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不良人(校对)第94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42/2120


谁能想到薛仁贵在战场上,在大非川之外,还有吃亏的战绩。
所以苏大为认为,自己有必要,帮着手下这帮兄弟们,立些战功,把位置往上升一升。
翻阅着手里的书,苏大为忽然想起一事,忍不住道:“大唐的军制,常备只有二十多万,不到三十万的样子,难怪每次出征,普遍只派五万人左右。”
“阿兄,你在说什么?”
聂苏在一旁好奇的问。
“哦,我是说,大唐的卫府兵是轮值的,一般在役的只有三分之一人。
三分之一的在役卫兵,也就是二十多万人。
此次征高句丽,出动十几万大军,已经是在役人数的一半了。
难怪大总管要这么急着把主力带回去。”
不带回去行吗,大唐的兵力已经抽调一半了,这连镇守本土都有些捉襟见肘。
如此大军,自然不能太长时间孤悬于外。
苏定方大战一结束,就把人带回去,想必也是安李治之心。
就在此时,忽听有人在帐外轻咳一声:“都尉,那个扶余公子指名要见你。”
说话的人,是黑齿常平。
他现在被苏大为任命为帐下长史。
黑齿常之自然也被苏大为封了一个官。
做他帐下参军。
安生是别将。
崔器是兵曹。
娄师德和王孝杰是左右果毅都尉。
至于周良和南九郎,在暗处替苏大为负责半岛都察寺的活动,处于半隐形状态。
“扶余公子?就是那个扶余庆吧?”
苏大为想了想:“把他带上来吧。”
“诺。”
扶余庆,就是此前都察寺探员从泗沘城附近抓到可疑之人。
后经审讯,这人招出自己乃是百济扶余王族。
城破之时,他用灶灰抹黑了脸,换上家中下人衣服,趁乱逃出了城。
可他一无长技,没有任何谋生技能,混在郊野里,饿得跟个鬼一样。
正要不支,结果被唐军发现了。
这等贵公子,并没有任何顽抗的意志,很容易就审出来。
原本也没有什么特别有用的价值,可扶余庆无意中吐露的事关百济“龙脉”的说法,引起了苏大为的兴趣。
他本想着把军务和熊津都督府公务处理完,再见这个人,没想此人反倒主动提出要见自己。
未谷城。
这里原本是新罗与百济的边境重镇。
现在,新罗军在此驻守。
金庾信站在城头,仰望着夜色。
今晚的月色很好,银月如盘,高悬天上。
算是近一段寒冷天气里,难得的清朗。
皎皎月色投在墙头,将饱经战火煎熬的未谷城城头,染成一片雪白。
金庾信就这样站在城头,仰首看着天中的银月,仿佛化作了泥塑木偶,一动不动。
他早已不再年轻。,
近年来的战役,令他画上皱纹的脸上,又凭添了几许风霜色。
在这样的月色下,花白的头发、眉梢、胡须,整个变做了银白,好像一下子又苍老憔悴了许多。
没有人知道,他站在那里在做什么,又在想些什么。
是想起昔年西拒百济,凡大小百战百胜的经历?
是想起曾经的真德女王、善德女王?
还是想起推动自己的妻舅兼妹婿,金春秋登上王位,那跌宕起伏,步步惊心的政治斗争?
月色渐渐黯淡,夜里的寒风开始呼啸。
乌云开始遮掩月光。
一名新罗亲兵放慢脚步,轻轻走上城头。
在距离金庾信数丈远的时候,先轻咳一声,然后用尽可能温和的声音道:“上大等,有信到。”
原本以为金庾信会很久才反应,谁知他的眼珠一动,原本伫立在那里,毫无生气的老朽身体,仿佛一下子又活了过来。
他的白须在寒风中微微抖动,一种嘶哑的声音传来:“呈上来。”
似乎,金庾信对这封夜里突然来的信,并不奇怪。
根本没有问信从何来。
又似乎,他根本就在等这样一封信。
卫士低头,双手将一个细小的木筒献上。
“这是刚刚由海东青送来的。”
海东青,是一种凶猛的禽类。
传说它是世间飞行最快的鸟,有着万鹰之神的美誉。
居住在辽东的人,在训练鹰的时候,偶然发现这种鸟比鹰飞得更快,更凶猛,尝试驯化后,便成为人的好帮手。
它的目力极佳,没有任何物能逃过它的眼睛。
而且还可以充当信使。
后世本草纲目.禽部记载:雕出辽东,最俊者谓之海东青。
金庾信验看了一下竹筒封口的火漆。
确认无误,这才拧开竹筒,从里面倒出一枚拇指大的蜡丸在掌心。
显然写信之人非常谨慎,经过了层层加密。
防之被人中途偷窥。
金庾信目光凝视掌中的蜡丸,借着黯淡的星月光芒,及周围的火把,确认蜡丸上的印戳无误,没有被人开启过的痕迹。
两指一搓,将蜡丸捏碎。
从里面抽出一张卷得极细的丝团。
丝是上好的蜀锦。
既轻,且薄。
将其抖开,上面写着细如蚊蝇的小子。
亏得金庾信眼神不错,细细看完,双手一搓,将丝团搓为粉末。
“下去吧。”
他对着守在面前,等待自己回信的亲兵道:“没我的命令,不必上来。”
“是。”
等人退开。
在城头,火把照不到的幽暗中,突然响起一个人幽幽的声音:“是苩春彦的信?”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42/212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