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明朝生涯(校对)第7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1/338

  很快,他便在一块大石头后面看到了这位昔日统帅宣镇数万大军的宣大总督,只是此时的他卖相并不怎么好。披头散发全身一片狼藉的他坐在地上,靠着一块大石头,正在用惊悚的目光看着他。
  张宗衡此时的额头上满是豆大的汗珠,他看着走进的黑衣人喘着气大声叫道;“各位好汉,想要钱财你们尽管拿去,只求你们千万不要伤害本官。”
  黑衣人并不答话,手中带血的长刀抵在了张宗衡的喉咙前。被冰冷的钢刀抵住喉咙的张宗衡惊恐万状,使劲喊了起来:“这位好汉,东西你们取走也就算了,本官跟你们无冤无仇不要杀本官。”
  “呸……”为首的黑衣人狠狠的吐了口唾沫,一脚将他踢翻在地,然后就是一脚踩在他的胸前哼喝道:“无冤无仇?不愧是宣大总督啊,就是健忘,难道你忘了几天前在大同府的客栈里刚抢了咱们的银子了吗?”
  “原来你们是五里寨岳阳的人!”这回张宗衡明白了,原来是前几天捞银子捞出问题来了。
  “明白了吧?你现在可以去死了!”为首的黑衣人正是顺宝,只见满脸厉色的顺宝把手一挥,寒光闪过,一股炙热的鲜血冲天而起,斗大的脑袋也瞬间和他的脖子分离开来,张宗衡一声不吭的倒在了血泊里。
  杀死张宗衡后,顺宝这才回头冷声对后面的人低声喝道:“马上打扫战场,将所有马车都带走。”
  “是!”
  半个时辰以后,一行黑衣人赶着上百辆大车消失在了官道上,只留下一地的尸体……
  前任宣大总督张宗衡和数百家丁在沙锅堡附近惨遭杀害的消息很快传遍了大明的朝野,崇祯大为震惊,立刻下旨命令新任宣大总督卢象升、宣大巡抚许鼎臣追查凶手,给朝廷一个交待。但卢象升和许鼎臣哪里还能找到凶手呢,追查了大半个月也只从那些车夫的口中了解到那伙杀了张宗衡的人在杀了张宗衡后便赶着那些马车往西边而去,随后就再也查不到他们的踪影了。而且在这个没办法验DNA、指纹的年代,想要追查一桩无头案可谓是难如登天。
  且说顺宝等人,在抢了张宗衡的所有财物后在沙锅堡绕了一大圈,这才赶着大车连夜朝五里寨赶去,终于在第三天回到了五里寨。当岳阳等人将这些大车上的箱子打开后立刻便被箱子里慢慢的金银给惊呆了。经统计,这些大车里共有黄金两万两、白银四十七万两,其余的古玩字画更是数量不菲。
  如此之多的东西看得岳阳和顺宝等人是目瞪口呆,岳阳长叹道:“以前古人常说,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原本我还以为只是一个传说,没想到我今天算是见着了,张宗衡这个宣大总督上任才几年啊,搜刮的钱财几乎堪比咱们一年卖盐所得,而象张宗衡这样的贪官显然在大明不在少数,如今满朝都被这样的蛀虫所把持,我大明还有希望吗?”
  相比起岳阳的感慨,顺宝的想法却是简单了许多,看着满车的金银他欢喜的对岳阳说道:“少爷,有了这些银子,咱们是不是就可以再次扩军了?”
  “扩军扩军,就知道扩军!”岳阳哭笑不得的在他的脑袋上打了个暴栗,笑骂道:“我还真没看出来,你小子还是个官迷啊,现在你都已经是六品的防守官了还想怎样,难道你还想当一品大员不成?”
  顺宝摸了摸脑袋,有些不好意思的讪讪笑了。
  岳阳想了想,这才说道:“顺宝,此行你和众兄弟们辛苦了,回去后兄弟们到军需官处每人领赏银五十两,你呢就领两百两,剩下的银子我另有用处。你要嘱咐兄弟们,嘴巴要严点,绝不许透露半点风声,明白吗?”
