敛财人生之重启(校对)第42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28/879

  哎呀!写就行了,装裱可不用。这玩意装裱起来可不容易。正儿八经的手艺活!
  “这有什么难的!”四爷指了指,“都是自己装裱的。”
  还会装裱呢?
  会呀!有什么想装裱的您喊我呀,我给您装裱了再给您送家去。
  现在学这个的可不多了,怎么想着学这个?
  “家贫,家里哥哥读研,弟弟才大二,这里打工那里打工的,学的手艺多了!”
  那应该是挺多的。之前还以为这小林的家寒,找了小金这个家里还可以的,要不然不能刚毕业了就自己买房。闹了半天事家寒的碰上了个家更寒的,这得学多少东西,才能攒下这么些钱来。
  这样来来去去的,很快的,自家就融入到小区这个氛围里了。一个带着一个的认识,大家认识了他们,他们也逐渐的认识了更多人。
  这就是单位上的老小区和后来的新社区的差别了。
  认识这些人四爷的业余生活变忙了,这个叫下棋,那个叫一起去看书画展览。再加上四爷有车,别管啥样的车,出门好歹方便呀。或是去谁家看看谁的藏品,到哪里去看看古董,好家伙,一到周末,拉着老头们就窜了。
  林雨桐也不管,难得找到有话说,还能玩到一起的人。真的,叫四爷跟一群小毛孩子在一块该说啥呢?你说你女朋友,他说他前女友,没那个耐性的。
  可她怎么也想到,四爷的这种交际,先给她带来了一个机会。
  这天配音才出来,正跟组长商量下一周的时间安排。有个配音的有事请假了,这骤然间她的工作量就上来了。对方的意思是协调一下时间。两人就站在过道上说话呢,就听见一边电梯叮咚一响,人就不由自主的要朝那边瞟一眼,结果一瞧,这个人林雨桐还真认识。之前跟着邱老上家里去,看过两人的字画。
  “方馆长。”林雨桐赶紧迎过去,“您是要办什么事吗?”
  这位方馆长是博物馆的一位副馆长,一瞧是林雨桐,“小林呀!”他想起来了,“你在这里上班!上次说过,你瞧我这脑子。”
  方馆长是来找人的,跑错了楼。林雨桐带着过去了一趟,她转脸就把这事给忘了。结果忙了一周之后,才说能歇两天了,结果组长又打电话,“小林呀,你明儿还得来一趟,有事。”
  也没说什么事。
  结果去了才知道:电视台新上一个栏目,叫《民间收藏》,是个鉴宝类节目。节目需要提前对一些藏品的情况介绍做录音。方馆长是节目组请的嘉宾,人家顺手推荐了她。
第296章
这代人呀(17)
  这完全是没有想到的事。
  平白拿了人家的好处,
不言语一声不合适。光言语一声,也不合适。
  怎么办呢?两人逛古玩市场,想淘换点东西。送人家什么都不合适,
找个合适的藏品,
哪怕价值不大,也是个心意。况且,
干这一行的,
也不完全是以市场价值来衡量藏品的。
  最后两人在市场上找到十二张民国时期的邮票,
价值不大,但喜欢的人是真喜欢。这是从一堆乱七八糟的邮票里挑出来的真品。估计卖家都不知道他这一堆里有几张真的。被四爷和林雨桐扒拉完了,也才花了一千三百块钱。
  第一,民国东西能作为藏品。第二,
方馆长的爱人是个集邮爱好者。
  两人登门,把东西一送。方馆长的爱人特别热情,
“我一直想叫我家老方给我找民国的邮票,
他是转脸就忘。”刚好,
方馆长帮朋友看一副画,对方放这里的。见两人把邮票说的头头是道的,他也看了,挑出来的十二张,全都是真的。这眼力就不错了。
  也存了考校心思的方馆长拿出画来,
好死不死,
署名是郑板桥,“瞧瞧,这是不是真迹。”
  林雨桐见的最多的就是这家伙的画了,
她打眼一看,就再没看第二眼。
  纸倒是费心的用了老纸,
只不过磨显然不是。其他的不用看了,最多就是民国的时候仿的。
  方馆长之前以为四爷在装裱店里接触这些古董字画比较多,懂的多点。却没想到这小林也是懂的。
  林雨桐只得指了指四爷,“他教的。”
  教的好!
