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明朝生涯(校对)第2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3/338

  十月二十一日的早晨,已经做好了准备的岳阳率领着一千名乔装成普通护院的士卒和数百名赶车的伙计赶着两百多辆大车和李家的车队一起离开了岳家庄朝着北面走去。
  岳阳骑在一马背上,看着前方心中有些一丝难以察觉的不舍。在得知岳阳要去关外做生意后,性子温顺的玉玲偷偷哭了好几回,活泼的玉珑就更别说了,在早上起床的时候一个劲的搂着岳阳不让他走,最后岳阳还是好说歹说才把她给哄住啰。
  想到这里,岳阳敲了敲有些微微酸麻的腰椎不禁有些感慨。由于知道自己今天要走,昨天晚上玲珑两姐妹象变了个人似地,就连向来有些温柔害羞的玉玲也缠着自己要了好几次,这女人啊一旦将身心给了男人后就会变得象变了个人似地。
  岳阳摸着腰的动作恰好被一旁同样骑着马走在一旁的李源看到了,这个家伙笑眯眯的问道:“岳贤侄,昨晚一定很‘辛苦’吧,年轻人虽然身体好,俺也要注意身体才行。凡事要讲究个度,一旦过了这个度身子骨就很容易问题的,所以还是悠着点的好!”
  “这个为老不尊的家伙!”
  岳阳心中有些哭笑不得,这个家伙原来对自己服软的时候那是战战兢兢的,可现在却变得越发的象一个老油条了,难道他就不怕自己翻脸吗?
  不想和他继续废话下去,对他翻了个白眼后岳阳问道:“李家主,你都这把年纪了,怎么这次出关还要你亲自去啊?你家里不是还有三个儿子吗?怎么不让他们替你去啊?”
  岳阳的话仿佛点钟了李源的穴位似地,原本笑眯眯的脸顿时僵了僵,很快就收敛起来。过了一会才无奈的瞪了岳阳一眼道:“原因你又不是不知道,至于来用这个寒碜老夫嘛!”
  “哈哈哈……”
  岳阳这才大笑了起来,这个李源家中育有三子四女,看似子女不少,但俗话说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李源的大儿子今年二十七岁,二儿子二十一岁,三儿子十五岁,按理说两个成年的儿子应该可以帮李源分忧了,但是俗话说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李源的大儿子生性不喜经商,整天跟一群狐朋狗友一起鬼混,二儿子又是一个有了功名的举人,目前正在努力准备考进士对经商没有兴趣,而三儿子年纪又太小,这么一来每次出门做生意自然还得靠李源这个年近五十的老家伙亲力亲为,现在听到岳阳这么一打趣,李源心中估计也挺郁闷的。
  笑毕,岳阳仿佛漫不经心的问道:“好了,说正经的。我说你们李家每年都往关外倒卖这么多物资,这些东西主要都有什么呀?”
  “你问这些干什么?莫非你们岳家打算改行打算长期做关外的买卖?”李源一听,眼中顿时呈现出一缕警惕的神色。
  “那倒不是,我只是问问而已。”看到李源那警惕的神情,岳阳自然明白对方担心什么,正所谓同行是冤家,应州府就这么大,要是岳家也掺合进来的话李家的生意势必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你怕什么?”对于李源的反映岳阳虽然可以理解,但还是有些哭笑不得的说道:“我对于和关外做生意没什么兴趣,我不过是想弄些马匹而已,最多也就做这么几回,再说我也不和抢皮毛生意,你怕个逑啊!”
  李源哼哼唧唧的说道:“这可难说,你小子心黑手狠,有什么事是你不敢做的?王家不久被你赶走了吗?”
  一提到王家,岳阳原本笑眯眯的脸色顿时沉了下来,淡淡的说道:“王家几次欲置我于死地,我和王家的仇早就无法化解了,这次还算他们识相竟然这么快就搬出了应州府,否则他们就不止死这么点人了!还有那个王成林,竟然敢在万花楼对我下杀手,这个仇我迟早是要和他算的!”
  岳阳那阴森森的声音让李源情不自禁的打了个寒颤,这时候他才猛然想起,面前这个年轻人可是几个月前把流寇杀得人头滚滚的家伙啊,自己这些日子竟然敢跟他谈笑无忌不说,在占了他的便宜后还没被这家伙给灭了,运气不是一般的好啊!
