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明朝当国公(校对)第21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16/751

  刚开始的时候,厦门的百姓对于江宁军的到来还是显得有些恐惧的。
  民间有句老话,兵过如梳。意思就是军队经过的地方,就像被人用梳子梳过一般一干二净。
  本地的军队还好些,好歹都是乡里乡亲,低头不见抬头见的,也不好意思做得太过火。
  但是客军就不一样了,那些外地来的大头兵可不会有那么多顾忌,一旦犯起混来,最狠的就是他们这些人。
  所以本地的百姓,刚开始在看到江宁军到时候,不少人想法就是有多远跑多远。
  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的想法慢慢的改变了。
  不少老百姓惊讶地发现,这些江宁军跟他们以往见过的官兵截然不同。
  这支军队非但不会抢东西,他们买东西的时候竟然会照价付钱,这可是太稀奇了,要知道那些蛮不讲理的大头兵什么时候这么有礼貌啦,这不是太阳打西边出来了吗?
  这还不算,随着时间的推移,老百姓们惊讶地发现,这是江宁军太他娘的有钱啦,买东西付钱也就罢啦,他们还不讲价,这到底是什么情况?
  后来有消息灵通的人才道出了缘由,感情这些大头兵最低的人每个月都有一两银子的军饷,若是战时军饷还会翻倍。
  这当兵的也太有钱了吧?
  有当过兵的人偷偷在心里算了一下,大明的卫所兵是没有军饷可领的。能领军饷队伍都是那些募兵,可即便是募兵每个月也只有一两二银子的饷银。
  表面上看起来是不少,甚至比江宁军的军饷还要高。
  但是别忘了,这只是表面上的数字,实际上领到手的只有一半,甚至还时不时的拖欠上几个月。
  而江宁军则不然,他们领的是实饷,这也就罢了,而且他们还发粮食,这才是最令人震惊的。
  在生产力低下的年代,粮食所代表的意义谁都明白,也就是说只要进了江宁军,至少一家五口的日子就不用发愁了。
  这么优厚的待遇看的不少人眼珠子都红了。发装备,发军服,军饷还这么高,上门女婿都没这么好待遇啊。
  有些心思活络的人曾经悄悄地打听过,江宁军还招不招人?
  最后得到的结果是令人沮丧的,江宁军不招人,至少暂时不招。
  不过就在前些日子,情况有了变化,福建水师要重建了,还是那位很有钱的江宁伯下令重建,不仅如此募兵的告示上还写着,熟悉水性的渔民优先。
  好吧,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告示上说了,福建水师的军饷跟那些江宁军是一样的,甚至还要略高一些,这个消息就太惊人了,一时间不仅是附近十里八乡的百姓,就连莆田、漳州、泉州等地的渔民都蜂拥着朝厦门涌来。
  原本杨峰给卢光彪只有八千名额,按理说八千人的名额已经不少了,但后来卢光彪竟然惊讶的发现,八千的名额只用了不到七天就招募了一半,由于来应征的人太多,以至于募兵处的人已经可以用挑剔的目光来审核了,这也让不少人大呼惊奇,要知道以往募兵的时候他们这些人谁不是求爷爷告奶奶连哄带骗的求人当兵的,现在倒好,情况却是反了过来,银子的作用实在是太大了。
第三百七十三章
突如其来的不速之客
  厦门港口
  一身戎装的卢光彪看着港口外那密密麻麻的建筑工地心情格外的舒畅,自打杨峰任命他为新建的福建水师提督后他仿佛焕发了第二春一般整个人都变得精神抖擞起来。
  原本的厦门港口已经非常破败,有了海量的银子的支持后,卢光彪立即对厦门港口进行的扩建和翻修,在卢光彪的计划里,新建好的厦门港口能够同时停泊至少一百艘的大型战船。
  这是一个非常大胆的计划,要知道如今的大明水师早已名存实亡,恐怕整个大明水师的战船加起来都不足一百艘,卢光彪光是重建一个港口就喊出了一百艘的目标,消息传出后不少人都直摇头,认为这家伙是有几个钱后少的。
  但不管是不是少的,卢光彪真的干了起来,而作为站在卢光彪背后的人,杨峰也给予了大力的支持。
  以往人们在建造码头时,所用的材料大多用石头,用石头作为建筑材料的好处是坚固、耐用,用上几十年甚至上百年都绝对没有任何问题。但用石头来建造码头的弊端就是耗费太大。工匠们要将石头辛苦的从山里开采出来,然后石匠们才将石头凿成条状,再将他们铺设好,这其中所耗费的人力物力之大能让人绝望。
  但是自从杨峰将从现代社会弄来了大量的水泥后事情就不一样了,有了水泥作为黏合物,工匠们再也不用辛苦的将石头雕凿成条状了。试想一下,将一块块巨大的岩石雕凿成一条条场方向的条石需要耗费多大的人力物力?需要浪费多少的边角石料?