  懂这些动,那介绍每一件藏品的情况,背后的故事,包括一些生僻字,这都不存在问题的。世上是,准备的藏品不少,录音的内容当然就多了。可也就是一天就干完了。
  更专业就更节省时间,大家就都比较轻松。于是,在台里,她的名声就慢慢的攒起来了。紧跟着省台一个纪录片和宣传片,因为之前定好的主持配音人家忙的是省台的春节晚会,时间一推两推的,挤不出来。打了电话问问有没有时间,可以去试试。
  结果也不是试,去了就直接给录了,纪录片分三集,就是总结这一年省里取得的各方面的成就,做一下总结。宣传片是宣传旅游资源的。分了三天时间,把两边的活给干了。
  但这一行挣的真不算多,工作间就自己一个人,除了设备,就是几页文稿,一杯茶,然后一个人在幽闭的环境中,嘚吧那么长时间,这得亏是气息调的好,自己对嗓子各方面的保养很有一套,要不然一般人真受不了。
  她还是留在了市里的电视台,活少呀!别处有活,给的价钱还可以的时候,想去才去的。
  今儿是省台一个公益广告录音,叫了她就来了,一分钱不挣,公益嘛。
  她干她的活,就那么几句,她配完就出来了。一出来就被叫去,“小林,给你介绍一下,这是许安许导。这条广告就是许导的作品。”看起来也就二十七八岁的姑娘,她朝林雨桐笑了一下,伸出手来,“你好。”
  你好!
  也不知道人家什么意思,林雨桐也不好问。
  许安朝外指了指,“要不去喝杯咖啡,咱俩慢慢聊。”
  成啊!
  电视台内部的咖啡厅,找了个角落坐了。许安这才道,“我其实是想请你帮我一个忙。第一次见面,说这个我都觉得不好意思。”
  “没事,尽管说。我能帮的,肯定不推辞。”
  “我才拍了一个电视剧,当时的投资商呀,推荐了几个人。当时没法子,我就给用了。这后期的配音就得下大工夫。还有一位是港籍演员,她第一次在大陆拍戏,实际上是想找一位固定的配音员,以后她的戏,后期就由同一个配音员来配音。”
  做长期的,我可没兴趣。更没兴趣耗在剧组没完没了。
  林雨桐就道,“其实啊,配音我就是误打误撞进来的。要是给你临时帮忙,没问题。但长期的,得另外找人。我不接这个活!我其实个编剧,也只想好好的做个编剧。散漫惯了的!”
  许安愣了一下,“你是编剧?”“是啊!”林雨桐笑着道,“刚毕业,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就给方言剧投稿试试,结果效果还行。但你也知道,那种剧要求不高。后来呢,那边的资金不够,需要后期配音,我就给那个节目先做配音。效果还行,被推荐到台里,就这么着,误打误撞,其实全是不务正业。”
  许安其实是想叫人给免费配音的,她第一部
电视剧拍的磕磕绊绊的,是个都市小言情。里面的演员颜值不错,就是基本功不扎实。后期配音不补上这短板,她都不敢拿出去叫人看。可经费真的不足了,她是能省一点是一点。想着我这次免费用你,但我给你找个长期的活。可人家不想找长期的活。
  她只得又道,“你有剧本吗?回头给看看,看看咱们有没有合作的可能。”
  行啊!
