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明朝当国公(校对)第25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57/751

  考虑了良久,阿敏突然说了句:“若是死守辽阳,咱们能够守得住吗?”
  众将相互打量了一下,穆璋阿说道:“回贝勒爷的话,辽阳能不能守住姑且不说,即便是能守住,等到江宁军退兵后咱们还能剩下多少人,您可别忘了江宁军火炮的厉害。”
  阿敏听到这里后更加心烦了,江宁军的火炮又岂是犀利两个字就能形容的,一想到自己如果把镶蓝旗的主力都拼光了,接下来自己这个贝勒爷恐怕是个人都能踩一脚了。
  思考了良久,阿敏终于下定了决心。
  “来人啊,马上召集人马,咱们撤回盛京!”
第四百三十七章
炮轰锦州
  夕阳西下原本是一副狠美丽的景象,但对于住在锦州城的军民来说却没有那个心情来欣赏这幅美景了。
  锦州城的城头上,到处冒着一缕缕浓浓的黑烟,不少城垛上还插着长长的箭矢,许多穿着鸳鸯战袄的士兵和青壮正在将城头上的伤员和尸体清理下去,在不远处的城墙上,孙承宗正在十多名将领的陪同下慢慢的走在城墙上,看着正在清理战场的士兵和青壮,孙承宗转头对身后的将领们中气十足的大声道:“诸位,今天的仗大伙都打得很好,鞑子至少损失了上千人,这下皇太极应该心疼啰。”
  “哈哈哈……”
  众将都笑了起来,不少人脸上都露出满意的神色。
  这个时空里,得益于杨峰的到来,原本被东林党和魏忠贤一起发力弄回家的孙承宗依旧好端端的在辽东当他的督师,加上杨峰的大明皇家商行远远不断的给朱由校的小金库提供资金和物资,又有了杨峰从现代弄回来的大量土豆、玉米以及红薯等高产量的食物,所以如今的辽东可谓是吃得饱穿的暖,战斗力比起另外的时空提升了何止一筹。
  前些日子皇太极率领八万满清大军抵达锦州后,孙承宗下达了紧急命令,所有城池都要做好战斗准备。
  当皇太极率领八万满清大军抵达时,所有人更是感受到了紧张的战争气氛,而就在这个紧张时刻,卢象升、虎大威和杨国柱三人率领三万京营也赶到了锦州,看到三万京营人马的到来,辽东军上下也全都松了口气。对于这支军队他们早就久闻其名,听说这可是朱由校花费了重金打造的纯火器部队,据说战斗力不在江宁军之下。
  而这一点在今天的战斗中也得到了证实,面对满清人的攻城,卢象升三人主动请战,据守城头的他们利用手里的火铳给了清军一次迎头统计,在丢下了上千具的尸首后清军不得不被迫撤兵。
  孙承宗将目光投在了身后一名相貌清瘦儒雅的卢象升和他旁边的虎大威、杨国柱身上,面上露出满意之色,他笑道:“建斗、杨将军、虎将军,今日的战斗你们京营表现得很好,实在是出乎老夫的意外,不愧是皇上苦心训练出来的京营,颇有当年高祖、成祖年间的风采啊!”
  听到孙承宗夸奖,虎大威笑得合不拢嘴,杨国柱也是面带喜色,而卢象升则是恭敬的抱拳道:“督臣过奖了,一切都是陛下圣明,督臣指挥有方而已,末将等人不敢居功!”
