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明朝生涯(校对)第23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36/338

  好吧,按照大明律女子十三岁确实是可以成亲了可……可我不想跟小学生成亲啊。
  看着一脸认真的朱由检夫妇,岳阳几乎要哭了,这两公母到底闹的是哪样啊。自己的年纪可是和小朱同志差不多的啊,即便有差距那也只有一两岁,你让我娶一个小学生,这是让我当校长吗?
  看着岳阳那张哭笑不得的脸,朱由检和周皇后不愧是夫妻,两人的指甲同时紧张的掐进掌心里,而此时在大厅里除了小朱夫妇外在偏厅一根柱子外也有两个身影偷偷的探出头向里面偷看。
  为首的是一名天生丽质的少女,只见她粉黛轻描、娇俏可人,一袭淡绿色的蝴蝶刺绣纱裙,袖口镶白底全彩绣牡丹阔边衬得整个人是眉目如画可爱无比。在这名少女的身后则是偷偷站着一名穿着蓝色宫衣的俏丽小宫女,两人正偷偷的使劲看着坐在朱由检旁边的岳阳,为首的那名少女正是后世大名鼎鼎的长平公主了,只是现在的她可不叫长平,现在的她封号叫做坤兴公主朱媺娖。
  看着端坐在朱由检夫妇旁边的岳阳,朱媺娖小脸羞得很是通红,她转头小声对身边的宫女道:“紫英,你说咱们偷偷跑过来父皇和母后要是知道了会不会生气啊。”
  她身后的小宫女又哪敢说什么呢,只能是诺诺的站在那里不吭声,小声的说道:“公主,依奴婢看啊,这个未来的驸马长得也还算端正,况且听闻他还是一名为国立了大功的国侯呢,不会辱没了您的,现在趁着没人看到咱们还是赶紧回去吧。”
  朱媺娖没有理会身后小宫女的话,有些郁闷的鼓起了小嘴:“可是人家还没小呢,父皇母后怎么就要把人家许配出去了,人家舍不得父皇母后啊。”
  眼看着公主还要准备偷看,小宫女紫英赶紧将有些不情愿的朱媺娖拉出了偏厅,两人慢慢的向自己的住所走去。
  而此时的岳阳则是看着朱由检两公母很是有些郁闷,他不是笨蛋,朱由检的意思他也猜出来了,小朱这是要通过联姻把他绑在大明这辆战车上啊,如果自己拒绝的话这也就意味着宣布和大明皇室正式决裂了,这对于自己无疑是很不利的,只是自己应该接受么?如果自己真的成了朱由检的女婿,那大明这辆战车将会驶向何方?想到这里岳阳就感到自己的心凌乱了。
  最后,岳阳仿佛下了决心般抬起了头对朱由检和周皇后说道:“承蒙皇上和娘娘不弃将公主下嫁微臣,微臣不胜感激,也不胜荣幸,只是现在尚有一点,微臣已然娶妻,却是不能休了原本的发妻另攀高枝,否则必遭天下人耻笑。”
  说到这里,周皇后打断了他的话说道:“这个本宫也想好了,你若愿意的话媺娖嫁过去后可以和那蒙古妻子一般做你的正室,两人一般不分大小同为汝妻,你看如何?”
  岳阳知道,周皇后把话说到这里时几乎就已经是将姿态摆到最低了,人家一国公主都愿意和你原来的媳妇平起平坐了,你要是再不愿意那就只有翻脸一途了。
  听到这里,岳阳一咬牙站了起来走到朱由检和周皇后面前单膝跪了下去恭声道:“皇上和娘娘如此盛情微臣敢不从命!”
  岳阳的声音虽然不大,但听在朱由检和周皇后的耳中却犹如一块大石头落了地,这个让人头疼的小子终于向自己低头了。其中最高兴的朱由检,今天从看到他开始这家伙就不断挑战着自己的神经,现在终于不敢再炸刺了吧。想到这里,朱由检也一扫刚才那晦气的脸色,嘴角再也忍不住往上翘了起来,而在他的旁边周皇后那双美丽的大眼睛也眯成了一条缝。
  难怪说自古联姻就是拉近距离的最好办法,岳阳答应了婚事后双方立刻就觉得彼此间的距离拉近了许多,看对方也感觉亲切了不少,周皇后看着岳阳更是有一种丈母娘看女婿的味道。
  朱由检高兴之下把手一摆大叫了一声:“来人,拿酒来,朕要和岳爱卿好好喝几杯!”