  “明白少爷!”欣喜的顺宝把胸脯拍得砰砰响……
  张宗衡被杀一事迟迟没有线索,就在心中恼怒的崇祯正要下旨严斥卢象升和许鼎臣时,另一件事又将大明朝满朝文武的注意力吸引了过去。
  崇祯七年(1634)四月,给事中吴甘来请发粟以赈饥。陕西自去年八月至于是月不雨,赤地千里,民大饥,人相食。民饥而乱兴,而明将多杀良冒功。中州诸郡,畏官兵甚于“贼”。疏入,初六日,崇祯帝诏发帑赈饥。
  由于岳阳的出现,原本一些的历史也发生了偏差。历史上原本山西也跟陕西一样因为大旱而流民遍地最后演变成流寇四起,但是因为岳阳的出现,五里寨的大丰收而大大缓解了山西的饥荒,加上五里寨的大开发岳阳不断的收拢流民,因此原本山西境内流寇四起的局面并没有出现。
  可尽管如此,岳阳做出的努力也只改变了山西一带的局势,而在另一个时空里的另一件事还是发生了。流寇高迎祥、张献忠、罗汝才、李自成等部被崇祯调集的明军四处围堵而误走兴安(后世陕西省石泉以东的汉江流域)车箱峡。峡谷之中为古栈道,四面山势险峻,易入难出。时天雨两旬,被困的农民军马疲食尽,李自成用顾君恩谋诈降,以重宝诱陈奇瑜左右及诸将。奇瑜许。七月起义军从车箱峡脱围者计三万六千余人。
  “陈奇瑜误国该杀!”
  看着手上的驿报,岳阳忍不住气得破口大骂。大明朝廷其实是有机会消灭高迎祥、李自成张献忠这些农民军的,但是却因为五省总督陈奇瑜的愚蠢而白白错失了一个良机,将这些人放走,今儿为日后埋下了祸端。
  扔下手中的驿报,岳阳背着手走出了签押房,刚要去后院吃饭,一阵脚步声又在前方响起,一名士卒快步走了过来,看到岳阳后大声禀报道:“大人,大同急报,皇太极亲率鞑子大军叩关,如今正在急攻大同!”
  “什么?鞑子竟然来了?”岳阳大惊……
  
  第一百三十九章
出兵与否
  
  崇祯七年(1634),后金大汗皇太极为统一漠南蒙古,二次西征察哈尔。是年秋七月,后金军回师,以明边将扰其境、杀其民、匿逃人为名,七月初八日入上方堡,进围宣府。宣府守兵发炮击之,乃退走应州,兵掠大同,攻陷得胜堡。京师震动,诏令总兵陈洪范守居庸,巡抚丁魁楚等守紫荆,雁门。
  崇祯七年七月十八日
午时
大同总督府
  卢象升坐在前堂内,看着面前的十多名武将面沉如水,良久卢象升说道:“诸位,如今女真鞑子犯我边关,在我山西境内四处掳掠,皇上下旨要将鞑子驱除出境,不知诸位有何良策?”
  此时坐在卢象升面前的有宣大总兵杨国柱、左都督王朴、总兵唐通等十多名武将人。只是此时众人全都象徐庶进曹营般一言不发。
  “怎么?诸位都没有话说吗?”看到众人皆低头不语,卢象升脸上愈发的冷了下来。
  看到卢象升有发作的迹象,这里除了卢象升外资格最老、官位最高的杨国柱说道:“卢督臣,非是我等不说,而是我宣镇此时兵力只有不到四万人,这四万人要防守大同和各地的关隘已然是极为吃紧,更无可能分兵去支援各地,是以众将这才无话可讲。”
  卢象升轻叹了一口气,已经来到大同好几个月的他对宣镇一带的兵力自然明白。如果是按照宣镇的花名册上来算,他的手中应该有六万步卒八千骑兵才对,可实际上此时他手中的兵力只有三万六千多人,近一半的人都各级军官被吃了空饷。
  吃空饷这种事情到了明朝中后期已经是一件非常普遍的事情,即便是身为总督的卢象升也不好说什么,反正这种事是你好我好大家好,有银子一起赚嘛。在太平年间吃空饷自然是没什么问题,可一旦到了动真格的时候大伙就傻眼了。比如现在,鞑子已经冲入了山西境内,可身为主帅的卢象升却愣是抽不出部队去支援各地,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后金部队在境内肆意掳掠,这种无奈的感觉是非常揪心。
  按理说如今的大同城内除了原本的一万多士卒外,还有卢象升带来数千天雄军,应该能和后金鞑子碰一碰的,可如今的天雄军并未完成训练,用来守城还凑合,可要是跟鞑子野战的话那只能是鸡蛋碰石头。
  这时,右都督王朴看着卢象升试探着说道:“督臣,要不咱们给朝廷发急报,请朝廷调集大军来援?”