  看到卢象升打了胜仗后并没有居功自傲的意思,孙承宗满意的捋须道:“建斗莫要谦虚,须知战场之上胜就是胜败就是败,来不得半点虚假,该是你们的功劳就是你们的,没有人能抢走。咱们辽东的诸将们不会做出抢夺友军功劳之事,只是接下还要多多仰仗京营的地方还很多,还望建斗以及杨将军和虎将军多多关照啊。”
  听到孙承宗的夸奖,卢象升三人就象吃了个定心丸,孙承宗这番话的意思很明白,今天的战功他们不会贪墨。但后面那句话的话却在隐晦的告诉他们,你们立下的功劳不小了,接下来也该给辽东的将领们一点机会。只是这句话却是只有卢象升听懂了,虎大威和杨国柱却还没听明白。
  听到孙承宗夸奖卢象升三人,周围的辽东将领们也有不少人有些不服,在他们看来今天的战斗京营之所以能够取得歼敌上千的战果,主要还是火器的功劳,要不是杨峰那几乎是无条件的赠送了那么多的火铳,这些京营能打出今天的战果才是见鬼了。
  随着江宁军的崛起,如今的大明上下逐渐形成了一个共识,那就是未来的战争火器将会成为主流,昔日的冷兵器战斗将会逐渐被淘汰,在这种思维的影响下,要求装备火器的呼声逐渐高了起来,但如今的情况是如今的大明兵仗局造出来的火器就是一个笑话,那些火器的质量烂到能让人流泪。
  如今辽东的将领们最希望的就是能从杨峰手里购买火器,但却苦于手头没有银子,所以辽东军只能是空流口水,现在看到京营清一色的火铳,辽东军的将领们心里那叫一个羡慕嫉妒恨。
  不过辽东军也不是没有底牌,近年来孙承宗可是从杨峰的手里买了五十门拿破仑炮,这些火炮在今天的战斗中可是发挥了很大的作用,猛烈的炮火打得清兵苦不堪言。
  锦州城外二十里外,方圆数十里的地方密密麻麻的驻扎了大量的帐篷,战马嘶鸣号角吹响,到处是一副紧张的战争气氛。
  在军营西南处的一顶占地数百平米的帐篷里,数十名满清的将领和王爷贝勒排成两排安静的坐着,在他们的上首的座位里,一身戎装的皇太极正沉着脸道:“诸位,今天的战斗你们都看到了,明军的战力比起一年前有了很大的提高。根据探子传来的消息,今天据守城头的那支明军便是刚刚赶到的京营,你们对这支兵马的战力有何看法?”
  众将沉默了一会,代善这才说道:“陛下,从今日的战斗来看,据守城头的京营战力确实不俗,但依臣来看,今日发挥了最大作用的却是城头上的那些火炮,若是臣没看错的话,这些火炮应该就是江宁军用过的那种既轻便威力又大的火炮,咱们的伤亡有近半都是它们造成的。”
  听到这里,众将们都不说话了,江宁军这个词就象一座大山,压得所有人心里沉甸甸的。尽管这一年多来皇太极不断的东征西讨努力恢复力量,同时也针对江宁军的火器做了一些准备,但他们依旧没有把握。
  看到大帐内的气氛有些沉闷,皇太极知道大战在即不能再任由这种情绪蔓延下去,他转头对一名中年将领道:“佟养性,你们的火炮什么时候可以抵达。”
  身材消瘦的佟养性站了出来躬身道:“启禀陛下,由于火炮太过沉重,全靠马拉人推,每日仅能行进数十里,所以要得过两日才能运抵锦州城。”
  一旁的多尔衮有些不满的说:“佟养性,同样是造炮,为何汉人的火炮如此轻便,而咱们的火炮却造得那么重?你们也太没用了吧!”
  被皇太极点名的佟养性又称佟佳氏,原本是迁移到大明境内做生意的满人,但是在天命元年(1616年)的时候因为做生意亏了本,又跑到了关外投奔了努尔哈赤,当时的努尔哈赤还没发迹呢,对于主动投奔自己的佟养性很是看重,不仅将宗室之女嫁给了他,还册封他为“施吾理额驸”,授三等副将。等到天命六年(1621年),努尔哈赤率领后金大军攻克沈阳后,佟养性又被晋升为二等总兵官。
  努尔哈赤死后,原本崇尚战马和个人勇武的满人终于意识到了火器的重要性,而佟养性这个既熟悉大明境内情况又对火器略有了解的人也受到了刚继位的皇太极的重视,不仅晋升他为“昂邦章京”,皇太极还命令他总理汉人官民事务,兼汉军旗镶蓝旗统领,并负责监铸四十门火炮。
  只是火炮铸造不管在哪个年代都是个技术活,即便要铸造的是最原始的火炮,也不是技术力量薄弱的满人轻易玩得转的,经过了一年多的努力,佟养性和那些被抓来的汉人工匠们终于在几个月前铸好了六门火炮。
  这是火炮是铸造好了,但重量可不轻,每门火炮足足有两千多斤,这也让皇太极和一众满清将领们在欣喜之余也有些郁闷,为了将这六门火炮运到锦州,佟养性为这六门火炮配备了三百多匹驮马和一千多人来伺候它们。
  是的,大家没有看错,就是这么多人。大家也别嫌这些火炮累赘,要知道到了后世的二战时期,德国人制造出了堪称是史上最大的多拉巨炮,为了把这门800-900毫米口径的巨炮打响,德国人甚至派出了五千多人来伺候它,相比起它来满情人派出的这一千多人只能算是毛毛雨。
  由于路途遥远加上火炮太过沉重,所以直到现在这六门火炮还在半道上,而今天清军又吃够了明军火炮的苦头,所以才引来了皇太极的追问和多尔衮的不满。
  佟养性苦笑着摇头道:“十四阿哥,请恕奴才多嘴。若是抡起勇武,咱们大清勇士可以不惧任何人,但若是抡起奇技淫巧,咱们不得不承认大明确实要比咱们强啊,为了铸造这六门火炮,咱们花掉的银子足足就有三十多万两呢。”
  “什么……三十多万两?”