  想到这里,李源擦了擦额头上冒出的一层虚汗,有些尴尬的笑了笑就不说话了……
  一路无话,车队在第二天上午就赶到了大明在西北的重镇大同府。
  大同府,是中国历代名镇,盛唐时期,曾为从长安通往北部外族的必经之路,到有明一代,它已经已成了西北防御的重镇。久经历代修葺,大同府墙高河深,坚如铁壁,然多年来没有什么大战事,因此城内也是非常繁富,当岳阳跟随着车队进入大同府那高达宽厚的城墙后,即便是看惯了现代都市繁华的他也不禁暗自吃惊,在足以容纳四辆马车并行的街道上,往来的车辆如流水般穿梭不惜,往来的行人也是人头涌涌,一副大城市的派头尽显无遗。
  “怎么样?这里比起应州强吧?”看到岳阳一副吃惊的模样,已经回复了平静的李源微笑着问道。
  岳阳深吸了口气道:“何止是强啊,简直是强得太多了!这里不愧是边关重地啊!”
  李源感叹的说道:“是啊,咱们山西大约四五成的商贾都集中于此,想不繁华都难啊!如果咱们不是赶时间,今晚我就带你去见识一下大同姑娘的厉害,保证你乐不思蜀!”
  岳阳微微一笑:“这种事倒是不急,只要兜里有银子想什么时候去都可以,现在的问题是咱们这么多货物要如何才能运出关去,须知现在的互市可是被朝廷给关了!”
  一听到这句话李源顿时笑了起来:“哈哈哈……这个问题贤侄就不用管了,出关之事包在老夫的身上!”
  “真的么?”岳阳心中不禁有些疑惑起来,不过岳阳的疑惑很快就在出发后的第三天被解开了。
  第三天的中午十分,岳阳和车队已经顺着狭小的官道来到了一个叫做镇川堡的关卡。只是刚已进入这个关卡岳阳就被眼前的这一幕惊呆了,眼前这个不打的城堡里竟然聚集了好几支商队,这几支规模不菲的商队正在排着队等待出关。岳阳用肉眼扫了一下就估算出这里每支商队少的有几十辆大车多的甚至有数百辆大车,规模堪称浩大,而且更令岳阳还发现有的大车的车轮深深的陷入了草地上,可以看得出这些大车上装的东西全都重量不菲。在城门旁站着十多名穿着红色鸳鸯战袄的官兵,他们正懒洋洋的靠在城墙上看着这些大车从门前通过,令岳阳惊奇的是并没有人上前检查过关的车辆。
  岳阳悄声对身边的李源问道:“李家主,这些车辆装的都是些什么啊?怎么这么重!”
  李源轻轻一笑:“这些车里装的都是铁器,有的甚至是铠甲和兵器,能不重么?”
  “什么?”
  岳阳闻言大吃一惊,“竟然是铠甲兵器,他们好大的胆子!竟敢私通外敌进行资敌!这哨卡的官兵是白痴么?”
  “嘘……你小声点!”李源赶紧把手指放到了嘴唇上,紧张的看了看四周才沉声道:“你真是少见多怪,卖铠甲兵器算什么,只要给银子他们连亲爹都敢卖!而且这买卖也不是刚做,这里的官兵从上到下早就被他们收买了,你现在才知道啊!”
  岳阳顿时凌乱了,他没想到身为边关重镇的哨卡竟然糜烂至此,而本应保家卫国的官兵对于商人这种明目张胆的走私竟然熟视无睹,这些人还是大明的官兵么?如若满清或是鞑子来攻的话这些哨卡还能起到抵挡和报警的作用么?
  
  第四十八章
武装前进
  
  小鸟和带着寒意的秋风把岳阳从瞌睡中唤醒,伏在马背上昏昏欲睡的岳阳看着前方依旧是一望无际的草原脸上闪过一丝无奈之色,进入草原已经十天了,原本刚入草原时的兴奋已经被枯燥无聊所代替,更重要的是骑了这么多天的马,岳阳的大腿内侧已经被磨破了皮,现在他走路的时候都有些一瘸一拐的。
  “岳贤侄,现在咱们已经到了科尔沁部落的边缘地带,只要再走上半个时辰咱们呢就能进入他们的部落了。”正在岳阳感到无聊的时候,一个略带苍老的声音在旁边响了起来。
  岳阳头摸了摸酸痛的腰不耐烦的说道:“李家主,我说你没事干嘛跑这么远做生意,在大同府不远的地方有的是蒙古部落,咱们干嘛不和他们做生意,反倒跑到离建奴这么近的地方,我看你纯粹是吃饱了撑的!”