  “你省省吧。”总兵唐通白了王朴一眼,“且不说如今朝廷还能不能派出援军,就算朝廷派出了援军,等他们赶到的时候黄花菜都凉了。”
  王朴急道:“那怎么办,就凭咱们目前大同府内的一万多兵马去跟鞑子打野战,那只是送死的份,届时别说是赶鞑子出去了,恐怕就连大同都保不住。”
  “援军……援军……哪里有援军呢?”
  坐在主帅位子上的卢象升的嘴里喃喃的说着,突然他的眼前一亮,猛的一拍椅子的扶手发出了啪的一声,随后大声喊道:“有了,本官知道哪有援军了?”
  卢象升发出的动响把众将吓了一跳,随后杨国柱第一个反映了过来,瞪大了眼睛问道:“督臣,哪里有援军?”
  卢象升想了想对众将说道:“本官在来宣镇上任之前曾去过应州府,也和时任应州府守备兼山西游击将军的岳阳见过面,这个岳阳倒是个颇有本事的人,将一个小小的五里寨搞得有声有色的,据说他的麾下有数千精锐,这样一来倒是可堪一用啊!”
  “五里寨?就是那个屯田了得,亩产千斤的岳阳吗?”
  提起这个一旁的王朴顿时也醒悟过来,点头道:“督臣,这些日子末将也曾听闻过岳阳此人的名字,此人在屯田上是极为了得的,今年也亏得他的五里寨喜获丰收,且又收拢了数万流民,这才抑制了我山西境内粮价的上涨,从这点来说此人可谓是为我三晋之地做了一件好事。只是……若是说起屯田此人确实了得,可他真的会练兵吗?”
  杨国柱也抚胡道:“是啊督臣,会屯田不一定就会练兵。依末将愚见这屯田和打仗可是两码事,更何况区区数千兵马对大局也是于事无补。”
  “这……”
  听到众将议论纷纷,卢象升心中也犹豫起来。虽然他上次和岳阳见过一面,也收了岳阳的好处,但对于岳阳麾下军队的战斗力并不清楚。若是擅自把岳阳调出来碰到鞑子的话那可是害了他。
  卢象升想了好一会还是拿不定注意,此时的他既想让岳阳领兵前出阻敌不让鞑子继续南侵,又怕岳阳手中的士卒战力太弱反而害了他,一时之间却是拿不定主意。
  良久,卢象升这才缓缓说道:“这样吧,本官给那岳阳下一道军令,让他自行决定是否出兵,诸位以为如何?”
  “这也行?”众人不禁傻了眼,这是什么什么情况,统帅竟然让地方将领自己决定是否出兵,哪有这么打仗的,这不是开玩笑嘛。
  看到众人吃惊的神情,卢象升解释道:“诸位,如今鞑子犯我边关,对我大同围而不攻,又分兵在我山西境内四处掳掠,本官身为宣大总督自然不能置之不理。岳阳手中固然有数千兵马,可他还要固守应州,本官也恐他无力分兵驰援,是以才下达了这个命令,让他自行决定是否出兵驰援各地。”
  众将一想也对,岳阳身为北路游击,虽然手中也有几千兵马,可守应州的任务已经很吃紧了,很难有多余的兵力增援他处,更何况五里寨今年刚刚获得丰收,鞑子应该不会不知道这个消息,五里寨肯定是鞑子的必去之地,这样看来他自保都难,又怎么可能有多余的兵力来支援各地呢。
  想到这里,众人对于卢象升的命令也就可以理解了,就这样,这么一道难以理解的命令就这样到了岳阳的手里。
  看着手中这道有些矛盾的命令,岳阳也有些挠头,这卢象升搞什么鬼,让我自行决定是否出兵吗?想到这里,他站了起来,走到墙上挂着的地图旁仔细看了起来。
  岳阳慢慢的把驿报上所说的有鞑子出没的地方标注好后看了一下,发现后金的军队如今是分成两路在山西境内肆虐。一路是大贝勒代善之子岳托率领的镶红旗沿着沙锅堡、浑源州一带朝山西腹地挺进,而另一路则是饶余贝勒阿巴泰率领率领镶蓝旗沿着平虏卫沿朝着陕西镇前进,大有将山西一口吞下的架势。
  看了一会后,岳阳心中有了一些了解,这才命令士卒立即着急麾下将前来将军府议事。
  一个时辰后,众将到齐,岳阳看了眼众人大声说道:“诸位,大同急报,敌酋皇太极率领鞑子犯我边关,目前大同已然被围,两万余鞑子正兵分两路朝我山西腹地挺进,我山西危在旦夕。卢督臣来信,让我部自行决定是否出兵驰援各处,不知诸位有何感想啊?”