  佟养性的话一出口,在场的所有人都惊呆了。
  多尔衮先是一愣,随即便怒道:“佟养性,你这火炮是金子做的还是银子做的,怎么话费了这么多银子?难不成你将剩下的银子都贪墨了不成?”
  “是啊,我看这火炮不过就是将铁器融化铸造成型而已,充其量每门也就一两千两银子便到头了,怎么话费这么多?佟养性你还敢说你没贪墨!”不少将领震惊之余纷纷出言讨伐佟养性。
  佟养性没有辩解,而是用哀求的目光看向了皇太极。
  皇太极则是狠狠瞪了这些人一眼,不怒反笑道:“刚才是谁说一门火炮只需要一两千两银子的,鳌拜……这话是你说的吧?”
  刚才说话的人名叫鳌拜,是正黄旗有名的勇士,在正黄旗内担任甲喇章京之职。听到皇太极点到他的名字后,鳌拜站了出来朝皇太极跪了下来有些委屈的辩解道:“陛下,奴才觉得自个没有说错啊,不就是将铁器融了然后铸成一个圆管嘛,有什么难的?奴才以为两千两银子足够铸一门火炮甚至还有富裕的呢。”
  “好……好好……”
  皇太极被这家伙的话给气乐了,指着鳌拜骂道:“好……既然鳌拜你这么说了,那朕就给你十万两银子,朕也不多要,只要你能给朕铸造出十门火炮就可以了,多出来的火炮就当朕赏赐给你的,如何啊?”
  “啊……让奴才来铸炮?”鳌拜傻眼了,随即有些结结巴巴的说道:“陛下,奴才只会上阵杀敌不会铸炮啊!”
  “你这个蠢货!”皇太极突然咆哮起来:“你既然不会铸炮,那还敢如此大言不惭的说一门火炮只需要一两千两银子足矣?还是你以为佟养性和那些工匠们都是一群比你还蠢的傻瓜,你知不知道就在前些年,大明花费了足足三十万两银子从弗朗机人手里也只是买了十二门红夷大炮?你什么都不知道就在这里大放厥词,真以为大家都跟你一样蠢么?”
  被皇太极骂得狗血淋头的鳌拜那长满了横肉的脸变得通红,他不敢抬头,只是默默的跪了下来不敢吭声。
  皇太极骂了一通,原本有些压抑的心情终于好了些,这才转头对众人道:“就这样吧,明日先不要攻城,等到火炮来到后再说!”
  第三日中午,让所有人都翘首以待的六门火炮终于来到了。看到这迟来的六门火炮,皇太极等众将全都大喜过望,赶紧让佟养性带领炮手们开始构筑火炮阵地,忙碌了半天后,火炮阵地终于构筑好了,随后开始点火试炮,在一阵隆隆的炮声中,好几枚弹丸朝着锦州城头飞了过去。
  佟养性铸造的这六门火炮属于十二磅火炮,它们固然有着笨重、移动不变的缺点,但笨重也有笨重的好处,那就是它们在射程上要比只有几百斤重的拿破仑炮要远,能够在两千五百多米外轰击锦州城墙,而反观部署在城头的拿破仑炮却够不着人家,这下也使得明军有些傻眼了。
  “轰……”
  一枚十二磅重的弹丸重重的撞击在了城垛上,将用青砖砌成的垛口打得粉碎,纷飞的碎砖将周围好几名明军打得头破血流,一时间城墙上不时响起士兵的惨叫中。
  看着不时落在城墙上的弹丸,孙承宗眉头紧锁,对身边的负责操作火炮的军官道:“咱们的火炮真的不能反击么?”
