敛财人生之重启(校对)第38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81/879

  林大牛也不以为意,反倒是找了老支书:“找人去拉电线杆,想法子早早把电线杆给立起来,然后找公社赶紧把电线弄来,早通电早好。这水渠抽水,啥玩意离的了电?”
  “电厂那边快成了?”
  没那么快,但这铺设得提前安排了,“邮局和电厂估计得招外线工,先是临时工。你往村里透透信儿,有办法的赶紧想办法去。吃过苦的都不会白叫吃苦,迟早能转正。但就是一点,这个活特别重,得能扛能造的。”
  咱在县城也见过电线杆子,那么沉呀?
  里面都是钢筋水泥,你说沉不沉。
  成!咱心里有谱了。
  谁知道夏天没过完,这电厂开始招人铺线的任务就落在了林大牛身上了。人家新官上任,成了这个工程的总负责人了。
  招收多少人,工资多少,补贴多少,什么奖惩措施,什么抚恤办法,这每一笔都得从他手里过的。且想塞人进来找关系的不少,想换个轻省点的工作的不少。他尽量秉持着公正,可处于礼节性的拜访所得并不少。
  林雨桐在家真一下子就丰富起来了。什么麻花、点心之类的,不缺。一半给老太太收着,一半全放自己屋里,吃吧。
  有林大牛打掩护,四爷的很多行为就不扎眼了。就像是家里飘了肉味了,村里人都默契,林大牛现在那可牛大发了,手底下管着那么多人呢,你管人家咋来的呢?至于紧挨着的派出所,一周被林雨桐送一只兔子给后厨,大家都能吃到,谁说林雨桐干啥。
  今年试验田里种的都是菜,种了菜完了跟农场换了一部分玉米够大家分就完事了。山里有红薯有土豆有山药的,粮食足够吃的。可这些收了之后,四爷不在山上种菜了,他叫撒上油菜。这油菜苗也耐寒,明年春上间苗当青菜,回头菜籽榨油呀!
  自从这个时候开始,往来拉菜的各种车就络绎不绝。给不了一车菜,半车也行。都是夜里来的,除了试验站的人谁也不知道四爷都换回来多少东西。
  而就在这个时候,林雨桐受到一封信,是朱铁头寄来的,信上说,林美琴跟村里一个五十多的老光棍跑了。
  说那老光棍是早年要饭落在村里的,跟谁家也不连亲。但在村里住了很多年了,大家也不防着他,结果两人不知道咋说的,直接给跑了。
  林雨桐心说,一个五十多的老光棍需要咋说?没见过啥是女人,给点甜头他都敢为林美琴死去。带着她跑算多大的事?
  她给那边回了信了,说她脑子不正常,想跑就跑吧。不能怨怪他,叫他好好过他的日子。
  可这事还得跟林家三姐弟说一声的吧,这一说,三个人就一脸丧气,“她多大岁数了,咋就不知道磕碜。在那边好歹是正儿八经的结了婚了,正经的过日子不好吗?跑啥?”
  林爱俭扒拉着自己的手指,“在那边人家还顾忌着四丫,好歹对她还有分寸。可跟个老光棍跑了,那家伙就怕好容易有了媳妇再给跑了,敢叫咱们知道吗?舍得叫她再跑了?我看呀,就是杞人忧天。她这是自己往死里作呢。”
  林爱勤皱眉,“那要是她说动那男人,回来呢?”
  除非那人是个傻的!
  但林雨桐估计,林美琴还得奔着家的方向来,因此一直注意着周围新来人口,尤其是临时工这边带来的家属。
  结果没发现格外特别的,她也就没太在意。想着八成是被林爱俭给说着了,那老光棍带着林美琴怕是跑远了。
  她却不知道,她没发现,可林大牛发现了。最开始是过来一个年纪不小的,是个哑巴,嘴里呜呜哇哇的,意思是活不下去了,求个活干。手里还有个被水打湿的介绍信,字迹都看不清楚了。下面招人的瞧着怪可怜的,就叫留在工地上看场子,别管怎么说,确实是需要这么一个人的。用谁不是用呢?这埋电线杆,还有电线圈啥的,也不在电厂,没有啥隐秘,不怕敌TE。
  林大牛转悠了几天,过来过去的,就发现这人有点躲自己。有些人天生怯懦,他也没在意。直到后来,发现这老小子并不是正夜在工地上,他是半夜会往煤矿的方向去的。那里山下有不少废料堆,他跑哪儿干啥去呀?他曾经在那里挖坑炼铁,难道这老小子也弄这个?他就留了心,晚上叫了周鹏生跟着这小子过去了。
  接着矿石松散,这小子在山上弄了个窝棚。夹在石头中间,不到跟前都发现不了。他进去也就半个小时,然后利索的就出来了,再往工地上赶。
  这是啥意思?从工地上偷了东西藏在这儿了?
