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娘你不对劲啊(校对)第26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68/565


“不是改姓司马。”程月仙连忙解释说道,“是授予你军职。全称是‘骁骑军属京口分旅别部司马’。”
“哦。”程晋阳心说这堂哥说话真不靠谱,上来一句“朝廷让你当司马”。我还以为要我入赘嫁给公主姐姐呢!
粗略将圣旨看了一遍,程晋阳再次问道:
“这别部司马是个什么军职?”
“哦,这别部司马,就是让你单独统领一部。”程月仙解释说道,“骁骑军目前由郗道徽统领,军下各旅由军校尉分管,旅下各部由军司马分管,但别部司马没有人数定额,估计是因为考虑让咱们在京口募兵,所以……”
“等等。”程晋阳开始努力理解,“骁骑军下面是团,团下面是部……”
“军司马管1000人。”程怀言说,“别部司马另算。”
“哦,明白!”程晋阳立刻懂了,心想这堂姐说话真不靠谱,我就是问什么军职,她直接从整体军制开始给我科普,这谁能记得住啊!
“骁骑、神武、飞熊、龙骧,是帝国最大建制的四个野战军,分别负责北、东、南、西四个方向的军镇防务。”程月仙不知他心里腹诽,便从头解释说道,“骁骑军目前负责江淮防线。”
“骁骑军以下,最大的行动单元是旅,由军校尉统管。一个旅差不多3000人到9000人,具体不等,职责是独立承担某个方面的军事行动。”
“旅下面则是部,由军司马统管。一个部差不多800-1000人,具体要看军种而定。比如一个机械化战斗旅,旅下面可能就有步兵部、侦查部、炮兵部、工兵部、支援部等等,军部都是高度模块化的,负责协同完成旅派任务。”
“当然,别部司马属于论外。它的任务职责往往更加灵活机动,因此不在任何旅级单位的编制内,也没有人数上的限制。”
“此前骁骑军是没有京口分旅的。也就是说,中央其实是让你去京口找北方流民募兵,单独组建一只小型化军队。你的别部司马军职,就是中央授予你合法募兵成军的一个‘假节’。”
大致听懂了的程晋阳沉默半晌,问道:
“你的意思就是,朝廷既不出人,也不出钱,就让我带着个别部司马的名头,去京口的北方流民营地拉壮丁?”
“对。”程怀言补充说道,“但是,依靠咱们家族资源,拉起来的军队,实质上是你的私军。”
“就像苏子高的流民军一样?”程晋阳再次问道。
“没错。”程月仙点头说道,“名义上你只对骁骑军负责,也就是要听从郗道徽的指令。”
“但是,由于这只军队的兵源和财政,都独立于骁骑军之外,所以实际上你也可以不听他的,我们有这个底气。”
“我明白了。”程晋阳心想好家伙,说白了就是庾中书觉得打不过流民军,所以为了逼我这钢铁巨神兵出手,给了我私募军队的权力。
“晋阳,你觉得怎么样?”程月仙认真说道,“严格来说,这道圣旨其实不是命令,而是请求。如果我们不打算奉诏,直接派个族人去京口,象征性地拉几百人的队伍起来,也是可以应付过去的,你真的没必要考虑现在就跑路去海外……”
程晋阳:………………
“那只是开玩笑,我没想现在跑路。”他哈哈哈地扯开话题,然后思索问道,“如果要去京口募兵的话,需要投入的资源多吗?”
“多。”程怀言说。
不是,怀言哥,我当然知道组建军队要烧钱,我是问究竟要烧多少!
程晋阳没有理会他,而是将目光投向了程月仙。
“具体看规模吧。如果真的要拉起一只军队,所需要消耗的资源绝不在少数。”程月仙回答说道,“不过,咱们毕竟是老牌军事世家,完全可以将接下来培养天罗的资源,转移到京口那边去。”
“更重要的是,这是朝廷给我们开的口子。”她的表情无比认真,“错过这次,以后就未必有这样的机会了。”
------------
第十三章
可愿出仕
扶风谢氏族地。
“别部司马。”谢安石沉吟片刻,便笑着问子侄们,“程家族长得授此职,你们是如何看的?”
谢家子侄们便纷纷畅所欲言,议论起来。有的说是京口流民太多,募兵成军以保长江下游稳定;有的说江淮骁骑军面临南北双线压力,要从京口寻求兵源补给;还有的说是要等苏子高流民军过江后,伺机偷袭历阳的。
“谢幼度。”谢安石待大家说完,便笑着以书卷点人,“可有想法?”