  很快,两名太监各抱着一个小坛子走到了两人身边,各自帮三人面前的酒杯斟满。
  朱由检举起酒杯对岳阳笑道:“朕已经好久未沾酒了,今日爱卿陪朕喝几倍。”
  而一旁的周皇后却对仿佛娇嗔道:“皇上您也真是的,如今是家宴,您还爱卿爱卿的叫个不停,您就不能换个叫法吗?”
  “哈哈……梓童说得对,是朕不是了,正宏……咱们一起举杯!”
  看到崇祯连连自己的表字都叫上了,岳阳只能苦笑着举起了酒杯,口中谦虚道:“皇上,应该是臣敬您才是。”
  双方的关系这么一确定,崇祯看待岳阳的目光自然就不同了,先前他是提防着岳阳,生怕这个家伙什么时候发狂端了自己的老窝,如今成了自己的女婿就不一样了,立刻就从敌对关系变成了自家女婿,已经属于可以信赖的对象了,因此这顿酒喝得很是开心。喝到一半时,崇祯微带着醉意问岳阳:“正宏,如今关内流寇四起,而朝廷赋税几近枯竭,几乎是无以为继,不知你有何良策?”
  “这……”
  岳阳犹豫了一下,一旁的周皇后笑道:“正宏不必担忧,如今咱们已经是一家人了,而且今天也是家宴,你有话只管说,皇上不会怪罪你的。”
  “嗯,今天有话你就只管说!”一旁的崇祯也帮腔道。
  “那好,那臣就直言了!”岳阳放下了酒杯砸吧了一下嘴巴,组织了一下语言后说道:“其实咱们大明的问题其实很简单,那就是没人缴税。洪武年间,我大明的赋税是最重的,那时每年田赋有三千两百万石左右,到了成祖时期稍微低了些,但每年也有两千七百万石左右,可随后便每年都往下递减,到了如今更是每年只有四百万左右。
  此何解?难道是没人种地了么?不是的,其实就是土地都被官绅商贾给拿去了,而那些商贾更是以偷税漏税为荣,如此正好应了一句话,富了商贾而穷了朝廷,那些商贾不用纳粮缴税也不用承担任何徭役义务,可朝廷却偏偏还要花银子保护他们,这不是太奇怪了吗?大明的百姓实在太苦了,他们已经块饿死了,可却要还要承担朝廷沉重的徭役供养那些富得流油的士绅,如此岂不是咄咄怪事?您说这样一来朝廷还能有银子吗?”
  偏厅里静悄悄的没有人出声,不止是崇祯脸色难看,就连周皇后也皱起了好看的黛眉。良久崇祯才闷声道:“那正宏你有何良策?”
  岳阳并没有答话,而是将目光在周围伺候的太监宫女身上扫了一眼,崇祯见状立即沉声道:“你们都给朕出去,若无召唤不得进来,否则乱棍打死!”
  看到太监宫女鱼贯而出,岳阳这才端起酒杯将杯内的酒一口抿尽,然后重重的放下酒杯,杯子和桌子接触发出了啪的一声脆响,这才淡淡的说道:“方法有两个,一为官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二嘛就是开海禁了,如此朝廷想不赚银子都难!”
  “什么?”
  岳阳的话一出口,立刻将崇祯和周皇后吓了一大跳,崇祯的眼神立刻就变得凌厉起来,他盯着岳阳一板一眼的说道:“你可知太祖曾有不许寸板下海的祖训,如今你竟然让朕开海禁,你到底是何居心?”
  “是何居心?”
  听到崇祯的话,岳阳不禁失笑着摇了摇头,玩味的说道:“皇上啊,您是真糊涂还是假糊涂,太祖禁海不过是为了当年倭寇为祸太过,太祖为了限制惩戒倭寇而不得已为之。这个海禁其实早在永乐年间就已形同虚设,只是到了嘉靖年间又因日本藩侯的两个朝贡使团在宁波为入贡资格问题爆发了‘争贡之役’,朝廷这才重新开始禁海,加之还有着江南沿海各地官绅在一旁推波助澜,这才将禁海一直延续到现在,您又何必抱守着这条祖制不放呢,更何况这海禁一开,咱们朝廷可就又多了一条滚滚财源啊,您可知道在隆庆直至万历那些年里,有多少白银从西洋涌入咱们大明吗?”