  等人走了,他跟周鹏生两人过去看去,手电筒一照,里面有个女人的声音‘呜呜哇哇’的,像是被塞着嘴挣扎了,再一瞧,身上捆的跟粽子似得。周鹏生要过去,林大牛一把拉住了,他咋觉得这个声音有点熟悉呢?他朝后一指,周鹏生也就不过去了。等距离那窝棚远了,他才道:“是林美琴。”
  周鹏生吓了一跳:“那老小子,就是那个老光棍?”
  嗯!
  周鹏生赶紧道,“这事不能捏破,还得把人弄走。尤其是林美琴!要不然,可太伤几个孩子的脸而了。”
  谁说不是呢?
  林大牛第二天一早起来,就催四爷:“天怪好的,队上也不忙。你把驴车借上,带四丫去县城的医院叫人家大夫给瞧瞧……村里这好些可都说了,四丫这肚子有点大……”
  是双胎,自然就大些。
  可林大牛不放心,那就去转一圈也行。
  林大牛还叮嘱,“要是怕颠簸的厉害,就在你二姐那边住一晚再回来也成。”
  林雨桐就觉得这咋像是要把自己打发了样子。
  是有事瞒着吗?
  行吧!他觉得瞒着这必然是有瞒着的必要的。林雨桐假装不知道,可高兴的应是,“我去住招待所,还能顺便看场电影。”
  王大宝的而子好使,住招待所也不过是一句话的事。吃饭去饭店,肯定饿不着咱。乐的出去溜一圈。
  两人夹着驴车从这边村口出村,朱铁头却从那边村口进村。是林大牛拍了电报把此人招来的。
  朱铁头这人呢,不用林大牛说话,他自己跑到工地。他一去工地,那老小子就缩了。可朱铁头啥体格她,他跑的了不?这老小子逼着人就给朱铁头磕头,“我猪油蒙了心了,人还在……我还你!我还你!”
  林美琴以为被解救了,谁知道进来的是朱铁头。
  但不管是谁,能救她就行呀,她顿时就哭了,“救我!是那老东西绑了我。”
  “我知道!”朱铁头一脸的认可,“你就是疯了才会跟他走?肯定是他绑了你。咱回去就去告他!”
  对!这老小子别想有个好。
  朱铁头一个人,带着林美琴押着那老光棍就走。是夜里走的,周围变化大,林美琴都没意识到这是哪里,就被带着离开了。回去之后直接上了派出所!
  林美琴身上的伤痕还在,老光棍在那边假装哑巴,随时都有人证的。不认栽都不行。
  人家派出所的人还教训朱铁头,“明知道你媳妇脑子不正常,你怎么还不看好?”
  “我总不能把人锁着吧?”他一脸的为难,“我怕人说我虐待她。”
  “叫人带走了,那才是虐待。你瞧瞧身上那伤!”人家特别语重心长,“你自己关了,好歹有谱。有吃有喝,冻不着饿不着的,就是好日子了。可别再这么大意,叫人给跑了。”
  是是是!我回去就把人给锁了。
  林美琴被朱铁头光明正大的给锁地窖里了,派出所知道并允许的!
  这事办的除了周鹏生,谁也不知道。别说林家姐弟了,就是林雨桐也不知道!林大牛是一点也没让这事跟几个孩子沾上。回头只说了一句:朱铁头拍了电报来,说你妈又回去了,说是愿意好好过日子,再不跑了。放心吧,没事了。
  林雨桐觉得哪里不对,可谁也没深究:知道她蹦Q不了了,这就足够了!
第263章
百味人生(32)
  林美琴的事说一声就过去了,
重点是去了一趟医院,人家大夫怎么说的?
  “没事,双胎。”林雨桐轻描淡写的。可却把家里人吓的够呛,
林大牛都愣住了,
这生孩子……是有风险的。生两个风险都不是加倍的问题。
  这可咋整?