  “什么?鞑子竟然入关了?”
  岳阳的话音刚落,众人全都哗然起来。
  过了一会,还是身为千总的冯晓云说道:“大人,鞑子犯关非同小可,如今大同被围,无力增援各地,标下以为咱们还是紧逼城门紧守应州城才是。至于出兵驰援各处的说法却是不可取。”
  “嗯,冯千总说得有道理!”
  “是啊,咱们兵力并不充沛,如何驰援各处呢?还是管好自己吧!”
  听着众人的议论,岳阳皱了皱眉头,他将目光转向了胡老三和顺宝,这两个除了自己之外官职最大的军官问道:“胡防守、岳防守,你们两个也是这么看的么?”
  顺宝不假思索的说道:“大人,如今鞑子势大,依靠咱们的兵力来看守住应州是没有问题的,可现在最大的问题是咱们除了要守住应州之外,还有一个地方是必守不可的,这才是最重要的问题。”
  “对啊,我怎么给忘了,还有五里寨呢!”
  顺宝这么一说,众人才想起来,目前的五里寨可是云集着数万农民和商贾,而且那里还堆积着数十万担的粮食和物资,一旦鞑子攻入五里寨,那么他们两年多来的心血可就全部泡汤啦。
  想到这里,众人全都倒吸了一口凉气。
  看到众人的反映,岳阳叹了口气说道:“你们也想到了吧,五里寨只是一片无险可守的平原,鞑子若是来犯咱们根本就没有办法抵挡,若是让鞑子突入五里寨咱们几年的心血便一朝尽丧,你们说怎么办?”
  “这……”
  众人都不言语了,这时胡老三深吸了口气说道:“大人,既然如此咱们只有主动出击了,否则五里寨若是有失,咱们数年的心血可就白费了。”
  听了胡老三的话,岳阳赞许的看了他一眼,看来这个胡老三这段时间的兵书没有白读啊。
  
  第一百四十章
兵到用时方恨少
  
  胡老三这句话确实说在了根子上,五里寨就是岳阳的命根子,此时的五里寨聚集了岳阳麾下几乎所有的冶炼厂、钢铁厂、水泥厂和数十万亩良田,五里寨若是有失岳阳两年多来的心血就会全部化为乌有,毕竟贪婪凶残的鞑子会做的只有一种事,那就是掳掠和破坏。
  若是让鞑子冲进五里寨,可想而知会发生什么样的事情,这样的后果是岳阳所承受不起的,是以为了岳阳也别无选择只能主动出击将鞑子拦在五里寨之外。
  看着众人一下就变得苦巴巴的脸,岳阳也只能无奈的叹了口气。说实话,他现在也不想马上出去和鞑子打仗,毕竟现在他的军队还没有完全完成,骑兵也不多,虽然步兵都装备了米尼式前装枪,但是这次出去可不是和以往那样小打小闹了,这可是数万鞑子,人数不占优势不说,而且在这个没有侦察卫星的年代,要是运气不好和鞑子的大部队突然发生遭遇,很有可能就得全军覆没。
  看了看沈默的众人,岳阳轻叹了口气道:“现在大伙都明白了吧,这一仗不是咱们想不想去的问题,而是鞑子逼着咱们非打不可,否则按照鞑子的那种尿性会放过咱们五里寨这块肥肉么?”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1/33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