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不良人(校对)第95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52/2120


贼你妈,今天算是用力过猛,有点没收住。
难得刘仁愿那张漆黑的老脸一红。
船是在熊津港停靠的。
到泗沘还有一段水路。
是从大船上放下小船,沿着熊津江一路往上,只不过大半日功夫,便到了泗沘。
大唐这次派出的宣尉使是左骁卫将军,开国公刘伯英。
苏定方他们是八月征服百济,九月底离开,整好一个半月。
此时显庆五年已经过去,新年过去才半个月,大唐为了庆祝此次胜利,已经换上了新年号,是为龙朔元年。
算算刘伯英出发的时间,应该是苏定方他们回到长安前,李治便派刘伯英代表皇帝,前来宣慰百济了。
显然,李治对征服百济之事十分重视。
比如苏定方八月底打下百济后,派出信使。
紧急军情百里加急,人马轮换,在短短一个月内,将战报传到李治手里。
李治拿到战报,兴奋的难以自抑。
连夜就密会朝中重臣和宰相们,商讨治理百济的万全之策。
开疆拓土之功,对于帝王来说,是无上的荣耀和褒奖。
这个天下,很难有什么东西能令大唐皇帝感到兴奋了。
开拓之功,正是其中之一。
既证明了自己的能力,立德立功。
又可以告慰太庙和先帝,告诉他们,没有选错人。
自己的功绩,足以扛起大唐的天下。
在初期的兴奋过后,李治迅速计划在百济建立五个都督府。
由王度为第一任熊津都督,并派出后续援军,去百济换防。
熟知李治性情的王度知道事关重大,甚至不等援军集结完毕,自己孤身带着一些心腹下属,便乘船出海,赶往百济。
刚好和回程的苏定方来了个错肩而过。
苏定方返回大唐那么急,也和李治圣旨里的催促有关。
大唐皇帝已经迫不及待的想见一见这些东方的邻居了。
毕竟,高句丽、百济、新罗存在的时间比大唐还要久远。
从隋至唐初,耗费中原无数人力物力,始终不能解决这一隐患。
但是在李治手里,终于打开了突破口。
一战功成。
解决了百济,高句丽的问题便解决了一半。
太宗未完成的事业,眼看将在自己的手里达成。
不夸张的说,李治此时的心情,已经十分急切了。
刘伯英此次的船队,还带有人数约为一万的新增援军。
经过询问后方知,刘伯英他们原本是做为王度属下,此次一同来百济的。
只是王度走得太快,这批援军还没集结完毕。
等到他们走到半道上,已经惊闻王度暴毙,而苏定方也已返回大唐,在东都洛阳见到巡幸在洛阳的李治及皇后武媚娘。
此时李治已经定洛阳为神都,虽没直接言明,但大有以洛阳为居的意味。
朝廷中的重臣,还有整套的行政班底,也全都搬了过去,显然是有了长住的打算。
因此苏定方比预定的时间,更早一些见到李治。
待听苏定方对百济的情况做出推断后,李治立即调整了策略,命停在莱州等待进一步命令的刘伯英部,领新皇命,代表他去百济,慰问驻守在那里的刘仁愿部。
同时,做为大唐的援军,帮助刘仁愿协防。
看来李治也清楚,仅靠刘仁愿那一万人,想要守住百济,有点不太靠谱。
“特命刘仁愿为嵎夷道行军副总管,苏大为代熊津都督”
当一身甲胄,外罩雪白披风的刘伯英宣读手里的圣旨时,刘仁愿、苏大为及一帮留守百济的唐军将领,脑子里都是懵逼的。
这圣旨里勉励的话听听就好,重点是这份人事任命。
嵎夷道行军总管,为新罗王金春秋。
现在任命刘仁愿为副总管,岂非是受金春秋节制?
而苏大为这个任命就更奇怪了。
刘仁愿此前是曾戏言说让苏大为把熊津都督府的工作担起来,处理往来书参赞军务。
也曾在写给李治的信里,提到希望让苏大为为代都督来代理王度暴毙后,留下的真空。
或者请皇帝再派一位新都督来。
否则工作没法开展。
但刘仁愿自己心里,也不太相信,李治会真的这么做。
现在的结果,大大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都督,大家都知道。
代都督,算是什么品级?
职权一样吗?
是临时任命,还是有转正的机会?
此外刘伯英现在是什么职务,在百济这边,是归谁节制,在圣旨里一概没提。
这种感觉太难受了。
难不成驻守泗沘城的唐军,真的要受新罗金春秋的节制?
按理说,不太可能啊,金春秋是属国国王,怎么也不可能节制到唐军。
否则岂非主客易位了?
但这份任命,刘仁愿就是副总管,位于金春秋之下。
一时间,所有人脑子里翻来覆去,各种疑问。
场面一声沉默。
苏大为没有多想任命的事。
想不通的事,暂且放在一边。
他留意观察眼前的刘伯英。
听说此人乃是大唐一员良将,战功彪炳。
不过在史书上,对此人的记载却并不多。
印象比较深的,是大唐皇帝李治册刘伯英左监门卫大将军。
“阊阖任隆,周庐禁切。
盖忠贤之允著,实韬略之兼优。
惟尔冠军大将军左骁卫将军山阳郡开国公刘柏英,志力沈济,襟情爽烈。
早标奇正之术,弥光巡警之功。
偃沙巨海,功宣六豹,气压三韩。
折冲之效有闻,瓜牙之任攸属。
式畴徽烈,擢卫宸闱。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52/212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