  林雨桐也没当真,不过看着刚才引荐人的面子,她也不能推脱给此人帮忙。人家用你呢,嘴上应付应付也是有的。她一个人配了好几个角色,很有些吃不消。关键是台词呀,爱呀不爱的,给她酸到不行。
  她发誓,这种剧,她再不配了。
  这几天的接触,两人都熟悉起来了。许安嘿嘿笑,跟林雨桐开玩笑,“我之前就说了,你来前别吃太饱,容易反胃,你非不听。”
  合着你自己的戏你也消化不良?
  配完最后一场,林雨桐马上就走,“你这种活可再别找我了,要了亲命了。”
  许安哈哈大笑,“回头卖了钱请你吃饭。”
  林雨桐摆摆手没搭理她。
  但跟着在QQ上也聊起来了,晚上还偶尔视频一会子,如此这般,没两月,处的就像是朋友。偶尔得闲了,约林雨桐一块去逛街。买个衣服买个包包,审美还算是能同步。她是在国内大学毕业出国了几年,回来反正朋友就不多了,“有的结婚了,忙着孩子,三五次都约不出来。有些呢,忙着事业转型。”她倒是问起了剧本的事,“什么题材的,我看看。”
  林雨桐把小说推荐给她,“你先看看,这是小说版本的。剧本跟小说是同步的,看上小说的,剧本我直接有。”
  这么牛吗?
  结果逛街回来,林雨桐才洗完澡,许安的电话追过来了,“我看你跟那个网站还没签约呢,别更新了,我给你联系实体出版,电视剧版权我要了。谁都不许给,就给我。”
  “咱们找时间细谈。”
  许安不是给自己要的,转天她过来,“我把你这个小说推荐给我一位长辈,他对故事很感兴趣。如果你提供剧本,我能不能先看看。”
  林雨桐就给她打开电脑,请她看。
  看了两集,来来回回的看着两三个小时,转脸就有点严肃,“你写了多少了?明年这个时候能完成吗?”
  林雨桐算了一下时间,“四五月份吧,那个时候能交稿。”
  许安就斟酌词汇,“小说版权,完了你们细谈。一般呢,坐班的编剧公司也养着呢,还不少。但是你这个故事好,还真怕编剧水平不行给你改废了。我看了两集,确实是老道。但如今顶级的编剧,一集下来也就三万。但是你没有名气,三万可能行不大。一万……这还得是争取之后的价格。”
  可以!但是在网络发表她并没有终止,虽然前期电子版收入不高,但后劲十足。真要是电视剧播出了,带动的点子订阅和实体还能有一拨收入。
  回头四爷提醒她,去做各种的版权登记。此事一敲定,林雨桐一下子就从容起来了,收入稳定,前景可期,这么慢悠悠的生活节奏,就挺好的。
  直到元旦前,四爷家才打了电话来,说是想来一趟,意思是来见见人,想去林家提亲的意思。
  这段时间,四爷给家里打了两万块钱,先叫把房子盖了。农村盖房这个时候是不贵,两万能盖堂屋和几间厦房,反正一个儿子一间事够住的。这好歹是去人家家里不那么寒酸的拿不出手。
  这两口子不愿意中途倒车,就坐了乡镇往省城的直达车,早上五点就出发的。四爷也得早早起来,去车站接人的。林雨桐更睡不成了,起来收拾屋子,然后把早饭做好。
  四爷一看带的东西,他都发愁。一蛇皮袋子的红薯,一蛇皮袋子的南瓜,家里的白菜撞了一大兜,还有蒸馒头,两大袋子,“这是咱家自己做的手工馒头,比外面卖的好吃。”
  不是!桐桐也是自己蒸馒头的。
  行吧!幸亏是到了车站门口,因为时间早,就在这里停了下车。自家的车停的也不远,要不然光扛这个,就要了人命了。
  面包车本来后备箱面积就不大,这肯定塞不下,全放到后座上。
  金双喜就道,“见一面就行,回头我们去看看你哥和老三,今晚就回去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28/87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