  “你小子的胆子还真是大得没边了!”李源吓了一跳,往四周看了看这才紧张的说道:“你可得记住啰,从今儿……不……从现在开始,建奴这个称呼你千万不能再提起了,科尔沁部落可是后金的忠实盟友,玩意要是让他们听到你这么辱骂后金,你别说跟他们买马了,恐怕小命都不能保。”
  “我……”岳阳想了想这才想起,满清的前身就是建州女真三卫,自从努尔哈赤起兵叛明后,明朝官方开始用建奴、建贼等名称来称呼努尔哈赤和女真。对于后金来说,这个称谓自然是包含着很大的藐视和侮辱,满人要是听到了肯定要和自己玩命的。
  “好吧,不说就不说。”岳阳悻悻的地点头,随即他又有些不解的问道:“对了,你还没回答我刚才的问题呢。”
  李源有些无奈的说道:“这还用说吗,你也知道咱们晋商和满人的关系是很密切的,满人蒙古诸部落本身不事生产,只会打猎和放牧,他们所需的生活物资从哪来,还不是从咱们大明这里运过去的。但是做生意也是有地盘的,那些靠近边关的部落或是比较富裕的部落的生意早就被那些大商家预定了,咱们这些做小本生意的只能找那些边远的小部落做生意啰。”
  岳阳不耐烦的摆了摆手,“好了,咱们不说这个了。对了,前些日子刚出关的时候我看到不少马车所载的货物都很沉重,那些都是什么货色?我看很像是铁器啊!”
  李源轻哼了一声道:“什么象铁器,它们本来就是铠甲兵器!你以为后金的那些兵器铠甲都是自个打造的,就凭他们那几个少得可怜的铁匠吗?还不是咱们卖给他们的!”
  “什么?咱们还卖兵器铠甲给他们?这不是资敌吗”
  岳阳大惊,原本他还以为那些商人虽然和后金关系密切,但是最多也就卖些铁锅、茶砖、食盐等生活必需品,他没想到那些商人的胆子竟然大到了如此程度,连兵器铠甲也敢贩卖,这已经不是走私这么简单了,这可是赤裸裸的叛国啊!
  “资敌?”李源冷笑一声,眼中露出一股讥讽的神色,“他们是资敌,那咱们又是什么?”
  “这怎么一样。”岳阳摇摇头,“咱们卖点茶砖、铁锅、食盐等东西给蒙古人这没有什么,这些东西他们用了也就用了,这跟卖铠甲兵器给他们可是完全不一样,后金有了精良的兵器铠甲后对咱们大明的威胁可是太大了,难道这点道理他们也不知道吗?”
  “知道又怎么样?”李源轻叹了一声,“你知道咱们山西有多少商人和后金有勾结吗?我告诉你,山西最大的八家商号全都和后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后金每次从咱们大明掳掠了大量的金银财务都是他们自己用了吗?不……这些金银最后大部分都流落到了那八家商号的手里,然后换成大量的兵器铠甲以及粮食衣物等东西,源源不断的流入后金的手中,否则金银这些东西即不能吃又不能喝,后金抢那么多金银珠宝回去干什么?看着好玩吗?而且后金每次入关都能选择咱们大明防御最薄弱,兵力最少的地方,这是为什么,还不是有人为他们通风报信!”
  听了李源的话,岳阳久久没能回过神来,以前读书的时候,他也听说过以山西一地的晋商和满清的联系很深,可他没想到竟然深到这种地步,晋商不但贩卖武器铠甲、衣物粮食等生活物资给后金,而且还充当了情报员和探子的角色,这个卖国可卖的真够彻底的。
  “那科尔沁部落呢,他们和后金到底是什么关系。”
  “什么关系?”李源哼哼了两声,没好气的说道:“若说投靠后金最彻底的蒙古部落是哪个,科尔沁部落绝对是最彻底的一个,后金大汗皇太极就有两个侧妃是科尔沁部落的人。”
  “我草……这么狠!”
  岳阳心中暗暗吃惊,感情自己要去的地方竟然是后金的铁杆支持者,要是待会打了科尔沁部落后暴露了身份那可就不妙了,自己还是先做好准备才好!想到这里,岳阳赶紧从脖子上拽出了一个哨子使劲吹了起来。
  “嘟嘟嘟……嘟嘟嘟……”
  响亮而急促的哨声在空阔的草原上回荡起来,李源还没来得及反映过来,周围那些打扮成护卫模样的岳家庄团练士卒们立即停下了脚步,周围的大车也停了下来。
  在周围低级军官们的喝令下,团练士卒们纷纷从周围的车上取出了铠甲开始穿戴起来,不到一刻钟的时间里,原本只穿着便装的士卒们全都换上了歌德式铠甲,士卒们有的拿起了长枪背起了强弩,有的则是挎着盾牌拿着长刀重剑,换上了铠甲后,所有人脸上都呈现出一股煞气!
