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不良人(校对)第64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42/2120


那便大错特错了。
如今他在这大唐军中,既是历练,也是要立下新的人脉。
至于为何如此执着于拓展人脉,却又是受他后世思维的影响。
凝视着眼前的篝火,苏大为目光随着火光也在时升时灭。
在他脑海中,一路征程,一件件事,从心中流过。
他想了许多,许多。
不知不觉中,已经走到这一步了,在之前根本没想过,自己这只小小的蝴蝶翅膀,即将要改变大唐的命运了。
蝴蝶扇动翅膀以后,会形成怎样的风暴?
现在,苏大为还无从预知。
过去他没有想过这件事,也没有刻意改变过历史走向。
但这次,是他第一次,主动求变。
将主动权,抓在自己手上。
一是要立军功,无数人都曾耳提面命,明示暗示他,唯有军功,是大唐不可磨灭的功勋。
二是,做为程处嗣的朋友,从军这一路多受程知节的照顾,也不想看着这位大唐名将,临老了,却被人以纵兵劫掠,还有杀俘这种搞笑的理由,给夺职踢出朝堂。
程知节不想出头,害怕出头,那就让自己帮他一把吧。
无论如何,在自己的挑动下。
这次大唐征西突厥之战,自不会像历史上一样,无功而返。
而程知节,也不会有机会被人告发了。
想起即将到来的那个不确定的未来,苏大为隐隐感到自己血流加快了一些。
那是一个穿越客,对于只手拨动历史,改变历史,掩藏不住的亢奋。
第九十五章
大战序幕
历史上,关于高宗朝第一次征东突厥疑点甚多。
苏大为只能从结果往前倒推出可能的真相。
那便是当时李治并没有完全掌握唐军,借着之前派苏定方出征高句丽,小小的试探了一下军方的状态。
确定苏定方的忠诚后,迅速派苏定方回朝,同时开赴燕然都护府,打响了高宗朝第一次征西突厥之战。
这一战,表面上看,大唐是失败了,除了打掉几个西突厥的仆从部落,根本没有实任何战略级的战果。
但实际上,自从征西军离开长安,李治便在朝中开展了大刀阔斧的改革。
首先便是废王立武,废掉前皇后王氏,及过去最受宠爱的萧淑妃,半月后便立武媚娘为皇后。
接着又是一连串的动作,将王氏与萧氏,这分别代表着关陇贵族及山东望族的两支门阀势力,从朝堂上一扫而空。
同时被驱逐的还有前右仆射房玄龄。
更惊人的是,接着还赐缢死了王皇后与萧氏。
当然,这个命令据说是出自武皇后之手。
但以当时武媚娘对李治的影响力来说,绝不可能。
必然是李治在背后授意而为。
长安朝堂中,李治敢进行如此激烈的斗争,一定是有着足够的把握。
除了朝堂中新兴寒门势力的崛起,最大的原因,也是唯一的可能,便是军事上。
此次征西军虽然唐军只出动五万人,但在这五万人里,一定有原本属于关陇贵族的军方势力。
把这些人派出来,无法插足长安之事,李治才可能动手。
一个政治动向,并非表面上看到的那样简单,必定有一系列的手段措施,与之相配合。
第一次远征西突厥,最重要的战略目标,是清除异己。
攘外必先安内。
将原本属于关陇贵族和山东望族的唐军将领,从军中清除出去。
或战损,或事后寻由头撤职,又或是明升暗降。
连大总管程知节战后都被弹劾,职务一撸到底,何况其他人。
大的方向是这么回事,但是对于苏大为来说,李治要清除异己他管不了,但如果征西突厥失败,自己岂非白来一趟?
这可是征西突厥啊,若运作得好,便是灭国之功。
苏大为志不在从军,自然是希望为数不多的参军履历里,来一笔灭西突厥的记录。
对他来说,只有此次“假打”西突厥,变成真打,最好一战灭掉西突厥,利益最大。
而且也可以结好苏定方。
至于李治想让王度设局整程知节,那关苏大为屁事。
程知节不想再立功,不想功高震住,对苏大为来说,同样是
关我屁事。
李治总不可能凭空捏造个罪名吧?
反正老程回去就要退休的,被弹劾退,还不如来一场大功嘛。
李世民是李世民,李治是李治,高宗对付臣子,还真做不来李二那种程度。
铁骑飞扬,惊碎了草原美梦。
视线尽头,远远看到一排黑线迅速蔓延。
看旗帜,是属于西突厥可汗阿史那贺鲁下属的狼头旗。
狼骑,在突厥人的武力中仅次于狮骑,是来去如风,做战风格无比彪悍的劲旅。
同时也是草原上的噩梦。
各族最怕的并不是阿史那贺鲁身边的狮骑,毕竟那五万狮骑相当于西突厥可汗的“禁军”,若非生死存亡,绝不会轻易动用。
而狼骑就不一样了,经常奔驰在草原上,对付内外敌人。
立下赫赫战功。
他们的功绩,都是用鲜血凝成的。
一见狼头旗,足以令草原上的牧民孩子止住夜啼。
天边尽头的黑线还在继续扩张,从一条线,渐渐变成巨大的波浪,最后是数之不尽的汪洋。
骑兵如潮水,连绵不绝。
人满一万,无边无岸,说的就是这种情况。
而此次突厥狼骑出动了有三万。
不要小看三万人,他们的战力与之前的木昆部这种鹰骑不可同日而语。
一名狼骑,能当两到三名鹰骑。
率领这支大军的,正是阿史那贺鲁之子,如今西突厥的小王,咥运。
他也是最有可能继承西突厥大汗之位的人选。
“俟斤,前方不远就是木昆部落了。”
紧挨着咥运的一名狼骑将,向咥运大声道。
他的身体随着马背颠簸,但上半身却犹如站在地上般,纹丝不动,显然有极高明的骑射功夫。
此人原为阿史那贺鲁手下狼卫的副将。
在阿史那沙毕死后,便擢升为正。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42/212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