“叔父。”谢幼度是一名二十岁刚出头的年轻人,淡定地拱手说道,“此职怕是王处仲所授。”
谢安石闻言大笑,周围子孙辈有些诧异,有些迷惑,还有些面露恍然大悟之色,随后便后退躬身,以表受教。
谢令姜在后面的走廊上坐着,看向院子里的叔叔和哥哥们,随手便从旁边取食——托盘里放着牛舌饼和桂花糕,她吃的速度极慢,小口咀嚼,默不作声,
谢幼度所言“王处仲所授”,意思其实很明显了。自衣冠南渡以来,太原王氏凭借护驾之功,将帝国大权握在手里,甚至有“王与马共天下”的说法,直接后果便是王处仲之乱。
然而即便是叛乱被平定,真正受创的却是荆州和龙骧军,而非太原王氏。仍有大量的官僚、公务员和军官是王氏门生,天下第一世家的地位谁能撼动?
庾中书凭借外戚身份和皇后支持,在中枢将王茂弘死死压住,对地方行政派系却鞭长莫及。离中央越远,就越不把庾中书放在眼里。便是江北苏子高、祖士少相约叛乱,打的也是“诛庾氏”的旗号,可敢提到太原王氏?
这种情况下,掌握中枢大权的庾中书,若是不在外边(特别是军方)寻找突破口,那才叫稀奇呢。
她继续吃着桂花糕,腮帮子鼓成一团,忽然听见对面谢安石叫到:
“令姜,过来!”
谢令姜连忙将口中食物三口两口咽下,然后小步快跑过去,甜甜叫道:
“安石叔!”
“刚才幼度所言,你听到了?”谢安石笑着问道。
“听到了,我觉得幼度哥哥说得没错。”谢令姜乖巧说道。
听到这声“幼度哥哥”,谢幼度立刻露出复杂的神色来。
谢幼度早年有一长姊,名为“韬元”,被人评价“清心玄旨,姿才秀远”,与谢幼度的感情也很深厚。
只是在他十六岁那年,建康元宵节灯会上,谢韬元带他去看灯,结果在灯会上遇到个名叫“法琳”的和尚。那和尚守在灯摊前,看了谢韬元的面相,便叹息说她有“文姬之难”。
蔡文姬虽也是才女,但生平坎坷,先是“婚姻不利”,丈夫年纪轻轻就病死了,后来又遭“刀兵之厄”,被匈奴掳到关外……总之谢幼度当时就怒了,想要发作,却被长姊拦下。
谢韬元问可否猜灯谜,那和尚笑着说了句“可”,便将架子上的挂灯让她转。
她挑了盏六面灯,用手拨动。挂灯旋转后慢慢停住,停在面前的却不是灯谜,而是一首古怪的佛偈:
投胎不著惹尘埃,直至如今抖不落。
便是拂拭终无用,何惜弃身抛因果。
谢韬元想了半天,猜不出来,便带着谢幼度走了。结果当晚便害急病,猝死房中,原因是血管瘤破裂导致的脑出血。
谢幼度闻之大恸,连忙跟谢安石说了此事,谢家全城大索那名和尚,结果没找着……任何监控都没拍到。几周后母亲阮氏又查出怀孕,此事便暂且平息。
这次生的仍然是个女儿。襁褓之中,阮氏便怔怔掉下泪来,悲声说她是韬元转世,最后谢无奕便给她起名叫她“令姜”,乃是昔日谢韬元的乳名……
于是谢幼度对谢令姜的态度就很怪,等她长到两三岁,长辈们都说她和谢韬元幼年时很像,谢幼度就完全无所适从了。
尊敬的姐姐突然变妹妹了,还叫我幼度哥哥怎么办?在线等!
以前谢韬元曾经给他缝过紫萝香囊,谢幼度视若珍宝,日夜不离身。如今韬元已逝,令姜来了,他连香囊都不戴了,可见其心情之复杂难名。
看了一眼脸色怪异的谢幼度,谢令姜便心想不能再戏弄他了,认真说道:
“只是有一点需要更正:并非王处仲所授,而是王处仲战败所致。”
“你觉得如何?”谢安石笑着询问谢幼度。
谢令姜的回答,比谢幼度多了一个“战败”,意思上自然也有细微的差别。如果仅仅是因为忌惮太原王氏,那换别家扶持行不行?
不行,因为钢铁巨神兵仅此一家,别无分号。
因为谢令姜的事情,扶风谢氏比其他世家更笃定钢铁巨神兵和程晋阳的联系,因此谢幼度怔了片刻,恭恭敬敬地退后半步,向谢令姜一拜到底:
“谨受教。”
谢令姜:………………
她求助般看向谢安石,而谢安石笑着拍了拍她的脑袋,赞道:
“吾家令姜有宿慧矣。”
这下其他人看她的目光也变得不对劲起来。
谢令姜简直无语。说实话,她对那个谢韬元一无所知,也不觉得自己是谁谁谁的转世,都是谢幼度姊控心切瞎几把乱想。然而现在安石叔帮他背书,怕是全谢家的人都要误会了。
伤脑筋哦。
“幼度。”谢安石再次说道,“可曾考虑出仕?”
“但凭叔父安排。”谢幼度认真说道。
“那便去找京口别部司马,问他讨一属官吧。”谢安石再次哈哈大笑,站起身来,背着双手离去了。
留下一干谢氏子弟面面相觑。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68/56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