第32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25/751

  知府衙门的后院有一座不大的后花园,也不知道是哪任的知府修建的,不过这座后花园的景致却颇为压制,此刻杨峰正坐在后花园的亭子里静静的看着花圃里正在盛开的玉兰花,粉红色的玉兰花花瓣微微张开,在风中轻轻的摇摆,看上去美丽异常。
  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从身后传来,宋烨的声音也响了起来:“启禀侯爷,城门已经大开,许多百姓都出了城,如今城里空档了许多。还有,杨大牛禀报,当他们赶到的时候陈、池、章以及那些盐商们的府邸早已人去楼空,除了一些无关紧要的佣人之外其他人都不见了踪影”
  “嘿……”杨峰冷笑道:“那些人溜得倒是挺快的,不愧是地头蛇啊!”
  宋烨试探着问道:“侯爷,小人以为那些人即便是出了城也肯定跑不快,要不要下令让杨大人率领骑兵一营出城追击,说不定还能将人抓到呢。”
  “这个倒是可以,不过嘛……”杨峰摇了摇头:“本侯认为那些人想到在城中制造骚乱好掩护自己出城,又怎么不想好逃走的路线呢,所以本侯以为杨大牛即便是出城追击恐怕也追不到什么人了。罢了,你还是告诉杨大牛,让他老老实实的抄家吧,本侯倒想看看,绍兴府的商贾比起厦门的商贾有什么不同?”
  事实上,杨峰还是小瞧了江南的士绅了,由于走得太过匆忙,除了一些易于携带的金银细软以及银票之外,其余的贵重物品他们根本就来不及拿走,所以那些被紧急调来抄家的大明皇家商行的掌柜、帐房一众人等整整忙活了一个星期这才算是初步统计出了一个结果。
  “启禀侯爷,这是我等这几日统计出来的账册,请您过目!”大明皇家商行驻绍兴的大掌柜恭敬的将一本账簿递给了杨峰。
  杨峰没有看前面,而是直接将账簿翻到了最后一页,当他看到最后总计的数字式,饶是他已经有了心里准备也不禁吓了一跳。
第五百六十七章
说曹操,曹操到
  账簿上清楚的写着现银一千八百八十二万五千六百七十九两,各种金银珠宝、古董、房产、店铺等以及一系列东西虽然还没有统计完毕,但是预计也不会少于两千万两。
  看到这里,饶是杨峰也不禁惊叹起来,什么叫富可敌国,这就是了。只是三家海商和十多家盐商而已,这些人的家产竟然相当于大明七八年的赋税,这是何等的可怕。
  将账簿放下后,杨峰不禁感慨万千,难怪另一个时空里的大明会亡国呢,感情大明的钱财全都集中到了这些富商士绅的手里,这些人占据着大明八成的土地和财富,但从来都不曾想过如何为国家为朝廷做点事情,每日里只知道穷奢极欲醉生梦死,甚至连税都不想交。
  而占据了大明百分之八十人口的百姓大部分则是过着衣不遮体食不果腹的生活,镇守边关的将士甚至连饭都吃不饱。尤其是到了末期后,小冰河的气候更是在大明境内肆虐,无数百姓变成了流民,到了最后数量多达几千万的流民愣是将诺大的大明给掀翻了。
  杨峰看完后沉思了一会,便让人将田尔耕给叫了过来,将账簿递给了他。
  而田尔耕的反映更是不堪,当他看到账簿上的数字后甚至吓得连账簿都掉到了地上。
  “侯……侯……侯爷,这……这是真的吗?”田尔耕的脸上泛起了一股不知道是惊吓还是惊喜的红潮,他弯下了腰重新将账簿捡了起来,只是杨峰却发现他拿着账簿的手还在微微的颤抖。
  杨峰没好气的看了他一眼:“这是大明皇家商行调集了数十名帐房和掌柜忙活了好几天才算出来的最后数目,你说是真还是假?”
  “若是真的话,上报朝廷后皇上必然会龙心大悦啊!”田尔耕将账簿上的数目看了又看,一股喜悦涌上了心头,这些日子以来田尔耕一直都在为自己今后的仕途而担心,毕竟他在绍兴吃了那么大一个亏,五百锦衣亲军竟然被一伙不明身份的人给灭了,这简直就是大明开国两百多年来前所未有的耻辱。加之又让陈福阳等三家海商和十多架盐商给溜了,恐怕办事无能的帽子是摘不掉了,他这个锦衣卫指挥使的位子估摸着也坐不稳,但是当他看到这份账簿后,他的心情立刻开始活络起来。
  如今的朝廷最需要什么?