  看到周围这群杀气腾腾一副随时要打仗的士兵,李源被惊呆了,结结巴巴的问道:“岳贤侄,你……你这是干什么?”
  “干什么?自然是要自保了”岳阳斜着眼看着李源,没好气的说,“科尔沁部落既然和后金关系那么好,他们部落里肯定少不了后金的人,要是待会和咱么翻脸怎办?我自然得先做好准备才行!”
  “你……”听到这里,李源不禁苦笑着解释道:“你放心好了,后金和蒙古诸部虽然时常和咱们大明兵戎相见,但是都有一个不成文的约定,那就是绝不会对商队出手。毕竟这种事一旦暴露,今后还有谁敢跟他们做生意啊,所以你把心放进肚子里好了,绝不会出什么问题的。”
  岳阳的头摇得象拨浪鼓,“不行,老话说得好,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咱们还是得小心点!”
  “可是你让你的士卒们这样全副披挂的进入科尔沁的领地,会很容易让他们误会的!”李源还是试图说服岳阳,让他命令士卒们卸下铠甲还上便服,可岳阳就是不同意,执意要让士卒们全副武装的进入科尔沁部落的领地,用岳阳的话说就是“咱们也得让科尔沁部落看看咱们大明王朝的威风!”
  最后李源没有办法,只好由他去了,就这样,岳阳一行斤两千人护送着三百多辆大车进入了科尔沁部落的领地里……
  
  第四十九章
都是装13惹的货
  
  崇祯五年十一月初二,草原上已经寒意凛然,这个季节对于草原上生活的居民来说秋季已然进入了尾声。对于草原上的民族来说冬季就是他们最大的敌人,因此无论是大人还是小孩都在紧张的忙碌着,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岳阳和李源来到了科尔沁部落。
  在蒙古语中,科尔沁的意思是“造弓箭者”的意思,历史上科尔沁草原是成吉思汗之弟哈萨尔的领地,如今的科尔沁部落拥有可战的士兵万余人,同时它也是蒙古有数的几个大部落之一。
  岳阳和李源这个规模庞大的商队目标是很显著的,因此当他们已进入科尔沁部落的领地便被发现了。
  蒙古人通常都是游牧而居,哪里的水草茂盛他们就迁徙到哪里,当进入科尔沁部落的领地后,映入岳阳眼中的便是一大片漫无边际的牛羊马匹和数不清的帐篷,在蓝天下无数的牧民正在草地上赶着牛羊抓紧时间让这些牲口们多长膘,孩子们和妇女则是在努力的囤积草料,整个部落都呈现出一副忙碌的景象。
  李源指着正在忙碌的牧民们正向对岳阳说些什么,突然便听到前方传来一阵阵急促的号角声,那些用牛角制成的号角声音低沉而宏亮,在草原上传得很远。
  “呜呜呜……”
  随着号角声的响起,原本正在忙碌的部落立刻有些骚动起来,很快便有人陆续骑上了马,过了一会便集结了上千人,他们很快朝着岳阳这个商队飞驰而来。
  看到这样的情形,岳阳开始还对李源打趣道:“李家主,看来你的面子还真大啊,这些人竟然摆出了这么大的阵仗来欢迎你!”
  “我……这……应该不是来欢迎我的吧!”李源的神色也是一愣,所谓自家人知自家事,他很清楚自己不过是一个小小的商贾,可没有这么大的面子让上千蒙古骑兵列队迎接,这要是换了后金的哪位亲王贝勒还差不多。
  又过了一会,岳阳便发觉有些不对劲了,虽然岳阳对于骑兵的战术不怎么了解,但是一些基本的东西他还是知道的。看这些这些蒙古骑兵的架势根本就不像是来迎接的,反倒是要打仗的。
  看到这里,岳阳赶紧从腰间的挎包里掏出了一副望远镜向前望去,很快他们看到前方一千米左右的距离上那些蒙古骑兵一个个骑在马背上,他们的腰间挎着各式的弯刀或是长剑,有的人甚至已经摘下了背后的牛角弓搭上了箭镞,那些闪着寒光的箭头正指向了己方。
  看到这样的情形,岳阳立刻就如同被踩了尾巴的猫般炸了毛。他不假思索的掏出了挂在脖子上的哨子,用力的吹了起来!
  “嘟……嘟嘟嘟……嘟……嘟嘟嘟……”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3/33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