  岳阳一边讲解着海禁,一旁的崇祯和周皇后也听得入了神,虽然崇祯贵为天子,可由于种种原因大明的官员往往将禁海形容成妖魔化,这些东西却是从来没有人跟他讲过。此时周皇后不禁好奇的问道:“究竟有多少银子流入我大明?”
  岳阳微微一笑,伸出了三根指头轻声道:“从隆庆到万历那数十年里,至少有三亿两银子进入我大明,您想想看,这些银子能般多少事?”
  “嘶嘶……”
  崇祯和周皇后齐齐倒吸了一口凉气,尤其是崇祯,他简直不能想象三亿两白银究竟是多少,这恐怕已经能把整个北京城铺满吧。
  看着脸色变得苍白的崇祯,岳阳问道:“皇上,您想想,若是朝廷能对这些银子收税,即便是十税收一,那也就是三千万两银子啊,有了三千万两银子您还用发愁吗?而且这银子可不是收了就完的,那可是每年都有进项啊,也不要太多,即便每年能收个五百万两银子,朝廷能办多少事?您还用这般缩衣节食吗?”
  崇祯确实被吓住了,岳阳的话仿佛为他打开了一个新的天地,他万万没想到海禁竟然这么赚钱。而一旁的周皇后却有些天真的问道:“正宏,既然海上的交易如此赚钱,那朝中的大臣为什么还拼命的朝廷开海禁呢?”只是她的话刚出口,她立刻就意识到自己问了一个非常愚蠢的额问题。
  崇祯和岳阳相互对视了一眼,苦笑了起来,他一字一句的说道:“还能为什么,所为者无非就是利益尔,朕以前真是太傻了。”
  “是啊!”岳阳也感慨道:“或许整个朝廷都知道做海上贸易是最赚钱的,所有人都知道这点,却唯独皇上不知道而已。”
  “这些自私自利的奸贼!”听到这里,崇祯的脸色立刻变得异常的难看。
  
  第三百八十四章
坤兴公主
  
  大明的皇帝都喜欢银子,尤其是到了崇祯年间,朱由检更是几乎每天都在为银子而烦恼,现在听到岳阳大讲如何赚银子,他的注意力立刻就被吸引了过去,现在听到在隆庆到万历这些年竟然有三亿两的白银流入大明,他嘴巴差点就合不拢。
  如今的大明加上山西上缴的赋税一年也不过五百万两银子,按照这个算法朝廷至少要六十年才能凑够这三亿两银子,如果此刻朱由检手中有三亿……不……只要有一亿两银子他就能拍着胸脯保证在两年之内将遍布中原腹地的流寇扫荡干净还天下一个太平。
  想到这里,朱由检就觉得有种怨气从心中涌起,这些贪婪的商贾到底是贪墨了大明多少银子啊!想到这里,朱由检就觉得整个人都有些不好了,他闷声道:“好了,这个海禁之事朕已然知晓,但你那官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火耗归公和摊丁入亩又是怎么回事?”
  岳阳微微一笑道:“回皇上的话,其实官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摊丁入亩、火耗归公看起来是三件事,其实也就是一件事而已,归结起来就是让那些官老爷、士绅也和普通百姓一样服徭役,让他们也跟普通百姓一样缴税、纳粮,而且各地原本混乱的火耗也要定下一个章程,统一上缴到朝廷,然后由朝廷以养廉银的名义拨到各地的府衙,如此朝廷可得实惠,而地方官员也不用怕摊上贪墨的罪名。”
  听完了岳阳的话,崇祯一下就沉默了,岳阳的话可谓在他的心里掀起了滔天巨浪,今天岳阳所说的这些话随便一条都能在朝野中掀起滔天巨浪,这些东西即便自己身为皇帝的他也不敢随便说出口,因为这些东西实在是太敏感了,一个不好就是粉身碎骨的下场。
  良久崇祯才缓慢的说道:“你知不知道你说的这些东西事情太大,一旦处理不好大明江山转眼就会分崩离析。”
  岳阳不屑的嗤笑了一声,“皇上,说句大不敬的话,如今的大明不过是苟延残喘而已。若是您不去改变按照如今的情况发展下去的话,您以为这大明江山还能支撑几年?”
  一旁的周皇后看到岳阳竟然说出这般大逆不道的话,不由得大惊失色,立即出言叱喝道:“大胆!岳阳你怎么如此出言无状!”