  这还用问么,最需要的就是银子啊,没有银子你什么事都干不了?自己虽然损失了五百锦衣卫,但随后却协助江宁侯扳倒了绍兴知府喻山秋,现在又弄到了一千八百万两的银子和价值两千多万两银子的现银,这可是天大的功劳啊,有了这份功劳在手,自己这个锦衣卫指挥使的位子不但不会被撸下来,说不定还能往上升一步呢。
  一想到这里,田尔耕的心就开始碰碰直跳,眼中也露出了一丝炙热的眼神,他犹豫了一下试探着对杨峰道:“侯爷,不知您打算如何处置这笔银子?”
  杨峰瞥了他一眼,似笑非笑的说:“怎么……田大人对这笔银子也有想法?”
  “诶……侯爷莫要开下官的玩笑,下官就是吃了豹子胆也不敢打这笔银子的主意啊!”田尔耕吓得连连摆手,自家人知自家事,他不过是个锦衣卫指挥使,说得难听点就是天子的爪牙和打手,如何敢动这些银子的脑筋,那是要掉脑袋的。
  “君子爱财取之以道嘛。”杨峰却是笑道:“田大人,先前虽然因为你的过失折损了数百锦衣卫,但这次你协助本侯将办下这么大的案子,那就是功劳。咱们大明的规矩那就是有功必赏有过必罚,如何处罚你那是陛下的事情,但这次你和锦衣卫立下的功劳也不小,所以本侯决定从这些银子里拨出十万两银子给那些死去的锦衣卫作为抚恤,至于你田大人的赏金嘛本侯却是不好越俎代庖,就由陛下来定夺吧,田大人以为如何?”
  杨峰的话音刚落,就听到“噗通”一声,田尔耕朝着杨峰跪了下来,只见他哽咽道:“下官替那些死去的袍泽谢过大人!”
  都说大明的官员都是优秀的演员,天生自带演技,不过田尔耕这次还真不是演习,他是真的感激杨峰。要知道虽然锦衣卫内部也有自己的抚恤,但如今大明的财政也不宽裕,锦衣卫也发不出多少银子,现在杨峰一下就调拨十万两银子,分到下面之后,每个死掉的锦衣卫也有两百两的抚恤银子,这些银子足够他们的家人从容的安排日后的生活了。
  “起来吧!”看到田尔耕激动的样子,杨峰也不禁有些唏嘘,都是银子给逼的啊。
  他又想了想,又说道:“还有这次能有这么大的收获,福建水师和江宁军将士都出了大力,所以本侯将这些银子截留一成,剩下的全部解压到京城,田大人以为如何?”
  “这个……”
  田尔耕这回不做声了,按理说杨峰这次出了这么大的力,江宁军和福建水师截留一成,这个比例绝对不算多,可从总数上看,这笔银子绝对不少了,一成那也是三百多万两银子啊,相当于大明大半年的赋税了。田尔耕只是想想就觉得有些心慌,要是让朝中那些大臣知道,指不定又要掀起什么幺蛾子呢。
  这次田尔耕确实猜对了,当朝廷知道杨峰和田尔耕在绍兴竟然又搜刮到了三千八百多万两的银子时,满朝文武几乎集体失声。
  这不是三千八百两银子,而是三千八百多万两银子啊,不客气的说,有了这笔银子,大明能做的事情可就太多了。
  事实上也确实如此,当消息从内阁传出之后,整个满朝文武都变得疯狂起来,无数奏折雪花般的飞到了朱由校的龙案。
  “啪……”
  朱由校将一叠厚厚的奏折重重的摔在了龙案上:“朕的百官还真是闲啊,银子还没启运呢,这些人就嚷嚷这要分赃了,他们也不撒泡尿照照自己有没有那个福气!”
  “陛下,慎言!”垂手站立在一旁的魏忠贤被朱由校的话吓了一跳,赶紧提醒道:“若是这话传了出去,外头不知道又要说什么闲话了。”
  “传出去。”朱由校冷笑着找四周看了一眼反问道:“谁传出去?是你魏忠贤,还是你们要传出去?”
