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不良人(校对)第88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85/2120


这群众人衣着有鲜明倭人特点,身上披挂漆甲,上绘鬼神。
脸上也抹着五颜六色的油彩,看上去简直跟鬼怪一样。
苏大为愣了一下,瞬间反应过来,这些人是倭兵。
不应该说是倭人里的军事贵族。
身上衣甲以绳索穿连并且层叠甲片,下面的甲片覆盖连成一片的底端,形成下宽上窄的样式。
这是倭国从平安到飞鸟时代的衣甲,也是奈良时代大铠前身。
苏大为之所以认识,因为他前世曾看过一次倭人的衣甲兵器展览,还留有印象。
比起大唐此时的唐六甲,倭人的衣甲显得十分简陋,有着装备代差。
但是比起衣甲,更重要的是这些人的身份。
军事贵族,侍奉天皇的武士集团。
只有这样一群人,才会配上这样的衣甲。
见鬼了,倭国天皇武士团什么时候出现在半岛?
这个情报缺失了,需要尽快补足这一块,重新制订战略。
这一切,从苏大为脑海一闪而过,仅凭这些倭人武士,还不足以令他却步。
横刀合于身前,人随刀走,正想冲入敌阵,试试这些倭人的斤两。
突然,百济中军鼓号一变。
咚咚咚
鼓音越发急促,变得杀气腾腾。
苏大为久经战阵,心中顿时一紧。
这是伏兵四出,歼灭敌人的鼓号?
眼角余光看到,百济中军骑兵后退,另有一支人兵卒从阵后走上前。
这些人每三个为一组,一人推着一种类似独轮车的小车,车上赫然竖着一张大弩。
若说弩,也不完全对。
因为这种弩和后世苏大为见过的弩皆不相同,和唐弩也不同。
看上去有点像
苏大为只觉得头皮发麻,一句话脱口而出:“诸葛连弩?”
贼你妈,不会吧。
这东西不是蜀国诸葛亮发明的。
木牛、流马和计划连弩。
后世有考证过,说木牛流马就是独轮小推车,适合在蜀国那种山地运粮。
而连弩,却一直很难完美复原。
因为实物早就没有了,后世多是出自脑补,制作出能连发的弩,就称是诸葛连弩。
若他们亲眼看一看百济军中推出的这种独轮车上所置的连弩,只怕要惊掉下巴。
首先就是大。
这种弩横向张开,有一人长。
其此就是粗。
无论是弩臂、弓弦还有装箭的匣子都透着巨大。
再加上旁边两人明显是孔武有力之士,独轮车上还放着不亚于攻城弩一般,粗如儿臂的硕大箭头。
苏大为直觉要糟。
阵中杀声震天,百济军的两翼已经张开,向着林中苏大为所设的疑兵之处反卷而去。
前锋被杀散的那批枪兵没有直接崩溃,而是向两旁退出战场,重新结阵。
中军在后退,将独轮车和连弩的阵线推出。
倭国武士军团,在连弩阵线之后,严阵以待。
在连弩的两旁,已经有弓弩手重新排成阵列,护住连弩车。
此时阵势还未成,正是连弩车最脆弱的时刻。
更远处,那杆百济军中军大旗下,一名年青的将军一身黑甲,手扶腰刀,立于旗下。
目光穿透兵卒军阵,平静的看向苏大为。
双方目光一碰,彼此心中都是一凛。
无数火把燃烧着,将整个夜间战场照得灯火通明。
苏大为心中已将敌将的全盘布置推敲清楚。
心中暗叫一声厉害。
之前种种试探,甚至杀伤,都没能令敌将分心动容,只怕,等得就是这一刻吧。
这才是他的后手,底牌。
凭借连弩,军阵之威,将异人限制在狭小的包围圈中。
要么战死,要么活擒,再没有别的机会。
苏大为纵观全场,脑中飞速转动。
他的腰脊一拧。
身形瞬间消失。
百济这次指挥全场的将军确实厉害,但是自己仍有机会。
在阵势合围之前,只要抓住对方主将,便能破局。
苏大为此时与军旗下的黑齿常之,只隔着四道兵卒布成的人墙,距离不过五十余米。
龙形九变,身法奇诡。
普通兵卒的眼睛根本无法捕捉苏大为的动作。
惊呼声中,苏大为早已踩踏着百济军的头顶,身形高高掠起,向着一身黑甲的百济将领扑去。
就是此人!
这次百济的追兵就是此人指挥的,真是年青得过份啊。
百济似乎也是能出名将的。
不知此人与传说中的黑齿常之相比如何。
这些念头刚刚闪过,眼前突然看到一片刀光。
是那些倭人武士,拔出随身佩刀,向苏大为拦截。
这些武士的身法刀法,有异于中原。
双手执刀举过头顶,跳荡而前。
所谓跳荡,就是如猿猴一样,飞身腾跃。
一次跃出,能达三米。
巨大的刀芒,要将眼前的一切斩碎。
这种刀法,源自先秦。
昔年扶苏被胡亥和赵高矫诏赐死,扶苏族人不甘灭族,向东渡大海,沿着徐福旧,逃至扶桑。
带去了冶炼、字、武技种种艺能。
令还处在蛮荒中的扶桑,有了一次飞跃般的进化。
倭人这才从结绳记事,过渡到了邦国时期,间接催生出后来的邪马台王国及卑弥呼女王。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85/212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