  可现在这一切都变成了历史,有了水泥这种神奇的黏合剂之后,以往只能被废弃的各种大大小小奇形怪状的石头都有了它们的用武之地,石匠们再也不用费心的将石头雕凿成岩石了,这样一来就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工程的进度也变得飞快,只是一个月的时间,码头便已经初见雏形。
  “伯爷,您送来的这个叫做“水泥”的东西可真是一个好东西啊,有了它之后咱们的工匠再也不用辛苦的开凿岩石,然后费尽心机的凿成条状的铺设在港口了。”新建的码头上,卢光彪指着正在工地上忙碌的工匠神情非常兴奋。
  今天的杨峰并没有着甲,而是穿了一身常服。赤色的蟒袍以及腰间的玉带,脚上的厚底官靴以及蟒袍上绣着的麒麟无不在彰显着他的身份。
  相比于兴奋的卢光彪,对于水泥这种东西杨峰早就司空见惯习以为常,他思索了一下才说道:“卢大人,港口的建设你要抓紧,半年之内一定要完成。还有,前几天给本伯带来的图纸你交给那些工匠了吗?”
  卢光彪说道:“下官已经将图纸交给了马老汉,想必这几日马老汉他们正在研究图纸吧,下官猜想用不了多久马老汉就会……咦……说曹操,曹操到,马老汉他们过来了。”
  说话间,杨峰就看到马老汉以及十多名工匠正匆匆的朝他们这个方向赶来,只是走到距离他们一百多米处的时候却被杨峰的家丁给拦住了。
  “让他们过来!”杨峰示意让家丁们放形。
  “草民马老汉拜见伯爷,愿伯爷……”
  马老汉等人来到杨峰跟前后就打算下跪行礼,却被杨峰给拦住了。
  杨峰笑吟吟的将马老汉等人扶住:“好了,马老汉你们也别拜了,本伯对这些繁文缛节不感兴趣,现在只想问你们,那些图纸尔等可看明白了?”
  “看明白了,看明白了!”一说到图纸马老汉便是一脸的激动,“伯爷此番带来的图纸实在是太详细了,就连每一块木板的长度,如何铺设,期间要注意的事项都写得清清楚楚,看这样的图纸老汉我若是还造不出船来简直就可以买块豆腐撞死了。”
  “那就好!”杨峰给含笑道:“本伯只期盼你们能尽快把战舰造出来,咱们大明水师的将士还等着驾驶这些战舰出海,守卫我大明海疆呢!”
  “草民绝不辜负伯爷的期盼!”马老汉先是一脸的激动,但随后脸上却浮现出一丝迟疑的神情,“不过还有一事草民搞不明白,还望伯爷赐教!”
  “何事,你尽管说!”心情大好的杨峰问道。
  马老汉神情有些尴尬的说:“是这样的,草民看伯爷送来的图纸时,发现上面所用的单位与我大明所用的单位完全不同。我大明的尺寸乃是丈、尺、寸、分,厘、毫、丝、忽,但是大人的送来的资料上长度的计量单位却是米、厘米、毫米来计算,重量则是以公斤、克来计算,草民等人有些看不明白,是以特地前来请教大人。”
  “诶呀,你看我这记性!”听到这里,杨峰不禁一拍脑袋,暗骂自己的疏忽。自己怎么能把这事给忘了呢,自己从现代弄来的资料,计量单位全都是以后世的标准来衡量的,可这里是明朝,采用的却是自古就传下来的另一种计量单位,马老汉等人看到这些资料后自然被弄糊涂了,看来想要造船的话自己还得重新教他们另外一套计量单位啊。
  想到这里,杨峰赶紧对马老汉作了一个揖,“马老汉,实在是对不住了,这件事确实是本伯的疏忽,忘了告诉你资料上的计量单位跟咱们大明不一样了。这样好了,本伯现在就给你说一说上面的计量单位跟咱们大明惯用的计量单位的区别,顺便再给你几套计量用的工具,从今往后咱们就用新的计量单位来做衡量的标准,都清白了吗?”
  “这……”马老汉等人对视了一眼,最后只能无奈的点点头:“伯爷吩咐,草民等自当遵从。”
  杨峰看得出对方的面前,他不禁失笑道:“别摆出那副脸色,本伯可以明白的告诉你们,其实新的计量单位也是很好用的,只要习惯了你们就会发现,其实那些东西也就是那么回事,习惯了就好。好了,现在本伯先跟你们说说,这长度的计量单位……”
  半个小时候
  杨峰扔掉了手上的树枝拍了拍手,“都弄清楚了吗?”