  “督臣大人,咱们的火炮最远只能打到三四里,根本就够不着人家啊!”一旁的军官也很是无奈。
第四百三十八章
江宁军的威名
  看着己方的火炮不停的轰击着锦州的城头,而明军却只能干瞪眼,城外的清军们那是欢声雷动,军官们也喜笑颜开,皇太极更是龙颜大悦,他拍了拍佟养性的肩膀赞道:“佟养性,你的火炮铸得好,此战若是能拿下锦州,朕当给你记上首功!”
  佟养性大喜,赶紧跪了下来:“奴才谢皇上封赏!”
  看到这幅情景众军官们虽然很是嫉妒,但却没法说什么,谁让他们前天被明军的火炮和火铳打得那么狼狈呢,现在佟养性能将明军的火炮给压制住,这就是人家的本事啊,就连多尔衮也只能撇了撇嘴没有说话。
  面对清军持续不断的炮击,孙承宗将卢象升、虎大威和杨国柱三人喊了过来问道,“建斗,如今建奴火炮猖獗,尔等京营可有法子对付鞑子的火炮?”
  卢象升摇摇头:“督臣,鞑子的火炮虽然笨重,但却胜在打得远,我京营虽然也有一些火炮,但与锦州所装备的火炮都是同一款型号,没有办法与鞑子抗衡。”
  孙承宗闻言不禁有些失望,“若是这么说,那我等岂非只能任由鞑子这般欺负我们了?”
  看到孙承宗失望的样子,性子直爽的虎大威忍不住说道:“督臣,总督大人……哦,也就是江宁侯曾经说过,咱们装备的火炮原本就应该是伴随步卒进攻,而不是用来守城的,用来守城实在是太浪费了。”
  “进攻?”
  辽东诸将们闻言全都有些面面相窥,虽然一年多前他们当中几乎所有人都亲身目睹了江宁军与后金大军在锦州城下决战的场景,也看到了江宁军是如何运用火炮和火铳打得以努尔哈赤为首的八万后金大军损失惨重,但严格的说当时他们只是见证者而非参与者。
  现在皇太极携着复仇的火焰卷土重来,他们没有谁敢拍着胸脯说能在野战中打败清军,最重要的是如今的锦州城里聚集了一共五万多的明军,这些明军几乎占据了明军在辽东的一大半兵力,一旦有个闪失整个辽东都会陷入危险,谁也不敢冒这个险。
  看到辽东诸将犹豫不决的样子,卢象升心里暗叹了口气,心想难怪侯爷曾经说过,如今的辽东将领缺的不是粮草辎重,而是进攻精神,面对满清的大兵压境只想着聚成自守,却不敢出城与其野战,这或许就是辽东军和江宁军最大的区别吧。
  想到这里,卢象升打起精神对孙承宗抱拳道:“督臣大人,末将三人愿意率领三万京营将士出城与建奴决战,请督臣成全!”
  “末将愿出城与建奴决一死战,请督臣成全!”卢象升说完后,虎大威和杨国柱也齐齐站了出来。
  “你……你们……”孙承宗一时间没反映过来,一下愣住了,旁边的众将也吃惊的看着他们。
  看着面色一脸坚决的三人,不少辽东诸将们只觉得脸上有些火辣辣的。人家京营远道而来,算是不折不扣的客军,看到敌军后不但没有畏惧反而敢出城迎敌,而反观自己这些土生土长的辽东军反倒没人吭声,这个对比也太明显了。
  “不行!”孙承宗只是惊讶了一下,随后毫不犹豫的拒绝了,开什么玩笑,这三万京营这可是朱由校的命根子,一旦有什么闪失,朱由校绝对会发飙的。
  “督臣!”看到孙承宗拒绝,卢象升有些急了,上前一步急声道:“督臣,末将在出京之前陛下就曾经嘱咐过末将,让末将一定要将京营摔打出来。陛下还说了,一支强军一定要有跟敌人血战的勇气,只会躲在城堡里放枪开炮的军队是永远也不能成为一支铁血强军的,请督臣成全末将吧!”
  辽东众将一听,这位连皇帝都搬出来的,看来是铁了心要出城跟清兵决战了,但孙承宗的态度却大出了众人的意料。
  “不行……只要老夫还是辽东督师,只要陛下还没有免掉本官的辽东督师之职,本官就不会同意你们出城同鞑子决战!”
  卢象升没想到孙承宗的态度竟然这么坚决,这也让他很是意外。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57/75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