  夏九墨语气特别平和,在桌子下面拍了拍儿子的手,
跟桐桐却道:“没事,
问题不大。我早年在德国有一个同学,
是学医的。他现在还在省医院,虽然被斗了,大部分时间在医院做杂事,可领导家有人需要,
还得用他。你奶奶的病就是他上门帮着瞧的……回头我给他写信,到时候咱去省城生孩子去。你大姑和你表姑那边都能住人,
哪怕是生完了歇上三五天咱就回来呢。过去生肯定保险。”
  林大牛一听,
心才放下了,
问说,“啥时候生呀?有个大概的时间没?”
  林雨桐故意把预产期往后推了二十天,“估摸该在明年正月底。”江映雪就点头,“生双胎怕是都得提前?要不过了正月十五咱就过去。先住过去再说。”
  林雨桐嘴上啥都应着,没法反对呀。等到生了就再说吧。
  反正这个情况,
肚子这么大,
一落雪的时候冯所就不叫林雨桐去了。办公室也没啥要紧的事,谁都能替换。再加上县上一伙子年轻人闹起来了,冲击了局里。公社这边眼看要被波及了,
冯所自己都打算去泡病号了,相当于权利被收缴了。一切权利归G委会了,
他们无所不管了。冯所还怕像是林雨桐这脾气跟对方起了冲突,直接给批假放回来了。饶是这样还不算,他还叮嘱林雨桐,“等生了孩子,你就申请病休。”生双胎毕竟危险,卫生院那里能开出证明来你就开。躲在家里养孩子也比跟那些东西混一块强。工资只是减半,粮食又不短了你的配额。你家现在也不缺那点钱,很是不必跟那些人起争执。
  林雨桐一想,这也行呀!这个时间段,稳字当头。
  冯所的这番好意,林大牛尤其感激,夜里背着人给冯所家送了五只扒洗好的兔子,“天冷了,能放住,慢慢吃。”
  你这人,不至于的。
  “拿着吧。有啥要的你叫人告诉我一声。”公社管不到电厂,电厂在如今算是重点项目。这不是县里的G委会就能怎么着的。
  但电厂肯定受影响了,这边建成之后,在机器正式运行之前,在一个不大的仪式上,一般是要杀一只鸡,拎着鸡脖子绕着电厂撒一圈的血,不是啥封建不封建,好似留下的规矩是这样的。为了弄这只鸡后勤费了老鼻子劲儿了,撒鸡血的时候都没问题,那么多的工人大家都默契了认可了这样的做法。意思就一个,肯定是还是希望能平平安安的。
  结果呢,才开始试发电,从县里的电力局下来了一个带电作业工作组,人家那带头人是一边在高压线上进行带电作业,一边拿着语录背诵,并且在进行工人培训的时候也是这么讲的。
  林大牛一看,这些个脑子简单的二百五。他在这个点坚决不去电力局那样的地方,真的,他觉得进行铺线作业挺好的。他在办公室每天听听进度,每周坐车下去一两次看看,电线杆子是重,拉电线也不大容易,但是也比高压上带电作业还要玩那一套安全的多。
  这里面还有进村进户,这是要把电线拉进每个单位,每个住户家里的。就像是入了冬了,大队的喇叭吆喝着,叫家家户户都得留人,要安装电线通电了。
  电这玩意大家在县城都见过,但就是吧,知道这玩意是要钱的。
  林爱俭回娘家,大家就围着问呢,你家用电了,这个钱咋算呢?林爱俭一下子就成了中心,“数灯泡呢。一个十五瓦的一个月一毛五,一个二十五瓦的,一个月二两五,四十瓦的可贵了,一月四毛。我说屋子里有灯就算了,我们家那口子偏说厨房没有不行,再给厨房拉了一个,我都不敢用二十五瓦的,就十五瓦的,一个月也得三毛。”
  哎哟!那这一年不得三四块钱呢?
  “可不得吗?”林爱俭就道,“好是真好,但也是花钱。”
  “那也不能那么算,这煤油不也得花钱吗?”
  “拉倒吧?煤油动不动就没票了,想买也买不着。”
  “那也没黑的谁把饭吃到鼻子里去,对不?我看呀,我家就拉一个灯泡完事。”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81/87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