  和周皇后的“花容失色”不同,崇祯却奇迹般的没有生气,他的脸上浮现出浓浓的疲惫之色,无力的摆了摆手:“梓童,你也别骂正宏了,他说的没错,如今的大明确实是在苟延残喘,虽然朕很不想承认,但这确实就是真的。”
  没人谁会比身为大明帝国统治者的崇祯更清楚如今的大明情况有多糟糕了,如今的大明就像是一个病入膏肓的病人,随时都有可能咽下最后一口气。而朱由检就像是一个无奈的大夫,正小心翼翼的用尽一切办法维持着这个病人的生命。
  看着崇祯难得露出软弱之色,岳阳沉默了半响后站了起来轻声说道:“皇上,或许微臣说的话很难听,但事实确实就是如此。当然了,如此重大之事您自然需要仔细斟酌,适才微臣只是给您提供一个建议,成与不成的全靠您决定,臣先告退了。”
  说完,岳阳站起了身子对崇祯和周皇后施了一礼就要离开。
  “站住!”
  崇祯不耐烦的声音又想了起来,他瞪着岳阳恨声道:“朕登基以来,还从未有人在朕面前三番两次的急着离开,难不成朕会吃人不成?”
  “@¥¥%……&”
  岳阳也有些无语了,我这是给你思考的时间呢,你居然还不领情啊。
  崇祯仿佛咬着牙似的问道:“既然你说了我大明种种弊端,你再说说若是将事情交给你,你会如何解决这些事情。”
  “想玩真的啊!”岳阳有些吃惊的看了看崇祯这才说道:“若要实行微臣刚才所说之事一下在全国实施不大可能,遇到的阻力也太大。是以臣以为应先择一临海之省进行实施为好,此事咱们可称之为‘试点’,这样一来即便事情有变也不至于会影响大局,若证明确实是行之有效的再推行全国实施徐徐图之。”
  “试点?”崇祯慢慢在嘴里咀嚼了一下这个词,“那你以为在哪个地方进行试点为好啊?”
  “山东!”岳阳毫不犹豫的脱口而出。
  “嗯!”崇祯也点了点头:“若朕任命你为山东巡抚,你要多久见山东治理成如同山西北路一般富饶。”
  沉吟了半响,岳阳才缓缓说道:“若是皇上给臣全权处理山东事物之权,臣以为五年时间便可让山东面貌焕然一新。”
  “五年……”崇祯低声叹了一声,“你可知曾经也有人在朕的面前说过五年之期,但后来此人被朕给杀了。”
  “臣自然知晓。”岳阳自然知道这个人说的是袁崇焕,关于袁崇焕是否冤枉的争论直到几百年后也没有什么结果,岳阳也不知道该说些什么,他只能淡淡的说道:“臣不敢和他一样向您保证什么,只能说尽力而为。”
  “罢了罢了!”
  崇祯也站了起来开始踱步,最后停了下来对岳阳说道:“岳阳!”
  “臣在!”岳阳朝崇祯一躬身。
  “朕加封你为东阳阁大学士、山东巡抚、兼山东漕运总督,给你一个一个月时间准备,即刻前往山东上任,朕不管你用什么法子,从明年开始山东要给朝廷缴纳赋税和田赋各一百万,你能做到吗?”
  仿佛早就料到了一般,岳阳的脸上并没有浮现出惊讶之色,他微微眯起了眼睛问道:“那微臣在山西的差使……”
  “能者多劳,你先兼着吧,就这样了!”崇祯打断了他的话斩钉绝铁的下了定论。
  看看这小朱同志不由分说的就把山东扔给了自己,岳阳不禁有些无奈又有些苦笑,看来小朱同志是真的急了。他不禁好奇的问道:“皇上,如今朝廷真的没银子了吗?”
  听到这里,崇祯老脸难得的红了一下,随后才叹道:“是啊,虽然你已然接手了辽东边防,但现在朝廷需要花银子的地方实在太多,光是卢象升、洪承畴和孙传庭的三路兵马每月所需粮饷就是一笔大数目,加之各地流民四起,地方官服却无能为力只会向朝廷伸手要银子,可朝廷哪来的那么多银子,如今朕恨不得将这紫禁城也拆卖了去。”
  “是啊!”一旁的周皇后也适时帮腔道:“皇上为了银子的事情已经好几天没睡过安稳觉了,现在咱们既然已经是一家人了,正宏你就帮帮皇上吧。”
  “嘿……这两公母还一唱一和的,想着法的掏我的腰包啊!”岳阳不禁有些哭笑不得,今天这段饭可不好吃啊。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36/33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