  “奴婢不敢!”御书房里,负责伺候朱由校的太监不禁跪了一地,包括魏忠贤也不能幸免。
  自从朱由校上次被一名太监忽悠着去游湖差点淹死之后,差点被吓死的魏忠贤将宫里全都清洗了好几遍,被打死或是赶出宫的没有一千也有八百,可以说这几次清洗将外面渗透到宫里的眼线都斩断得差不多了,即便剩下几个漏网之鱼也掀不起什么风浪。
  能在御书房和朱由校跟前伺候他的那都是他的心腹,现在朱由校这么说,摆明了是对魏忠贤的不信任啊,我们的这位九千岁自然被吓得不轻。
  看到御书房哗啦的跪了一大片,朱由校从鼻子里轻哼了一声:“罢了,都起来吧。若是连你们也信不过那朕可就没几个能信任的人了。”
  “谢陛下隆恩!”听朱由校这么一说,太监们这才纷纷爬了起来,只是一个个的脸上却是笑容满面,没听到刚才陛下说了么,自己这些人可是陛下最信任的人啊。
  而跟那些太监不同,朱由校心里却是一阵苦涩,自己身为堂堂天子,除了寥寥几个人之外,最信任的却只能是一群太监,这是何等的悲哀啊。
  “看来,改变科举之事已经刻不容缓了,大明几百年的科举养出了一大群只知道争权夺势却不知道办事的蠢货,若是在这么下去,大明江山危矣。”
  朱由校心里暗自思量,嘴里却对对着魏忠贤道:“大伴,你对这件事是怎么看的?”
  魏忠贤面闻言苦笑道:“陛下,首先奴婢对江宁侯抄家弄银子之事是极为佩服的,上次从扬州弄来两千万两银子也就罢了,这次到了绍兴后更是弄到了三千多万两银子,这份能耐遍数整个大明恐怕也是独一份了。”
  “是啊!”朱由校也感慨道:“这些年杨爱卿不仅东奔西走为国操劳,更是不停的替朝廷弄来了大笔的银子,朕实在不敢想象,若是没有杨爱卿这些年弄来的银子和那些高产的粮食,大明朝还不知道会变成什么样子呢?只是你也看到了,这银子还没运到京城呢,下面那些人就开始吵着要分银子了,这些人一边打着这些银子的主意,一面嚷着要将弄银子的人治罪,朕真不知道这些人的脸皮是怎么长的,怎么就那么厚呢!”
  魏忠贤对此倒是很淡淡,“陛下无须担忧,自古人心险恶,拿起筷子吃肉放下筷子骂娘的人还少吗?只要不理会他们就可以了,只是这笔银子抵京之后如何安排分配却是一件听头疼的事,奴婢估摸着内阁的那几位恐怕很快就要登门了。”
  魏忠贤的话刚说完,就听见一名太监的声音在外头响起:“启禀陛下,顾阁老、杨阁老等几位在外头求见!”
  “嘿……还真是说曹操,曹操到啊!”
第五百六十八章
打秋风的来了
  在太监的禀报声中,顾秉谦等一行人便来到了御书房。
  如今是天启八年,内阁的情况又有了些变化,黄立极下台后,就在年初的时候朱由校又重新启用了朱国桢、韩爌这两位先前辞官的老人。
  韩爌和朱国桢俩人也算是老臣子了,前些年因为跟我们的魏公公斗得太厉害而被弄了下去,如今又被朱由校给召了回来,朱由校的这个态度一度让魏忠贤感到很是有些不爽。自己好不容易把这两个刺头给弄回了老家啃红薯,现在自家老板却又把他们弄到内阁来,这不是摆明了要制衡自己吗?
  “臣等叩见陛下!”
  “爱卿等人都平身吧!”
  几名阁老行礼后纷纷站起了身子。
  朱由校对身边的小太监道:“来人……给几位阁老赐座!”
  “谢陛下!”
  等到几人都坐下后,朱由校这才微笑道:“几位爱卿联袂来找朕,莫非是为了江宁侯和田尔耕二人在绍兴查办那些商贾之事而来的?”