  “弄清楚了!”
  马老汉等人的头如同小鸡啄米一般:“伯爷放心,弄清楚了,原来咱们还以为这里头有什么玄奥呢,感情弄明白了才知道这里头其实也没什么,非常的简单。”
  “你们弄明白就好!”杨峰哈哈一笑。
  这时,几名家丁匆匆走了过来,他们的手上都抱着包裹,在杨峰的示意下他们将包裹递给了马老汉等几人。
  杨峰指着这些包裹笑道:“马老汉,这些都是送给你们的。里面是一些卷尺、皮尺、尺子、三角板等东西,希望你们用这些东西为咱们大明造出更好的战船来!”
  “谢伯爷!”
  马老汉等人接过包裹,感动的就要下跪,却被杨峰拦住了。
  “你们如果你们真的想谢本伯的话就用心的做事,朝廷和本伯是不愧亏待有功之臣的!”
  送走了马老汉、胡阿牛、许阿生等老工匠后,杨峰正要继续巡查一下,却看到宋烨匆匆走了过来。
  “伯爷,有急报!”
  一个小时后,厦门城外的江宁军营里,杨峰的眼光从面前的信上移开,对着面前的这名夜不收问道:“你从福州一路过来一共用了多长时间?”
  这名夜不收拱手道:“回伯爷话,小人和两名兄弟各带三匹快马从福州乘骑日夜兼程一共花了两日赶到的厦门。”
  “两天?”杨峰沉吟了一下转头问旁边的卢光彪:“卢大人,若是乘船的话从福州赶到厦门需要多长时间?”
  卢光彪不假思索的说:“从福州到厦门约莫五百多里左右,坐船的话还要饶路,所以路程就长了些要七八百多里左右,不过乘船的好处是可以日夜不停兼程而不用爱惜马力这些东西,一般顺利的话也是两三日左右便可抵达厦门。”
  “嗯!”
  杨峰扬了扬手中的信件:“耿秉义来报,两日前他派出的夜不收报告,福州城外的大批船只突然不见了踪影,而且据观察福州城内的守军也少了许多,他怀疑郑芝龙已经带着大部分的匪徒除了海,但目的地尚不明确。耿秉义怀疑,郑芝龙很有可能会对莆田、泉州、厦门等地展开突袭。卢大人,你怎么看?”
  卢光彪轻叹了口气:“这不是可能,而是可以肯定的。郑芝龙此人下官也是有所了解的,此人用兵相当的老道毒辣,况且他手握大批的战船,几乎是想怎么打就怎么打,而咱们大明则是只能被动防守,这大半年来吃的亏太多了。而且依下官看来,郑芝龙此人报复心相当强,从耿将军的战报上来看,前些日子耿将军刚吃掉了他三千多人,以郑芝龙的性子他肯定会报复的,而且报复的最好地方就是咱们泉州了。”
  “卢大人高见!”杨峰赞许的看了他一眼:“以本伯来看,郑芝龙最有可能突袭的地方就是咱们的厦门,所以接下来咱们也要好好商议一下如何迎接这个不速之客。”
第三百七十四章
趁夜而来
  今天天气很好,可以说是万里晴空。
  浩瀚的大海上驶来了一只舰队,这支舰队的规模不小,至少有不下百艘的船只,其中吨位在两三百吨的大福船有二十多只,其余的船只型号比较杂,大多数是普通的小福船,其中还夹杂着一些大明的制式沙船,甚至还有几艘西班牙人的排桨战船,这支舰队就是郑芝龙率领的用来奇袭厦门的船队。
  对于这次行动郑芝龙报以了极大的期望,他不仅将在福州的所有主力船只都带上,而且还把几乎所有能打的部下也带了出来,只留了五千老弱病残在福州留守。
  郑芝龙站在舰队中间一艘最大的福船的甲板上,举着千里镜默默的眺望着远方。今天的天气很好,他可以很清晰的看到三四里外正在天空中飞翔的海鸟。闻着空气中那熟悉的淡淡海腥味,感受着凉爽的海风从身边掠过,郑芝龙只感到全身一阵舒畅,这是他的舰队他的部下和他的一切,只要这支舰队在手他就不会惧怕任何人。
  一阵沉重的脚步声在甲板上响起,一个人慢慢的走到了他的旁边停了下来。
  郑芝龙放下千里镜看着前方头也不回的问道:“老五,怎么不在下面休息,晚上咱们还有事情呢。”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16/75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