  几名阁老相互对视了一眼,顾秉谦苦笑道:“陛下料事如神,臣等前来正是为了此事。”
  几人说话的时候魏忠贤在一旁则是面无表情的看着门外,仿佛事不关己一样,说到底别看他在外人面前是威风凛凛的九千岁,但在面对朱由校时他只是一个奴婢,皇帝对他们这些宦官拥有生杀予夺的权利,这也是为什么明朝历代皇帝都喜欢任用宦官的主要原因,除了要用宦官来制衡文官集团之外,容易控制也是最重要的原因。
  不过魏忠贤虽然面无表情,但心里却暗自冷笑:“这些文人别看整日里高喊着成仁取义,但骨子里就是一群贪财好名的人,一千八百万两银子的现银和价值两千万两的各种金银珠宝、古董、房产、店铺,这些东西就是神仙见了也得动心,这些人现在还不是象闻到了屎味的狗一样屁颠颠的跑来了。”
  此时的魏忠贤看着龙案前端坐的几个身穿绯袍的阁老,突然有种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感觉,就连眼中也露出了一丝讥讽的眼神。
  只听朱由校在一旁故作惊讶问:“绍兴府的事情已经很清楚了,那些商贾竟然勾结绍兴知府杀害数百名锦衣卫,这样的恶行跟造反也没什么两样,难道诸位爱卿要为那些商贾求情么?”
  听到这里,魏忠贤差点笑出声来,他没想到平日里总是一本正经的皇帝竟然也会用这种方式怼人,而且表情还是那么的严肃,却还能让人忍俊不住。
  听了朱由校的话,顾秉谦则是老脸一红,轻咳了一声转头看了看身旁的众人,意思很明显,你们不能老是让我一个人顶在前面,自己也该说点什么吧。
  韩爌(kuang第四声)无奈的一拱手:“陛下……臣等……臣等确实是为了绍兴府之事而来的,只是却不是为了那些商贾求情的,那些商贾竟敢杀害天子亲军,万死也不足以赎其罪行,臣等这次来是为了江宁侯查抄的那些银两来的。”
  “哦……”朱由校故作惊讶的说:“江宁侯在折子里确实说了查抄了一千八百万两的银子,可是这些银子此刻还在绍兴呢,诸位爱卿现在就跟朕讨论这些银子是不是太早了些?”
  看着朱由校惊讶的表情,顾秉谦和几位大臣的心里则是一阵无奈,这位今年才二十三岁的皇帝如今是越来越成熟了,无论是说话还是办事也越来越有了一名成熟帝王的风范,就象刚才这句话一样,乍一听朱由校是在装疯卖傻,但实际上却是在嘲笑顾秉谦几名阁老,说好的读书人的矜持哪去了?
  被朱由校这么暗地里一讥讽,饶是这些人都是官场的老油条也不禁老脸一阵火辣辣的,只是跟几千万两银子比起来,面子这点东西算个屁,就是打破狗脑子也得争啊!
  韩爌继续道:“陛下,正所谓“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而况于无算乎?江宁侯在绍兴查抄了如此多的商贾,弄到了几千万两银子,可谓天下瞩目,这些银子迟早都是要上缴朝廷的,既然如此咱么早点定个章程出来,也好对天下有个交代啊!”
  朱由校不禁一震无语,他不得不承认自己还是低估了文官的脸皮厚度,有心想要说点什么,却发现有些话自己还真不合适说,幸好一旁的魏忠贤看到了自家老板的难处,立刻站了出来对着韩爌喝道:“韩大人,你说要对天下有个交代?咱家敢问,天下人想要朝廷对他们有什么交待,莫非朝廷欠了他们的不成?”
  对魏忠贤这个老对头韩爌自然就不用客气了,只见他冷笑道:“魏公公,您怎么说也是司礼监的秉笔太监,难道不知道天下人说天下事这句话吗,江宁侯在绍兴弄出了这么大的阵仗,抄家又抄出了那么多的银子,他不将银子押解进京,难不成还想自己留下来不成?”
  魏忠贤也不甘示弱,反讥道:“韩阁老既然已经这么说了,那还找陛下商议做什么?你们几个人自己给江宁侯下道公文,让他派人将银子押解进京交给你们就好了,何必多此一举呢?”
  “我I草I你I妈,你个生儿子没屁眼的阉人!”韩爌等人不禁在心里破口大骂,杨峰是什么人?人家可是堂堂的江宁侯,征南大都督,手中握着数万雄兵,又是出了名的桀骜不驯,内阁要是能调动得了他那才是见了鬼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25/75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